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6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だ葑魑骋拙莸愫褪账爸隳芡ü灰缀退笆瘴郑跎俪⒌难沽Α!

    陈邦彦思索道:“关键是如何保证蒙古人交税,并且不攻击堡垒?”

    堵胤锡笑了笑,“蒙古的牧民既要向各部头领交税,又要向朝廷交税的话,肯定不行。并且让这些头领掌握部众,对朝廷而言,始终是个威胁,他们太过反复无常,安静几年后,部落一旦壮大,必然又会惹事。”

    堵胤锡对王彦一拱手,“所以臣以为,朝廷可以趁着此次痛击蒙古的机会,将蒙古原来的部落彻底打散。朝廷可将那些要求内附的蒙古贵族恩养于南京,部众则与俘虏一起编成卫所。每卫的人不能太多,大概百户左右,划分区域放牧,不得越界,不得内讧。若是侵夺他人牧场,兼并其他卫所,朝廷将联合各卫一起剿灭。这些卫所也不须向头领纳税,有朝廷册封的卫所军官管理,统一向牧场中心的我朝堡垒缴税。”

    王彦听了不禁颔首,“这个办法可行,将原来大部落的牧场,分封掉或者变成无数个小部落,那他们自然不会对我朝形成威胁,还能为我朝带来收益。”

    王彦顿了下,“那缴获的牛羊也好处理了,将肥硕的挑选出来,一部分采购为军粮,一部分卖给百姓,剩下的小羊羔则借给这些蒙古卫所,让他们放牧,之后再还给朝廷。”

    几位阁老都觉的此法可行,纷纷点头认可,毕竟百万头牛羊交给明朝,只能全杀了卖肉,但是给蒙古人,一来让他们度过难关,二来可以细水长流。

    “监国,那福临和布木布泰怎么处理?”陈邦彦开口问道。

    王彦想了想,问道:“内阁的意见呢?”

    陈邦彦道:“布木布泰既然以死,运过来估计也臭了,就不用管了,福临的首级将传首各地,最后放到江阴城保存。”

    感谢信佛xs的10000打赏,感谢大佬的支持,受宠若惊了,咸鱼超人的588,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

    (本章完)


………………………………

第1269章马六甲降了

    在内阁议定之后,便开始下令执行,明军俘虏的近四万蒙古人,还有投降的六万蒙古人,被明朝编成了二十个卫,分布于漠南和科尔沁草原。

    不过因为只剩下十万多人,实力远远弱于漠北蒙古,为了避免被漠北诸多部落兼并,所以这些个卫所只能在靠近长城和宁辽一带分布,并不能控制整个漠南和东蒙古草原,许多原来的牧场,都成为了无人地带。

    明朝收获的百万头牛羊,有四十万只绵羊被兵部留下,二十万只羊和一万头牛拿到民间出售,另外的则交给各蒙古卫所放养。

    兵部的四十万头,只拿走十万头分配各镇,另外三十多万头,也交给了蒙古各卫放养,但此后三年内,各卫所需要每年向兵部输送十万头牛羊,三年后兵部按着市价,每年够买十万只牛羊供军队消耗,只是羊肉其实并不适合给士卒吃,不过兵部今后会鼓励各卫多养肉牛。

    这个办法如果实行的好,不仅明军的战马不用愁,骑兵能加强,士卒在体质上也会有所提升。

    在对各部落和俘虏进行整编时,蒙古部落中的几个台吉还有比较重要的贵族,都被送到南京,赐予宅子和田产恩养,被选为卫所千户的蒙古人,则须送一子到南京学习汉字、汉话还有军事,即是当做人质,也是对他们进行培养。

    毕竟归附大明的蒙古人只是少数,在草原上属于弱势的一方,加上被分成若干卫所,力量就更加分散,很容易被其他大的部落盯上,所以需要提高他们的能力自保。

    不然明朝花功夫培养之后,被其他未臣服的部落吞并,没有起到为大明屏障的作用,那就白费功夫了。

    在编成卫所,划分牧场之后,朝廷便下令所有归附的蒙古人都赐归义的身份,然后视表现再赐予明籍。

    这时按着命令,福临的首级,首先就是在这些蒙古卫所中传递一遍,并就努尔哈赤本为家奴,却叛乱弑主的不耻行径,进行宣传,以警醒蒙古各卫。

    在蒙古传递之后,首级传到了正在筑锦州城的满族俘虏手中,让他们绝了反抗之心,老实赎罪,今后像归义伯谭泰一样,挣个好身份,从新做人。

    这些每日没夜劳作的俘虏,其实对于大清曾经的辉煌,多少还存在一丝幻想,可是当他们看到福临等人的首级之时,便彻底绝望了。

    大明在国破家亡之时,有忠贞之士,泣血痛苦,其他的民族其实也有,不少满人看见他们皇帝的头颅,便有人忍不住痛哭起来,甚至有人为此自杀,但绝大多数人在神伤之后,很快就恢复正常,接着干活。

    毕竟与福临的死相比,他们眼下自己的处境还是要重要些,不能完成每日的任务,是没有饭可吃的。

    人头传递到关内,就喜庆许多,就跟过节一样,一个个城的传递,从北方慢慢传到江南地区。

    此时,明朝也给了吴克善回信,允许他率部南归科尔沁,但是他本人以及科尔沁的贵族必须前往南京居住,部众将交给明朝进行改编。

    进入南京,等于软禁,交出部众就失去了权力,这点吴克善无法接受,而且他毕竟是福临的舅舅,再加上满清的皇后、王妃都是她的亲戚,他不敢确定明朝是否会真的放过他。

    如果生活在南京,他必然寝食难安,一日都不会安心,所以南京他是不会去的。

    不过他们已经到了杀马充饥的地步,最后经过商议,聚集于捕鱼儿海附近的两万多科尔沁人,留下大部分物资,有一万五千人随着吴克善之弟,接受明朝的条件,迁回科尔沁,使得臣服于明朝的蒙古人达到十二万人。

    这个数目,再加上青海地区臣服的蒙古部落,那么至少有十五万人,成为归义。

    吴克善最终没有接受明朝的条件,但是他却也为一万五千多将要绝粮的科尔沁人换取了一条生路。

    在主力迁回科尔沁后,吴克善带着不到五千人,北走至呼伦湖一带,洗劫了北山女真的一个村落,但却招致北山女真的反击。

    吴克善无法立足,只能继续北迁到尼布楚一带。

    这段时间里,他五千人与北山女真的争斗中死了三四百,之后又有两千多人陆续脱离队伍回到科尔沁向明朝投降,剩下的人在尼布楚又饿死近千人,最后只剩一千五百人于此建立村落,开始渔猎生活。

    吴克善作为一个十多万人的部落首领,最后沦落到苦寒之地,从大汗变成了亭长,也真是世事无常,算是经历了风云跌宕。

    四月时节,南洋马六甲,随着太阳跃过赤道,直射北半球,整个南洋的气候开始变得又湿又热。

    从二月间起,这样的气候已经让明军减员近两千多人,病死之人尽然接近了整个战役的伤亡。

    日渐炎热的天气,明军难以忍受,但也就在这个时候,被围困长达七个月的荷兰主堡,终于在粮绝中,向明军投降。

    当东印度公司的总裁莫斯契尔,率领一群浑身发臭,目光失神的荷夷走出堡垒时,可以说让明军都很震惊,连李定国也没想到红毛鬼居然有这样的忍受能力,被围七个月,才无条件投降。

    在马六甲始往吕宋的航线上,一艘三桅福船,在海上乘风破浪,高义欢舒服的躺在甲板上,晒着最毒的太阳。

    在被荷兰人关在暗无天日的堡中三四个月后,他一出来便有了晒太阳的坏毛病,身上的皮都晒脱几层,黑得快赶上他买的黑奴,但依然每天要晒那么一刻中。

    其实早在三个月前,他们就被荷兰人放了出来,但是高义欢却没有乘船离开,而是帮助明军干些杂活,他为的不是别,就是想拿回他的货物。

    他辛苦一年多,全部的身家都压在这次出海上,如果这次货全没了,那他就真没机会翻身了。

    他在马六甲一等就是三个月,终于等到红毛鬼出来投降,而这些红毛鬼记账的功夫,还是很精细的,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明军根据账目,退还了他以及其他商船的货物,只是他那一百多个黑奴,却死的只剩下十五个人,但不管怎么说,其它货物保住了,他这一趟并不亏,反而能赚几倍。

    这时高义仠坐在他身边道:“二哥,这次回去之后,还出海吗?”

    高义欢忽然坐了起来,看着他笑道:“怎么,怕了么?”

    “有点,这海上太危险了!”高义仠是真的有点后怕,他是差点就死在荷兰人手里。

    高义欢拍了拍他的肩膀,“那你就留在吕宋,这些个黑奴我也不卖了,都留给你种地,但咱们不种水稻,而是种甘蔗,糖比稻米值钱。”

    “别啊!我就是问一下,可不回去种地。海上虽然危险,但机会也大,我跟着二哥!”高义仠却忙急道。

    高义欢笑了笑,“你知道啥,这次让我明白一个道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前咱们是没本钱,不得不拼,可这次货物出手,我们的本钱就多了。我决定留几个兄弟,在岛上种甘蔗,办商号,帮我买卖货物,这样就算我出海遇上不测,家里还有你们照应。”

    高义仠听他这么说,才点了点头,他们一起出海,像这次万一出事,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在高义欢回吕宋时,明军接受马六甲的荷兰人投降后,大部分明军北返广州,只留下两广和云贵籍的士卒,继续对荷兰作战。

    李定国便留下于佑明领一个营驻守马六甲,修复堡垒,他则带着两个营,近六千人乘船前往明军泗水的营地,准备拿下爪哇。

    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

第1270章抵达泗水

    泗水位于婆罗洲之南的爪哇岛上,岛的西侧是荷兰人在远东最重要的据点巴达维亚,而岛的东面就是泗水。

    这里原来是荒凉的沼泽,名叫“泗里木“,但是汉人来此之后,将名称雅化,变成了地道的汉名“泗水“。

    此地原来属于淡目苏丹国的领土,之后又先后归属于巴章和马打蓝苏丹国,但是荷兰人到了爪哇岛后,马打蓝苏丹国几次攻击荷兰都以失败告终,逐渐丧失海运控制权,导致贸易递减,生产下降,国势衰落,最后被荷兰控制。

    这次明荷之战,马打蓝苏丹国也出动了五千多军队,结果一人未回,国力便更加衰落了,许多地区其实都处于无力控制之态。

    泗水因为距离巴达维亚较远,荷兰人对此的控制力也不太强,所以从很早以前,就被汉人占领,甚至可以说就是被汉人建立和开发出来的城市。

    这里原来是沼泽地带,生存条件恶劣,汉人并不算多,不过在明清战争中,特别是福建之变,清军杀入福建之后,导致大批的福建人远走南洋躲避战祸,他们以乡党宗族为单位的向南洋迁徒,四洲一地,便来了数千漳州府龙溪县移民。

    中国的宗法社会有个特点,族里的人只要在外面站稳了脚跟,闯出了一条出路,那必然会有众多族人和乡党前来投靠。

    在南洋,除了四洲之外,两广和福建的汉人移民,还遍布于婆罗洲、爪哇和南洋各地。

    历史上汉人于南洋建国就有陈祖义的渤泥邦国,张琏的飞龙国,林阿凤的班诗兰王国,还有被推举为三佛齐王的梁道明等,此外还有流亡于南洋的陆自立等等人。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文明本身就有增长和扩张的需求,这是天性。

    智人从非洲走出,像亚欧大陆扩张,消灭了利安德特人等几种其他人种,才统治了这个世界。

    中国虽然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但是整个文明的扩张,其实并没有停止,他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又扩展到了岭南地区。

    明朝开拓西南和移民辽东也是一种扩张,但其实还有下南洋,百姓已经走到了朝廷政策的前面,只是固有的陆地思维,加上北京远离南洋,明朝的作为一个大陆文明,并没有习惯这种海洋的扩张。

    西方的概念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扩张特别是殖民扩张,都是贬义多于褒义,以西方现今的价值关来看,这是很罪恶的一件事情,而他们也确实没干什么好事。

    西方世界以一种非常贪婪和丑恶的行态,打破了原来世界的规则,从世界的边缘成为世界的中心。

    他们再成为既得利益者之后,再来宣传而今西方的价值观,其实与努尔哈赤造反起家,以血腥和杀戮夺取中原后,满清著《贰臣传》讽刺汉奸,降调忠义一样,只是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而西方也只是在维护他们打造的世界规则而已。

    西方的殖民扩张,那是鲜血淋漓的历史,充满杀戮和资源的掠夺,但是中国的扩张,却与西方不同,我们是温和的拓殖,是给当地带去发展,带去更好的生活。

    我们的文明,从黄河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虽然同样伴随着杀戮,但主流却是建设,我们走到哪里,就建设到哪里,这点直到今天依然在体现。

    如果要进行统计,此时在南洋的汉人,估计已经超过了百万,甚至更多。

    在此之后,于婆罗洲建国的兰芳共和国,人口一百一十万左右,大多数便都是汉人,除此之外,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吕宋先后进行的二次屠杀,汉人的死亡人数便达五万余众,之后1662西班牙人又进行了第三次屠杀,也可以佐证,南洋以有大量的汉人存在。

    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在占领巴达维亚后,便想将这里建设成为可以并肩吕宋和澳门的东方贸易中心,以取代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没落帝国的在东方的贸易地位。

    澳门和吕宋的繁荣,都离不开明人,巴达维亚在开始时,不仅人口稀少,而且当地土著的懒散,实在是无法让这里逐渐繁华起来。

    为了建设巴达维亚,荷兰东印度公司当局便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绑架、招募了大量东南沿海的明人,才逐渐让巴达维亚繁华起来。

    可以说,荷兰人能将巴达维亚变成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