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胜,万胜,万胜~”一杆杆长枪被举上天空,放下来又举起,士卒们将喉咙喊破,也不自觉。

    此战,江西明军一举击溃入赣清军,为颓废的东线战事,吹响了逆转的号角,其影响,将不可估量,至少江西明军因此一战,用铁和血证明了他们是一支足矣让满清侧目的雄师。

    明军步军在欢呼,在战场的尸骸之间清理战场上,明军骑兵的追击却没有停止。

    满达海被一众清将护着,一口气狂奔六十多里,战马实在跑不动,才找地方安歇疗伤。

    众清将连忙把满达海取下来,平放在树阴下,一群嗅到臭味的苍蝇,立刻跟见了屎一样,嗡嗡的跑过来生养。

    清将连忙挥了挥赶走苍蝇,然后将箭杆折断,再割开衣甲和丝绸内袍,便见满达海腰间、胸口一片血肉模糊,几箭都射的极深,如果一开始就救治,以满达海强悍的身体,或许还能抢回来,但这一路颠簸,血都颠没了,伤的那叫一个重,就算华佗在世都救不活了。

    满达海一路上已经陷入昏迷,众将都是战场老油条,心里大多知道满达海大概是活不成了,不禁一个个跟死了娘一样,不是他们和满达海亲,而是主将战死,还是位贝勒爷,他们都逃脱不了干系。

    此时他们只能先给满达海清理伤口,然后包扎起来,希望他能挺到南京,毕竟在南京死和现在死,那情况还是大不一样。

    一群人尽心尽力,使出浑身解数,为满达海续命,而就在这时,一阵轰鸣的蹄声却忽然传来。

    众人起初以为是两红旗的骑兵,毕竟清军败的太惨,他们全都跑散了,这里遇见溃兵十分平常,但等近了一看,顿时骇得他们脸色煞白,居然是明军骑兵追杀上来。

    兵法上说,穷寇莫追,一来害怕中伏,二来害怕兔子急了咬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但追击的明军,却明显不守规矩,没按套路出牌。

    追来的正是李元胤,他亲眼看见满达海中箭,拿里肯放过这样的机会,领着数十骑一路猛追,沿途杀了几波散兵游勇,战马从一匹到每人三匹,马背上系的全是金钱鼠尾的清军人头。

    这些人头也好带,三个一起,辫子一绑,往马鞍上一挂,一点也不影响行动。

    众清将本就吃了败仗,再看那挂着的人头,立刻胆寒,胆小的甚至要被直接吓死,众人垮上战马,不用下命便直接逃命。

    李元胤一行打马猛追,不时与清骑互射,追了五里,射死一人,连带着夹在马前的满达海,也跟着坠地。

    他本就重伤,这一摔,立刻嗝屁,李元胤飞驰过来,极速跳下战马,把尸体翻过来一看,顿时大喜狂笑,半响后才抽刀割下首级,直接用长枪挑了起来。

    不一会儿,道路上蹄声大作,又一队明军骑兵追来,马上同样挂满了人头,来人正是王得仁,他一眼看见李元胤枪头挑起的人头,“这是谁的人头?”u000b“满达海的首级。”李元胤答道。u000b王得仁脸上顿时写满了可惜之色。

    (感谢fx88的一千书币,感谢滋野三郎末裔的五百书币,感谢凭栏的打赏,感谢gdrthg,大造化的月票)

   

………………………………

第579章府衙里众议战策

    战场上金声桓、徐启仁等将打马过来,孙守法、张家玉等人连忙迎接上去,几员明军将领环视战场,不禁感叹,这一仗打得痛快。

    金声桓心情极好,作为提督江西军务,赣地明军名义上的一把手,这一战的功劳,他得占一半。

    “张参政何在?此役大获全胜,可是从南面开始,方才那突入敌阵的小将是谁?本镇要替你们向督师请功。”金声桓大声喊道。

    张家玉挥了挥手,作揖道:“督镇,这个不忙,稍后可以论功行赏,现在大军该向东紧进,收复饶州,甚至攻打安庆才是!”

    满达海大败,败兵必投安庆而去,明军大可趁机进占,一断多铎粮道,二则威胁江南。

    金声桓闻语,点点头,现在还不是庆祝胜利的时候,安庆一地,扼住要道,如果能够拿下,明军将彻底占据主动,他西进可以围歼多铎于武昌城下,东下可进逼金陵,夺取光复南都的功劳。

    金声桓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超越王彦都不是不可能,他当即挥拳道:“那好,派人向万督师,姜阁部通报一声,大军抓紧收拾,咱们直奔安庆。”

    一旁的孙守法,重重点头道:“痛打落水狗,末将立刻发兵。”

    进贤县,府衙大堂。

    万元吉坐在中堂,姜曰广座左首,两人沉默不语,堂内二十多名江西官员,却急成了一锅粥,众人在堂中踱步,脸上皆漏焦急之色,堂内乱哄哄的,让人看着头疼。

    “这是自复赣以来,我们江西首次面对数万清兵的进攻,哎呀,不容有失啊。”

    “不瞒你说,不光是督抚长官担心,便是我,也是寝食难安。”

    “你看看我,满嘴都是泡,急的啊,这消息怎么还没到。”

    “这次咱们赣地大军,全投入进去,万一,我是说万一啊,万一有个闪失,那后果……”

    从制定的计划来看,此时主力已经与清兵开战,虽然明军事前经过周密的谋划,但战场上瞬息万变,从来没有什么十拿九稳,这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众多官员是坐卧不安。

    万元吉座在中堂,没有像堂上官员一样失态,可整个人却象木头一样,纹丝不动,显然思绪已经飞到了百里外的战场上。

    这一战胜了,江西官员与将士们,就成了扭转东线战局的功臣,可要是失败了,赣地再无兵马抵挡入赣清军,他们就得赶紧收拾收拾,往湖南或者赣南退了。

    正在堂上众官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之时,堂外忽见督指挥使司佥事宋奎光风风火火地抢进来。

    他一进大堂,嘴唇刚一动,中堂端坐的万元吉却猛然起身,先问道:“有消息呢?”

    宋奎光脸上满是激动的神色,手里紧紧攥着一封军报,连忙呈上说道:“战,战报回来了”

    这话一出口,堂上鸦雀无声,重官刷的一下齐齐把目光投来,姜曰广离的近,一把拿过战报,但拿过之后,犹豫了一下,却没打开来看,反而又递给了万元吉。

    待万元吉定了定心神,看了看,脸上渐渐漏出大喜之色,姜曰广见此急问道:“如何?”

    万元吉激动得站起身来,连腔调都变了:“大捷!大军以破满达海!”

    这话传入众人耳中,一众官员纷纷大石落地,缓缓落坐,而姜曰广连忙又把军报要过来,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果然是大胜。”姜曰广一边看,一边把情况说了出来,“我大军按计划,先于信江之西,伏击清军先锋,杀敌将甲喇章京刘之源,次日武卫右军会同武卫中军,在追杀途中,同清军主力相遇,激战一个时辰,未时一刻,张参政领四万义师先赶至战场,未时二刻,金督镇领三万武卫左军赶至,我十余万人马与清军激战于豫章平原,杀敌将卜从善、张文博、阿嗯敏,重创满达海,终击溃敌军。现大军正向东追杀残敌,光复饶州,直指安庆。”

    “彩!”堂内众多官员,发自内心的一声赞叹,激动得难以自持,众人传阅军报,有人才接到手中,两行热泪便流了出来。

    自古文人墨客都有多愁善感的秉性,与士卒的欢呼不同,文官幕僚们,纷纷热泪盈眶,酸劲儿一上来,少不得又要做诗,做歌。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金督镇破虏歌,闻官军大破北虏,各种诗词,把金声桓、万元吉、姜曰广等江西官员的声望推到了新的高度。

    民间各种画本、、唱词,也围绕着此战,创作出了许多作品,当然这都是后话。

    “好,太好了,这一战击溃入赣清兵,一扫东线颓势,大快人心呐。”巡按御史吴尊周,大声赞叹。

    黄克渊就等着江西明军胜利,他比谁人都要激动,但没忘了堵胤锡交代的使命,当即出列作揖道:“万督师,姜阁部,今赣地无忧,金督镇若再占安庆,扼住长江,大兵当立刻西进以解武昌之围,歼清军中路军于湖北之地,则天下之势立刻倒转也。”

    激动过后,堂上众官听了言语,慢慢安静下来,右参政黄人龙听了黄克渊的话,却立刻站起来,大笑道:“解什么武昌?现在当长驱直下,直扑金陵啊!”

    黄人龙显然十分振奋,他向堂上众官扫视一眼,行一礼,信心爆棚的说道:“督师,阁部,诸位同僚!清军大败,主力皆在湖北,我等携大胜之势,长驱而下,金陵在望,光复南都之功,唾手可得也。”

    这江西如果能打下金陵,那功劳简直就通天了,立刻就有官员附和道:“黄参政所言甚是,当乘破竹之势,夺复明第一功!若金陵在手,我等请圣驾,告祭孝陵,传檄天下,中原必闻风而起,大河南北,西及山、陕,东及齐鲁,还有谁会为清廷效命?”

    黄克渊听了,却觉的不妙,这太过急功近利,湖北威胁不除,怎么就敢东下江南呢?不怕被抄了后路吗?

    “诸位。”黄克渊见堂中众人,大多都有东下之意,忙说道:“上游不定?何敢东下?”

    姜曰广这时说道:“西解武昌,连衡郧襄,与湖广何氏鼎足相投,最为稳妥。”

    (感谢幸福啄木鸟的五百书币,感谢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挽兔的月票。)

   

………………………………

第580章金声桓进逼安庆

    进占安庆,南都在望,这确实一个巨大的诱惑,但也伴随着风险。

    堂内官员因为这场大胜,信心大涨,都认为应该携大胜之势,再接再厉,继续用兵。

    这点没人反对,已经达成共识,但出兵的方向,却出现了分歧。

    以右参政黄人龙为首的一些人,心大胆大,建议顺江东下,光复金陵,而黄克渊则意图说服江西明军西进,先解武昌之围。

    万元吉听了一阵,见姜曰广认为先解武昌更为稳妥,他当即静下心来,从情报中看,江南洪贼至少还握有五万人马,用来防备鲁王,大军真去打金陵,第一不知道能不能打下,第二放着湖北不管,肯定不行。

    万元吉正想着,黄人龙确说道:“姜阁部,克渊所忧心者,乃武昌之围,我大军东下,多铎岂有不撤围之理。”他像万元吉拱手道:“督师,大军东下,不仅可以夺金陵,武昌之围亦立解也。”

    他这话说出来,引得众人一阵点头,连万元吉也有些心动,可黄克渊却道:“黄参政错了,大军东下,武昌之围,未必会解。若多铎见武昌城破在即,不撤围,反加紧猛攻,万一武昌一破,襄阳亦危。此时多铎再分兵,一路入江西,一路援金陵,而我军又攻不下金陵,局势岂不全毁?再者就算多铎撤围,其有十万人马,只需留三万扼守一地断后,率七万大军回师东下,我大军岂不被金陵清军与多铎两面夹击。”

    黄人龙听了一愣,他其实并不知兵事,半响后,不服道:“楚地雄兵十余万,实力远超江西,你怎知何督师守不住武昌?你又怎知我们不能在多铎回师之前打下金陵?”

    这话就有些不讲道理了,堂上大多是文臣,长于政事,但成功者,未虑胜先虑败还是清楚的。

    两人这么一辩,众人因为一场大胜而蓬勃生长的野心,也就冷却下来。

    黄克渊听了质疑,也不生气,反而耐心道:“黄参政,进兵金陵,虽可能建立奇功,但洪贼并非无能之辈,一旦失败,则前功尽弃,西解武昌之围,则不然,赣地大军与武昌守军夹击之下,至少有七成把握击败多铎。一旦我们能将多铎手中人马消耗大半,清廷兵马损失惨重,短时间无法恢复,我们再取江南,又有何难?”

    万元吉听到这里,心里已经有数,但黄克渊毕竟是外人,他多少要顾及黄人龙,于是笑着站起来说道:“诸位,这用兵的事,我等议来议去,却没有问问统兵大将的意见,我看不如暂时搁置,等问了金督镇的意思,再来商谈,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心中都清楚万元吉的用意,遂即纷纷入座。

    这时姜曰广说道:“此战以胜,我们赣地暂时没有威胁,现在是否立刻组织撤离的百姓归乡,抓紧时间抢种禾苗,恢复生产。”

    万元吉点点头,深感赞同,“姜阁部所言不错,既然战事结束,赣地的人心便可以安定了。三司的官员,也不必跟随在本督身边,大伙各司其职,安排百姓抢种。此外,抚州矿山、景德镇的磁窑,都要尽快恢复,这是我们江西赋税的大头,诸位不能怠慢。”

    “下官遵命!”一众官员齐齐起身,作揖一礼。

    当即万元吉留下姜曰广主持政务,便火速离开进贤县,东进督师。

    豫章平原上,大战后的收尾工作,还在继续。

    清军五万人马入赣,一场大战下来,烟消云散。除去不少骑兵逃脱之外,大部分绿营兵,都被围歼,但其中也有例外。

    骑兵来去如风,胜则挥师掩杀,败则瞬息遁走百里,确实比较难缠。

    八旗兵只顾着自己逃命,绿营兵的命运便凄惨起来,大部分被赶入鄱阳湖,但少部分也成功向东逃窜,只是八旗大爷骑马就跑,他们却跑不过追击的明军。

    这些绿营兵见明军追至,便只能纷纷遁入城池,据城而守。

    饶州府境内,这些清兵残兵,据守三四座县城,或是村镇,意图负隅顽抗,可随着李元胤用枪挑着满达海的人头,在城下溜了一圈,清兵便大多出城投降。

    这是继勒克德浑被王彦烹杀后,明军斩获的第二颗贝子的人头,那被长枪挑起的人头,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欢呼不休。

    金声桓督促近十万人马,将饶州府境内,清军残兵的据点一一拔除,一路高歌猛进,行至浮梁县时,清苏松巡抚土国宝领着两千多残兵,却据城不降。

    要说这老小子也是能跑,居然跑到浮梁才被骑兵遇上,他慌忙遁入城中,明军骑兵喊话,让他投降,他却不降。

    李元胤挑着满达海的人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