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7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国梁见他出兵如此爽快,只以为误会了孙可望,却不知他虽然领着六万人马东入嘉峪关,但是却在青头山脚下留了三千余人放牧牛羊,后勤并没完全跟上,显然不打算久留雍凉。

    孙可望这六万人马,玉兹和叶尔羌人占了一多半,有近四万人。孙可望在西域的根基还不算太稳,只有将这些西域各族的人马带在身边,他才安心。

    这四万人都是马军,孙可望的两万金军,与明军的龙骑类似,都配备了战马,六万人轻兵简行,浩浩荡荡杀向凉州而去。

    ······

    凉州城,明军的攻城行动还在进行,三千名军铳手,在盾车的掩护下,浩浩荡荡的向城墙逼来,盾车挡住城头射来的箭雨和弹丸,明军铳手列成三排,轮流向城上射击。

    弹丸不断呼啸着向金军射去,墙垛被打的碎石飞溅,不断有漏出身子的金军士卒跌落下城,密集的弹丸,压得城头上的金军士卒抬不起头。

    这时王得仁一挥手,旗鼓仰头吹响号角,两千多刀盾手,扛着数十架登城梯,推着攻城锤,便如同潮水一般的向城头杀去。

    因为受到了明朝火铳的压制,金军士卒很难行成密集的弹雨还击,只能从墙垛的射击孔中放箭,进行零星的还击。这虽然没有给明军太多杀伤,不过却也保护了自己,但当明军士卒靠近城墙,竖起登城梯,开始攀爬时,他们便只能冒着弹雨,用长矛和滚木进行反击。

    城头上,金军士卒不断刺出长矛,丢下滚木,金军士兵用铁勺舀起城墙上滚烫的粪汁,向登城梯上攀爬的明军士卒泼散下去,城下顿时一阵撕心裂肺的哀嚎。

    在凉州南城,明军攻击的城墙上,不断有明军士卒哀嚎的坠下,也不断有明军士卒冲上城头,双方不断搏杀,一名明军跳上城头,一刀砍死一名金军,却马上被长矛刺穿胸膛,另一边一名明军则抱着金军一起坠下城墙。

    一场血腥而残酷的攻防战在凉州南城,激烈的展开着······

    (感谢青春岁月那条河的1000,有水一川,杰的打赏,求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

第1409章凉州围解

    凉州城下,随着战事的持续,明军开始登上城墙,火铳手已经开始自由瞄准射杀城头的金军。

    一架攻城梯搭上城墙,十多名明军聚集在梯下,一名小旗嘴里咬着战刀,一手举着藤牌,向上攀爬,他刚顺着登城梯爬到半腰,城头一名金军狰狞着在墙垛间漏出半个身子,双手取起一块巨石,正要砸下去,忽然身子一颤,胸口被一铳击中,身体和石头一起跌下城头,从梯子旁边坠下。

    城墙下三十步外,一辆盾车后面,明军士卒收回冒烟的火铳,交给同袍,然后接过装填好的火铳,拿过来继续射击。

    之所以才用这样的方式,因为自由射杀过程中,始终由一名士卒观察城头,然后连续射击,比士卒各自装填后抬枪射击,无疑更加知道该打哪里,哪里更加需要火力支援。

    尸体和石块从小旗身边落下,小旗顶着盾牌,又往上窜了几步,这时城头又出现一名手持长矛的士卒,顶替了刚才那名金兵的空缺,他将长矛刺下,捅在小旗举在头顶的藤牌上,押得小旗无法继续上爬。

    “快!火铳!”方才那名火铳手,一铳打空,弹丸射到了墙垛上,扭过头来急呼一声,将打完的火铳交给同袍,然后又接过一杆装填好的火铳。

    士卒将铳抬起,对准了那拿矛连连下捅的金军,然后深吸一口气,呼出时扳机扣动,火铳微微一震,腾起一团白烟,一枚铳丸在铳管内跳动着随处铳焰喷发而出,弹丸呼啸着直射城头。

    那持矛的金军士卒一僵,长矛脱手掉下城头,身体则倒在了墙垛后面。

    小旗感觉到没人捅他的盾牌,立时乘机上窜,一下站上了城头,而就在这一瞬间,又是一根长矛向他刺来,小旗身子一侧,一下用手抓住长矛,然后往身前一撤,将一名十六七岁的金军撤到身前,提手一刀,将他杀死,然后便跳上了城头。

    城上的金军大多是屯军,小旗一上来,就连杀两人,但就在这时几杆长矛同时刺来,捅中他的腹部,金军士卒怒吼着将他的身体,顶下城头。

    然而金军士卒未来的急高兴,紧随着小旗之后又连续跳上来两名明军。青海过来的明军,受地形限制,补给不便,并没有太精良的装备,但是精锐程度,却不是金军士卒可以比拟,金军士卒面对上城的明军,只能进行残酷的换命搏杀。

    王得仁驻立在大纛旗下,注视着攻城明军不断的登上城墙,心中不禁松了口气。

    他从青海杀出,一定程度上,也是孤军深入,大军扎营于野,让他有些不安,只有尽快拿下凉州,然后进入城内,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安心等主力西来。

    “攻城锤上!”王得仁冷声吩咐道。

    七八十名披着双甲的明军士卒,推着巨大的攻城锤,在数百面盾牌的密集防护下,慢慢靠近城门。

    虞胤在南城亲自督战,怒声指挥道:“放箭,砸火罐!不要让明军靠近城门。”

    城头的金军士卒,连连放箭射铳,火罐砸下去燃起大火,但都不能阻止这只百足的铁甲虫。

    “轰!”的一声巨响,城门在晃动,凉州在颤抖,门洞处的砖石和泥土扑簌簌落下,攻城锤再次向后荡起,然后在士卒的号子声中,带着万斤之力回荡过来,再一次向凉州城门疯狂地冲去。

    又是一声惊天动地的闷响,城墙在剧烈晃动,城门已经摇摇欲坠,虞胤身子不稳,险些跌到,他被士卒扶着,脸色惨白,不禁痛苦的逼上双眼,不愿意承认凉州就快完了。

    城门后面,手持长矛的金军士卒,挤满了门洞,他们看着被撞得一震一震,尘土哗啦啦啦直落的城门,一个个脸色发白,喉咙发干,惊惶的左右张望,想从身边的同袍身上获得勇气,但却看见一张张同样惊惶四望的面庞。

    注视着士卒攻城的王得仁,已经嗅到了胜利的气息,他脸上漏出兴奋之色,手将腰间战刀慢慢拔出,目光紧盯着凉州城门,只等城门一破,他便战刀一挥,指挥大军杀入城中。

    就这时,在他的西面,几名骑兵却疾驰而来,其中不少人身上还插着箭杆,满身是血的直奔中军大纛旗,引得列阵的明军一阵骚动。

    王得仁注视着战场,骑兵奔驰到他身旁不远处,他才听见动静,扭头一看,却心里一惊。

    骑兵奔驰过来,马未停稳,便飞身跳下,后面被箭射中的直接滚落下马,几名亲卫忙上前检查。

    “启禀军门,西~西面~大股金军杀来,足有五六万人~”为首一员斥候,疾走几步,噗通一下单膝跪地,气喘如牛的禀报道。

    王得仁闻语,脸上不惊一阵愕然,恰在这时他扭头西望,只见远处黄尘漫天,又听到凄厉的号角声传来。孙可望率六万大军,狂奔四百余里,在最关键的时刻杀到了凉州城。

    王得仁见此,一句话也说不出,他不禁仰天长叹一声,“天意如此啊!”

    六万马军,万蹄践踏大地,声势无比骇人。列阵的明军见此,顿时出现一阵骚乱。王得仁心中苦涩,十分不甘,可是眼下的情况他却能够看清,当即一拔马缰,大声命道:“鸣金收兵,传令所有人马,抛弃一切辎重,迅速撤往西宁府!”

    语毕,王得仁一拍马臀,疾驰而出,他没有回营,直接往南溃逃。

    “当当当”的一阵金声响起,已经杀上城头的明军士卒微微一愣,有些茫然的回望,不晓得军门为何收兵,可当他们听见万马奔腾,见数万马军从西面疾驰而来时,顿时满脸惊愕起来。

    眼下这个情况,根本没得打,还在营地的明军纷纷上马,疾驰着冲出营寨,攻城的明军则如潮水一般退下,仓皇的南逃。

    金军骑兵疾驰过来,万马齐头并进,片刻间就杀到凉州南城,骑兵分成几股,或冲击明军营寨,或追杀从城下撤退的明军,骑兵掩杀着往西宁方向而去,将王得仁杀得大败。

    城墙上,已经绝望的虞胤,感受到城头的喊杀声一下安静,然后又变成欢呼声,不禁忽然睁开眼。

    “相公,快看,是安西王的援军到了!”他身边一名将领,指着城外,喜极而泣。

    虞胤神情一振,站起身来,向城外眺望,只见安西军铺天盖地而来,正漫野追杀明军溃兵,他顿时一握拳,兴奋道:“安西王,不负我的信任,他终于出兵了!”

    说完虞胤扭头过来,大声令道:“开城门,让大军追击,务必重创明贼。”

    虞胤话音刚落,一名士兵快步跑来禀报道:“启禀相公,韩知州回来了。”

    虞胤大喜,急问道:“人在哪里?安西王来了么?”

    “回禀相公,刚进西城,安西王还没进城!”

    当下不等士卒去领人,虞胤便匆匆向西城赶去。

    韩国梁与孙可望的先锋一起疾驰而回,孙可望领大军突击南城的明军,他则从西门进城。

    这时他得知虞胤在南城指挥,所以便往南城而来,刚走一半,便迎面遇到了虞胤,虞胤欣喜的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便大喜道:“国梁,幸亏你搬来救兵,不然本相便与城池共存亡了。”说着他向后看了看,孙可望果然没有进城,于是摇着韩国梁的胳膊,问道:“安西王呢?你是在哪里遇见安西王的兵马的。”

    “回禀相公,安西王去突袭明军,估计暂时不会进城。”韩国梁行礼回了一句,然后看了看左右,却忽然反拉住虞胤,低声说道:“相公,下官并非路上遇见安西军,而是出了嘉峪关后,被安西军的斥候带到青头山脚的安西军营寨。以下官的观察,安西王早就到了嘉峪关外,至少驻扎了半月时间······”

    虞胤听了,脸色一沉,手一下松开,神情有些难看起来。

    (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

第1410章向明求和

    面对孙可望的六万人马,王得仁的一万三千人,加之又再攻城中受到突袭,大败是必然之事。

    王得仁果断的下令撤退,可是却并没挽回多少兵马,明军从凉州一路败退至西宁府,被安西军狂追百余里,溃退至西宁府城,损失了近万人,辎重全部丢弃。

    此时安西军在西宁城外,将王得仁围的水泄不通,而看着明军被围,退到雍凉的金军和官员,不禁都精神一振,将孙可望看城了金国的救星。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金国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人心,从西域来的六万人马,无疑给了金国一剂强心针,让不少官员以为还有机会在雍凉站住脚跟。

    一时间,孙可望这个在金国并不怎么被重视的安西王,被雍凉的金国官员所拥戴,但孙可望本人却十分清楚,知道心中不能存有幻想,必须趁着金国还没完蛋,赶紧找机会下船,然后重新上岸。

    西宁城上,王得仁一脸懊恼的注视着城外的安西军大营,没有料到孙可望居然有这么多兵马,这么多骑兵。

    “军门。金贼围了我们几日,战又不战,退又不退,不知是为何啊?”旁边的部将金沅诞,不禁疑惑道。

    要说他们虽然被杀败,退入西宁城内,但毕竟还有万人,算得上是金军后方的一枚钉子,孙可望因该急着灭了他们,然后去关中助战才对,为何围而不攻呢?

    难道是关中战事,金国取得了优势,还是他想等我们粮尽而降?

    王得仁有些不明白,他注视着金营,出声叹道:“我们现在以不变应万变,不管金贼玩什么花样,只需坚守西宁待援即可。现在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看关中的战况如何了。”

    正说话间,一名士卒跑上城来,禀报道:“军门,孙可望的使者求见。”

    “莫不是说降?”金沅诞疑惑一声,眼珠一转,“军门,他若真是招降,末将以为可以诈降,然后寻机会倒戈,必然能立一番奇功。”

    王得仁皱了皱眉头,扭头对士卒道:“带过来见我。”

    不多时,一名金将被带上城来,不卑不亢的拱手道:“在下安西都护府镇东将军刘炳然,王军门,幸会。”

    据说孙可望的安西都护府设有安西四镇,王得仁没想到孙可望居然派了个大将过来,心中有些惊讶,他微微一愣,反应过来抱拳回礼道:“刘将军冒险前来,不知道有什么事情,要是劝降,就不必说了。本镇尚有万余人马,还可一战。”

    刘炳然却笑了笑,摇头行礼道:“王军门误会了,我奉安西王之命过来,是想让王将军休书一封,为安西王牵线,让安西王有机会能与楚王监国谈一谈,我西域都护府愿意称藩,为大明西屏。”

    ······

    城外金军大营连成一片,白色的帐篷一望无际,明朝知道金国在西域动作不小,却并不知道孙可望居然整出了这么大一份家当。

    这时在金军中军大帐内,孙可望叫来心腹刘炳然,将一封信交给他,然后低声吩咐道:“明军占据隆德县后,雍凉门户已然大开,王彦随时会发兵西进,留给孤的时间不多了。现在你立刻前往隆德,见到明军之后,找关系去见王彦,将本王的信和王得仁的信交给王彦。”

    刘炳然点了点头,将信收入贴身的衣物中藏好,然后行礼道:“大王放心,臣明白了。”

    孙可望微微颔首,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路上小心,得了答复再回来。”

    两人正在帐中说话之时,一队骑兵护卫着虞胤,进入安西军的营盘。

    虞胤一路冷着脸,直接闯到孙可望的大帐外,孙可望正吩咐着,便听见外面亲卫的阻拦声传进来。“相公,没有大王的命令,谁也不许擅闯王帐。”

    孙可望闻声,微微皱眉,挥手示意刘炳然去办,然后对帐外喊道:“让虞相公进来。”

    虞胤掀起帐帘冷脸入帐,刘炳然行了一礼,便侧身离开,孙可望则笑着迎接上来,笑着道:“虞相怎么到本王这里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