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让满以为能更进一步的田雄,内心十分失望,不禁有些消沉,他自我总结一番,认为是其降将的身份,使得清庭对他有所提防,随总想着能否再立一功,换取清庭的信任,从而获得重用。

    王彦突然出现在南京城附近,使得田雄意识到他期盼已久的机会已经来临,为了独吞这份功劳,他连与他交好的马德功都没有告知,便悄悄带兵出城。

    这时田雄领着二百精兵,尾随着王彦的两名手下,来到通善寺外,他见寺庙坐落于将军山和断臂崖合抱处的山谷中,只要扼住谷口,寺庙内的人便插翅难飞,心里不禁大喜。

    “王士衡徒有虚名也,尽隐藏在如此绝地,不留后路,理当被本将擒获!”田雄谓左右道。

    当下他便让那小头目带五十人扼住谷口,而其则亲自带着剩下的一百五十名精兵,凶神恶煞的向通善寺扑去。

    寺内,侯方域得知了王彦身份,顿时大惊,随后立马见礼拜见,并担心道:“将军乃国之石柱,怎亲来南京凶险之地?”

    侯方域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可谓家世显赫,而他年纪轻轻,便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为江南四公子,可谓天之骄子,冠绝四方。

    这样的家世和名声,使侯方域自命不凡,自视甚高,认为别人都不行,只有他同东林才能网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所以才有后来,其在南京城内搅动风云,参与党争等事。

    在经历国家破碎,南京城陷,钱谦益降清等事后,侯方域心中的骄气,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无限悔恨,所以这位曾经敢不给首辅大学士面子的公子,此时在面对王彦时,却将姿态放得十分之低。

    王彦身为国之大臣,亲自犯险,来到清兵重兵驻扎的南京,确实有所不妥,但如今已经来了,便也多说无益。

    王彦闻侯方域之言,并没有回答他,而是问道:“侯公子与香君姑娘之事,吾多有听说,不知侯公子于南京城中,可曾打探到香君姑娘的消息。”

    李香君情定侯方域,金陵皆知,王彦之所以救下侯方域,这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彦向侯方域询问李香君之事,显然有些唐突,使得侯方域闻言后,脸色不禁微变,但他这时又记起,曾听到王彦与媚香楼的许娘子之间的传闻,随即反应过来,原来二人同病相怜。

    一时间,或许是因为二人的这一点相似之处,侯方域对王彦的好感,顿时大增,同时心里也明白了王彦来南京之意。

    王彦这样的行为,如若被左懋第、陈子龙等人得知,必然要痛骂他一顿,再好好教育一番,可在侯方域看来,却是大大赞赏,并引为知己。

    原来的历史中,侯方域曾为清庭献策,还参与清庭应试,被时人讥讽曰:“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他晚年失悔此举,三十七岁便郁郁而终,现在王彦的出现,却使他的轨迹,有了一丝变化。

    “实不相瞒,吾来南京便是为了来接香君,但吾入城时,清兵已经进城,大掠秦淮,媚香楼亦陷入一片火海,吾未能与香君相见。”侯方域伤感道:“此后,吾亦多方打听,得道消息称,李贞丽在清兵将至时,带着香君和许娘子,离开了媚香楼,吾欲打探她们去往何处,却未有任何消息,但没有消息,其实便是好消息,至少正明香君已经逃出了南京。”

    王彦闻言,心里不禁哨定,侯方域在南京有不少旧识,得到讯息自然准确,那想必真如他所言,许嫣嫣已经逃离南京。

    当初王彦听刘顺之言,心里担心许嫣嫣已经没于火海,现在知道她还活着,南京之行目的便达成一半。

    虽说现在还不知道许嫣嫣身在何处,但王彦却已经能长松一口气矣。

    寺院外,两名僧人正于院门外,清扫落叶,却忽然见一队清兵,气势汹汹而来,顿时大惊失色。

    两名僧人见此,连忙丢下扫帚,一路急急忙忙的跑到大殿内,向正在做早课的主持禀报。

    一众僧人闻之,皆有些慌张,唯主持面不改色的问道:“净方,最近寺中可曾收留香客?”

    那知客僧闻言,脸色不禁一变,回答道:“启禀师傅,只有昨夜收留二十余人,安置在西厢。莫非清兵为他们而来?弟子枉自收留外人,给寺院带来灾祸,请师傅责罚!”

    “阿弥陀佛!”老主持宣扬一声佛法,而后面容平淡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佛慈悲,有好生之德,净方你未做错事,何来责罚,你且先引我去见几位施主。净智,你去院外挡一挡,尽量拖延一些时间。”

    王彦正同侯方域交谈,主持便在知客僧的带领下,来到西厢小院,王彦等人随连忙微微见礼。

    “阿弥陀佛!”主持回一佛礼,而后直接问道:“不知施主名讳,是何身份?可否告知于贫僧?”

    老主持突然前来,直接问王彦名讳,这让王彦心中不禁一楞,却没有立即回答。

    “方才我师侄来报,有一队清兵,直奔本寺而来,片刻将至,师傅已经派大师兄前去阻拦,拖延一些时间。你等身份为何?最好告知本院,以便本院应对。”知客僧见王彦不言,随急道。

    “什么?清兵来呢?”侯方域闻言不禁大吃一惊。

    王彦亦是心头一紧,他不确定清兵是不是冲着他来,但通善寺的主持亲来他这里,显然就是认为清兵,是冲他而来,当下他也不再隐瞒身份道:“吾大明忠勇侯,荣禄大夫王彦也!”

    “阿弥陀佛!”主持闻言,平静的脸上终于起了一丝变化,于是又宣扬一声佛号,向王彦行礼道:“原来是侯爷,贫僧有礼了。”

    感谢好基友一代枭雄的打赏,感谢唐豆豆123的打赏。感谢书友们的推荐。
………………………………

第98章护王彦,义士舍命

通善寺内的诸僧,住持大师都十分了解,所以当他得知清兵直奔寺庙而来时,便知肯定是院内香客中,有清庭追捕之人,但没想到这个人,尽然是大明的忠勇侯王彦。

    住持虽是出家人,却并非不知俗世之事,亦知王彦之名,顿时惊讶不已。

    他原本以为清兵要追捕的不过是一普通的抗清士人,那他救上一救,清兵也不会太过为难寺院,但如果是王彦,却又大不相同,他的名气大重,清兵如若扑空,可就不一定会放过寺院,甚至可能要杀人泄愤。

    这时住持心中不禁一阵衡量,他虽然出家多年,但终究不是佛陀,还是要受世俗的影响,他是僧人,那也是汉家的僧人,最后他还是微微一叹,做出了决定:“事态紧急,净智可能拖延不了多久,侯爷请随贫僧移步后山,那里有一条隐秘小道,可通往将军山,可助侯爷摆脱清兵追捕。”

    “吾借宿贵院,已经给贵院惹上麻烦,心中甚是愧疚,若大师再助吾逃脱,岂不坐实同伙之名,必受清兵报复。”王彦谓大师道:“如此,吾不能安心也!”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侯爷活民无数,贫僧助之,乃大功德也!”住持劝道:“侯爷乃国之石柱,万民保障,还请为自身计,速速跟随贫僧前往后山。”

    “侯爷,大师之言有理,今留于此,亦无用处,不如速走!”刘顺得知清兵将至,担心王彦安危,开口劝道。

    王彦见此,随点头应许,连忙让人草草收拾行装,拿起兵器,跟随着住持大师,疾步向后山奔去。

    这时寺庙外突然传来一阵大哗,紧接着密集的脚步声,伴随着“活捉王彦,赏百金,官进三阶。”的呐喊,田雄已然带兵,冲破僧人的阻拦,直接杀进寺来。

    王彦一行人,闻声脸色顿时一沉,纷纷加快了步伐,但通善寺乃是小寺,本就不大,加上清兵追得如此之紧,王彦一行就算上了小道,也很难摆脱身后清兵。

    王彦等人身处清兵控制的南直隶,若被清兵纠缠住,便基本没有逃脱的可能。

    在如此危难紧急的关头,为了让王彦顺利得脱,他的两名属下却突然自发停下脚步,说道:“我等行事不密,使侯爷陷于险境,今愿舍身掩护侯爷撤退,以求将功补过。”

    这两人正是昨夜被王彦派回舟船之人,清兵至,他们皆认为是自身疏于警惕,才让清兵尾随至通善寺,心中愧疚不已。

    “此非汝二人之过,实乃本侯之失也!”王彦闻声,不禁停下,回看二人道:“汝二人莫要做无谓之牺牲,且与本侯同行,速速离开此地要紧。”

    “我等扬州之人,皆侯爷所救,今日便是报恩之时!”二人却没有听从王彦之言,而是拜倒于地,向王彦磕头道:“请侯爷照看我等父老,我等去也!”

    二人都是扬州之民,一名贺一江,一名扬思成,他们说完,便起身提刀,迎着清兵追来的方向而去。

    刘顺等人见此,连忙拉着王彦,架着体力较弱的侯方域,快步离去。

    这时田雄杀到寺内,遇见僧人便厉声问道:“王彦在哪里?”僧人不答,或言不知,便立马被他砍伤于地。

    通善寺并不大,清兵片刻便搜遍了前院和大殿,慢慢逼近后山,就在这时,贺一江同扬思成突然自角落中挺身而出,大呼道:“吾乃大明忠勇侯王士衡也!”

    清兵闻声,想着田雄许下的奖赏,立马大喜,以群箭射之,二人则以刀拨箭,杀七八人,最后贺一江被一箭穿胸而亡,杨思成则长枪贯腹,力竭而死。

    清兵为挣抢功劳,随一拥而上,两名义士的尸身,顿时便被分抢至数十块。

    田雄听见杀声,连忙敢过来,但二人以被杀死。

    清兵见他至,顿时便围拢上来,各执一截尸身,挣言自身为杀王士衡者。

    田雄见此不禁微微皱眉,他怀疑死者身份,连忙找来首级辨认,却发现都不是王彦。

    这时搜查寺庙的清兵又来禀报,未曾发现王彦,却在后山发现一条通向山上的小道,田雄随知王彦已经逃离通善寺。

    这时他已知王彦入山,随令小头目带人马,入小道追杀王彦,而他见已经无法独吞抓捕王彦的功劳,随飞马入城,将事情全盘通报给坐镇江宁的昂邦章京图赖。

    王彦入山,一时半会儿出不了山,虽然派兵围山已经来不及,但却可以派兵扼守水陆要道,防止王彦逃出江宁,但这些都不是田雄能够办到,所以必须将功劳分给图赖。

    田雄没想煮熟的鸭子也能飞了,心里不禁大怒,临行前他为泄愤,随令清兵将院内僧人尽数斩杀,而后放火烧毁通善寺。

    王彦一行人,得贺一江和杨思成拖延,平安跟随住持大师上了后山小道,但山道狭窄,荆棘难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速度。

    不多久,山下通善寺火起,众人随知贺、扬二人已死,心中无限伤感,住持大师于山腰看着熊熊火焰中的寺院,不禁深深长叹。

    小道已经数年未曾行人,王彦一行人披荆斩棘,自后山追上来的清军,走在他们清理过的道路上,速度无疑要快上不少,王彦依然未曾脱离危险。

    果然在行进一旦距离后,王彦等人已经可以看见身后攀爬的清军,不须一刻钟,便要被追赶上。

    王彦在前行走,这时走在后面的几名手下中,忽然又有两名停下,向王彦拜了拜,便不再攀爬,而是持刀坐等清兵上来。

    就这样,清兵再次被阻下步伐,但两名壮士手中只有长刀,清兵却刀枪盾弓,一印俱全,很快就突破了阻挠,继续追击上来。

    一时间,每隔一旦距离,王彦队伍中,便有几人,拜别王彦,毅然留下阻敌,他们靠山石,靠长刀,已必死之心,为王彦争取着一线生机,使其热泪纵横。

    感谢好基友一代枭雄,**丝大人,唐豆豆123的打赏。
………………………………

第99章焚鼓刹,和尚杀人

将军山上的小道上,重复上演着可歌可泣的一幕幕。

    在十多名义士舍身断后下,王彦一行人终于走完后山上的崎岖小道,登上了将军山顶,但这时,近二十人的队伍,却只是下王彦、刘顺、侯方域和住持大师四人。

    众人自山顶下观,已经看不见追兵的身影,而坐落于山谷里的通善寺,则彻底化成一片火海。

    烈风助火,风飞火舞,千年古寺,毁于一旦,升腾的火焰,已经开时往山上蔓延,要将这数代先人留下的古刹,会同两边青山,统统烧成赤白。

    “前山不比后山,山势平缓,时人尝尝登顶观景,有多条小道,可以上山下山。”住持大师谓王彦道:“贫僧便送于此处,侯爷可速下山去矣!”

    “今追兵在后,而寺院又被焚毁,大师留于此处,岂不身陷险地?”王彦闻言,不禁惊道:“因彦一人,已经折损数十名义士,还搭上了整个通善寺,若大师再因彦而亡,彦心何安耶?”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大师看着山下升腾的火焰,却坦然道:“通善寺传承数百年,当有一劫,此吾归宿也!”

    王彦闻言,还欲在说,但大师却盘坐于地,闭目诵起往生咒来:“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

    众人见此,知大师心意已决,多说无益,反而浪费掉义士们用生命换取的时间,随满心悲痛的匆匆下山。

    在王彦走后不久,清军终于登上山头,但出发时的一百人,却已经只剩七十多人,心中都憋着怒气。

    这时清军见山顶已经不见王彦踪影,只剩一老和尚盘坐于地,闭目送经,立马怒斥曰:“秃驴!王彦自哪条道遁走呢?”

    大师自然不答,任然闭目诵经,根本不予理睬。

    清军见此顿时大怒,围上来便欲殴打大师,但就在这时,大师却突然双目一睁,大呼日:“念佛三十载,今日断慈悲,惩恶杀一人,活民当有十,诛此忘祖辈,和尚当杀人。”

    清兵还未反应之间,大师却双掌突然拍地,整个人顿时一跃而起,拳脚齐出,打出道道劲风,瞬间便击倒数人。

    清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打得错手不急,大师夺过一把战刀,砍得清兵慌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