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他平静的走在石寨内,四周还是硝烟弥漫,寨子里不少房屋,都被战火点燃,正“噼里啪啦”的燃烧着,屡屡黑烟淼淼上升,塞内插在地上的箭矢,丢弃的兵器,四处可见。

    一行人来到石寨中央,地上满是血污,趴伏着无数清军的尸体,有的身上插着一杆长枪仰面而亡,有的则身后几个血洞趴在大车上。

    正指挥清理尸体的张有德见一行人过来,忙用手擦了擦身上血污,立刻迎接上来,面露得色的抱拳,“阁部,督镇,末将幸不辱命,把这石寨给拿下了。”

    刘顺见他得意,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满是赞许,陈邦彦笑了笑,“听说张指挥连那满清额驸辉塞也杀呢?”

    张有德摸了把额头,“那厮想逃,被末将揪住小辫,一刀直接砍了。”

    其实陈邦彦更希望能够活捉辉塞,通过他了解一些扬州城的情况,不过既然杀了,那也就算了。

    陈邦彦微微颔首,边走边说道:“你算是立了大功,本阁会向殿下给你请功。”

    张有德听了,咧嘴大喜,忙行礼道谢,陈邦彦挥了挥手,然后对身后的众人说道:“石寨已经打下,红衣大炮要马上运上来,对西城进行轰击,为攻城做好准备。”

    跟在后面的陈于阶连忙上前几步,“下官已经安排了!”

    陈于阶是徐光启徐阁老的外甥,明军炮队总教习,指挥过多长炮战,王彦守扬州时在西城与土坡对射,占据土坡后炮轰多铎西大营,都是由他指挥。

    正是因为他曾经指挥过扬州炮战,所以王彦将他发到扬州来指挥明军炮队。

    说着话,众人已经走到石寨东墙,张有德当即上前,引着众人登上去,一起观看扬州西城。

    这时,城头上清军正准备着防守工事,石寨居高临下,可以将西城的防御一览无余。

    陈邦彦先用肉眼眺望一下城头,见城上城下无数人影晃动,于是向后伸了伸手,张有德会意,满掏出插在腰间的千里镜,却见上面血污满满,于是忙夹在腋下擦了擦,然后递给陈邦彦。

    用千里镜扫视城头,清军正敦促着民夫将一包包的沙袋垒上城头,加固城墙,堆砌炮位,城内似乎也在修筑工事。

    陈邦彦将圆形视界移向城中,便见街道交汇处,都被清军用沙袋垒起了胸墙,他笑了笑,将千里镜递给刘顺,“多铎这是要在扬州和我们死拼啊!”

    刘顺拿来千里镜观察了一会儿,放下来却讥笑道:“阁部不用担心,多铎想鱼死网破,城中的人却未必愿意都随他去死。”

    站在一旁的张煌言也开口说道:“守卫石寨的多是扬州清军的精锐,有千余旗丁和众多包衣组成。多铎是想依靠这只精锐人马,守住石寨,只要我们攻不下,城内士气自然高涨,但我们一旦攻下,扬州守军必然气泄,这就像两把长枪对决,我们削掉了他最坚硬的枪头,便能轻易破开木质的枪杆。”

    陈邦彦很认同张煌言的分析,不禁转过半边身子,听他继续说道,“多铎用精锐守石寨,精锐不败,其他人马自然不会有别的心思,但现在精锐一败,我以为扬州城内已经人心动荡,只要我们能够突入城中,战局稍微不利,城中清军必然溃散,或者投降。”

    明军中众多将领和官员,显然都是这个意见。

    陈邦彦思索着点点头,“张监军说的不错,现在扬州必然以是人心动荡,本阁不能给多铎重新镇定军心的时间,必须马上对扬州施压。”

    说着,陈邦彦沉吟一下,“炮击要迅速就位,尽快摧毁西城上清军的工事,然后撑着夜晚,再射一些劝降信进城,扰乱城中军心,最后挖掘水渠的速度要加快,最好这两日便能连通护城河!”

    众人听了,知道攻取扬州的时刻就要到来,心中都颇为振奋,齐齐行礼应下,表示遵从督师的命令。

    陈邦彦抬抬手,让他们不用多礼,然后转过身来,“你们谁有任务的,立刻便去办,都辛苦一些,等打下扬州,本阁再给你们摆酒庆功。”

    一行人中,陈于阶等人听了,忙一躬身,后退几步,然后匆匆转身跑下寨墙。

    等有事的人都走后,陈邦彦又盯着城墙看了片刻,深吸了一口气,便边往下走,边说道:“走!去看看水师准备的如何?”

    扬州城中虽还有四万多清军,人数虽然众,可其实已经都是杂牌,不是满清新招的绿营兵,就是江北四镇留下来的老兵油子。

    新募的绿营兵多是满清抓的壮丁,或者是流民盗匪诏安而来,同四镇留下的老卒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打顺风仗,而不善于逆风做战。

    城中军队,无论是训练,装备都比不上明军,能有些战力的只有城中的少数旗丁、包衣,还有一部分四镇留下来的老卒,但是因为老,这些兵是很能打,可却也都成了军中滑头,有好处,战局有利时,这些老兵油子各个奋勇争先,战力惊人,可要是情况不对,最先跑得必然也是他们。明清战争打了那么多年,不机灵,他们活不到现在。

    陈邦彦认可张煌言的分析,再加上他自己的看法,当石寨打下后,他已经不看好扬州的清军。

    这不只是因为他看到了清军的弱点,还是因为对于攻城,明军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从八月围城,到现在已经十月中旬,明军围攻扬州近两月,早以做好了总攻的准备。

    汉人自古善于攻城拔寨,对于攻城、守城,明军都有足够的经验,像扬州这样的城池,明军已经攻打过多座,扬州城虽然高大坚固,但也有他的缺陷。

    (求订阅,月票,推荐,感谢捕鱼茶馆的2000,天下纵横有我的打赏。)


………………………………

第888章准备充分

    在明军兵临扬州城下后,陈邦彦召集部署商议破城之法,决定攻取西城外的高坡,居高临下的轰击西城,同时以水师之利,战船直接攻城。

    可以说,明军这两个月来的所有行动,都是根据定下来的这两个方略在行动。

    陈邦彦一面让刘顺共取高坡上的石寨,一面让胡一清敦促民夫挖掘水渠,一面积极备战,而为了减少伤亡,让士卒熟悉扬州情况,他还下令让民夫用挖渠的土,在大运河边,按着扬州西城的规模,筑了一段一模一样的土墙。

    他让士卒将大运河当做扬州的护城河,将土墙当做扬州西城,让数万士卒在此进行轮训,先熟悉情况。

    陈邦彦一行从石寨下来,去视察水师准备的情况,经过此段操演场地,便见千余明军精锐扮作清军站在土墙上进行防御,另一方是十艘战船,他们靠近土墙,躲在船内的士卒,从船上搭起长桥,进攻土墙,喊杀声响成一片。

    士卒们使用的武器除了未开刃的刀剑,没有枪头的长矛和箭矢以外,其他基本与战斗一样,陈邦彦给扮作清军担任防守的忠武镇广武营下了命令,要是他们能阻止轮训的人马登上土墙,便有奖赏,若是让哪部轻松登上土墙,便要遭受处罚。

    一个社会,总会有许多鄙视链存在,在明军中同样有许多鄙视链,比如忠贞镇看不起忠武镇,而忠武镇又看不上浙系、唐系等地方镇军,地方镇军又鄙视下面的府兵和土司人马,总之就是这样一层层的鄙视下去。

    忠武镇广武营的指挥使,是前些日子从后勇镇提拔上来的王光恩,虽是由镇军提拔上来,但对于轮训的镇军那是一点也不留手,那是往死里教育,这两个月的训练,已经造成几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陈邦彦等人从训练处经过,土墙上正进行激烈的拼杀,忠武镇的士卒对于兄弟部队,一点也不留手。

    汉子在军中精力旺盛,本就没多少机会发泄,平时就爱干点打架斗殴的事情,各部之间常有摩擦,可聚众斗殴,毕竟是犯了军法,要吃军棍,还要受到长官责罚,做过之后,基本都会有些后悔,但这轮训就不同了,是他们名正言顺发泄旺盛精力的场所,特别是遇上了唐系或者浙系的士卒来演练,双方都眼红的很,各种阴招都往对方身上招呼。

    起初,忠武镇那是大展神威,谁来揍谁,鼻孔朝天蛮横的不行,可随着演练时间一长,便也渐渐有些吃不消了。

    陈邦彦听着喊杀,看着不断有士卒被抛下来,掉入水中,停了下脚步,吩咐道:“今日操演结束后,便暂时停下来,让士卒们养锐几日。”

    “末将知道,回去便吩咐停下,取消明天的轮训。”

    刘顺领命,陈邦彦点点头,正欲提步,这时土墙上却忽然爆发一阵欢呼,原来是进攻方终于拔了守军旗帜,将自己的旗帜插上城头。

    一名鼻青脸肿的千户,同占据土墙的属下,正举着兵器放声欢呼,仿佛真打下了扬州一样。

    陈邦彦又停下步子,笑问道,“今日轮训的是谁的人马?”

    “是武卫军,李元胤的人马。”刘顺脸上有些不太高兴。

    原来是江西的人马,陈邦彦摇了摇头,轻轻拍了一下刘顺的手臂,然后笑道,“这很不错,是个好兆头,今晚让人送一批肉食给李元胤部,当然广武营能将他们练出来也有功,也要送些过去。”

    跟在后面的幕僚立时记下此事,然后告辞先去督办,免得火头营到时候匆忙。

    一行人离开了士卒轮训处,道了大运河边上。

    这时沿着运河,七八十多条明军战船,正沿着河边停泊,数千工匠正忙碌的对船只进行改造。

    这些战船都是挑选出来的帆桨战船,工匠们正将容易被火箭点燃的船帆全部卸下来,然后在船楼上安装挂梯,只要船只靠近城墙,梯子直接挂在城上,士卒就可以从与城平齐的船楼上,直接冲上城头。

    当然船只冲入护城河,接近城墙,城上的清军必然要进行反击,为了防备城头上火炮、火箭,城内的砲石对战船进行攻击,工匠们还在船身上外挂了一层木板,上面覆盖湿牛皮,就像给战船批了一副盔甲,虽说不能完全抵消城上的攻击,但却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火药、火油、牛皮、精铁,这些都是战备物资,特别是牛皮,明军手中并不多,可偏偏又十分重要,除了制甲要用,其他许多方面都需要,可明军很难与北方蒙古人交易,获得这种战备物资,幸而商队从西藏和青海获得一些,葡萄牙人知道明朝高价收购此物,也会运来一些,才使得明军勉强够用。

    陈邦彦一行人,在河边巡视了一遍,见在数千工匠的努力下,战船的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心中安定下来。

    现在时节改变,从北方南下的寒流,已经改变了江南的天气,他最多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是淮河再次结冰,清军骑兵穿插进来,明军就只能暂时撤兵,那不仅是之前所有的努力白费,而且还会使得四万多清兵从容撤退至淮北,打造一条明军无法逾越的防线。

    攻打扬州,明军在城下准备两个多月,可以说是明军准备最久的一次攻城战役,而时间不多,陈邦彦又将宝几乎压在了战船攻城上,所以他不容失败,只能将准备做到极致,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一战拿下扬州。

    一行人仔细视察,询问了工匠之后,陈邦彦内心轻松了不少,王彦给他的压力,似乎因为他充分的准备而消散,他站在河边看了犹如穿上铠甲的战船,信心倍增,对人笑道:“好,现在大家都回去休息,养精蓄锐,只要水渠连通,大军便正式攻城。”

    石寨被拿下,各部准备又以完成,战事正在向他们预想的方向发展,刘顺心中也微微放松,觉得可以不负王彦的信任,笑着与众人一起转身回营。

    (求订阅,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

第889章带不动

    明军积极备战,多铎虽失石寨,但也不会坐以待毙。

    明军的进攻思路与他当初如出一辙,都是将重点放在了西城,不同的只是明军没有填河,而是想将护城河用来进攻。

    战船攻城,多铎听说过,王彦在泉州,朱以海打南通,都用过战船,

    水军是明军的优势,这一点他无法改变,可他料想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楼船,还是用攻城塔,用云梯,总归是要接近城墙,总归是要靠近城墙,那他只要把守城的功夫做足,不让明军靠近,不管是战船还是云梯、攻城塔,对他来说便没有什么两样。

    扬州有四面,明军为什么要硬攻西城,他这个进攻过扬州的人,自然比谁都要清楚。

    弘光朝时,扬州就是史可法江北督师的行辕所在,是明军重点经营之地,墙高城坚,之后王彦虽然一把大火烧了扬州,但是城墙轮廓还在,他到江北后也利用晋商的财力重点经营扬州,将扬州进一步修缮加固。

    扬州四面城墙都差不多,高三丈二尺,攻打十分不易,但如果占据了西城外的高坡,从上面发炮,居高临下的轰击城墙,压制城上火力,然后进攻,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当初,他三十多万人兵临扬州,就是从西城突破,一天就破了扬州,所以明军必然也会强攻此处,当然其他几面也要防御,避免明军玩什么花样,搞声东击西之类的把戏。

    不过,想到史可法,多铎心中却又一沉,他想像王彦一样在扬州守上几个月,扭转乾坤,但有时候现实与理想总会有些差距,保不齐他一天被破,也尚未可知。

    东南吹来的暖风已经停歇,北方的寒流开始南下,一大早多铎甲胄里面多加了一件内衣,带着十多名将领,巡视西城的防御。

    这时多铎站在墙垛间,眺望城外,上万民夫正在士卒和火炮的掩护下,将挖掘的水渠扩宽、加深,以确保一旦连通护城河后,明军千料以上的大型战船能够顺着水渠驶入城下。

    多铎用沉船堵住了护城河,以及扬州段大运河,并且用重炮控制沉船区域,防止明军打捞疏通,可他没想到明军居然会另挖一条水渠,连通护城河。

    多铎看见无数民夫推着独轮车,挑着箩筐,在城外飞奔,不断将挖出的泥土运走,估计这两天就能贯通,他心中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