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4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汉虽有民族主义的色彩,但是凡事都有两面,观史事,民族和国家的复兴,必然伴随高涨的民族情绪,世界民粹主义高涨时,不为自己民族而骄傲的民族,谈什么复兴,谈什么强大。

    此时扬州西城的炮战并未结束,城上硝烟弥漫,一片狼藉,多铎换了一件普通的白甲,领着几员同样摘掉顶戴花翎的清将,登上西城。

    士卒向他禀报,城外挖掘水渠的民夫正在撤退,他知道水渠立时就要贯通,明军的总攻可能马上就要开始,他不得不上来巡视。

    多铎一行,从城门两侧的台阶上城,出口处就有一个用沙袋堆砌成半圆行的炮台,几名脸上满是硝烟的清兵,正发炮还击,而在炮台旁边,几名血肉模糊的清军尸体则躺在城头。

    多铎在守将的引路下,猫着身子,从尸体以及狼藉的城头走过,来到翁城,小心的向外观看。

    他边看边问道:“外面的情况怎么样呢?”

    “回王爷,明军已经挖完,奴才见他们放了炸药,应该马上就会贯通。”

    随着民夫挖掘完毕,铺盖在上面的圆木,已经被明军搬走,现在就只是一尺左右的距离,就能和运河联通。

    这就不能靠挖了,明军用木板撑着,再下面埋了炸药,多铎刚到翁城,便一声巨响传来,泥土飞溅,护城河的水开始灌入水渠,而几乎同时,另一头也开传出一声巨响,两头都各自联通。

    多铎看着护城河水灌入水渠,心中顿时沉了下来,扭头对着管效忠道:“让你造的砲车,怎么样呢?”

    “奴才让工匠赶工,这两天又造了十五架!”

    十五架有点少,但多铎立刻吩咐道:“明军估计要开始攻城了,那十五架砲车全部装到西城,另外再从其他三门各调十架过来。”

    西城上的火炮完全被明军压制,多铎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他现在将赌住都压在了砲车上。

    “奴才这就去办!”管效忠忙行了个满礼,然后跑下城去。

    这时城外明军大营,战鼓忽然擂起,一队队的士卒开始走出营寨,除了北城只有三千人,守卫壕沟,防止清军从北门冲出之外,其他三门之外,都有军队在战鼓声中集结,

    当然明军主力还是在西城,集结有四万多人,其他两面只有一万人,承担着牵制佯攻的责任。

    一时间,西城外,明军方正林立,旌旗翻飞,而随着河水灌入水渠,一长条的明军战船,开始从大运河驶入渠中,船身两侧伸出数十根船桨,仓内士卒****上身,齐齐荡动船桨,战船两侧出现道道水纹,岸上还有民夫拉住纤绳,拉着战船前进。

    “鸣警钟!”多铎看见城外的情景,面沉如水,“明军要攻城了!”

    “当当当”的警钟声敲响了,城内街道上,顿时涌出大队的清军,红顶斗笠在街道上攒动,握着长枪的清兵,从大营出来,纷纷跑向四城。

    西城下,也慢慢积聚了众多清兵,躲在城后的砲车旁,清军齐齐拉动绳索,装好石弹,准备迎击明军。

    (感谢only‘lonely的打赏,今天就两章,晚上大家别等了)


………………………………

第892章激战到来

    轰天炮响,振地锣鼓,城外数万雄狮把阵列,腾腾杀气锁云天,一座兵山出土来,兼有百艘大舰沿河冲出,巨炮山顶丢霹雳,战意直上九重天。

    扬州城上,战鼓轰隆,全城清军进入战备,四万清兵划地而守,清兵纷纷进入自己的位置,尤其是负责防守西城的两万清军,这里是明军重点进攻之地,清军自然也要重点防守。

    一队队红顶斗笠在城中的街道上奔跑,军官有些慌张的带着士卒来到西城下,大部分士卒直接跑去操纵石砲,城墙后面,三四百架砲车被拉的嘎嘎直响。

    相对而言,操纵躲在城墙后面的砲车,是个安全些的活计,毕竟明军火炮攻击不到,而明军火器众多,弓箭较少,他们也不担心被箭矢吊射,分到这个岗位的清兵,无疑都松了一口气。

    同砲车相比,清军弓箭手的情况,也要好一些,他们大部分也在城下,列成方正,吊射攻城的明军,也是相对不易被攻击的存在,但一小部分被分配到城上的弓手和其他兵种,便是倒了血霉。

    此时,高坡上的明军炮队,正在对城上清军的工事,定点清除,以方便明军士卒的进攻,清军在城上的工事,在明军火炮喷射的橘黄色火焰下,已经被铁弹清理大半。

    一队规定要上次防守的清兵,奔跑到台阶下,前面的人听见城上轰隆的巨响,听着砖石垮落和哀嚎声,不自觉的停了下来,脸上有些慌恐的看着城头,而他们这一停,片刻间台阶下面就堵了数千清军。

    一名督战的白甲牛录见此,立时领着十多名旗丁分开人群,上来便喝骂道:“干什么,等死么?还不上城!”

    前面的绿营兵见是督战的八旗,不禁脖子一缩,带着怯意的相互看了看,才咬牙冲上城头。

    这些绿营兵如逆水而上的鱼群,冒着炮火冲上城头,然后又向受惊了一样,在城头四散,纷纷找地方隐蔽。

    在清军布防时,明军战船已经冲入护城河,大船两旁船桨荡动,开始向城头靠拢,小船上士卒摇橹,准备搭设浮桥。

    如果明军火炮是在西城外的平原上,这个时候,火炮的射界就会被明军自己的战船挡住,造成误伤,而清军城上的火炮则可全力轰击明军战船,但是明军占据了西城外的高坡,情况就不一样了。

    明军火炮布置在高处,居高临下的点射城头,便不仅不会被自此的战船挡住射界,还能继续为战船压制城头,唯有明军士卒登城后,才会停歇下来,或是炮击街道,给城内造成混乱。

    明军战船驶入运河,战船侧舷炮窗立时打开,黑洞洞的炮口伸出,顿时腾起一团团白烟,船只在前进中,剧烈震动,侧舷炮窗上伸出的炮管,一门接着一门,在喷出铁弹的瞬间猛然一退,炮窗处的炮身便一一缩回。

    明军战船首先挑衅发火,打的城头碎石飞溅,一排阵准备放火箭的清军,在炮击中慌忙蹲了下去,城头火炮在两日的炮战中,基本被毁坏,剩下的火炮,打出零星的弹雨,炮弹落入水中,水柱飞溅。

    西城的防守由多铎亲自指挥,在明军战船冲入护城河时,城墙后面的清军开始进行反击,密集的箭矢腾云而起,密集的砲石被抛竿甩飞,从城头飞过,砸向护城河中的战船,发出声声巨响。

    这些砲石,带着千斤之力,砸在水中溅起的浪花,比船楼还高,水花落下,犹如倾盆大雨,将船楼上向城头放铳的明军士卒浇得浑身湿透,使得不少火铳手,都无法放铳。

    大船虽然挂了挡板,铺了牛皮,但巨石砸来,还是能将船舷砸碎,只是犹豫湿牛皮的韧劲,巨石砸碎了挡板和船舷,但却被牛皮兜住,然后滚落到护城河中。

    与大船相比,小船面对砲石,便危险许多,在清军一轮砲石中,便有两艘小船直接被砸断,然后沉入护城河里。

    此时清军的弓箭手,给战场呈现了一幕壮丽的景观,城后的清军弓手足有万人,他们列成九排,分成三部,轮流弯弓向城外抛射,每一次都腾起一片火云,数千支火箭,如同流星火雨一样,铺天盖地的射向大船。

    火箭瞬时间就将战场侧舷钉满,明军战船虽然铺了牛皮,但在砲石和火箭的打击下,还是有的被砸的倾斜,有的燃起火焰。不少小船被点燃后,士卒纷纷跃入水中,游回对岸。

    清军的砲石对于战船的伤害还是很大,特别是多铎将砲车集中在水渠出口处,使得不少战船,一出水渠,就要挨上几枚砲石。

    这是明军中战鼓急擂,中军催促战船立刻靠近城墙,明军列正在原野上的方正,也开始扛着器械、木板,向城下推进。

    明军在大运河边上筑造的土墙就是按着西城的规模来制造,担任进攻的军队,在土墙下训练了两个多月,对于攻城将面对的问题,早已经有所预料。

    此时担任前锋的是唐系的李元胤,他见清军炮时猛烈,已经砸商不少战船,立时让战船靠近城墙。

    砲石抛射有个特点,砲石的轨迹是抛物线,目标不能离砲车太近,否则抛射的砲石便打不到了。

    李元胤的坐船发出旗号,船上鼓声骤起,在鼓声中,前锋十条大船,纷纷向城头靠拢,他们靠近城墙一些后,砲石便纷纷落在他们身后,但城上的随着距离接近,清军的火箭的威力却显示出来。

    船仓内,赤着上身的水手,喊着号子,飞速的荡动船桨,船只冒着密集的火箭冲向城墙。

    随着距离接近,城内清军射出的火箭,一波波的腾空而起,当飞到顶空之后,箭头的重力,使得箭矢呼啸而下,向雨点般射向战船。

    甲板上的明军士卒顶着盾牌,火箭不停的钉在着船板和盾牌上,一簇簇的火苗燃起,不断有士卒中箭倒地,但周围的士卒却满面肃杀,握住刀,举着盾,紧盯着城头,没有一丝骚动。

    (感谢fx88,书友58683的打赏,求订阅,求月票,推荐)


………………………………

第893章战斗正酣

    由于明军占据西城外的高坡,火炮压制城墙,使得多铎防守西城的策略,作出了一些改变,那就是尽量减少城上的伤亡,以免死伤惨重,让绿营兵承受不住,从而发声溃逃。

    他的防守策略就是将远程攻击的砲车和弓箭手大都放在了城墙背面,避免被明军火炮打击,用刀盾、长枪将明军挡住城墙上,这样弓手与砲车就对攻城的明军形成持续的杀伤。

    只是这样一来,也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弓手和砲车躲在城墙后,虽然避免的被高坡上的明军火炮轰击,但是他们也无法看清攻城明军的情况,不知道战船的位置,只能靠着城上军官用旗帜指引,估算着方位进行抛射,而这样的效率无疑就比直接射杀,低了许多。

    因此清军腾起的箭云,有很大一部分落入水中,并未射中战船。

    这时,战船冲过密集的箭云,终于接近了城墙,躲在沙袋垒起的胸墙后面的梁化凤,顿时大吼起来,“砸火罐子,不要让船只靠上城墙!”

    蹲在墙垛边的几名清军听了,一人拿起一个油罐,互相看了一眼,面漏凶狠之色,纷纷发出一声狂吼,给自己壮胆,然后骤然站起来,便要将火罐抛出。

    明军战船上,十多名铳手,在盾牌的护卫下,早已等候多时。

    在攻城的演练中,他们早预想到这种情况,清军站起身来,几名铳手立时扣动扳机,火铳腾起一团团白烟,站起来的清军,立刻在一阵“砰砰砰”声中,抖动着身子,从城头栽下。

    其中一人,刚举起油罐,罐子便被铳丸击碎,火油立时淋便全身,飞溅的油花落到旁边的火盆中,“嘭”的一下,城头瞬间腾起一团火焰,那被油淋的清军,顿时成了个火人,哀嚎着在城头乱窜。

    一名明军铳手,本要射击,但见此却将铳口移向一名站在城头放铳的绿营兵,铳声一响,铳丸跳动着从枪管喷出,他本来是瞄准了清兵****,但滑膛枪精度不行,不想铳丸飞起,却击中了那清军头部,铳丸击穿清军的红顶斗笠,钻入清兵的脑袋中,那抬铳射击的清兵,脑袋被打的往后一仰,身体向后重重摔落在地。

    此时,那浑身被大火笼罩的清军,惨叫着,绝望的挥舞着手臂,在城头乱窜,将城头的清兵逼开,城头形成了一处防守空白,梁化凤见了脸上一寒,立刻将战刀投出,射入那火人腹部,使得乱窜的火人扑倒在城上,不在动弹,只有大火还在燃烧,以及令人作呕的焦臭味向四周弥漫,让周围的清兵,脸色惨白。

    而就在火人到地的瞬间,一艘明军大船靠近了城墙,上面的挂梯,被搭在了城上,举着盾牌,握着战刀的明军士卒,口中忽然齐齐一声怒吼,便踩着梯子,飞奔上城。

    那火人一倒,冲在前面的明军小旗已经跳上城墙,被火人逼开的清军微微一愣,被梁化凤一声怒吼才反应过来,纷纷拿起兵器,想要堵住这个缺口。

    与此同时,旁边也骤然爆发出一阵喊杀声,那是其他几艘战船,也已经靠上了城墙。

    两方士卒顿时齐齐怒吼,挥刀在城头展开激战,城头的战斗开始呈现白热化之态。

    “督师!前锋已经冲上城墙,不过清军准备也很充分!”

    陈邦彦一直注视明军战船攻城的情况,他听了刘顺的话语,点了点头,从目前的战况来看,清军守城还是很有章法,明军守城的手段,基本上都被学去,清军才取的策略就是将明军堵在城上,然后躲在城后的清军持续射杀,盲射要登城的明军,使得明军后续乏力,最后败下阵去。

    陈邦彦见明军虽然登上城墙,但从城墙后面腾起的箭云,却绵绵不绝,回头令道:“让铁人军,还有宣武营一起上,迅速在城头打开局面,攻击城内的清军弓手,大军才能顺利破城。”

    随着明军登上城墙,高坡上的明军火炮大多已经停歇,只是偶尔见城中街道上有清兵集结,火炮才发出几炮,将街道上的清军轰散。

    没了明军火炮的压制,城上的战斗,就只能靠着真刀真枪的厮杀。

    明军的战船一艘艘的靠上城头,士卒们推开船板,无数碟盔从甲板上涌向城头,李元胤站在一艘大船上,手持大枪,目光凶狠的盯着城墙,他要用清军的血,来洗漱自己的不光彩的投清历史。

    这是时,城头上,到处都是厮杀,但清军的防线还算稳固。

    多铎站在城墙高处,周围围了一圈刀盾手,他正高声指挥清军防守,只听见他不断大喝,“砲车集中打击,猛砸一艘战船,沉了再砸第二艘!”

    “快去北城调两千长枪手,在登城台阶下守卫,不要让明军冲下城杀伤弓手!快!”

    明军战船体型巨大,外面还挂了铠甲,许多船挨上几枚砲石,虽然受创,但却没有到损坏严重的地步,战船荡着桨儿就冲到了城墙边上。

    多铎不只一次,看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