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情况进一步恶化,如果清兵知道他们粮草将尽,马上就要被包抄,恐怕立刻大乱。

    到这时,能和多铎商量的人已经不多,作为佟家人,佟养赖现在是他最倚靠之人。

    “王爷,可有决策?”佟养赖明白事态严重,关系生死,沉着脸道。

    多铎现在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所以才找佟图赖商量,“马光远溃退至三江口,手里人马损失大半,金声桓全力突进,他估计抵挡不了多久,而一旦金声桓杀到武昌,我大军必军心动荡,事态堪忧!”

    佟图赖听了,知道多铎的难处,他原本想让马光远拦住金声桓,等他这边先打下武昌,大军获得粮草,又击败了何腾蛟,然后掉头去打金声桓,可现在马光远却没有拦住金声桓,这就让他进退两难了。

    如果撤兵,那肯定面临追杀,清兵必然损失惨重。如果继续攻打武昌,他就须继续分兵去支援马光远,可如此一来,再打武昌就难免力不从心,最后可能败得更惨。

    他现在真是耗子钻进风箱,不知道该走哪头。

    “王爷,恕奴才直言,眼下即便再次分兵,恐怕也拦不住多久,而大军粮草已然快要枯竭,如果破不了武昌,士卒一旦发现粮尽,恐怕立刻大乱。”佟图赖说着,抬眼看了多铎一眼,见他皱眉沉思,遂即大着胆子道:“奴才建议,乘着金声恒未至,大军立刻撤往的德安府,沿白河而上,出九里关,进入淮河,绕道回师江南!”

    多铎听着话语,心中已经决断,他一步走错,何腾蛟现在是铁了心同他死磕,他大军猛攻几日,尸积如山,都没能破城,现在又分兵去支援马光远,那破城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可话说回来,十多万人,又怎么从武昌城下退走呢?而且德安府在去岁阿济格南下时,遭受破坏,何腾蛟尽迁鄂北之民,弄了个数百里的无人区,使清兵无法就地征粮,他现在的粮食能否支持清兵走出湖广?明军追杀又怎么办?

    多铎沉声道:“大军要退走,十多万人怎么走?自古因撤退而变成溃败的例子,不在少数。武昌城中的何腾蛟实力尚存,江夏那边还有堵胤锡的一万多人,本王大部都是步军,跑不快,他们岂会让本王退走?”

    佟图赖听多铎说出了他的担心,已经知道多铎也偏向撤军,先保存实力,来日再卷土重来,只是担心明军追杀,撤退变成大溃败。

    佟图赖沉思片刻,说道:“王爷,之前马光远率部东下,为了防止武昌守军发现我军减少,知道援兵过来,王爷让两万民夫住进了大营。现在可照此行事,让大军和民夫悄悄换营,使城上明军误以为大军还在城下,而我们则趁着夜色悄然撤离。”

    清军兵围武昌,大军扎营在前,民夫在后,马光远领两万人离开后,多铎调了两万民夫来到军营,城上明军离得远,看不真切,便一直不知道,金声桓东来。

    多铎听了,眼前一亮,虽然民夫吃的少,但快十万人,消耗也非常巨大。如果丢下民夫,他数万精兵,走出鄂北的粮食就够了。

    多铎觉得此法可行,但遂即又道:“大军全走,民夫不受管制,很容易被明军看出端倪,这怎么解决?而且本王带来的船只怎么办?如果落入明军手中,江南就危险了。”

    佟图赖心中以有腹稿,“王爷可留下一可靠之人,领数千兵马,暂时留在武昌城下。一来监视民夫,使得守军看不出端倪,二来在大军走后,烧船撤退。”

    多铎点点头,这个建议确实不错,等于牺牲几千人,保证主力安全撤退。

    攻城都死了三万多人,多铎不在乎再死几千人,可关键的问题是,有谁愿意承担这个明显送死,而且在知道自己要送死的情况下,还依然执行烧船命令的人呢?

    即便八旗可靠,也不容易找出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如果哪个绿营将领能做到,多铎怕是要被他对大清的忠心感动的流泪。

    佟图赖也意识到这一点,他见多铎目光向他看来,吓了一跳,立刻便把头一歪,不与他对视,故作沉思。

    帐内一阵沉默,气氛稍显尴尬,佟图赖脑中死命想着合适人选,多铎却忽然眼睛睁大,嘴上脱口而出,“傅上瑞!”

    (感谢悦冻窝芯588打赏,感谢龙魂17的两张月票,今天发现已经有了几位舵主了,非常感谢大家支持,下章八点前,再下章,十二点吧)

   

………………………………

第588章夷王走,汉贼留后

    佟图赖听了多铎说出傅上瑞的名字,真是忍不住击节赞叹,这个人选好啊。

    傅上瑞叛明投清,为多铎进攻武昌出谋划策,所有坏事一件也没落下,没有他帮忙,武昌城至少不会塌,城中不知要少死多少人。

    现在傅上瑞早已不容于明朝,武昌城内的明军,还有一直将他视为臂膀心腹的何腾蛟,怕是活吞了他的心都有了。

    此时他只能跟着大清走,多铎留他断后,他不可能再投降明朝,最有可能将事情办妥。

    这断后虽然危险,九死一生,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逃脱的机会,万一,要是万一,从明军的追杀下逃脱了呢?

    有这么个念想在,傅上瑞就会尽力一搏,他不是那种轻易放弃的人,只要他完成多铎交代的任务,又侥幸活了下来,那今后在大清还不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王爷,奴才觉得傅上瑞能担此任!”佟图赖当即支持,脸上漏出一丝喜色,但他很快意识到,这个时候,虽然他不用被多铎留下断后,但也不能表现出来,立刻表情一收。

    多铎点点头道:“那就这么决定,就让傅上瑞断后。”说着多铎一叹,“本王和大清会记住他的。”

    多铎没想过什么万一,他主力一过江,自然要通知三江口的马光远也撤,他是汉八旗的固山,是满清的自己人,多铎必须把他捞出来。

    这边马光远一撤,金声桓旦夕之间可至武昌,在加上武昌城、江夏附近的明军,这么多人马的追杀,多铎已经在心里为傅上瑞默过哀了。

    此时,傅上瑞还做着大清湖广总督的美梦,却不知道,在他自身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被人决定了命运。

    大帐内,多铎与佟图赖商议了一些细节,还有要派人通知两顺王也撤回河南。

    南路以败,中路一撤,留下北路继续进攻,万一让抽出身来的明军围攻,那清军就完了。

    此时撤兵,除了南路惨败,其他两路实力尚存,大清输的并不是太难看。

    帐中两人商议以定,虽让人把傅上瑞唤来。

    不多时,他来到帐中,见多铎坐在中间胡床上,佟图赖站在一旁,以等了不少时间,他连忙小跑着到多铎身前跪下,“奴才,见过王爷。”

    多铎点点头,“招你过来,本王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让你主持。”

    傅上瑞投清以来,虽然多铎时常也听听他的意见,但是却一直没有差遣,没有实权,更像是一个出谋划策的幕僚,但这显然不是他的追求。

    听说多铎有事情让他主持,傅上瑞心里一喜,连忙磕头道:“奴才谢过王爷信任,王爷有什么事情,奴才定会全力去办。”

    说完他又从袖子里拿出一份折子,他见这几天清兵始终攻不下武昌,心里比多铎还着急,于是又写了一封书信,还是准备招降城中熟人,从内部打破敌人。

    “王爷,这是奴才刚写好的一封书信,内容是劝降城中,相熟之人,还请王爷过目。”

    多铎看着他,却没有接过折子,他心里感叹,忠心啊,本王都已经放弃了,他还琢磨着为大清攻破武昌哩,他一个汉人,这是什么样的精神?也罢!看来选择傅上瑞并没有错,本王这是成全了他的忠心。

    一旁的佟养赖见此,只得说道:“傅巡抚,折子收起来吧,王爷决定退兵了。”

    多铎道:“傅巡抚为大清效命之心,本王甚为欣慰,这次大兵后撤,须一忠诚之士,为大军留后。本王与佟固山商议后,觉得只有你能胜任。”

    傅上瑞听了,反应过来,脸色一白,但立刻又红了起来。

    八月八日,气温骤降,天空下起了小雨,多铎在将士的陪同下,冒着雨水,围着武昌城又转了一圈,最后在看一眼,这座被他久攻不下的城池。

    多铎心中又留下了一个阴影,他发现只要遇见坚城,只要城中守军决心死守,他便打不下来。

    扬州是这样,武昌又是这样,让他有一股强烈的挫败感。

    众人在城下转了一圈,打马回营,多铎又发现他的帅帐处一片混乱,就在他出营后不久,一颗炸雷劈下,直接劈中大树,连带着扎在树荫下的帅帐被牵连,帐外的大纛旗,也被劈断。

    多铎看见这一幕很不痛快,他庆幸自己没在帐内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撤兵之心。

    当夜天空下着小雨,夜里显得的更加黑暗,但也很好的隐藏了清兵的意图。

    傅上瑞站在江边,心中拔凉拔凉的,他没想到满清如此刻薄寡恩,提了裤子不认人。

    清兵这次进攻武昌,他为大清朝提供情报,招降旧部,功劳大大的,这打不下武昌,怎么也耐不到他头上。

    这有功劳不赏也罢,至少得带着他一起走啊,但多铎不仅没带上,反而给他四千兵马,让他断后。

    傅上瑞现在的名声,在湖广那是臭名昭著,若是落在明军手中,保不齐一个寸堞之刑。想到此处,傅上瑞心里一阵愤怒,真想一怒之下撂桃子走人。

    明朝这边是容不下他,那他跑到山里做和尚总行吧!

    不过满人防人防惯了,多铎自然留了一手,傅上瑞虽然留下,但他的家眷却被带走。

    看着黑夜中,如同小山般移动的兵船,将清兵主力运到北岸,傅上瑞内心发泄了半天的不满,但还是要按着多铎交代的来办。

    这到不全是为了家眷,他心中也存在那丝万一,如果他真的助主力成功撤退,而自己又逃了出去呢?

    傅上瑞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不会轻易放弃,这抱怨归抱怨,不满归不满,如果他这次做好了,那他在满清贵族眼中,就成了自己人,他这是危险与机会并存。

    八月初九,小雨未停,清军并没有列阵,下雨天不利于守城,更不利于攻城,城上明军并没有怀疑,并不知道清军主力已经撤走。

    城下傅上瑞,将民夫控制在大营内,同时又派两千士卒,巡逻放哨,作出一切如故的样子。

    此外他按命令将船只集中起来,留了几艘逃跑之用,其余全部放置了火药、柴薪,只等多铎给他的三日期限一到,他便烧船突围。

   

………………………………

第589章援兵至,百骑贯营

    武昌城内,明军将士付出了近半伤亡,拼死搏杀,守下了武昌这座位置极为重要的九省通衢之城。

    城外清军主力已然退走,武昌之围以解,但城内的明军却不自知,一个多月的围攻,已经让他们习惯了被动防守。

    下了两天的雨,在半夜停了,清晨朝霞升起,士卒纷纷从营房出来,登上城墙。

    将士们从没有这么讨厌过晴天,这刚消停两日,太阳一出来,城外的撮鸟,肯定又要寇城。

    士卒上了城池,一队队披着蓑衣,值夜站了一夜的士卒,则下城抓紧休息,城头人头攒动,各个营,各个千户,百户的人马,在各自划定的区域,集结起来。

    这时太阳漏出半个头来,城上士卒已经准备好了守城器械,但往日鸡鸣就开始折腾的清军,今天却没有动静。

    伙头兵送来热气腾腾的肉汤和米饭,城上士卒抓紧吃了起来,可这饭吃完了,清兵却依然没有列阵,难道不打呢?

    陈友龙按着腰刀来到城上,一员百户迎上来,指着城外道:“将军,城外的孙子,今天反常的很,这么好的天气,居然不来寇城。”

    陈友龙眺望清营,可距离太远,看的并不真切,只是见营中人来人往,不时有拿着长枪的巡逻队,在一个个白包似的军帐间穿行,看不出什么异常。

    见清军确实没有攻城的迹象,陈友龙微微皱眉,难道清兵改变策略,决定围城呢?

    这显然不太可能,有傅上瑞在,清兵该知道武昌城中,处存了不少物资,吃上半年都没有问题,何况时间一久,大明肯定会组织援兵过来,清兵想要破城,只有攻打一途。

    陈友龙觉得有点不对劲,吩咐道:“你继续监视城外动向,本将去禀报督师。”

    说完,陈友龙便转身下城。

    清军大营里,傅上瑞比明军将士还要讨厌晴天,这天一晴,清军不攻城,很容易就让守军察觉到异常。

    此时他只能让属下四千人马,尽力维持局面,让迎中民夫不要被城上守军看出端倪。

    现在他只要熬过今天,明天就是第三日的期限,他管不了清早还是晚上,反正明天一早便躲到船上,然后一把火烧了船只,便立刻渡江北逃。

    此时武昌城东面的一座丘陵上,一名骑兵突然登上山丘顶部,然后勒住了缰绳,紧接着又是一骑,慢慢的整个山丘被骑兵站满,足有近两百骑。

    耿仲明死后,汉军正黄旗几乎被王彦全数歼灭,清廷为恢复八旗实力,调马光远为黄甲汉旗固山,征调旗丁、挑选绿营精兵重建黄甲汉旗。

    南路军满达海被杀,他不仅是清廷贝勒,他老爹代善的两红旗,他一直都帮忙打理,实际上满清等于同时失去了一个旗主,多铎自然不能再让马光远这个刚刚提拔上来的正黄旗固山折在明军手中了。

    武昌城下清兵一渡过长江,多铎立刻派人通知马光远,得知多铎撤退的马光远,哪里还敢待在三江口,当夜便领着人马北逃,去追赶多铎。

    金声桓大军白天进攻时,发现清兵已经撤离,万元吉估计清兵要逃,立刻催促金声桓向武昌进步。

    此时步军还在后头,明军前哨骑兵以经奔驰到清营之后。

    “沿途一个清军哨骑都没有,看来清兵确实撤了。”阎可义骑在战马上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