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5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个大同镇,管辖区域十分广泛,防守的长城东起镇口台,西至鸦角山,全长三百三十五公里,全盛时期兵额多达十三万五千七百七十八名,战马五万匹,乃九边重镇之首,为京师的北大门。

    现在大同镇,没有清廷的支持,自然不可能有这么多兵马,姜襄的正兵有三万人,杂兵两万,不过因为大同地处边镇,常年抵御蒙古的攻击,所以民风彪悍,成年男子几乎都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姜襄只要有钱粮,那么一声令下,短时间内,大军再扩充几万也不是问题。

    此时姜襄的五万人马,并没有都在大同城内,而是在长城沿线,或是大同周围的县城和隘口驻扎,城中的兵马不过三千人,对付起宁完我带来的八百旗丁,还是有些不太保险,所以他先让士卒守住城门,等从城外调来人马,再对宁完我动手。

    部将们从总兵府出来,按着吩咐行动,城中的兵马立时调动起来。

    城中的街道也加强了巡视,特别是在知府衙门和巡抚行辕外,处处可见巡逻的士卒,他们表面上是维持治安,避免闲人打扰巡抚,实际上则是监视巡抚行辕。

    百姓见路过此处的人都要盘查,士卒还会暗中勒索,如果没有表示,很可能会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抓走,街上便不敢有人行走。

    这时,城中一家酒肆的后面,几个小斯却挑着几担食盒,来到了巡抚行辕的街道上。

    这是酒楼给一些富贵人家,送的外卖,一般都不会引来干涉,但今天却有点特殊,一行人快到行辕时,便被一支巡逻士卒拦住。

    “你们去哪里?”为首军官喝问道。

    随行的掌柜连忙摸出一把铜钱递了上去,陪笑道:“是巡抚大人点的酒菜,让小店送到行辕,还请军爷通融。”

    为首的把总却不接钱,鼻子哼了一声,那掌柜会意,忙又掏出几钱碎银出来,赔笑道:“官爷,在多小店就要赔本了。”

    把总还在犹豫,一旁的属下却附耳提醒道:“头儿,将军交代不能打草惊蛇!””

    把总听了眉头一皱,一把将钱夺了过去,一挥手,“走!”

    掌柜的见巡哨士卒扬长而去,等他们走远,连忙道:“快走!”

    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希望大家能帮作者宣传宣传。建了个执事群一六二三五七九零七,感兴趣的书友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

第1141章姜襄反正五

    一行人到了巡抚行辕,从偏门进入,那掌柜立刻脱离了小斯的队伍,快步往巡抚的书房而去。

    他的身份显然不只是什么酒楼的掌柜,能这样在巡抚行辕穿行,必是有什么特殊身份。

    不多时,他就被人领到了行辕的内院,宁完我正在查看大同府的卷宗,了解人口,赋税和姜襄手下的兵力,忽然有人禀报,说有粘杆处的探子,有紧急的情况向他禀报,宁完我闻讯,不禁皱眉将手头的活儿放下,让人将探子带进来。

    清廷对于汉将并不信任,姜襄更是受到了重点关注,粘杆处利用晋商在大同的网络,早就建立了情报点,监视姜襄,并且姜襄军中也有被他们收买的人,所以城中兵马一动,粘杆处便收到了消息。

    送餐的酒楼是定襄王家,也就是八大皇商之一王大宇的产业,可实际上却是粘杆处的一个情报点,掌柜的名叫陈向升,是粘杆处在大同的情报头子,因为情况紧急,他只能亲自过来。

    进入书房,宁玩我见来人是个白胖的中年男子,他上下打量了一眼,不以为然的问道:“你是粘杆处的?有什么情报向本抚禀报?”

    陈向升忙从怀中取出一块腰牌呈上,上前给宁完我行礼道:“卑职粘杆侍卫陈向升拜见抚台大人。”

    粘杆处的头目叫粘杆侍卫,小特务叫粘杆拜唐,组织还有许多未入流的包衣辅助,陈向升的级别已经算中上层了。

    宁完我见了腰牌,才正色起来,这些特务直通摄政王,他不敢得罪,忙笑眯眯的一摆手,“陈侍卫请坐下再说。”

    说完宁完我又让人给他上茶,可是陈向升坐下后,却迫不及待道:“巡抚大人,姜襄忽然下令封城,城中兵马亦在调动,恐怕会有大事发生!卑职建议抚台大人,离开大同以防不测!”

    宁完我听了皱了下眉头,“陈侍卫的意思是姜襄图谋不轨?”

    他觉得粘杆处是不是小题大做了,以姜襄现在的力量,对于大清朝廷而言,点子虽硬,但对付起来,顶多花点功夫,现在明朝内乱自顾不暇,他起事不是找死吗?联系金国更不可能,金国这个时候,不可能会与大清为敌。

    他认为姜襄现在就算对大清不满,也只会隐忍,不可能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

    陈向升见宁完我反应平淡,似乎有些不以为然,忙又道:“抚台不可大意!卑职监视大同已有两年时间,姜襄与明廷早有往来,抚台大人不可不防。现在除了大同封城之外,据内线的情报,姜有光已经出城,卑职判断因该是去调兵了。”

    姜襄和明朝暧昧,这点大清是知道的,所以摄政王才急于削藩,削弱姜襄的实力,免得他真的投了明廷,所以对于姜襄与明朝有往来,宁完我并不奇怪,但是姜有光出城调兵,却让他有些警惕起来。

    这毕竟是关系他自己的安全,他不能不在意姜襄这个时候调兵入城想要干什么,不过单凭这些,还是不能断定姜襄要对他不利,在他心中始终觉得,大清正蒸蒸日上,扭转颓势,姜襄没有胆子反。

    宁完我沉着脸,“陈侍卫就是因为这点,断定姜襄要对本抚不利!”

    “除此之外,朝廷通缉的要犯胡为宗,好像进城了!”陈向升说着叹了口气,“天地会总舵主来到大同,抚台大人,姜襄肯定是要反了。”

    听到这里,宁完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胡为宗来到大同,说明南明参与进来,姜襄那个傻子,或许真的会被胡为宗煽动,突然发动叛乱。

    这时宁完我的额头,冷汗不禁留了出来,他深入一想,估计是南明方面想要牵制大清南下,所以唆使姜襄这个墙头草叛乱,好减轻南明在南阳和淮南的压力,让南明内部可以安心的先斗个输赢出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南明肯定给姜襄许下了极好的条件,这厮顺来投顺,清来投清,在利益诱惑之下,加上他逼他出兵,还真有可能叛乱。

    一想到这里,宁完我终于意识到他的危险处境,封城时信号,调兵入城将是叛乱的开始。

    如果让姜襄完全封锁了大同城,将城中的清官一网打尽,然后再擒下他这个巡抚,那姜襄只要以他的名义,带两万人马南下,岂不兵不刃血就要拿下太原,而太原作为山西省城,一旦被姜襄攻占,整个山西的局势必然立时血崩。

    一旦这样的局面出现,那大清的麻烦就大了!

    “本抚要立刻出城!”宁完我额头冒汗,说完他便站起身来,似乎准备带领八旗护卫,直接冲出城去。

    陈向升见宁完我着急欲走,失了方寸,忙问道:“抚台想怎么出城?”

    “趁着姜有光兵马未进城,直接闯出城去!”宁完我惶惶道。

    果然如此,陈向升忙拦住他,“抚台大人,姜襄既然要反,怎么会不做准备,抚台大人的行辕早被监视了,抚台这里一动,姜襄发现事情败露,肯定立刻进攻。在大同城中,姜襄有三千精锐的家丁,抚台不过八百人,一旦打起来绝对不是对手。”

    “那怎么办?”宁完我急了,不过他听陈向升的话语,见他的神情,立时道:“本抚身系山西大局,陈侍卫务必将本抚送出城去。”

    宁完我目光恳切,他这种老资历的汉奸,落在姜襄手里绝对讨不到好,他这是为了自己保命,然后也确实是为了山西的大局。

    为了大清朝,他可不能死。

    “抚台大人放心,姜有光从西城而出,估计是去大同左卫调兵,最快也要明天才回!”陈向升说道:“我们还有一晚上的时间,正好今晚有内线看守城门,我们悄悄出城!”

    听他这么说,宁完我镇定了一些,整理了思绪,随即对陈向升道:“城中的官员,能通报的尽量通报,特别是耿知府,一定要救出城去,到时候本抚回太原,堵住姜襄南下之路,他却宣府,挡住姜襄东进,再通知朝廷,将这个叛贼困死在大同!”

    (本章完)


………………………………

第1142章要被坑了

    大同镇地势险要,很难被攻破,可同时大清也可利用这一特点,将姜襄困在大同。

    宁完我为满人做牛做马三十多年,稍微一镇定,马上就习惯性的为主子考虑起来,他立刻就想着怎么将姜襄反叛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一个老奴该有的态度,也是他被满人重用的主要原因。

    把叛乱控制在大同一地,无疑眼下最不好选择,只要堵住姜襄南下和东进之路,将叛乱控制在大同一府之地,等清廷调来援兵,姜襄必定失败,不可能是大清的对手。

    当下,宁完我忙让陈向升立刻行动起来,派出大量满清在大同的探子,分别警告城中的值得信任的大清官员,告知城中将发生兵变。

    他原本是想将这些官员都集中到他的行辕,然后晚上一起逃脱,不过因为姜襄重点监视了他的行辕,集中起来很困难,而且还有危险,所以只能约定晚上,各自出发,到城南附近集合,然后一起出城。

    陈向升向宁完我告辞,约定四更天,到行辕外接应,走南门出城,便去联络其他大人。

    等他一走,宁完我也没了继续做事的心思,负手在书房内,不停的走动,焦急的等待夜晚的降临。

    几乎是用同样的手段,陈向升在夜幕降临时,又混进了知府衙门。

    姜襄没有将耿燉这个怂货放在眼里,并且他的身份也没有宁完我重要,所以对知府衙门的监视,要松懈一些。

    陈向升在大同两年的时间,他和耿燉早有联系,衙门他来了多次,也不用禀报,直接便向知府居住的后院走去,耿燉闻讯迎了出来,笑道:“陈侍卫怎么来了。”

    耿燉到大同也有两年多,不过基本没啥存在感,不能掌管大同的政务,他到是无所谓,关键是连油水也没得捞,便让他恨极的姜襄。

    他在大同从来没有人将他当一回事,现在好了,巡抚大人到了,朝廷终于要治姜襄这个丘八,他自然觉得好日要来了,心里正欢喜的紧。

    粘杆处就像明代的锦衣卫一样,他们的话可以直接传到摄政王耳中,他们都是摄政王的包衣或者八旗子弟组成,摄政王信任他们比他们这些地方的汉官要多得多,他们有时候一句话,一份揍报,就能决定下面官员的前程,甚至性命。

    耿燉虽然是五品的知府,可是对陈向升却十分恭维。

    陈向升见他心情颇为不错,却直接沉声说道:“耿府台,情况紧急,我也不废话了。姜襄可能要反,巡抚大人让我通知府台,赶紧收拾一下,今晚四更天,从南门出城,然后府台立刻前往宣府,去通知守军布防,严防叛军攻打宣府,为朝廷争取时间!”

    耿燉脸上的笑容一下僵了,他听到姜襄叛乱,脑子里就“嗡”的一下炸响,瞬间一片空白。

    这个变化实在有些快,他方才还以为姜襄要倒,不想这厮居然要叛乱。

    宁完我一来,他便迫不及待的站队,姜襄能饶过他?

    耿燉反应过来,脸刷地的一白,腿也开始颤抖起来,“陈侍卫,此事当真?”

    “这么大的事,府台还不相信我吗?”陈向升严肃道。

    陈向升毕竟是满清在大同的情报头子,他这么说,那姜襄八九不离十是要造反,耿燉在大同可以说什么势力都没有,他立时就欲抱紧陈向升的大腿,“李侍卫,今晚从南城逃脱,保险吗?你一定要带我出城啊!”

    姜襄要叛乱,肯定封闭了城门,他们很难出去。

    本来陈向升不想说太多,城中的大多数清官,他根本没有通知,只有几位特别可靠的才得到了信息,但什么时候走,怎么走也没有明说,等晚上行动时,再具体说明,以免节外生枝。

    他将主要的信息告诉了耿燉已经是破例,是怕知府衙门外巡视严密,晚上无法通知,所以将时间和地点都说了,却不想耿燉还不放心。

    陈向升犹豫了一下,最终小声道:“今夜南门由扬振威把守,他是我们的人,耿府台放心了吧!”

    扬振威是姜襄手下的部将,虽然不是核心,但是也是中上层的将领,耿燉认识此人,有些能力,没想到居然被粘杆处收买了。

    听到这个消息,耿燉才放心一些。

    人心中一旦有担心的事情,时间就显得十分漫长,耿燉得到消息之后,只觉的每一秒都是度日如年,只想早一点逃离大同这个是非之地。

    是夜,大同城虽然没有实行戒严,可是城内的气氛却十分紧张,到处都是一队队打着火炬巡逻的士卒,城门处更是重兵把守,几座城门前都站满了士卒。

    大同镇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

    天刚黑下不久,扬振威便来到了永泰门接手了城门的防御,他是姜襄手下守备,不过随着清军击败了准格尔,加上明军在徐州大败,他并不看好姜襄与南明勾结,觉得姜襄迟早会被清廷杀掉,他为了自己的父母妻儿考虑,加上陈向升给了他承诺,只要他忠心大清,姜襄倒后,他就是大同总兵,所以他背着姜襄和粘杆处搞到了一起。

    站上城头,杨振威脸上漏出复杂之色,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心中有些焦躁起来。

    姜襄在清廷的重压下,为了控制军队,不被满清渗透收卖,把他们这些部将集中在大同,然后轮流着派人到下面统兵,以保障姜家对军队的掌握,扬振威在虽然是守备,可是实际上也控制不了多少人。

    这次放宁完我和耿燉出城,他的身份就会暴露,不过好在他家人并不在大同,而是在马邑,他已经派人去通知,让家人向太原转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