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风月-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
  劳军完毕,出了营门,文帝感慨地对群臣说:“这才是真将军!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是儿戏一般。如果敌人来偷袭,恐怕他们的将军很快就被俘虏!可周亚夫怎么可能有机会被敌人偷袭呢?”于是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兵权,负责全面警卫。
  一个月后,匈奴兵惧怕周亚夫的严阵以待,退散而去。从此周亚夫以治军严明名动天下。
  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关键时刻可以重用周亚夫,他是绝对可以依赖的将军!”
  ……
  “平叛七国”,则指的是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景帝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
  叛乱军猛攻梁国,梁王是景帝的同母弟弟,深得宠爱,但周亚夫并不想直接救援,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叛军势大,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不如请梁国据守,我从背后断其粮道。时间一长,叛军无粮,必须退去。”
  景帝当即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第一百八十二章 屁股脑袋孰为重
  此时的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不为所动。
  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叛军无粮,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
  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叛军头领刘濞的人头也被下属割下送来。这次叛乱只用了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
  七王之乱的平定,西汉王朝的中央集权全面加强,周亚夫也成为众望所归的“军神”。
  皇帝听到谭纶如数家珍似的说到这儿,重重点了点头:“国有良将,四方朝拜!朕还真希望你们都成为朕的周亚夫!不过,朕也不希望你们成为他!谭纶,你再把你偶像后来的事情说说?”
  “是!皇上!”谭纶继续说史,说到最后的时候,竟然是眼中带泪,唏嘘不已。
  平定七国后,任临时太尉的周亚夫被任命为正式太尉,掌管天下兵权。久而久之,因为他功高震主,又牢牢掌握兵权,有不少大臣开始献谄,景帝也觉得他手握兵权过于危险,正好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就免去周亚夫的兵权,任命他为丞相。
  开始景帝对他非常器重,但周亚夫过于耿直,不讲政治策略,逐渐被景帝疏远,最后落了个悲剧的结局。
  有一次,汉景帝要废掉太子刘荣,但周亚夫却坚决反对,认为不应该轻言废立,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因为上次平叛七国与他结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
  后来,有两件事导致了周亚夫的悲剧。
  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景帝和周亚夫商量,周亚夫说高祖刘邦说过,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誓约。景帝听了无话可说,就说丞相不同意封王,把责任推给周亚夫,这一来把太后一族彻底得罪了。
  另一件是匈奴将军封侯。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他人也归顺汉朝,但周亚夫却反对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景帝听了很不高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
  这五人后来都封了侯。周亚夫非常失落,托病辞职,没想到景帝竟然批准了他的要求。
  这之后的一天,景帝把周亚夫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在他的面前摆满了大鱼大肉,但是不给放筷子。
  周亚夫以为是管事的没做好准备,有些不高兴,黑着脸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却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周亚夫这才明白这是皇帝的意思,顿时羞愤不已,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
  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
  景帝在他的身后发出了长长的叹息:“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这事刚过去,周亚夫又因事惹祸。他的儿子见他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
  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周亚夫的儿子给佣工的期限短,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周亚夫私自购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
  负责调查的人向周亚夫询问原因,周亚夫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不知如何回答,导致负责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景帝报告。景帝很生气,把他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于是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这一幕,正应了二十年前,有一位叫许负的老太太给他看相时说出的话。
  周亚夫那会儿还在做河内郡守,限于自己的条件,他还没有做王侯、当丞相的野心。但是相面的对他说:“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但再过九年,就会因饥饿而死的。”
  周亚夫听了根本不信:“我绝对不可能被封侯的,因为我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即使他死了也会让侄子继承,轮不到我。说我饿死也不可能,因为既然我尊贵了,又怎么会饿死呢?”
  许负说她只是根据面相得出的结论,还指着周他的嘴角说:“您的嘴边缘有条竖直的纹到了嘴角,这是种饿死的面相。”周亚夫听了,惊讶不已。
  但事情就有这么巧的时候,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因杀人罪被剥夺了侯爵之位。文帝念周勃对汉朝建国立下战功,于是下令推选周勃儿子中最好的来继承爵位。大家一致推举了周亚夫,所以周亚夫就继承了父亲的侯爵之位。
  后来他又真的做了丞相,然后绝食而死,也真是饿死的。
  ……
  看到谭纶眼里的点点泪花,现场的大臣们也都很触动。
  估计每个成功之人,年少的时候都有一个周亚夫梦,年长了又为他的身后感叹不已。
  朱翊钧听得出神,这段历史他也非常熟知,倒背如流,其实穿越之前,他也是把周亚夫当作“战神”来崇拜的。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屁股决定脑袋,既然现在坐在了皇帝这张龙椅上,而不是坐在军事学院课堂的长条椅上,就得考虑皇帝应该考虑的事情。
  他已经听出来了谭纶的叙述有明显的倾向性,于是客气地问道:“谭纶,你认为周亚夫后来的悲剧,是归咎于汉景帝还是他自己?”
  谭纶顿时愣住了,这个选择题看着简单,其实极其难选,如果选择汉景帝,就是对皇上不敬,如果选他自己,就说明自己崇拜偶像崇拜错了!
  过年了,家里什么年货也没买,就剩下一头猪和一头驴,你说我是先杀猪呢,还是先杀驴呢?
  驴肉好吃!先杀驴!
  恭喜你答对啦,猪也是这么想的!
  唉呀!先杀猪好了!
  那也要恭喜你,驴也是这么想的!
  既不能选猪,也不能选驴,先哪个好呢?谭纶的头上,已经冒出了一层密密的汗珠。
  皇帝看出了他的心思,但仍想把他架上火上烤一烤,也不着急替他解围,就这么看着他。
  已经沉默了好一会儿了,必须作答了!谭纶哆嗦了半天,说出了一句:“臣以为,周亚夫自身……”
  “行了!”皇帝挥手打断了他的自欺欺人:“你刚才说的各个结语已经代表了你的判断!为周亚夫鸣不平之声,昭然若揭。所以,接下来的还是朕替你说吧!周亚夫后来的悲惨命运,有一大半是汉景帝的错!”
  “哦!”现场所有人,特别是谭纶,惊讶得张大了嘴,瞪圆了眼睛!
  “对于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国之良将,不能因为他天性峭直就妄加指责、肆意羞辱。为君者,必须要有为君者的胸怀。容人犯错,因势利导,而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最后让所有忠心耿耿之人为之心寒!那样的事情干多了,就离君臣反目、亡国灭种不远了!”
  皇帝的这一番话句句说在这些大臣们的心坎上,每个人都动容得快哭了!
  “我主圣明!有主如此,我等定当尽心竭力、万死不辞!”
  “但是!”皇帝在这里话锋一转,“周亚夫自身也是有问题的,立了大功劳没有错,但以此作为骄傲的资本就是大错特错了!为臣者,不可盛气凌人,始终要有一颗谦卑之心,尤其是你面对的是君王。景帝为什么要故意摆这么一桌宴,纵然不对,也是希望他能收敛傲骨,臣服于君,可是他站起身来就走,其实在他走开的那一刹那,就已注定他万劫不复了!”
  “皇上分析得极是!中肯之至,不偏不倚!”众人这时纷纷跪倒,称讼皇帝。
  皇帝这时开始了结论性的话语:“所以,说白了很简单,屁股决定脑袋!朕坐在君王这个位子上,就得象个君王!朕在这里向你们保证,朕绝对不当犯此错误的汉景帝,不推卸责任,也给予你们犯错误的空间!比如说高拱,实在是他太自负,欺负朕年岁小,甚至想取而代之。朕才罢了他的官,即便如此,朕也没有杀他,也没让他绝食,而是让他告老还乡而已!”
  “我主仁慈,臣等感恩戴德!”众臣急忙说道。


第一百八十三章 温暖人心凝士气
  “而你们!”皇帝顿了一顿,“既然你们坐在臣子的椅子上,就得象个臣子!得象王崇古这样,处处为朕着想,替朕分忧。最重要的是怀有谦卑之心!所以朕不希望你们学周亚夫!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你走出来的路如果离大家都很远,那就不叫路,只能叫死路!朕希望你们学谁呢?学卫青!”
  听到皇上听到卫青,众人急忙点头,包括谭纶,也对此人表示了赞许的目光。
  皇帝这时站起身来:“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就在周亚夫饿死之后十年,卫青横空出世,他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喂马的奴隶,但他的功劳比周亚夫小么?一点也不!他开创汉武帝时期新骑兵作战的先河,打破匈奴不败的神话,七战七捷,无一败绩,最后官拜大司马,位极人臣。可是到了这时又怎么样呢?他却丝毫没有周亚夫的傲骨,虽然权倾朝野,却从不结党谋私,与将士同甘共苦,最后得以善终。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嘉奖其陪葬茂陵东北,谥号为‘烈’,这是最高的荣誉!”
  皇帝的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非常明显了。众人都感觉内心深处受到了非常令人震撼的洗礼。
  特别是谭纶,迅速磕头领旨,高呼万岁:“臣叩谢皇上的谆谆教诲!微臣愚钝,让皇上为臣操心了!臣坚决摆正位置,把屁股下面这张椅子坐好,时刻让自己的脑袋保持清醒!臣即刻动身,与王崇古一起前往辽东!”
  朱翊钧今天晚上可谓是收藏颇丰,既使整个辽东的抗金计划得以全面完善,还树立起了两位军事主官此次行动的信心。有了这两点,击破女真铁骑就肯定能够实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方案,是项目成功的一半。
  接下来,就看他们按照计划逐步实施的行动能力和现场的应变能力了。
  当然,今天最最成功的是,收获了几位重臣的人心,让他们感觉主暖暖地,死心塌地跟着自己,还让他们懂得了将相和的道理,明白了君臣的角色地位,这是给多少两黄金都不换的。
  自古以来的“三纲五常”,也不完全都是封建残余,有些还是很有道理的。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本,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第一纲就是君为臣纲,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今夜,他让这第一纲全面升华,变成了臣主动为君,全心为君,谦卑为君。虽然只是换了一个角度,但臣不得不死是被动的,如今可是主动的。
  这一字之差,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你要他死,他表面上不得不死,但是本身的求生热望会让他舍不得死。真把他逼急了他就不死了,反过来变成了臣要君死,或者是既然活不了,索性拼个你死我活,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
  估计这就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本义由来,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手里掌握众多国家资源和利益链条的朝廷重臣。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最出名的就是“庆父不死,鲁难不已”典故的主人公庆父。三任国君都想弄死他,结果他没事,反而把三任国君全弄死了。
  战国时候,庆父是个贪婪残暴、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本来鲁庄公想杀他,却因一时手软,被他活活给气死了。
  庄公死去后,庆父与哀姜密谋,因为哀姜没有子嗣,他想立她妹妹叔姜之子子开为鲁君。于是又杀死刚刚即位的法定继承人公子般,奉子开为国君,是为鲁闵公。
  由于他制造内乱,激起了鲁国百姓极大的愤慨。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企图混水摸鱼。鲁闵公虽然为他所立,但为了国家利益和民众呼声,也想杀他以平民愤,却数次被他逃脱。
  一年后,闵公反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