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幸,不负河东君期许!”王彦向柳如是拱手一礼。

    一旁钱谦益见此,心中有些不高兴了,你们两人这是干什么呢?

    “咳咳”一阵轻咳声响起,将王彦与柳如是的目光拉了过去,钱谦益感受到两人目光,反而有些尴尬,有些心虚,忙道:“这里不是交谈之地,夫人还不请楚王殿下入内到厅堂详谈!”

    柳如是身正不怕影子斜,道是没注意到钱谦益的异样,她听了话语,确实不能一直让楚王站在门外,当即微微一福,“妾身失礼了,殿下快请入内。”

    王彦回头吩咐亲兵留在府门外,只带着陆士逵等十多名亲卫进府。

    一行人来到厅堂,王彦爵高权重,钱谦益让他座正堂,王彦礼貌性的谦让一下,便也就直接坐下。堂中没有别人,他留陆士逵入座,随即让剩下的亲兵站到厅外。

    “牧斋公身体好多了么?”待婢子上好茶水、糕点,王彦开口说道。

    钱谦益笑了笑,“殿下也看见了,已经可以活动,再过一月,怕是便全好了。”

    两人寒暄,一旁柳如是却开口说道:“殿下,可是为了南京粮价飞涨一事而来?”

    王彦微微一愣,心道,柳如是还是像几年前一样,热衷于国事,只可惜是女儿之身。

    王彦点了点头,目光看向钱谦益,沉声说道:“孤确实为了此事而来,江浙的士绅这次做的事情,已经超出朝廷的底线了。”

    柳如是见钱谦益没有说话,不禁开口问王彦道:“殿下准备怎么对付这些囤积居奇的劣绅?”

    王彦看了柳如是一眼,沉声说道:“视情节,是要杀一些人的!”

    钱谦益听了这话,心头一颤,知道这次那群士绅玩大了,恐怕没有好下场。

    钱谦益是江浙士绅的魁首,王彦不信这件事情他不知道,他这句话,也是说给他听的。

    钱谦益见王彦盯着他,明白王彦的意思,先撇清道:“这件事我听说了一些,他们也派人来找过我,但见我重伤在床,来人便走了,不过就算我身体康复,也不会参与到其中去,东林之亡,国朝今日之难,便是江南士绅太重私利,不顾天下的后果,是该引起反思的。”

    王彦听他这么说,便开口道:“牧斋公能这么想,江南士绅中便还是有明白之人。朝廷刚接手江南,如果度不过这次难关,对于孤和朝廷,民心士气都是一个打击。孤这次来,是想请牧斋公出面,用牧斋公的人脉,替朝廷向大户借粮,使得南京的粮食能够支撑到湖广的粮食运来。”

    钱谦益是江南士绅魁首,身后利益也是盘根错节,某种程度上说,江南士绅要重新登上政治舞台,王彦的楚党也是他的潜在政敌之一。

    王彦让他帮着筹集粮草,这就等于让他得罪浙江一伙人,他本来是不愿意参与其中,但王彦要向谢三宾一伙下重手,那得罪也就无妨了。

    这次浙江士绅不找他,其实还有一点私人的原因,谢三宾虽然是他学生,但却打柳如是的主意,所以钱谦益早已与这个学生反目成仇了。

    “这件事情,钱某愿意效劳,只是钱某之前为抗清花费了不少资产,如今家业已经不多。找人借贷,须要个担保,而已钱某的资产,恐怕借不到多少米粮。”钱谦益沉吟道。

    王彦方才问他身体可好,他说一个月内就能够康复,现在这么说,钱谦益显然还是想为朝廷服务几年。

    王彦明白他的意思,开口说道:“这点牧斋公不用担心,从之前三家会师长江,到后来攻伐江南,牧斋公都出力颇多,朝廷早该进行封赏。适逢如今内阁新建,官员尚不齐全,牧斋公可以用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官衔,以朝廷的名义来借贷,由朝廷来还。”

    江南士绅势力庞大,王彦只能拉一派,打一派,就算士绅表现的再恶劣,整个朝廷的运转,还是须要士绅,没有士绅,农夫是没能力治理国家的。

    “如此钱某便有些把握了。”钱谦益笑道。

    “那就拜托牧斋公了。”王彦点了点头,然后又补充一句,“牧斋公是江南士绅领袖,孤希望牧斋公能与众多士绅沟通,希望他们不要参与此种事件,有什么诉求,朝廷上安规矩来,大家形成一套规则,谁要是不讲规矩,那孤也绝对不会留情。”

    (感谢小小小芬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

   

………………………………

第793章湖广粮来

    南京城中,楚党官员奔走于各个大户之间,一天下来借了三万多石粮食。

    这个数字看起来是很大,但是对于整个南直隶来说,就明显不够,只能是杯水车薪了。

    事实上,中国始终是个关系社会,江南士绅和楚党没有多少交情,他们之中,就算大多数人并不赞成谢三宾等人的做法,也不好和他们撕破脸皮,毕竟他们是熟人,是乡党。

    面对屈屈三万多石粮食,楚党官员还是有些气馁的,陈邦彦等人一碰头,看着粮食入库,不禁抱怨道:“我这堂堂尚书,求爷爷告奶奶,才这么多。”

    方逢年也道:“我是豁出脸面,找了些故旧来借,他们不好不给我面子,多多少少的都借了一些。”

    其他人也是窝火的很,心中都有一股怒气在滋长。

    好在王彦给了钱谦益一个正二品右都御使的官衔,请他这个江南魁首出面,借粮的局面才好转一些。

    有了部分江南士绅的支持,南京的粮价虽然还在飞涨,但是官府手中依然有些余粮,平价粮始终有售,尚可稳定民心。

    只是锦衣卫追查始终没有结果,还损失了一员密探,使得王彦始终没有有效的反制手段,只能被动的等湖广粮来,这让王彦十分懊恼。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第二十天,王彦给黎遂球的日期,马上就要过去,官仓的米粮用完,借来米粮也用的差不多的时候,整个南京朝廷便显得有些急躁起来,躁动不安的气氛在南京内外蔓延。

    次日一众楚党官员,清早便在南京城北向江面眺望,依然没有见到粮船的踪影,心中便更加焦躁起来。

    现在南京城内粮食虽然勉强支撑,但几个赈灾县却快要断炊,有的地方已经有饥民开始闹事,官差和饥民都出现的伤亡,若是还拖几天,恐怕事态就不容易控制了。

    下午,王彦得到禀报也到了南京北城,刘顺气得旧事重提,愤然对王彦道:“殿下,实在不行,我看还是抄了那群狗娘养的,他们死,总比饥民暴乱强。”

    王彦这次没有一口否定,只是说道:“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这么做!”

    众人一阵沉默,眼见日头西斜,正在这时,王彦向西一看,只见一支船队,浩浩荡荡的从西面驶来。

    陈邦彦等人见王彦表情异样,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立时也看见一艘艘大船遮蔽江面而来。

    刘顺见船上挂着湖广布政使司的灯笼,挂着五德商号的旗帜,兴奋的一拳捶在墙朵上,大笑道:“殿下,我们的船,粮食来了。”

    王彦见此也松了口气,他今后所能依仗的东西,一个是传播忠天下与忠皇帝的区别,一个就是法,所以他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破坏明朝的律法,抄了杀了虽一时之快,但不按流程走,坏了规矩,法就立不起来,更限制不住皇帝。

    粮食一到,王彦对众人说道:“走,去码头看看!”

    当下一行人下了城墙,便往码头而去,一个个都想快点亲眼看看船上的米粮。

    江面上这么大动静,南京城的百姓,自然也知道粮到了,心顿时安定下来。

    船队到了码头边,无数码头苦力已经围了上来,准备卸货,但船队却并没靠岸,半响才有一艘大船过来。

    这让王彦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一旁的众多官员,也有些疑惑。

    这时船上搭下船板,走下来一人,正是黎遂球。

    王彦等他行了一礼,便急闻道:“怎么现在才来?”

    “卑职从湖广南下,沿途经过池州府、太平府时,见两府存粮已经耗尽,因而停泊卸了一批粮食下来,所以耽搁了一些时间,还请殿下恕罪!”黎遂球连忙请罪。

    王彦忙一手托起他,“这样也好,免得运道南京后,再往回运,节省了不少人力。”

    王彦顿了顿,问道:“现在还有多少粮食?”

    黎遂球看了看左右,小声说道:“殿下,船大都空了,只有八万石。”

    八万石?众人脸色一变,王彦不禁温怒起来,“八万石?你在池州、太平放下了多少粮食?”

    黎遂球没有解释,而是靠上来小声说道:“殿下,到船上去卑职再作解释。”

    王彦见此有些疑惑,不知道他要弄什么名堂,但黎遂球跟了他四年,一直掌管后勤,从未出什么过错,王彦还是很信任他的。

    当下他吩咐众人留下,只让陈邦彦等四五名楚党干员,随着黎遂球上船。

    众人从船板上去,进了船仓,王彦忽然一愣,只见里面聚集了不下二十多人,除了陈永华外,剩下的人王彦虽然叫不出名字,但却也都面熟,大多是广南的商人。

    “这是?”王彦与陈邦彦等人都是一愣。

    “我等是来跟着殿下发财来了!”船仓中二十多个人齐齐给王彦行了一礼。

    在王彦上船之时,码头上的苦力之中,却有人悄悄离去。

    那人回到城中,在坊间小道七弯八拐的走了许久,最后来到一家大户的后门,他警惕看了看四周,然后才敲了敲门。

    半响后门被打开一条缝隙,伸出一个脑袋,同他交谈了几句,他便闪身进入。

    他被人领着在后院穿行,只见小桥流水,雕梁画栋,曲径通幽。他顺着甬道行走,又走过一个长廊,经过一个穿堂,最后被领到一个小厅内。

    不多时,一人走出来,正是一身锦袍的隆平候张拱日,他疾走如风的进入小厅,边走边急问道:“码头那边什么情况?”

    那人忙回道:“回禀侯爷,粮船是到了,就二十多艘,但是不知道为何,并没有靠岸卸粮!”

    张拱日皱了下眉头,说道:“你继续打探,务必要弄清楚,运来了多少粮食。”

    “是,小的领命!”

    “给他十两银子。”张拱日随即挥了挥手,让他回去,然后吩咐管家道:“你快去给本候被马,本候要立刻出城。”

    不多时,那苦力便又从隆平候府的后门出来,手里拿着一枚银锭,边走边用手掂呀掂,脸上满是喜色。

    他走过一段小道,正要将银子收入怀中,转入一处巷子,却正好和人撞了一个满怀。他正欲大骂,可抬头一看,入眼正是飞鱼服、绣春刀,冷脸瞪着他的锦衣卫,他立时便脸色煞白,险些吓出屎来。

    (感谢幸福啄木鸟的五百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

   

………………………………

第794章上屋抽梯

    王彦发迹这么快,离不开广南海商,以及湖广乡绅的支持,他们为楚党掌权,提供了大量的政治献金和资源。

    整个江南之役,五忠军从武昌东下,争取光复南京的功绩,军饷、粮草、器械这些物资,大都是楚党背后的士绅大贾所贡献。

    现在楚党掌权了,作为背后的士绅商贾集团,自然要收取回报。

    王彦进入船仓后,听众人之语,微微皱了下眉头,想发财,也得等他站稳脚跟后再说,他现在满头是包,刚一摄政便受到这样的挑战,你们这个时候,跟着添什么乱?

    黎遂球先让王彦坐下,然后说道:“殿下莫急,粮食还有,但是现在却不能运来。”

    粮食还有?王彦更糊涂了,他看着陈永华和一众广南商人沉声道:“你们怎么在这里?你们到底想做什么?”

    陈永华见王彦有些温怒,忙出来解释道:“殿下,我们在广南那边听说殿下打下了南京,想着江南百废待兴,便从广南到了湖广,而正好又闻江南爆发饥荒,所以便来替殿下赈灾来了。”

    “娘的又是替孤赈灾?”王彦微微一愣,被气得哭笑不得,他们这是组团到江南捞好处来了。

    江南以前是江南士绅,苏松纺织大户的天下,各种产业被江浙士绅把持,每年获利不知多少。后来,清军南下,支持清廷的晋商,也随着清廷势力的扩张,迅速在南方获取利益,两淮的盐商,江浙的士绅,统统败给了晋商,江南的产业便被山西商人掌握。

    现在明军打回江南,晋商便早早退回了北方,江南许多行业百废待兴,谁能这个时候杀进来,那今后收益,必然不敢想象。

    王彦眉头一皱,他还欠人钱来着,楚党掌握了朝政,他们要政治红利,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有一点他却必须提醒,“你们想买田?想干别的事情,不是不可以,但是有句话,孤必须先说在前头,都得守规矩,不准乱来。”

    “殿下的规矩,我们都懂,我们都是守法的商人和江浙劣绅不一样。”众人齐笑道。

    四年的接触,他们与王彦之间,已经行成默契。

    王彦听了脸色好一些,广南的商人要进入江南,势必会引起江南士绅的不满,会给王彦带来一些麻烦,但是谁让江浙的士绅这么不懂规矩呢?让广南士绅进来,也是给江浙士绅一个警告,并且今后他在遇见什么事,有他们在,他便不会那么被动。

    “都坐吧!”王彦想唱戏,还得这群人给搭个台子哩。

    一众商贾闻语,立时笑着坐下。遥想几年前,他们见了王彦,不敢坐又推辞不了,于是像签一样斜靠着椅子,并未敢实坐,但现在一个个却屁股踏实得很。

    王彦见他们不见外,也无奈的笑了笑,“说吧!粮食在哪儿,什么时候到?”

    陈永华忙笑道:“殿下,八月底,广南水师会同安南阮氏、真腊国,三方攻打占城大半年,终于灭了占城,缴获物资无算,其中一项,就是四十万石占城稻。这些粮食,再加上广南诸多商号从南洋、两广采购之粮,都在经灵渠运往湖广调运,现在藏在衡阳。”

    王彦听后脸上一喜,占城小国,他到不是特别在意,关键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