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战风云人物-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隆美尔是1915年担任连长的,这个职务他一干干了14年。在高级军官中,在连长的职务上,干14年,不多见的,为什么呢?这么能打仗的人,为什么在一个连长一下子就卡住了呢?这和一战之后,德国的具体情况有关系,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了,法国英国协约国集团通过《凡尔赛和约》,用列宁的话讲,对德国进行了敲骨砺髓地盘剥,其中就又限制德国国防军的数量,最高额员不得超过十万人。所以大量的军队进行裁军,隆美尔他到但泽军官学校学习的时候,是赶上威廉二世扩军,需要军官,让一个平民去了。原来德国是不许贫民到军校学习的,那么扩张的需求军队缺人他去了,那么现在呢,军队大量地复员,只能保住十万人,所以说呢,没有机会,用现在的话讲没有位置,你没有位置,你就在那呆着吧。所以他一直呆了14年在连长的岗位。1929年10月1号这一天,德国陆军就选中了隆美尔让他德雷斯顿步兵学校当战术教官,为什么叫选中了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你翻一翻德国名将的成长史,凡是德国的名将,他都有这么几大经历,一个是在战斗连队打过仗的军人,就是指挥过打仗,在作战部队打过仗,担任过职务的,然后呢,到军事院校当过军事教员的,或者教官的人,他必须有这段经历。第三个经历,到统帅部也就是总部机关领率机关当参谋,这三个经历一般的德国的军事家都不少的,不可或缺的。隆美尔到德雷斯顿步兵学校当战术军官,那么在德国军人中就意味着用我们现在的话讲要重点培养了,所以隆美尔接到任命之后是非常高兴。他和希特勒是怎么样认识的呢,这个还要从1934年秋天谈起,德累斯顿步兵学校当战术教官之后,隆美尔有一个短暂的经历,就是他被调到德国国防军猎人营当少校营长,他有这么一段经历,他从猎人营营长的职务又到波茨坦陆军学院当教官,那么他在猎人营当营长的时候,当时驻地叫戈斯拉。这年秋天也就是9月30号,希特勒视察了这个营,当希特勒,因为当时希特勒已经成为元首了,一个元首到一个陆军的营视察,对这个营来讲那真是一个莫大的光荣。所以说他赶紧准备,希特勒就视察了猎人营的仪仗队,那么隆美尔是这个营的营长,他要陪着希特勒检阅这个仪仗队。当时,隆美尔呢就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希特勒拿眼回头瞟了他一眼,然后跟他说了几句话,但是希特勒回去就很快把这件事情就忘掉了,可是隆美尔记住了。他非常高兴,元首接见他,又说了几句话,很满意,所以在他和希特勒,因为他俩照了个照片,他用铅笔写着1934,然后下面画了两杠。

  那么隆美尔后来从波茨坦陆军学院当教官之后,不久也就是1936年9月,希特勒身边缺少警卫人员,那么德国参谋总部就在全军选,选人,就选择了隆美尔。当时呢,希特勒见到了隆美尔,因为已经是两年之后,看到这个隆美尔非常面熟,就和隆美尔简单地交谈了几句。隆美尔肯定就回忆,元首我在两年前,你在视察我们营我见过你,所以两人寒喧几句就分开了。那么希特勒当时并没有想到如何重用隆美尔。这样呢,这个时候隆美尔至多是希特勒身边一个大警卫员而已。但是很快,后来发生了两件事,使得隆美尔的一生被改变了。哪两件事呢?第一件事就发生在1936年10月末,也就是隆美尔刚刚到希特勒身边当警卫的两个月以后,有一天希特勒要到外地视察,当时那一天呢,隆美尔是值班军官,他回身对隆美尔讲,记住,我的车后面只能跟六辆车。他跟隆美尔交代了,可是许多纳粹的要员都想跟随希特勒到外面视察,小汽车摆了一长溜。隆美尔叫前面六辆车过去了,过去六辆车以后,他垮就在路中央站住了,他把后面一长溜奔驰给拦住了,不许过。这些小汽车里面坐的都什么人,都是省长、部长这些大员,包括希特勒那个理论家罗森贝格,在纽伦堡军事法庭审判被绞死了。他把这些要员给拦住了,当时他不过是个上校军官。所以这些人就朝他吼叫,你简直是无法无天,我要到元首那儿告你的状。但隆美尔根本纹丝不动,说前面的路口有两辆坦克在等待着你们,你们过不去的。那么这些人呢,果然把这个事向希特勒给报告了,希特勒听完这个事专门把隆美尔找了过去,给予赞扬,说你恪尽职守,因为他说了我的车后面只能跟六辆车,这是一件事。第二件事发生在1937年,1937年初,隆美尔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进攻中的步兵》,这部书实际上是隆美尔在1929年调到德累斯顿步兵学校当战术教官,他自己写的一个教材。,隆美尔根据这么多年对军事学的潜心钻研,把自己在一战的经历系统阐述了机动站的思想,这本书主要的思想强调进攻、进攻、再进攻。那么有一次呢,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他的秘书把这本书就是这个草稿,向戈培尔递了过来,戈培尔看了以后,十分赏识。因为什么呢,隆美尔在这本书里谈的进攻、进攻、再进攻,非常符合纳粹德国的进攻作战理念。戈培尔看完之后就鼓励,通过别人讲你鼓励这个作者,让作者把这本书出版。这样呢这本书在1937年初就出版了,出版之后立即引起轰动,这部书本出版之后,很快成为德国当年最畅销的书之一,连续再版18次。

  戈培尔向希特勒推荐了这部书,那么希特勒看完之后,非常惊喜,他没想到身边,他表扬过这个恪尽职守的军官,尽有如此的指挥艺术。所以一方面指令将《攻击中的步兵》作为全军的军事教程,一方面任命他为警卫营的营长,晋升为少将军衔。所以这两件事使得希特勒改变了隆美尔的一生。那么隆美尔的肩牌上扛了14年个上尉军衔,一个上尉军衔任了14年,但是隆美尔从少校到少将用了十年,如果从个人来讲呢,的的确确隆美尔对希特勒充满了知遇之恩。况且纳粹党的扩张理论,非常符合隆美尔内心那种大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因此呢,隆美尔对于纳粹党和希特勒是拥护的,是追随的,但是呢,隆美尔在毕竟是一个职业军人,他当时还不是个纳粹党的党徒,他之所以追随希特勒,就是希特勒的扩张理念,和隆美尔脑子里面的大德意志思想是吻合的。这是他追随希特勒一个基本前提,如果这个前提不决位,那么他这个理念将发生错位。那么这也就是隆美尔为什么从一个希特勒追随者,变成后来成为一个反希特勒的一个成员之一的原因了。那么上面是我介绍的隆美尔的上半生,有关隆美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是他的后半生,我们下一讲再讲,谢谢。

  (下)

  内容简介:隆美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纵火犯。他是个出色的战术家,有魔鬼之师、沙漠之狐的美誉,但是他的才能不但没有造福人类,反而为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服务,延缓和阻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他缺乏战略眼光,使其战术上的辉煌不过成为铺就其战略上惨败的伏笔。作为希特勒的心腹爱将,他为纳粹德国付出了犬马之劳,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却卷入了暗杀希特勒的秘密活动,而以服毒自尽的结局收场。是谁制造了隆美尔的悲剧人生?

  纵观隆美尔的一生,他的确在战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的军事才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就已经显露了锋芒。而真正让隆美尔红遍德国,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也是这些表现让隆美尔一路飚升,得到希特勒的赏识,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他从一个少将走到了德国陆军元帅的最高军衔,隆美尔为此声名远扬,几乎成了神话式的英雄。一个普通小镇走出来的隆美尔是怎样爬到德国陆军元帅的位置上?确立他在希特勒心目中的地位?

  北非战场的胜利给隆美尔“魔鬼之师沙漠之狐”的称号,德国国内的纳粹宣传机器把隆美尔吹捧为战神,成为德国人崇拜的楷模。就在德国纳粹势力极尽溢美之词,大力吹捧隆美尔之时,这位被捧上天的人物,却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一败涂地退出了战争的舞台,再也没有了翻身的可能。他为了赢得局部战斗的胜利,一意孤行,体现出很浓的战斗机器的色彩。是什么注定了这位显赫一时的人物走向低谷?是什么让他永远退出了战场的舞台走向没落?北非战场给了隆美尔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

  北非战场的最后失落,使隆美尔尝尽了失败的滋味。然而接踵而至的灾难却要了他的命。这个曾经在希特勒面前红极一时的人物,为什么死在了希特勒手下?他的忠心耿耿,他的死心塌地,也没能挽回一线的生机。让人奇怪的是,这个生前为纳粹卖命的人物却因他的死而赢得了他身后的美名,在其他法西斯帮凶一个个臭名昭著、骂名不断的情况下,隆美尔的名声反而扶摇直上、被别有用心的人大力吹捧。这些令人不解的疑问,就像隆美尔在北非声名鹊起时一样让人关注,是什么使隆美尔以悲剧的人生谢幕?他与希特勒之间究竟有什么复杂的纠葛?为什么惟独他生前显赫,死后殊荣不断?

  (全文)

  人们认识的隆美尔更多的是北非战场的隆美尔,的确隆美尔军事生涯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他北非战场锻造的。这一点连一项矜持的英国人,也不得不承认。隆美尔号称沙漠之狐的绰号,就是英国人给叫出去的,沙漠之狐,狐狸,然而人们看到的只是隆美尔辉煌的一面,却比较少注意隆美尔军事生涯的致命弱点。这就是他的战略素养不高,战略筹划显得苍白,所以我用一句话来概括隆美尔是战术的巨人,战略的矮子。他可以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哪怕他后来作为战区指挥官,可能像一般士兵一样,一般军官一样,冲到最前面的坦克。但是他虽然在战术上打得有声有色,但是在战略筹划方面就力不从心了。这一点和隆美尔的个人的经历有关系。那么下面我就向诸位介绍一下隆美尔是怎样一个战术的巨人,战略的矮子的,先介绍他战术的巨人这方面。

  所谓战术的巨人简单讲,用中国话讲就是讲他过关斩六将这一段。先讲他在西线作战的情况,1940年德军实施黄色作战方案,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那么当时隆美尔在第七装甲师当师长,那么原来隆美尔是希特勒身边的警卫营长,他怎么去当装甲师的师长呢,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1939年9月1号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隆美尔也就是希特勒身边的警卫营长急了,他不是荣誉感非常强嘛,斗兽精神嘛,他说我应该去到前线作战,统军打仗,就向希特勒提出我要到前线作战。希特勒答应他的请求,他说你想干什么,我想当装甲师的师长,希特勒说行,你去吧。然后将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告诉说给隆美尔安排一个位置,到装甲师当师长。勃劳希奇一听说立即反对,为什么呢?当时德国陆军有六个装甲师,这是德国陆军的宝贝疙瘩,隆美尔最大的官当过营长,而且他是步兵,他根本没有在装甲兵干过。勃劳希奇舍不得把一个装甲师交给一个不懂装甲作战的军人,所以不同意。但是元首说了话了,希特勒是元首,所以后来双方采取了妥协,六个装甲师长,一二三四五六装甲师师长不行,因为他是满员的,是重型装甲师。那么勃劳希奇说你要想当装甲师师长行,他将在德国进攻波兰战役中受到重创的,那个第二轻型装甲师,改编为第七装甲师。好吧,你去当第七装甲师的师长,这样呢,隆美尔就成为第七装甲师的师长。隆美尔的确是个战术大师,他是1940年2月10号得到任命的,他没有在装甲兵干过,但是他经过短短三个月的训练,到1940年5月10号“黄色作战方案”实施的时候,他的装甲师已经成为七个装甲师最强的一个,英国人把隆美尔这个师称为“魔鬼师”。所以1941年的元旦钟声刚刚敲过,隆美尔被晋升为中将军衔,这是一个例子他是战术上的巨人。

  再讲个例子,在北非战场上他是怎么成为战术的军人的,1941年2月12号隆美尔被希特勒派往北非指挥德国和意大利联军,这个时候意大利军队已经被英国人打得一败涂地。希特勒是想让隆美尔这个战争机器改变法西斯国家在北非的颓势,那么经过两个月的兵力调整,隆美尔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开始了他一生军事生涯的辉煌与没落。北非战场是隆美尔一生军事生涯辉煌时期,也是他没落的开始。他对部下的要求十分简练,灵活激动大胆推进进攻进攻再进攻,那么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卡扎拉会战中,使用的一个战法,进攻力学,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都知道杠杆原理,就是同样的力作用于力臂的不同,产生的力的大小也不同。一个支点嘛,一个杠杆嘛,你手放在这个地方这个力就大,放根就小,杠杆原理。整个战场是一个力臂的话,那么正面比如我们要进攻这个山头,从正面进攻这是一个力点,从山头的后边一侧进攻这是一个力点,从背后进攻,又是一个力点,就是一个战场,它分三个力点,正面一侧和后方,如果把兵力全部配制到进攻的正面,那么就好像杠杆,这个力放在杠杆贴近支点上一样,对作战战斗力发挥得很小。可是如果你把一部分兵力从正面牵制对方而将另外一部分兵力呢,迂回到敌人的一侧和后方,那么发挥的力呢,就不一样了。那么敌人呢,就很可能会陷入完全无法退却的困境,因为什么呢?因为后路被堵死了,丧失了他原有的优势。隆美尔就是用了这么一个力学在卡扎拉会战打败了占有很大兵力优势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卡扎拉位于沙漠地带,是英军利比亚防线的最前沿,当时英军第八集团军叫劳奥金莱克,后来呢,当中东地区英军的总司令。这个人他兵力强,兵力优势要大于德军,其中坦克的优势占有四分之一,火炮占有三分之一的优势,作战飞机比德军多七十架,第八集团军有两个军,一个是第13军,一个是第30军,第13军负责卡扎拉南部的防御,那么第30军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