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3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万五千铁骑和英亲王,尽数覆没于新野之南的白河谷地。”

    什么?多尔衮的话让众人面面相觑,殿内顿时一阵哗然,他们开始能想到的是江北,或者是扬州出了什么问题,毕竟多铎之前有军报传来,八万明军已经渡过长江,可谁想出问题的却是入寇湖广的阿济格。

    大清朝还要靠阿济格的劫掠,来坚持到夏收,现在不仅期盼的粮没有了,还搭进去两万多铁骑,大清朝今年还怎么过。

    殿上,每个人都开始慌乱起来,大清现在的兵马越打越少,要是明军在今年发起进攻,那大清该怎么抵挡。

    这时,布木布泰也有些坐不住了,大清的江山可是他儿子福临的,“睿亲王,你是摄政王,有些事哀家不便多说,但现在哀家必须要说一句,明朝咱们大清是灭不了。”

    多尔衮的所有为政的方略,都是以灭明与为目标,布木布泰没有明说,但话语已经表明的意思,不希望多尔衮再打下去,这等于推翻了多尔衮的执政方略。

    此时,多尔衮心中不禁升起一份庆幸,豪格若是能忍一点,到此时再对他发乱,他必定被满洲贵族赶下台,不过豪格提前反了出去,将清朝内部反对他的力量都带到了陕西,这样反而让多尔衮暂时安全。

    “太后,这一点本王最近也想过,我大清是需要休整了。”多尔衮沉着脸并没反驳,这是前所未有的,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放弃了灭明,“不过,眼下是就算大清不想打,南朝那边王彦也不可能收手!”

    众人心头都一阵狂震,豪格带走了清廷内部意图分治的大多数官员,议和的声音本该越来越小,但随着战事接连失利,清廷内部南北议和的声音却越来越大,原先的“伪明”许多官员早已不用,改而称呼为南朝或者南明。

    可是多尔衮的话,却提醒了他们,想议和,王彦那厮肯吗?现在那厮掌握南明,正是要借我等头颅,来铸就他的功勋和威望,那厮不把我们赶回老家,他会罢手?

    “摄政王,英亲王与两万多铁骑,丢在了新野,这个消息传出去,恐怕我们在北方也坐不稳啊!”遏必隆出来问道。

    一众八旗大臣对于多尔衮,也一下没了以前的敬畏,纷纷急语相问。

    豪格建号之后,多尔衮对于布木布泰来说,还有大用处。

    虽说她对多尔衮已经越来越不满,这不仅是身体上,也是因为在他的统治下,大清已经到了举步维艰之地,他儿子的基业快要丧失大半,但是为了对抗豪格,多尔衮目前还不能倒,布木布泰必须帮他一把。

    “都安静,听摄政王怎么说!”

    布木布泰的声音从珠帘后面传出来,外面安静下来,她又接着说道:“睿亲王,如今我大清三面皆敌,你是摄政王,你说说吧!”

    多尔衮有些恼火,布木布泰这个女人的野心也是不小。

    “英亲王这次失利,对我大清的打击确实不小。”多尔衮沉声说道:“我大清眼下困局重重,本王把你们叫来,就是咱们自己首先要团结一心,现在谁在给本王添乱子,只会给汉人机会,大清的船翻了,那些汉人不会救我们,能救大清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感谢寿州梁四郎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


………………………………

第829章关外和解

    满清从入关之初,所向披靡,待到此时,诸事不顺。

    要问满洲贵族有没有意见,自然是有意见的,而且对执政的多尔衮有非常大的意见,特别是现在北方还持续的粮荒,让多尔衮手下的两白旗都有些不满了。

    可是多尔衮说的也有道理,这个时候,满人自己绝对不能乱,要是让汉人看见他们的混乱和外厉内荏,大清就真的没得救了,可话说过来,就算他们自个不闹矛盾,多尔衮就能救大清么?

    “摄政王,现在的关键是我们一没粮,二没人,旗丁得不到补充,英亲王和二万多铁骑覆灭的消息,迟早会让汉人知道,我们要兜也兜不住啊!”多罗平比郡王罗科铎忧郁道。

    “没错!是兜不住!”多尔衮沉声说道:“所以才要在事发之前,增强我们满人的实力,让汉人不敢反叛,不敢轻举妄动!”

    大殿内,众人互看了一眼,想要压服汉人,只有满人自己有一定实力才行,那么问题就只剩下,如何在近期恢复实力了。

    “摄政王要怎么做,只要能保爱新觉罗家的江山,哀家和皇帝一定站在摄政王一边。”珠帘后面,布木布泰的声又传了出来。

    多尔衮扫视众人一眼,想找回摄政王的威严,他沉声说道:“眼下,第一是我们自己要抱成一团,第二是要尝试与南明议和,就算达不成,也当拖延一些时间,第三是解决粮食的问题,平定北方的粮荒,让北地先安定下来,那些耕夫不会在意谁座天下,只要能吃饱,大清大明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两样。只要这些汉民不起来闹事,那些士绅也是无根之萍,成不了大事。第四就是要恢复满八旗的实力,这也是我们统治稳固的关键。”

    “摄政王,粮食如何解决?不能凭空变出来吧!”

    南明议和,这次决定权不在清廷一边,全看明朝的态度,这没什么好谈的,其他的问题,殿上的人大都能看出来,他们要的是解决方案。

    “粮食,本王之前已经派遣范文程去西安与豪格接洽,缓和两方的关系,应该能借到一批粮食回来。”多尔衮说道。

    珠帘后的布木布泰听到要与豪格缓和关系,心中有些不快,以她的智慧自然知道,多尔衮的动作是明智之举,但豪格已经称帝,对于他母子的威胁远高于多尔衮,甚至是明朝,所以她绝不愿意大清和豪格之间出现缓和,必须要制造对立,福临的江山才能座得稳。

    “摄政王,豪格与大清势同水火,他会好心来帮我们么?”珠帘后,布木布泰冷声说道。

    多尔衮自然了解她的想法,就像布木布泰想用他来对抗豪格一样,多尔衮其实也是用豪格来保证他在大清内部的稳定。

    “太后放心,如今局势不同,我大清败亡,对于豪格也没多大好处,想必他也不想南明重新崛起,就算他看不到这一点,济尔哈朗不会也这么糊涂。”多尔衮面朝着珠帘接着说道:“当然,我们不能将希望全部放在豪格身上,除了向豪格借粮之外,我们也要拿出银子,去南面卖粮,现在京师粮价,已经涨到三十两一石,就算南朝封锁,但十几倍的利润,总归能买到一些。要是万一还是不足,那就只能征讨西蒙古,抢些牛羊和人丁回来。”

    布木布泰不想同豪格缓和关系,可她也明白大清这次想要渡过难关,必须要同豪格妥协,但是她不想提这些,因而开口说道:“征讨西蒙古可以消除大清西面的威胁,又可以壮大大清,可现在朝廷既要防备南明,又要警惕豪格,还有实力征讨西蒙古么?”

    草原上诸多部落,可不管坐中原的是谁,只管你强不强大,要是中原强大,他们或许能老实的互市交易,安静几年,可一旦觉得有机可乘,必然又会年年南下劫掠。

    大清入主中原五载,仅在山西,就同西蒙古诸部,干了四五仗。

    草原上,总是一个部落衰落,一个部落兴起,林丹汗被大清所灭之后,清廷虽然控制了东蒙古,但西蒙古却并未臣服,反而有日渐做大的趋势,以清廷目前的实力,想要征讨西蒙古恐怕也不太容易。

    多尔衮沉吟一阵,对着珠帘说道:“这就要请太后写一封信给礼亲王,请他回北京来与本王一同处理朝局了。”

    珠帘内,布木布泰心头一惊,礼王代善,一心为了大清,所以是她拉拢之人,但也正是这个人一心为了大清,所以只要谁能使得大清强盛,他就可能支持谁,若是没有豪格,布木布泰估计会支持代善来取代多尔衮,但现在却不行。

    当初豪格之乱时,正是布木布泰从中周旋,才没有打起来,代善出走关外之后,并没有向豪格一样同大清决裂,只是在关外割据,不听多尔衮之令而已,他同布木布泰之间还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

    “摄政王,愿意和礼王和解?”

    多尔衮想杀了豪格和代善的心思始终未变,如果不是他们与他作对,将大清的实力分裂,他现在不可能这么被动,但现在他心中虽恨,却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气,“朝廷要补充旗丁,只能从关外补充,要征讨西蒙古,也只能借助礼王的两红旗,所以太后当知本王已经没有选择,只能与礼王和解。”

    多尔衮顿了顿,眯眼看着珠帘,“本王知道太后与礼王多有联系,就请太后务必说动礼王来京吧!”

    布木布泰脸上一红,幸而珠帘挡住了外面的人,“为了大清,哀家会说服礼王的。”

    多尔衮回过身来。“这些年,蒙古八旗也死伤惨重,壮丁减少的厉害,急需补充人丁。有了两红旗坐镇,朝廷就可以驱使东蒙古诸部为前驱,征讨西蒙古,抢夺的人丁可以分给他们一些,而牛羊可以助我大清渡过难关!”

    在大清,汉人是被统治的对象,蒙古是被拉拢的对象,为什么要拉拢,一是满人自身实力不够,二是蒙古人其实也是个墙头草,不拉拢,他拼什么和大清一起玩。

    崇祯朝年间,蒙古诸部,除了少数为明朝藩屏,大多数其实都在明朝和满清之间摇摆不定,真正决定跟着满清,还是己巳之变,随着皇太极在大明京畿劫掠一圈以后,见识了满清的厉害和明朝的虚弱,才投靠满清。

    这时满清也呈现出虚弱之态,蒙古未必理会多尔衮,但有代善两红旗监视,蒙古也未必敢不尊号令,那多尔衮用蒙古人打蒙古人的策略,或许可以实现。

    殿上众人一阵私语,但大都认可多尔衮的策略,满人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应该团结才能对抗外部的敌人,走同礼王和解这一步棋,整个大清面临的困局,至少就活了一半,对内朝廷多了两红旗,可以正压汉族叛乱,威慑汉人,各部损失的旗丁,也能从关外得到一些补充,对外可以威慑藩属,驱使藩兵作战。

    多尔衮见众人对他的提议,并没提出异议,心中稍安,但他却接着说道:“这些,只是我们稳定内部的举措,而要恢复内部,必然要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若是南明不同意议和,不同意停战,不给我们喘息之机,大清也不能坐以待毙,当连横合纵,有反制自保的手段。”

    (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昨晚收到消息,不出意外的话,明天上起点新版pc端限免,盗版的书友有可以过来收藏,顺便投个票,帮作者一把)


………………………………

第830章代善入京

    满人对于阿济格与两万多铁骑的覆灭,很快达成了共识,对于怎么应对,也初步接受了多尔衮的方略。

    正月间,满人对这次失败闭口不提,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暗中却迅速整合势力,四处求援,以求稳定局面。

    有布木布泰出面调解,代善得知阿济格身死,大清两万多铁骑全部覆灭之后,忧心满人命运,况也唇亡齿寒,表示愿意接受和解。

    他接到布木布泰的书信,便立刻率领两红旗入关,并且还携带了一点从朝鲜讹来的粮食,来解多尔衮的燃眉之急。

    朝鲜本来就是个穷地方,除了窝在岛上,整天地震,比他还穷的日本能看上这块地,中原王朝对此基本不屑一顾,全他娘的都是山,统治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要来何用。

    关外这次也遭了雪灾,代善不能让满人饿死,就只能让朝鲜人挨饿,他骑兵直驱朝鲜京畿道,将朝鲜过冬的粮食讹走大半。

    代善带来的粮食,对于多尔衮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却释放了他的善意,多尔衮随即也做出让步。

    从豪格之乱后,开进北京的两白旗,撤出北京退到永定大营,允许代善领两红旗进京,但双方兵马都不能独占北京,各个城门由两方人马一起看守,使得代善对于自身安全,没有了担忧,两方和解有了必要的前提,代善随即从山海关出发,前往北京。

    河南与陕西只隔了一个潼关,豪格西征之策虽然成功,但受汉文化的影响,不逐鹿中原,他就是在西域玩出花来,心中也是不快活,所以他并未因为向西发展便放弃了对中原的关注。

    尚可喜败回南阳后不久,从湖广追来的马进忠、郝摇旗、王光泰等部也都到了新野一线,明军近十万人马齐聚于此,自然不可能空手而回。

    虽说明军诸部并未准备攻城器械,但还是毅然压向南阳,尚可喜不敢一战,直接逃回了洛阳。

    河南的战事,被豪格的探子探知后报到西安,这使得豪格特别是济尔哈朗对于多尔衮的态度迅速转变,被冷淡多日的范文程,先后得到了两人的接见。

    一月底,满清议事殿,刚到不久的代善与多儿滚会面。

    虽说有布木布泰从中周旋,两人已经谈成了条件,多尔衮作出重大让步,让顺治也封代善为叔王摄政与他并肩而立,但两人之间毕竟因为之前的事,弄得不愉快,生出了裂痕,隔阂与猜忌并非短时间内能够消除。

    两人见面,自是有些尴尬,多尔衮屏退左右,只留下他们两人,多尔衮伸手请代善对座,然后打破沉闷,“二哥即是到京,前事谁事谁非,你我兄弟都不要再提,今后我们两人当同心协力,共同扶保咱们满人的江山。”

    多尔衮这声二哥,叫的代善心中一动,两人都是政治斗争的老手,就算心中有什么芥蒂,这时也不会在明面上表现出来。既然多尔衮给了个台阶,代善立时坐下,尴尬的一笑,“过去的就随风而去,眼下大清江山最为要紧。”

    “二哥都知道了吧?”多尔衮见此,直入主题。

    “知道了一些,但不全面,有些事情还需要十四弟与我说说。”代善忧郁的说道。

    多尔衮见此,恨声说道:“兵部最新的消息,尚可喜逃到了洛阳,邓州、南阳等地拱手让给南明。”

    南阳一丢,明军就直接威胁河洛了。

    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