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5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周两人还不知道唐王已经逃出了府邸,只以为是哪家权贵,见南京城乱,又想着这出城。

    不用两位百户命令,下面的士卒已经站了出来,为首一名小旗,向前一伸手,高声喊道:“停车!大都督有令,任何人不得出城,违令者立刻锁拿入狱!”

    “大胆,唐王殿下的车驾!谁敢阻拦!”

    最前的一架马车上,扮做车夫的老先生萧琦一声大喝。

    他四十多岁和大多文臣一样,身子瘦弱,须发夹杂着白丝,整个人就是一枯瘦的老者,可是却中气十足,一声吼出,将城门附近的守军都镇住了。

    “唐王?”赵、周两人,不禁互看了一眼,两人顿时色变,锦衣卫不是已经包围了唐王府,没想到唐王居然会出现在城门前,两人先是一愣,可随即纷纷大喜起来。

    “不错!”赵、周两人正大喜之际,他们身后的韩常忽然脸色狰狞起来,两人闻声,还没来的急转过头来,韩常“噌”的一下拔出了战刀,一刀就将转身过来周荣捅穿,然后一脚飞踹,将他踢下城楼,战刀随即拔出,然后反手就像赵廷迁的胸口划来。

    韩常有些震惊,心中同时又再叫苦,唐王至少该与他沟通,使个眼色了再展开行动,怎么一上来就自报家门,不是缺心眼吗?

    赵廷迁反应时间充足一些,刀尖在他的胸口,划出一道火花,他身前的甲胄被一下破开,可是却没有划伤他的身体,他吓得连忙跳到一边,立刻拔出战刀,面目狰狞的怒吼道:“韩常,你要造反!”

    周荣的尸体被踹得掉下城头,重重的摔在地上,鲜血流了一地,城门处的士卒们都傻了,搞不清状况。

    韩常没有回应赵廷之,而是猛然向下大喊,“韩光,快带殿下上来,用绳索送殿下出城!”

    门洞附近一名小旗,闻语忽然拔刀,砍翻身边一名士卒,便急忙向马车迎来。

    韩常与韩光都是南阳人氏,也就是唐藩封底所在,他们逃荒时,被唐王花钱赈济,有活命之恩,就因为这一点,他便认定唐王是他们的主公。

    一时间,韩常的属下中,十多个人便齐齐出手,砍死砍伤了十多明守军。

    赵廷迁见了,立刻大喊,“还愣着干什么?朝廷已经定了唐王的罪,还不给我镇压叛乱!”

    他这一声吼,他属下的士卒还有周荣手下的士卒立刻反应过来,对韩常的人拔刀相向,许多不晓得韩常意图的士卒也被误杀。

    这种情况下,解释都不好解释,韩常的百名手下,其中大多数人,都被卷入到了火并之中,城门处立时大乱,一群人在城门处厮杀,可是马车里的人却始终没下来。

    就在这时,远处一阵马蹄声传来,韩常站在城楼上,看得远,他见有骑兵快速朝通济门疾驰而来,心顿时跌入谷底。

    “殿下,快下车!”下面那叫韩光的小旗,领着两人冲到马车边上,急声呼唤,车内却没有动静,他情急之下,便要挑起车帘子,忽然一枚利箭袭来,直接将他射翻。

    刘体仁领着骑兵已经杀来,城上的韩常一分神,被赵廷之砍中一刀。

    这时他见骑兵已经杀到,知道不可能送唐王出城,于是虚晃一刀,连忙跳开,将一条绳索往墙垛上一套,整个人拉着绳索,从城楼跳下。

    南京城墙急高,虽有绳索,但他还是摔得七荤八素,半响才爬起来往护城河走,而他刚走到岸边,城头几声铳响,正中他的后背,他顿时一头栽入了河中,河水立时红了一片。

    想凭借一个百户就从重兵把守的通济门出城,根本不可能,韩常的叛乱,很快就被平定。

    刘体仁率领骑兵将几辆马车团团围住,脸上不禁有些自得,“唐王殿下,下车吧!”

    他在马上说了一句,可是车内却没有一点回应,这让刘体仁的目光有些阴森起来,他忽然翻身下马,提着滴血的战刀,将车前被射死的唐王幕僚萧琦的身体拔开,然后一步踏上马车,掀起车帘子,里面坐着的却是王化澄,根本不是唐王。

    “唐王呢?”刘体仁微微一愣,脸霎时间便阴沉下来,对方真实太狡猾了。

    刘体仁盯着王化澄,声音冰冷的问话,可是王化澄却闭目不答,一幅不合作的态度。

    这时后面,几辆马车也不搜查了一遍,唐王和王妃还有世子以及几个王子都不在,只有几个侧妃在马车中。

    刘体仁心中大怒,没想到唐王这么狠,先是用捧日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牺牲了捧日军,然后知道通济门走不通,明白他们的大队人马,肯定会暴露行踪,所以又故意将锦衣卫和他的注意力吸引到通济门,并不惜牺牲一个隐藏很深的属下,还以几名侧妃和幕僚为饵。

    果然,上位者,都不能小觑。

    刘体仁脸上极为难看,唐王搞这么多名堂,肯定是有其他的出城之法,恐怕现在已经出城,可是他却不能放弃,“南京各门都已经关闭,朝廷这样严查,我不信他们能溜出去!再给我搜查,一定要找出来!”

    他正发号施令,一队锦衣卫突然疾驰到了通济门前,为首一人正是余太初,他满面春光的道:“刘将军,唐王已经抓住了!”

    “怎么抓住的?”刘体仁闻语一惊。

    余太初笑道:“他是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阴沟翻船,被水门的一个叫王大拿的总旗出卖了!”

    “原来是走水门···”
………………………………

第1120章大局已定

   
    唐王和张家玉盘算的很好,几乎就要成功,他牺牲了数枚棋子,主要也是不少人愿意为唐王牺牲,而他们的牺牲,连续转移了城中官兵的注意力,使得唐王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悄悄前往水门。

    鲁王的水师强大,为了防止鲁王水师冲入护城河,所以高一功在秦淮河口布置了重炮,封锁了水面,使得浙江水师,无法进入护城河。

    明军曾数次用战船攻打城池,对此自然有所防备,要是一般的城池或许顶不住鲁王的水师,可南京有明朝第二大的铸炮坊,重炮极多,却很容易做到。

    因为鲁王水师,被堵在了外面,只能在长江上游弋,所以护城河相对安全,水门的防御,自然也比其它地方薄弱,而且相对于城门,水门更容易被打开一些。

    唐王一行原本是打算前往通济门,可是张家玉见鲁王的一众家眷,就头大如斗,这么多人,别说出城,走到巷子里,就被锦衣卫抓了。

    因而张家玉建议唐王忍痛割爱,让一些人走通济门将官兵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而唐王则走水门出城。

    唐王这次欲伏杀王彦,等王彦回来南京之后,朝廷上下必然会兴起一场大案。

    唐王能退到南洋,可是王化澄、增琦这些幕僚的家族,却逃不掉,因而两人不打算走,所以领着车辆前往通济门做饵,如此即为唐王出城尽了份力,做到了臣子的责任,而他们留下,也能将责任承担下来,以免楚王牵涉他们的家族。

    这一切可以说布置的很完善了,只可惜他们运气不好,捧日军牺牲自己,执行了唐王的命令,掩护唐王逃出府邸,百户韩常也为了唐王甘愿赴死,将追兵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通济门,他们已经用完了好运气。

    就像王彦一方,这次出了不少叛徒一样,唐王的人也不可能各个忠心。

    南京城中的局势,对唐王如此不利,难免有人会选择背叛唐王,换一场富贵。

    唐王出了唐王府后,在他的一处房产内隐藏下来,然后派人分别联络通济门的韩常,还有水门的王大拿,然后兵分两路,迅速离开,可是不想眼下南京的局势,让王大拿根本不敢帮助唐王,他被镜光晃了两下,纠结一阵后,便决定通知锦衣卫,卖了唐王换场富贵。

    唐王和张家玉算来算去,却栽在这么个小人物的身上,一道水门就被锦衣卫包围。

    余太初命人将唐王一家押回镇抚司软禁,张家玉等人直接打入大狱,并赞赏了王大拿,许了他一个锦衣卫百户的位子,让他连跳两级,并调入了令人恐惧的锦衣卫。

    不过他虽然进了锦衣卫,可是却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富贵,这道不是余太初没有奖赏他,而是因为他出卖了唐王,让心向帝室的人恨他入骨,楚党一边也瞧不上背主之人,以至于他今后充满波折,处处都有陷阱。

    南京城内乱时,鲁王刚力排众议,决定和唐王那厮和解,正想派人联络城中的唐王,两家先据了南京,然后共同抗击王彦。

    唐王在城中有不小的势力,鲁王刚写下密信,告诉唐王先放他进城,将南京城内的楚派全部清洗掉,劝说唐王不要再留什么心眼,最后玩砸了害人害己。

    信还没来得及送,便有负责观察城内情况的士卒禀报,南京城内发生内乱。

    为了攻打南京,鲁王在城外铸造了高台,比南京城还要高,用来观察南京城内的情况,同时也方便进攻时,观察城内兵马的调动。

    高台数次被城中火炮击毁,已经几毁几建。

    鲁王一听就知道大事不好,楚派在南京抢先动手了,鲁王愤恨的一拳砸在帅案前。

    “为什么?为什么王彦那厮总抢在孤王前面!”这一刻,他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鲁王也算是一世人杰,能力出众,没人与他争的话,能做一个名主,可他时运不济,先遇到了隆武帝,现在又有王彦这么一个权奸,总是算计在他的前面。

    唐王只有在金声桓感到之后,才有可能夺权,所以城中的动乱,必定是楚藩的人发动,正在清理唐王的势力。

    鲁王好不容易决定不计前嫌,再次同唐王合作,城内的楚派却抢先动手,鲁王险些喷出一口老血。

    一时间,鲁王不禁久久无语,他一下将信猛然撕碎,大骂唐王蠢猪,同时又吩咐人马赶紧抢城。

    南京是大城,城墙极高,防御齐全,又有护城河,想要攻城得有充足的准备,扛个梯子可打不下南京城。

    鲁王这边才搭好浮桥,器械刚刚就位,南京城内的混乱便基本已经结束,等鲁王军开始攻城的时候,唐王已被锦衣卫抓捕,城中大局已定。

    鲁王军攻击两个时辰,死伤两千多人后,又被守军打退。

    南京城头,火炮轰鸣,炮弹落入水中,在浮桥两侧,溅起道道水柱,无数浙军士卒,丢弃了器械,从城下如同潮水般退下,不时有士卒被城上射下的箭雨和铳丸击中后背,扑死在撤退的路上。

    一名士卒慌张的在浮桥上跑着,忽然大腿一疼,整个便向前扑倒,后面跑来的士兵,立刻将他架起,一起往回奔,但未走几步,城上一排铳打来,两人都倒在了浮桥上。

    在战场外的一处高坡上,鲁王驻立着,看见攻城的兵马,如潮水般仓皇的退下来,心中长长一叹。

    一旁的冯京见了,又跳出来,“殿下,认了吧!南京打不下了,退保浙江要紧啊!”

    鲁王知道这一退,那些支持他的人,便立刻鸟作兽散,但他却没有摇头拒绝,而在他的身后,王翊等将也不发一言,没有人再出反对冯京的话。

    这时,在南京城的一西面,一队骑兵忽然出现,后面数万大军拖拉而来,队伍拉得足有数里之远。

    一名骑士奔驰到高坡下,急匆匆的跑上山坡,单膝禀报道:“报,殿下,江西金声桓领着三万人马,已近外郭城,快到江东桥了!”

    (感谢自耦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

    (本章完)

………………………………

第1121章齐聚南直

    金声桓进抵外郭城后,立刻派人马前往拜见鲁王,言明没有恶意,希望双方联手,不要发生冲突。

    使者到后向鲁王表达了意思,可是这兵现在连南京都不想待,自觉马上就要大乱临头,哪里还会与金声桓起什么冲突。

    王彦收拾了唐王,下一个就是他,大家都自身难保,谁有那闲功夫再斗?

    使者带回话语,告知金声桓,让他把心放在肚子,浙兵已经准备撤退,让他放一百个心,并且友善的提醒了他,南京臣内发生的事情。

    南京城内的守军,顶住了浙兵的进攻,这预示内乱已经结束,并且肯定是朝廷方面取得了胜利,可是事情的经过,以及唐王眼下的处境如何,鲁王和金声桓却都无法了解。

    不过,随着夜幕降临,唐王势力中在白天清洗过程中的漏网之鱼,因为害怕被抓捕的人供出身份,所以便有人趁着巡夜的机会,借着夜色,坠城而出,给金声桓和鲁王带出了城中的消息。

    城中的唐王势力,被锦衣卫全部清洗,唐王殿下被锦衣卫软禁于镇抚司内,张家玉等拥唐的官员,则被直接下狱,等候三法司的审理。

    随着唐王被拿下,可以说鲁王也大势已去,失败已成定局。

    鲁王驻军城南的大校场,金声桓驻军城西的江东桥,两座大营俱是彻夜无眠,如丧考妣!

    相比于鲁王,金声桓的处境,无疑更加的凄惨,他怀着希望来到南京,以为还可以搏一搏,可结果却让他的心沉到了谷底。

    半夜三更,金声桓的帅帐内灯火通明,众将聚集在一起,帐内却一片死寂。

    此时,南京之西,五十余里外的大胜关。

    关墙上,武卫军的旗帜燃烧着,城墙上四处都是赣军的尸体,关门前的拒马上也是趴着的死尸,折断的长枪、箭矢、刀盾,散落的到处都是,整个大胜关都弥漫着一战后硝烟的气息。

    关门洞内,一队士卒打着火炬,“哒哒哒”的马蹄声下,望不到尾巴的骑兵正快速通过关门。

    王士琇与几名将领,骑马驻立在道路旁,四周火炬通明。

    “都督,过了大胜关,离南京就只有五十多里,现在已是半夜,大军就在此休息,还是怎样?”赵慎宽拉了下马缰,靠近王士琇。

    几日前,王彦在南昌与堵胤锡谈判,堵胤锡提出要入阁,还有做天子的老师为条件。

    这让王彦十分犹豫,有点拿不定注意,堵胤锡入阁王彦勉勉强强能够接受,可是他要当天子的老师,却让王彦十分犹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