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次杀上城头,恐慌还是再所难免地在城里漫延开来。

    城中各种物资紧缺,而人总是有些私心,哪里都有泼皮无赖,黑心商家,城中的治安迅速恶化,连带着民心军心也受到影响。

    还好知州游友伦对此卫毫不手软,大敌当前,城内的稳定压倒一切,谁闹事就抓谁,谁哄抬物价就抄谁,武昌大牢几日间便人满为患,但经过他这么一弹压,武昌城里治安立即好转。

    城内的暂时安定,但来自城外的压力,却没有丝毫减轻,清军攻势太过凶猛,就跟不要命一般往城上冲,居然在头一天就登上城墙,此后两日,城头也数次涌上清军,着实让人感到恐惧。

    这几日,何腾蛟随着战事,是提心吊胆,几乎是几天没睡好觉,他正在总督府听着游友伦的汇报,便听一个声音在书房外道:“督师,末将有事禀告。”

    这几日何腾蛟分外警觉,他听到声音立刻望向屋外,然后示意游友伦先停下,向外问道:“何人?”

    “督师,末将王允成。”房外那人答道。

    何腾蛟听清来历,收起警惕之心,他让游友伦先坐下,唤道:“进来。”

    王允成原是左镇部将,诨号铁骑王,他得允许,开门进房,先看了屋内情况,然后行个礼,小声说道:“督师,末将巡城,正好遇见城下清兵投书城上,所以前来禀报。”

    投书?何腾蛟微微皱眉,清军兵临城下时就射过劝降信,他看都没看直接在众将面前烧毁,“这种书信送来做什么?以后城外的信,发现之后立刻毁掉。”

    何腾蛟正了正身子,还是接着说道:“书在何处?”

    王允成见何腾蛟要书,连忙取出一方白绢,隐约可见墨迹,呈到何腾蛟面前,何腾蛟接过后,看相他问道:“看过呢?”

    王允成脸上漏出尴尬,半响后道:“当值的军官都看过了。”

    何腾蛟皱了皱眉,才摆摆手道:“你先下去吧。”

    王允成闻语,行礼退下。

    等他退出房,掩上门,何腾蛟坐了片刻,方才展开那方帕,看了起来。

    这封信,是以豫亲王多铎的名义,写给他以及武昌诸将的。

    大意便是先吹一通牛逼,声称清军三路而来,势不可挡,武昌一城,大清势在必得,让何腾蛟不要做无用的抵抗。豫亲王有好生之德,不忍看到生灵涂炭,劝西明军开城投降,并作出承诺如下,如果何腾蛟投降,可封平湘王,其次,所有明军官皆平级录用,还赏赐金银财物等等,条件十分丰厚。

    何腾蛟将这封信反复看了两遍,抓在手,一时恍神。

    游友伦见此,不禁起身,忧心的问道:“恩师,这信~”

    游友伦算是何腾蛟的学生,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何腾蛟回过神来,抬手将方帕递给他,“方山,你也看看。”

    接过方帕,游友伦才看一眼,就急了起来,“恩师,满夷满口胡言,全无信义,居然连多铎也有好生之德了?完全是胡说八道,信口雌黄,想要诓骗城池,恩师可千万别信啊~”

    “哼,你觉得本督,这点判断力都没有吗?”游友伦苦口婆心,何腾蛟却有点不爽,他觉得游友伦对他太没信心了。

    “恩师误会了,弟子是看了满夷的书信,一时情急。”游有伦连忙告罪,陪个不是。

    何腾蛟也没多说,沉呤一下后道:“本督不怪你,此虏之狡诈,冠绝往史。那郑芝龙刚被诓骗,王爵没得到,反将郑家二十余年经营赔的血本无归,自身也被圈在北京软禁,只能追悔莫及。有此例在前,多铎又想拿个王爵来诓本督,真是将本督当小儿看了,再说本督堂堂大明督师,内阁大学士,鄂国公,一人下,万人之上,岂会投靠蛮夷。”

    游友伦听了,心头大定,自家这位恩师虽然在许多小事面前不靠谱,但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还是十分坚定的,他当即不禁作了长揖,“恩师睿智,这满清的话绝对不能信。”

    何腾蛟听了奉承,但脸上却没有看破多铎奸计的喜色,反而忧心忡忡,他居然把信拿过来,又看了一遍,弄的游友伦跟着紧张起来。

    “方山,那傅上瑞、刘承胤原本也是本督倚重之人,但是清兵一到,两贼就投清了。多铎提的条件,本督可以不动心,可这城中的将领会不会生出二心来呢?”何腾蛟把信放下,忽然说道。

    听了这话,游友伦微微一愣,他知道何腾蛟为什么忧心忡忡了,他是担心被人卖了。如今武昌的防守,主要掌握在马进忠、王进才、陈友龙、王允成四将手里,兵马都归四人节制,万一哪天战局不利,四人有了别的想法,那后果会是怎样?何腾蛟肯定心中大概是生出了猜忌之心。

    这时游友伦还没回话,何腾蛟却站起来踱步道:“方山,你去给本督下道命令,从今日起,城内兵马调动,必须先呈报总督衙门,接受本督的监察,另外一切战术的改变,必须要由本督签署,方可执行。还有粮饷的发放,军械……”

    游友伦听了,心里一颤,如果万事都通报总督衙门,那仗还怎么打,不成了宋朝,画个阵图让将领照着打么?而且就算将领听命,可问题是,督师你也不懂带兵打仗啊!

    何腾蛟这明显是不信任手下人,但你不能这么明显啊!游友伦不等他说完,就又急了起来,“恩师,这恐怕不妥,照着恩师的意思,那将领们还干什么呢?”

    何腾蛟停下踱步,理所当然道:“自然是在城头指挥守城呐。”

    游友伦把头摆的跟拨浪鼓一样,“恩师,恕学生直言,这调兵要请示,改变战术,要批准,调动器械也要请示批准,那仗就没法打了。一旦清兵攻城,城头局势说变就变,要等到请示,会误了大事的,恩师如果不放心,可以拍人暗中监视,或者经常巡视城防,如此作为,恐怕将领会心寒啊!”

    (感谢来给爷笑一下的两百书币,感谢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我是阿信1的月票,求月票,求订阅推荐收藏。)

   

………………………………

第567章强攻施压

    何腾蛟听了游友伦的话,心里不高兴起来,古代最可靠的关系,就是父子、师生,你还是不是我学生?怎么老是顶撞老师呢?

    游友伦的话有些道理,可何腾蛟却听不进去,他不高兴的身子一侧,正面向游友伦道:“方山多虑了,本督也不是不相信将领,要干涉将领守城,只是想要掌控局面,以保证万全,况且防范于未然,总是没错的。”

    说实话,有傅上瑞、刘承胤这两个例子在,游友伦对于城内将领是否能一心抗清,也存在疑虑。

    毕竟城里四万多人,谁也不能保证人人忠心,万一局势危急,满清再通过傅上瑞的关系进行招降,保不齐哪个将领意志不坚定,就向清军投降了。

    那清军不仅占了武昌,重建不到一年的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总督巡抚衙门,整个湖北的行政、军事、司法、财政衙门和官员也统统完蛋。

    可话说回来,有道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却也不能因为有这种可能就自己束住手脚,现在清兵攻打甚急,明军自缚手脚,只会让明军在守城中更加处于劣势,而劣势又会使得人心更加动摇,到时候摇摆不定的人,可能就真会选择投清。

    “恩师,此事~”游友伦急着再劝。

    何腾蛟大手一挥,有些恼道:“方山,勿再多言。你的意思,本督很清楚,但此等紧要关头,本督必须对城内事务了如指掌。这件事,方山不必理会,你只要助本督稳定城内百姓便好。”

    次日,被火炮轰的有些残破的武昌东城上,陈友龙部的弓手们早排好了队列,一手执硬弓,一手捏箭尾,鸟铳手拿着药倒入枪管,各马面之上的一窝蜂也已放箭入槽,只等清兵靠近。

    城上的佛郎机,虎尊炮,无敌大将军,俱以炮弹入膛,炮手们手持火炬,所欠缺的不过是一声令下。

    这几日来,清军的进攻,一次比一次猛烈,要说打武昌这样的大城,那得慢工出细活,清兵这一上来就猛干一场,没有破城,再了解虚实之后,就该稍微谢谢,可多铎偏不,指挥着绿营连着几天都是狂攻猛打,就跟绿营兵死不完一般。

    人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清兵这一开始似乎就想把力气用完,要是开始没打下,岂不大伤士气,以后还怎么破城?

    陈友龙原本以为,经历了三天的猛攻,下面的孙子该消停一些,随便派点人马意思一下,骚扰骚扰就完了,可他往城下一看,他娘的居然比前三天的人还要多。

    大战之前,总是显得出奇地宁静,早前还奔走呼喝的军官们已经各就各位,警惧地注视着清军前沿。

    陈友龙只见黑压压的人群就在火炮射程之外,数以千计的清军士卒围在一架架云梯四周,但凡攻城,他们总是第一批部队。

    在云梯之后,是百架鹅车,这玩意儿足有三丈多高,与城头平齐,算是吕公车的简化版,也属于攻城塔一类,而后无数刀车,列在数个步阵之前,这种车前有一丈多高的门板,上面铺上铁皮,可防御弓箭、鸟铳。

    清军阵中,长枪如林,一望无际。

    在唐以前,中原王朝面临的都是,游牧是的部族,无论匈奴、突厥都是大部落,生产力低下,一场雪灾,一场风灾,就能使其元气大伤,但辽、金、西夏、元、清,这都是国家,脱离了部族形态,除了保留游牧的野蛮善战优势之外,也奴役人民种地,纳粮,收税,抽丁,打造器械,这么一来,便不好对付了。

    清军阵前,多铎没有骑在马上,而是像汉族将帅一样,站在高大的望车之上,傅上瑞便站在他的身旁。

    “这书信射入城中,何腾蛟居然没有回信,本王许下王爵,他也不动心,到是有些出乎本王的预料。”多铎见多了明朝官员的嘴脸,只要许下高官厚禄,保准大批不知廉耻的文人,跟苍蝇见了屎一样嗡嗡的飞来。他以为何腾蛟即便不答应,也不会拒绝,多少与他商谈商谈,扯扯皮,但没想到根本不予理睬。

    “王爷,何腾蛟此人,奴才十分了解,志大才疏,无能好断,而且性情多疑,这封信只要射入城中,何腾蛟看了,即便他不信,不愿归降大清,但以他多疑的性情,必会怀疑属下之人。”傅上瑞心有成竹的笑着说道:“如此一来,城中极有可能生出间隙,王爷这边再猛攻施压,奴才在联系一下城内相熟之人,何愁武昌不破?”

    多铎听了,大为高兴,“很好,这次本王若是打下武昌,夺下湖广,会上奏摄政王,表你为湖广总督。”

    “王爷提携,奴才必当做犬马以报王爷大恩。”傅上瑞心中狂喜,赶紧跪下磕头,表个忠心。

    多铎看着他十分满意,抬抬手道:“你很好,起来吧。”

    傅上瑞站起身来,又听多铎冷哼道:“这何腾蛟不识时务,本王给他那么好的条件,他不珍惜,要自寻死路,那本王就只有攻破武昌,杀他全家了。”

    “王爷,何腾蛟若真降,圣朝还真封他做平湘王?”傅上瑞听了多铎的话,心里有些惊讶。

    “那是自然,一纸空爵换四万兵,整个湖广之地,未尝不可啊。”多铎随口道:“而且,听说何腾蛟与王彦是翁婿,他如果投降我大清,说不定能让王彦投降。”

    傅上瑞惊讶道,“何腾蛟都封郡王,那圣朝岂不要用亲王之爵来招王彦?”

    多铎听了,忽然仰天大笑,半响后才止住笑声,咬牙道:“王士衡若来降,本王必亲自将他车裂,第一时间把他五马分尸!”

    傅上瑞一阵愕然,豫王爷就这么恨王彦,不过他很快就想明白,王彦是大清的死敌,他怎么可能投降?就算他真降了,大清也不敢留他,象他这种威望无双,一呼百应,能征惯战的人,留下就是个祸害,大清不仅要杀他,还要诛灭九族以除后患。

    就在多铎说话时,城下的清军已经准备就绪,各绿营将领跃马于阵前,作着最后的动员,鼓舞士气。

    多铎见此时候也差不多了,便一挥手下达了出击的命令,阵前的清军听到鼓响,立刻齐声呐喊,整个清军在沸腾之中,呼声震天的开始向武昌冲锋。

    (感谢压力士多啤梨的月票,感谢王达爷的打赏)

   

………………………………

第568章伏击满达海

    隆武三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整个长江一线,上到川蜀,下到楚赣,俱是战火绵延,明清两军在各个战场上,兵戎相见,血腥厮杀,生死以搏,绘制出一幅荡气回肠的画卷。

    七月初,湖北的两个战场,先后陷入残酷的攻防战,鄂北郝摇旗凭借襄樊两座坚城,同两顺王死扛,就看是清兵牙口好,还是明军的筋骨硬,双方举火夜战,尸积如山。

    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援兵,再坚固的城池也有被攻破的一天,可是就算两顺王能打下襄樊,清军的牙齿也要崩坏。

    另一边武昌的情况,也基本一样,被豪格一边围着攻打,一边挑拨离间,清军一手棒槌,一手高官厚爵,双管齐下的撬动武昌城防。

    清军攻势凶猛,武昌岌岌可危,幸得堵胤锡、满大壮领着洞庭水师,不时在武昌外的江面上溜上一圈发炮骚扰,牵制多铎不少精力,使武昌城暂时没有太过危险。

    襄樊、武昌,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劣势局面。

    同一时期,原本应该势均力敌的赣北战场上,却呈现另一种变化,明清双方,都为自己占据优势,而感到欣喜。

    这就怪了,两方开战,要么旗鼓相当,要么一方被揍,哪能出现都觉的战了便宜的情况?

    六月底,多铎进攻湖北之时,贝勒满达海领满洲正红旗、汉军镶红旗一万人,以及卜从善、土国宝等绿营兵四万,共计五万人马浩浩荡荡的杀入江西。

    在江西之地,原本有守卫赣南的明军三万多人,后王彦入赣,先有九江王得仁率一万人马投降,后一路南下,南昌、吉安、抚州的清兵皆望风而降,最后赣南城下金声恒反正,使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