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多铎站在城头上,目光看向城外正在筑营的明军,内心五味成杂。

    “王爷,扬州虽然坚固,但我们没有民众基础,军心也不稳定,卑职觉得保险一点,还是要向摄政王和合肥方面再催一催,看能否进行支援。就算不能进抵扬州城下,在外线进行牵制,也可以为我们分担一些压力。”管效忠走上前低声说道。

    多铎听了,没有立刻回答,他是想凭着自己的力量来扭转战局,但他知道这种想法十分可笑,而且他也明白,王彦能守扬州的原因,主要是八十万扬州人同生共死,可现在扬州城的奴才、刁民不背后捅他刀子,他就烧高香了。

    多铎点了点头,“那就派人去催促催促,能不能发援兵,怎么救扬州,让摄政王判断。你等也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外,都给本王打起精神,严查通敌的奴才。”

    管效忠等人连连领命,不多时,扬州西城吊桥放下,城门打开,几匹快马飞驰而出,等奔出几百步,一队向西前往合肥,一队向北奔向北京。


………………………………

第871章军营议事

    明军大营内,陈邦彦一身绯色官袍,头戴梁冠,端座在帅案前,两侧是林立的明军将校。

    他扫视了众将一眼,然后沉声说道:“楚王殿下限令,让本阁督促诸位在淮河冰冻之前,一定要攻破扬州,否则诸位就只能灰溜溜的退回江南。这不仅是损了本阁与诸位的脸面,也是折了我大明的锐气,所以攻打扬州,诸位将军都要竭尽全力,若有人敢不尽全功,不听号令,休怪本阁军法无情。”

    陈邦彦一直是承担军师的角色,这是第一次单独指挥大军作战,他必须放点狠话,震慑这群骄兵悍将。

    他这是将丑话讲在前头,若是还有人往枪口撞,不管是楚系、浙系,还是拥唐派,他都不会客气,必定拿来震慑军心,抖抖内阁大学士、江北督师的威风。

    帐中将领齐齐躬身抱拳,表示不敢,陈邦彦摆了摆手,然后接着说道:“扬州城的防御,众位也看见了。本阁是文臣,长于战略,弱于战术,你们都是征战多年的战将,有什么可以教我么?”

    众多将校互相看了看,不多时,刘顺使了个眼色,一人站了出来,行礼道:“启禀阁部,末将张有德,扬州人士,曾与大王守扬州,今日随阁部观城,发现多铎将扬州城墙修得比当初只高不低,护城河只宽不窄,若是硬攻,恐怕并不容易。”

    陈邦彦是楚党的大学士,刘顺必须给他面儿,浙江那边王翊、唐王那边胡一清等人都没说话,他便立时给了属下一个眼色,不让陈邦彦冷场。

    刘顺从市井起来,小聪明和心思还是比较灵泛。

    当然他也不全是小聪明,他让张有德出来说话,也是因为张有德守过扬州,熟悉情况,便于陈邦彦了解。

    张有德的资历,要说与戴之藩、胡为宗差不了多少,之所以现在有这么大的差距,名不见经传,是因为当初出城求援之后,他受了重伤,等伤好之后,王彦已经撤到了浙江,然后又去了福建,他没赶上,便就近参加了陈子龙的太湖义军,等太湖义军失败,他才随陈子龙转转到了广东投靠王彦,而这一段时间下来,差距也就拉开了。

    陈邦彦听了守过扬州的张有德这么说,脸沉了一些,沉默半响,然后前倾着身子问道:“张指挥,当初守扬州,你感觉威胁最大的是什么?”

    当年扬州之战,多铎率领大军三十万,裹挟民众不计其数,且正是满清兵锋最盛之时,却被扬州挡了三个月。

    现在明军攻打扬州,兵马不到清军的两倍,想要破城确实并不容易。

    这种困难陈邦彦早就预料到,扬州必然是一场持久之战,他见有熟悉当年情况的将领,自然要多了解,希望能从中找到破敌之策。

    “阁部,那建奴毫无人性,什么手段都使过,甚至还抛尸进城,制造瘟疫,八十万扬州人,二十多万壮丁,最后就剩下三十万,其中男子只剩不到五万人。要不是大王,扬州人就真让建奴杀绝了。”张有德回忆道,帐中不少参加过扬州之战的将领,不禁都握紧了双拳,心中的恨意显然还在。

    帐中一阵沉默,张有德重重出了口气,然后接着说道:“当时建奴和叛军攻城,对扬州威胁最大的还是西城。西城外,紧临城墙的一座小山,被建奴控制,上面架着火炮轰城,他们居高临下,将城墙轰垮大段,大王领着我们在城内又筑起一道短墙,拼死搏杀,才将城池守住,许多兄弟都是折在西城垮塌处。末将记得当时还是城中大盐商的冯老,领着一千家丁来助战,一个上午就死了一半,冯老的公子看着成排的尸体,当时就一屁股座在地上嚎哭不止,末将心中至今还很有感触。”

    当年清军南下,正是满清入关,所向披靡,江北近五十万人马,望风而降之时,多铎以锋锐正盛的清军,攻打扬州却没打下来,那么换过来想,明军打扬州恐怕也不简单。

    陈邦彦点点头,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而是看着众人道:“如今当年围攻扬州的罪魁祸首多铎就在城中,这次轮到你们报仇了。”

    张有德等经历过扬州大战的将领们,心中多有感触,不少人的亲人都死在扬州,他们立时出来抱拳,“阁部尽管吩咐,我等为破扬州,万死不辞。”

    “很好!这次一是夺回故地,二是找多铎寻仇,方才张指挥说当初西城最不容易防守,那我门就将重点放在西城。”陈邦彦沉声说道。

    他话说完,监军张煌言左右看了看,见没人说话,出来说道:“阁部,扬州城高、河宽,当初多铎三十万人没能突入城中,我们现在走他的老路能行吗?”

    方才几人虽然将不少人的情绪调动起来,但张煌言作为监军,还是比较冷静。

    陈邦彦点点头,挥手让张煌言先退下,然后对刘顺说道:“刘国公,说说你的看法?”

    刘顺在扬州大半年,虽说他资质不是特别好,但是他大半年来与部署商议破杨之策,心中自然有些所得。

    “张监军,殿下能守扬州三月,江阴比扬州还小,陈、阎二公也能靠乡民,抵抗二十多万清军,围攻八十余日,其中关键是民心在我们一边,就像阎公所作绝命诗“八十日带发效忠”“十万人同生义死”,军民一心,所以才能挫败满清。多铎原本是想撤离扬州的,他还没动,消息就传到了本将军中,可见多铎并没有什么民心可言。”

    王彦一直吩咐让军中将领多读书,其实在科举之前,中国一直是文武不分家的,和西方的贵族差不多,日本的武士阶层也是能文能武,唐朝大部分大臣都是文武双全,宋代还有辛弃疾这样的人,军队近代化,必然也是需要大批有文化的军官,进入军队之中。

    纯文人,指挥军队肯定不行,纯武人,又不知道道义,唐末的教训,应该深入人心。

    武人们居然喊出了“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当然要当皇帝,自然要有兵马,但有兵马不一定能定天下。这句话背后代表着什么,代表的是无休止的叛乱,你兵强马壮做了天子,那我有兵有马,是不是也要当当皇帝,他所传递的思想是很恐怖的,天下要怎么安宁?

    文武像是两极,物极必反,重武,容易出现叛乱,重文,军队战力必然下降。

    王彦吩咐将领多读书,刘顺这次显然是听了进去,并且还看了不少。

    张煌言听了,刘顺的话,点了点,但还是提醒道:“刘国公说的有理,但是杨州毕竟是坚城,强攻的话,还是要多做准备,况且那护城河怎么办?要是填河,恐怕伤亡众大,也需要大量时间!”u000b陈邦彦点点头,插了一句,“攻城无非,强攻、智取,居然城中有心向大明之人,我们就当联络,看能否从内突破扬州。不过强攻的准备,也不能不做,刘国公早就探明了清军沉船将运河堵塞,可想过什么对付护城河的办法没有?”

    刘顺抱了抱拳,“有,但并不是填河,而是挖条水渠,连通护城河,然后向打泉州一样,战船冲入,直接登城。”

    他顿了顿,接着解释道:“填河要面对城上箭矢、火炮,伤亡巨大,如此不如挖渠,也浪费不了多长时间。”

    “挖完需要多久?”已经九月,陈邦彦必须考虑时间。

    刘顺道:“距离并不长,只要十多里,一个半月应该能够挖玩。”

    一个半月,陈邦彦皱了下眉头,“一个月挖完,本阁便同意此法。”u000b“那就得让朝廷征调民夫了。”


………………………………

第872章佣兵自重

    攻打扬州,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明军筹划攻取西城外的小山,并开挖水渠,使得战船能直接冲入护城河中,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城中出现变故,从而夺取扬州城。

    多铎深知扬州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扬州城外的明军,而是江南一战后,南明朝廷已经从苟延残喘,重回争天下的舞台,这种变化,这种政治影响,给满清统治下的汉族士绅,以及汉人组成的绿营兵,带来了剧烈的震荡。

    为了防止城中生变,并不擅长守城的多铎,充分吸收明军将领,特别是王彦和江阴陈、阎两人守城的经验。

    多铎在城上划垛防守,四城都用上满将来镇守,他亲自镇守西城,镶黄旗梅勒额真喀喀木镇守南城,江防水师统领巴山镇守东城,梅勒额真葛褚哈镇守北城,西城外的高山则交给爱新觉罗家的女婿辉塞,而满将阿思哈则负责巡视城内,严防明军细作,百姓随意外出者,要立时斩杀。

    城中像管效忠、梁化凤、佟养量等汉八旗都只能沦为附属,其他绿营将领,便更加不会重用,反而受到监视。

    这样的举动虽然让绿营将领不满,但确实也防御了城中生变的一部分可能。

    明军要攻山,要挖渠,城上清军一目了然,多铎自然不能让明军轻松完成,扬州城中的清军骑兵不时冲出城外,进行干扰,双方在城外进行了漫长的拉锯。

    孤城不能久守,所以清军在江北除了经营扬州,还有合肥一座重城。

    合肥与扬州互为犄角,扬州威胁南京,威胁长江下游,而合肥则威胁明军的腰肋,威胁安庆、芜湖斩断湖广与江南的联系。

    镇守合肥的是江北提督马光辉,他原来是北直提督,但围剿谢迁不利,被一撸到底。

    清廷改让多铎亲自领兵围剿,结果多铎对于流寇作战的手法也没有应对之策,清廷不得不重新启用马光辉帮助多铎围剿。

    在围剿期间,马光辉收编流寇,逐渐做大,南京之战后,清廷发现他已经有五万人,便将他调到了合肥。

    李过穿插到合肥与扬州之间时,马光辉便知道明军要对扬州动手了,这让他心中也十分担心,一旦扬州有失,那合肥也就危险了。

    “军门,豫王爷求援的使者已经到了三日,镇国公席裤特催了两次,让军门尽快发兵援救扬州。”

    说话的是马光辉手下部将宜永贵,他口中的镇国公席裤特,是努尔哈赤第三子阿拜的长子,爱新觉罗·席裤特。

    现在清廷对于汉将的控制力,已经大不如前,多尔衮为了控制汉军,不仅让汉将送子入京为质,还派遣大批皇族,进入绿营中承担监军的角色。

    马光辉站在合肥城楼上,沉默了一阵,他也为这件事犹豫了很久。

    “先生怎么看?”他转过头来,看向他身后一名文士,“先生觉得我们应该救援扬州么?”

    马光辉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已经得知李过三万人,截断了合肥与扬州之间的联系,而他只有五万人,还要留下兵马守城,分兵去救,打不打得过李过另说,万一让接手安庆防务的金声桓偷了合肥,那怎么办?

    文士是马光辉的幕僚李犹龙,充当军师的角色,在之前围剿流寇的战事中,建议马光辉大肆收编流寇,使得马光辉手下人马,从两万人暴涨至五万多人,马光辉从此也就坐稳了江北提督的位子。

    李犹龙上前一步,躬身作揖,“军门是大清的江北提督,既然豫王求救,自然要发兵救援,不过卑职要提醒军门,当初军门在山东极力围剿谢迁,但却被朝廷贬为千总,如今要怎么救援,还请军门慎重啊!”

    说完,李犹龙便后退一步,站到了马光辉身后。

    当初围剿流寇,伏击丁维昌时,李犹龙就劝说马光辉佣自重,现在听了他语重心长的话语,马光辉自然明白李犹龙的意思。

    十四万明军发动江北战役,要是以前,马光辉到也不怵,可现在先是南京战败,接着又阿济格战死,大清连折两王,确实已经杀得清军有些胆寒,他觉得自己救不救,扬州迟早都是明朝的一盘菜,除非北面多尔衮再派兵支援,否则靠合肥基本没有解围的可能。

    马光辉想了想,还是要把人马握住手中,万一损失太大,就算赢了,清朝这边也会限制他,逐步剥夺他的兵权,他想了想,转过身来,“先生说的对,豫王既然求救,本督必须要救,但也要考虑合肥的情况,防止明军声东击西,突袭合肥,所以合肥必须要留足人马,防御金声桓。”

    说着,他停了下,目光看向宜永贵,“就由宜总兵挑大梁,率领五千人马,救援扬州吧!”

    “军门!”马光辉看向宜永贵,他便觉得情况不对,听了他的话语,他立时一声惊呼,声音都有些变了,脸上跟吃一口屎一样。

    马光辉知道他要说什么,五千人马去救扬州,那不是找死吗?他挥手制止宜永贵后面的话语,“你又不是霸王,没让你突到扬州城下,能牵制李过就行,具体怎么做,你自己视情况而定。”

    宜永贵会意,惨白的脸恢复过来,明白了马光辉的意思,忙笑着道:“末将,知道了。”

    马光辉吩咐完,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对李犹龙道:“镇国公那边要是查怎么办?”

    “军门送几个美貌的女子,再让人多备些酒菜,每日送去,让他没时间查,不就行了么?”李犹龙微微一笑,“这些皇族,现在可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