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拾行装,扬帆出海,否则祸立至矣。”

    鲁王被说的脸色铁青,若不是脾气好,估计早就拂衣而起。

    张煌言见此,心里叫苦,但不想鲁王却忽然大笑道:“衡阳藩,真是会派人,也只有江左少年,锋芒毕露的夏小隐能对本藩说这样的话语。”

    夏完淳听了鲁王的话,嘿嘿一笑,行礼道:“衡阳王下了死令,必须说服殿下出兵,完淳不得已如此,还请殿下见谅。”

    鲁王对出兵不出兵,确实纠结,但经过夏完淳这么一激,他到想清楚了,这座山观虎斗,怕是损人不利己,朝廷若胜,他讨不到丝毫好,若是败了,他在江北独木难支,必然如夏完淳所说的,再次被赶下海。

    那王彦大概也是为了大局考虑,所以并没有让皇帝孤军作战。

    鲁王想明白,正要接着说话,夏完淳却忽然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件,上前呈给鲁王,说道:“这是衡阳王,给殿下的书信。”

    派了使者,又写书信,看来衡阳藩是非让他出兵不可,鲁王取出信件,展开观看,开头“彦谨启监国殿下”,王彦并没有拿他那一长条的职称、爵位来唬他,反而认他为监国,这让鲁王心里很舒服。

    他忙正了正身子,把信铺开在案台上观看,并没提什么出兵之事,而是谈起了当天年在勒克德混两面入楚时,他起兵大战于楚赣,而鲁王亦在江南配合着发动起义,战于浙东,为他牵制了清军的兵力,又谈及闽中之变后,博洛杀入福建,威胁广东,他与博洛对持于延平,又是鲁王在宁波等地策动起义,发兵攻打余杭,才使得博洛回师江南,解除了广东的危局。

    鲁王看着信也想起他这些年的作为,总体而言,败多胜少,三入长江,四战浙东,都无奈退回大海,按着结果来看,那就是一事没成,但王彦却给他的这些失败,赋予了意义,正是他在东线百折不挠,才有西线的诸多胜利。

    王彦举人出身,文笔还行,看的鲁王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

    鲁王看的十分舒坦,他合上信件,叹了口气,然后站起来笑道:“衡阳藩这是对孤软硬皆施啊!本藩作为太祖后裔,不能落在衡阳藩身后,如今天下兵权,本藩占其一,一旦局势崩坏,一损俱损,谁也不能超然于外。而只要三家团结,则金陵再望,只在五指之间。”

    ???

   

………………………………

第704章整军待征

    说是三家团结就能共抗满清,但事实是却很难做到真正的团结。

    历史上南明至少有三次以上的机会翻盘,但最后却都失败,看其根本原因,都不是因为满清太强,而是南明内部出了问题,总是到关键时刻,便发生内斗,使得大好局势崩盘。

    鲁监国看完信,确实感受到了王彦心怀天下,以及他的大局观,他赞叹一句王彦国士无双。

    当然他也不望挖个坑,挥挥锄头,给朝廷松松墙角,他替王彦抱抱不平,说这样心怀天下的赤子之臣,却不容于朝廷,实在是朝廷的损失,然后他又委婉的表示,如果王彦能支持他,他必定不像隆武那样待他。

    鲁王被夏完淳一激,又被王彦的信感动了一小把,他心中天下的分量,逐渐压过了私利,在权衡利弊后,当即决定发兵。

    张煌言见此,不禁对夏完淳道:“我主纳谏如流,有人君之德。”

    鲁王起伏四载,宗藩时期养尊处优形成的坏毛病,基本在颠沛流离,四处征战中消磨了干净,他现在做事,也是十分果决。

    寂然决定与隆武、王彦会猎金陵,他便也要争一争。

    他一旦决定出兵,便立刻集结了两万精锐,带着近十万义军,学着隆武,也不顾自身安危的发动亲征。

    一时间,鲁王引着张名振、谢迁、阮进、丁可泽等一众战将,压向扬州,牵制多铎兵力,为西路主力打起了辅助,并伺机谋取扬州。

    夏完淳见鲁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人马拉了出来,知道鲁王其实也早在准备,他当下便派人急速回报王彦,鲁王已经发兵。

    到此时,在王彦的有意配合和撮合下,大明内部四支最大的武装,全部都参与到了江南大战之中,将东西两线的大战,逐渐推向**。

    两线作战,自古兵家大忌,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都吃了两线作战的大亏,而现在的清军同样如此,虽然清兵在兵力上还占据着优势,但在作战的过程中,却处处受到牵扯。

    时间到了五月上询,在江北的战事中,激战十日后,戴之藩攻破舒城,李率泰仅率领数十骑逃入合肥,戴之藩紧随而至,兵围合肥城,庐州府境内的县城大多望风而降,合肥岌岌可危。

    多铎在扬州整顿大军,正要扑向合肥,先击败戴之藩,但这时鲁王军却向扬州压来,使得多铎大怒。

    他本来想先放鲁王军一马,好集中兵力应对西线,这才匆匆放弃围攻如皋,撤回大军,谁知鲁王的人马,居然不知好歹,竟敢向扬州杀来。

    多铎急忙点齐兵马,准备教训这群跳梁小丑,但他把兵马拉过大运河,鲁王军又立马缩了回去,十分猥琐,弄得多铎进退两难。

    僵持几日后,合肥告急的文书连连送来,多铎不得已从淮安将马光辉调到扬州坐镇,他则分兵去救合肥。

    在长江南岸,四明山的鲁王军,得到鲁王的诏命,由兵部侍郎冯京,大将王翊率一万大军出山,攻破上虞,扰乱浙东,牵制了余杭的清兵,使得被郑成功围攻的松江府得不到援救。

    隆武两路大军进展最为迅速,他纳姜广曰之言,趁着四五月间江南多雨,江河水位上涨,命士卒民夫筑堤坝拦住池口河蓄水,准备水灌贵池城。

    守将金砺探知,发现明军的意图后,只得率守军出战,引三万众来阻止明军筑堤,双方大战于池口河西。

    金声桓沿河堤布下严密阵型,以堤为城,用弓箭、鸟铳射住阵脚,给予清兵极大杀伤,金砺久攻不破,而金声桓摆在左右两翼的重兵,这时发力包抄,右翼因为斩杀满达海而被隆武封为冠军候的李元胤,领三千李部悍卒,首先击败金砺侧翼,

    清军大乱之下,金砺引军退走,金声桓一路追杀,不给清军喘息之机,金砺只得舍弃贵池,退入太平府。

    隆武帝观此大胜,心中振奋,六月初,他尽起大军直扑芜湖,兵马离南京不过二百里。

    从三月到六月,战事已经进行了快要三个月,明军大举反攻,在各个方向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武昌府,王彦每日都收到不少关于战事的信息,大都是好消息,但他依然没有放松,反而提高了警惕。

    随着三个月过去,从广州运来的器械,从日本、以及葡萄牙商人手中买来的火硝,已经在武昌堆满了几个仓库。

    五忠军各部也在两个月前,在武昌集结完成,并将缺额补冲齐全,时下正在磨合操演,等待王彦发兵的命令。

    因为战事,民夫被征调,汉阳新城的筑造,已经全部停止下来。

    在初具轮廓的汉阳城外,十万五忠军驻扎在新城东面的旷野里,大帐一座连着一座,整齐的蔓延,一望无际。洞庭水师也被调入武昌,百艘战船停泊在水寨内,桅杆如林,场面壮观。

    这时王彦与一众将领来到校场上,只见一支近千人的步军,正在操练,他们浑身都包裹在铁甲中,连脸上也带着鬼面,正是王彦重点打造的铁人军。

    从去年初开始,历经一年多,军器监管辖的作坊,开足了马力,终于凑够了这一千套铠甲,铁人军的铠甲终于不用东拼西凑,实现了制式化。

    此时近千名士卒齐齐挥动手中的战马大刀,身前手臂粗的木桩,顿时齐齐斩断。

    在千名铁人军一旁,克胜步军也在操练,五千手持鲁密铳的士卒,轮番抬枪射击,一百五十步外的木板被打得木屑飞溅,校场上浓烟弥漫。

    这让王彦身后的将领眼睛放光,不过他们即便心痒难耐也没用,这些兵器刚好够装备督标,其他各镇想要,那还得再等一段时间。

    王彦见众将表情,微微一笑,说道:“本藩,再让你们看一样东西,估计大伙便睡不着了。”

    王彦说完,便一挥手,一队三百人的侍卫,便持着铳走到校场上。

    众将都看不出什么稀奇,但陈邦彦等人却看了出来,惊讶道:“殿下,这是赵士祯的掣电铳?”

    在陈邦彦说话时,三百人的侍卫队,已经列好了阵型,众将还没反应过来,第一列的侍卫取出一个子铳装上,抬铳就是一枪,顿时便把众人打蒙了。

    李过惊呼一声,“他娘的,不点火,不装弹啊!”

    这时三排铳手,轮留射击,每打完一枪,立刻换上子铳,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王彦见众人目瞪口呆,笑着道:“这掣电铳的发火装置与鲁密铳不同,是将火绳点火法,改进为打击发火,又用子铳预先装填好弹药,轮流装入铳管发射,所以射速极高,和小佛郎机有些类似。”

    高一功听了不禁问道:“如此利器,殿下怎么不多造一些。”

    王彦叹道:“这掣电铳去岁就造了出来,但工艺复杂,制造缓慢,成本太高,加上自身也有许多缺点,一是气密性不行,影响射程,二是发火装置存在缺陷,有时候点不着火,所以铸炮坊勉强生产了三百支后便停了下来。直到今年初时,海商从荷兰人手中得到了一批火铳,被水师拿去攻打占城,结果十分好用,便引起了军器监的注意,正好海商带了一支回广州,铸炮坊便拿了过来,结合荷兰人的火铳,对掣电铳进行的改进后,便把这三百支掣电铳,全都送了过来。”

    (明天回家,请假一天吧)

   

………………………………

第705章大军东下

    校场上,王彦一行人视察完,五忠军满额十六万人,三万镇守川东,防备豪格,三万前锋,正在合肥与清兵拉锯,武昌的十万人,经过三个多月的准备,装备、器械、粮草,在数十万民夫,以及各个作坊的赶工下,勉强准备就绪,大军只等着王彦令下,便可以出击。

    当然王彦还想多准备一些,这一战关系国运,乃是大国战,是兴衰之役,他务求稳妥。

    扎硬寨,打呆仗,先立于不败之地,是他此次战役的基本战略。

    看完军营,王彦又领着众人来到仓库查看。

    在武昌码头的西侧,是一片耸立的高仓,一个接着一个,每个都有四丈高,可以装数千石的米粮。

    王彦与众官穿行在高仓之间,不时让侍卫拿出米袋,用战刀破开,漏出一枚枚白花花的稻米。

    王彦抓起来一把,见这些米粒圆润,一旁的黎遂球便说道:“殿下,这大多是南洋的稻米。”

    王彦把稻米放下,然后对黎遂球道:“如今已到六月,江南大战三月,夏收和秋收都会受到影响,必然会有大批难民涌现,咱们必须早做准备。”u000b“殿下放心,湖广马上就要夏收,南洋那边一年三熟,陈参议借来白银百万,武昌和黄州府已经备好米粮四十万石,此外还有棉布二十万匹,以及大批军帐,足以应对大规模的难民。”黎遂球一一道来。

    王彦默默点了点头,打江南,还得治江南,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黎遂球这么说,他便放心了不少,估计该到出兵的时候了。

    一行人转了一圈后,便回到武昌城内。

    这时,十多名背插加急小旗的骑兵,疾驰着进了武昌城,他们一路穿过街道,来到总督衙门前急停下来,为守的一名骑兵,便翻身下马,一手举着圆竹筒内装着的军报,急步进衙,嘴中大喊道:“八百里加急揍报。”

    王彦得了消息,已经在堂内等候,不多时,骑兵进堂,行礼呈上军报,大声道:“启禀殿下,戴将军有急信送到。”u000b王彦忙打开军报,看了看,戴之藩在合肥陷入僵局,多铎摔领六万军,来救援合肥,戴之藩只得撤围,退到合肥西面的鸡鸣山下寨,急请王彦发兵,迎战多铎。

    战事进行了三个多月,王彦一边在武昌准备物资,一边养精蓄锐。

    如今,明军诸路和清兵都已经久战疲乏,是到了他出战,摘取果实的时候了。

    王彦看完,将军报放下,不禁站起身来道:“你等回报戴之藩,让他不可浪战,凭寨坚守,本藩半月之内,必然发兵赶来。”

    说完,他又对身边亲兵说道:“传令下去,擂鼓聚将,命诸军收拾行装,准备开拔。再令郝摇旗、马进忠来见本藩。”

    因为备战,诸将都聚集在武昌,大概半个时辰后,郝、马两将,急步来到了总督府大堂,一起行礼道:“拜见殿下!”

    “两位将军请起。”王彦抬了抬手,直接进入主题:“多铎分兵为合肥解围,本藩准备近日起兵,但有两处却必须交代你二人。一是河南满清驻有重兵,虽然这次主战场在江南,但河南方向却不能不防,郝摇旗你要给本藩守好襄阳。”

    “殿下放心,若两顺王领十万兵来,末将自拒之,若多尔衮倾国而来,则请殿下亲拒之!”郝摇旗抱拳说道。

    他的意思是如果满清发兵十万,他自己就能抵挡,不用王彦操心,但若是多尔衮倾全国之兵来攻,那就得靠王彦了。

    “善!”王彦赞叹一声,壮其气魄,然后又对马进忠道:“豪格虽然在征伐吐鲁番,有意与我休战,但彼夷狄并无信义可言,上庸要道,链接汉中与鄂地,马进忠你也要提起精神。若是让豪格偷袭杀入鄂地,本藩将一败涂地,你知晓吗?”u000b???马进忠肃然抱拳,“殿下放心,有末将在,上庸必然固若金汤。”

    王彦郑重的看了两人一眼,然后便说道:“很好,你二人立刻返回驻地,江南之战若成,本藩记你二人一件大功。”

    “诺!”两人齐齐抱拳,然后后退着出了大堂。

    一日后,武昌附近的军营为之一空,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东行进,车粼粼,马潇潇,旌旗如云,盔缨如火,大军绵延三十余里,气吞万里如虎。

    六月间,天气越发炎热,正是八旗蛰伏,明军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