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阮长风和杜云一起走进御书房,皇上命当值太监将韩非的奏折递给两人,沉声说道:“你们看看荆湖地区吏治已经腐败到了何等程度,骇人听闻呀,大华立国将近百年了,从未有过如此大案!此案必须严厉惩处,以儆效尤,内阁制定一个官员考核办法,肃清吏治!韩爱卿已经抓捕了荆湖地区的贪官污吏,你们议议,接下来该如何处置?”

    阮长风快速翻阅一遍奏折,对荆湖地区的事态也是暗暗心惊,沉吟一会,说道:“启禀圣上,老臣也未想到荆湖地区吏治败坏至此,老臣赞成严惩贪官污吏,但韩大人此举稍显鲁莽了,就算证据确措,但一次性抓捕了那么多官吏,荆湖地区已无官员管理,恐怕要失控……”

    皇上淡淡接口道:“阮爱卿的意思,是想留充足时间,好让人给那些贪官通风报信,毁灭罪证,甚至逃匿吗?”

    阮长风一怔,皇上此话明显表明了站在韩非一边的立场,他猛地想到前几天有八百里急递从荆湖进京,恐怕韩非动手之前已经请示过皇上了,不由暗悔刚才说话没有考虑清楚。

    “皇上,老臣别无他意,完全赞同韩大人雷厉风行的举措,只是对荆湖局势稍有忧虑!”

    杜云本也打算反驳阮长风的质疑,听了皇上的话,暗笑阮长风不明形势。皇上支持韩非大刀阔斧整治荆湖吏治,不仅仅是对韩非的信任,实则皇上早就对地方吏治的腐败不满了,荆湖大案只是开端,后面必然还有惊天动地的举措。

    皇上扫了阮长风和杜云一眼,喝道:“荆湖大案说明了朝廷一贯以来对官员考核松懈了,吏治腐败之风决不可助长,必须从速从严整治!忠义伯韩非在荆湖铁腕整治,顺应民心,是忠心体国的举措,朕非常欣慰!两位爱卿尽快拿出应对之策,确保荆湖地区的安定!”

    杜云从怀里拿出一本奏折,奏道:“启禀圣上,当务之急,是迅速派遣官员去荆湖地区上任,引导荆湖百姓开展夏种,否则,误了农时,荆湖之乱很难彻底平息!老臣草拟了一份官员名单,请圣上御览!”

    韩非是杜云的弟子,杜云能提前得到消息展开布局,也在阮长风的预料之中,他除了暗恨,也无可奈何。他现在希望皇上将名单交给内阁讨论时,能拖延一段时日,尽量抢夺一些位子。

    皇上翻阅了杜云的奏折,特别是他推荐的官员名单,见很多人都不是他一个派系的,甚至还有人与他的政见不合,非常欣慰,含笑道:“杜爱卿忠心体国,不负朕望,这份名单,朕准了!杜爱卿,你责令吏部立即按照名单调派,所选官员一起出京,由侍卫护送至荆湖,十日内必须到任。”

    “遵旨!”

    皇上已经决定了,阮长风不敢再反驳,回到内阁看到杜云举荐的官员名单,又很是诧异,他不明白杜云为何会举荐他阵营的人员,同时,也明白了皇上为何违反常规,不经内阁讨论就当场准了杜云的折子。但他仔细研究就发现了其中奥秘,重要职位全部被杜云一边的人把持着,不由暗骂杜云老奸巨猾。

    晚上,阮长风的府邸,聚集了不少官员,数人上前恭敬地说道:“下官多谢阮相公举荐!”

    阮长风淡淡说道:“老夫不敢居功,你们是杜云举荐的!”

    “啊,这……杜相公怎么会……”

    “你们没看明白吗?”阮长风扫了几名官员一眼,冷道:“荆湖宣抚使韩非是杜云的学生,韩非在动手之前,必定告知了杜云,他也就能从容布局,没有几人做陪衬,皇上怎么会轻易准了他举荐的名单?”

    众人都是一阵沉默,这是大佬们争斗的游戏,他们这些小角色不敢轻易乱评论,一个不好就会惹祸上身。

    这时,一名官员说道:“杜相公占得先机,成功让门生占据了高位,韩大人宣抚荆湖又立下了大功,回京后必受重用,杜相公一派已然占尽了上风。阮相公,咱们若不争一争,人心就涣散了!”

    “杜云想要压老夫一头,哪有那么容易的?”阮长风暗哼一声,沉声道:“他们不过是看准了皇上要整治吏治的决心,既然如此,咱们也在这上面做做文章,韩非不是很能折腾嘛,咱们就先在他的后院烧一把火!”

    (本章完)


………………………………

第三百三十八章 贾家巨变

    皇上对荆湖大案的快速定性,向京城权力圈子传递了一个信号,精明的人瞬即领会了皇上要整治吏治的意图,早朝一开始,就有数人递折子检举官员的不法行为。皇上当堂敕令三法司介入调查。

    朝会又讨论了一些军国大事,即将结束时,当值的御史裴光双手高举一本厚厚的奏折,出班奏道:“圣上,微臣弹劾荣国公贾赦贪污受贿草菅人命等诸多不法事!”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贾赦是什么人?那是勋贵中的勋贵!贾家一门两国公,堪称大华朝第一勋贵门第,贾家旁支韩非的出色表现,更让贾家成为大华最耀眼的家族。再说,贾家算是韩非的亲眷,按照惯例,朝廷重臣奉皇命出使在外,亲眷受到朝廷的保护,就算有人违反了律法,也不应该这时候追究。

    继而,朝臣们都明白了。裴光是内阁首辅阮长风的门生,这时候弹劾荣国公贾赦,目的就是为了打击荆湖宣抚使韩非,或者说,变现的在打击内阁次辅杜云。毕竟,荆湖一案,韩非出尽了风头,杜云一系人马占尽了上风。贾赦若是被查证定罪,剥夺了荣国公的爵位,贾家的声誉定然一落千丈,韩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此次的功劳也要打折扣了。

    杜云自然明白其中的阴狠之处,瞳孔一缩,目光锐利的盯着裴光。

    皇上从朝臣的表情中,也明白了此中关键,阴沉着脸,喝道:“荣国公地位显赫,你弹劾他可有实证?”

    裴光听到皇上的语气不善,心中一凛,这时候已经骑虎难下,只得硬着头皮道:“启禀圣上,微臣已经查证确实,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

    “先把证据交给锦衣府核实,等结论出来再作处置,退朝!”

    皇上阴沉着脸走进御书房,坐在御案后,沉思不语。御史裴光既然敢当众弹劾贾赦,必然掌握了贾赦犯罪的实证,其实,不独贾家,京城勋贵们恐怕或多或少,都干过不法事。但贾家毕竟不同于一般,德妃的娘家,九公主驸马的亲族,特别是德妃有孕在身,这时候怎能轻举妄动?

    但此事已经挑明了,若是不做惩处,京城的勋贵恐怕更加嚣张了,这也不符合皇上要整治勋贵的决心。

    皇上犹豫不决,忽又想到了在荆湖的韩非,沉吟片刻,吩咐道:“宣九公主进宫!”

    韩非将荆湖贪官污吏一网打尽后,一面加紧审讯,扩大战果,另一面却在等候秀娘姨的消息,伺机歼灭白莲教南天法王一系人马。

    这天,灵儿匆匆赶到钦差行辕,向韩非密告:“伯爷,京城传来急讯,御史裴光弹劾了荣国公贾赦贪腐草菅人命,证据确措,贾家面临巨变的危机!”

    韩非眉头紧皱,沉思了半响,说道:“皇上早有惩治京城勋贵不法行为的打算,贾家不幸成了第一个,贾家腐朽不堪,不受重大打击不会警醒,咱们的人不要干预!”

    “伯爷,贾家大老爷的案子,会不会牵连到太爷一支?”

    “应该不会,皇上顾忌到德妃,一定会缩小惩治范围!”韩非打定主意,说道:“我写两封信,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恩师杜相公和父亲大人,同时向府里传达我的意思,保护好祖母和孩子,静观其变,待尘埃落定后,再出手帮衬一把!传命紫府好好查查那个御史裴光,将查到的证据交给恩师杜相公处置!”

    “奴婢遵命!”

    韩非当堂书写了两封信,交给灵儿派人去传送。

    灵儿刚走出房门,不久又转回来了,“伯爷,九公主通过咱府里传讯渠道,送来了一封急信!”

    九公主张婉仪的信里,讲述了也是有关贾赦被弹劾的事,韩非明白这恐怕是皇上在试探他的态度,略一沉思,即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交给灵儿一起发出去。

    贾家出事,杜云很纠结,拿不准在这件事上,采取何种态度,若是冒然行动,违背了皇上的意图,那就不仅没帮上韩非,反而会把目前大好局面破坏了。

    “恩师,他们此举明显是针对韩师弟的,咱们该如何出手?”余世英心情沉重地问道。

    “不可轻举妄动,为师已经写信给守正了,这两天应该会有回音……”

    这时,杜府管家拿着一封信,匆忙走进来,说道:“老爷,韩府送来了忠义伯的书信!”

    余世英惊道:“韩师弟的回信怎么这么快?”

    杜云沉吟道:“恐怕守正已经接到消息了!”

    杜云拆开书信,翻阅了一遍,叹道:“守正洞悉皇上的心思,咱们静观其变吧!”

    九公主张婉仪接到书信,为了避免暴露韩府快捷的通讯能力,故意拖延了一天,才进宫见皇上。

    “皇兄,忠义伯已经回信了!”九公主张婉仪将书信递给皇上道:“忠义伯说,贾家有负皇恩,理应受到严惩,这样也是对京城勋贵敲一记警钟,让勋贵们遵纪守法,不忘先祖忠君报国的初心!忠义伯希望此事暂时不要告诉德妃娘娘,并让臣妹照顾好祖母!”

    皇上看了一遍书信,感叹道:“韩爱卿为朕和大华所想,忠贞体国,同时又不忘德妃和祖母的安危,堪称忠孝节义的楷模,九妹有眼光,找了一个好夫婿!”

    阮长风一派对贾家下手,是早有预谋的,各种罪证早就查得清楚明白,锦衣府核实后即向皇上奏报。

    皇上对此案处置一反以往惯例,又快又严,夺了贾赦荣国公的爵位,发配三千里,并且查抄了属于他名下的财产。

    贾家这个高高在上的家族,轰然倒塌,京城一片惊愕。不过有心人注意到,贾家荣国府一支虽然因为贾赦被剥夺了荣国公的爵位,家产也被查抄了大半,但贾政这一房并未受到影响。因为德妃和韩非的存在,有心人已经看到贾家必有重现荣光的日子。

    贾家遭受大祸,贾政也赶回了京城,安抚好家人后,带着大观园的地契,进宫向皇上请罪。

    “微臣一家有负皇恩,罪该万死,请皇上责罚!这大观园当初是为德妃娘娘省亲所建,里面建筑多为宫廷样式,微臣特来交给皇家管理!”

    皇上盯着贾政看了一会儿,和声道:“贾爱卿,贾赦之罪与你无关,贾家依然是皇亲,爱卿安顿好家人后,继续去津门担起重任!”

    (本章完)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大捷

    贾家这个勋贵家族,是个整个大华勋贵阶层的缩影,这次巨变,表面上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实质也是其自身腐朽堕落到了极点,说白了也是咎由自取。

    俗话说,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贾家从天堂一下子跌落人间,对贾家以及勋贵阶层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但京城舆论除了几分感叹,并无多少同情。这或许就是长久以来,勋贵给人的恶感造成的。

    从荣国府的牌匾摘下的那一刻起,贾家宣告没落了,贾政主动把大观园交给了皇家管理。贾家另一支宁国公贾珍,忧心忡忡的度过了数天,上了一道请罪的折子,自请罢免宁国公的爵位。圣旨很快下来了,宁国公降为安宁侯,并以历数贾家先祖功绩的方式,抚慰了贾家,算是对贾家的事件做一个了结。

    贾政和贾珍痛定思痛,商议后,变卖了大部分产业,遣散部分下人,约束门中子弟勤奋读书,期望有重回荣光的一天。贾家能不能东山再起,人们从这一代的贾家子弟中是看不到希望了,不过,因为韩非的存在,没人敢轻视贾家。

    韩非对京城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但他不想进行干预,他是皇上的近臣,明白皇上的心思,皇上对京城勋贵恶劣行径早就不满了,贾家迟早要出事的。只不过,贾家不幸做了第一个中枪的家族,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韩非相信,有贾家事件开了头,京城里那些言官御史,不红了眼揪住勋贵才怪。

    德妃娘娘身怀有孕,皇上就不可能把贾家往死里整,结果一如韩非所料,贾家一案雷声大雨点小,流放了贾赦一人,没收了部分财产,再就是荣国公的爵位没了,宁国公也变成了安宁侯。对于贾家来说,这或许是塌天式的打击,不过在韩非看来,以贾家的所作所为,这些惩罚太轻了。

    平心而论,韩非对贾家除了无法切割的血脉关系,并没有多少好感,更谈不上亲近。得知贾母、贾政一支以及几个关心的人平安无恙,韩非也就把贾家的事丢开一边了。

    对那帮贪官污吏的审讯并不顺利,勾结白莲教徒的事,因为证据确凿,他们无从抵赖,但是赈灾钱粮的问题,他们咬死不松口。或许,他们明白勾结白莲教已经是死罪了,再承认贪墨赈灾钱粮一事,那要族诛了。

    韩非把审讯的事交给锦衣府去做,他自己却派人奔向各处号召流民返乡恢复生产,同时也在做好与白莲教南天法王的大决战。

    “伯爷,令主已经传来了消息!”兰儿匆匆走进韩非的房间,将一封密信交给他。

    韩非拆开一看,大喜道:“好,这一天终于等来了!”

    他将密信烧毁,然后召集锦衣千户和统兵将领,说道:“两位大人,据内线消息,白莲教南天法王预感到荆湖局势的不利,已经在野狼谷集合人马,试图突袭岳州府城,我们的人马分散出城,今晚乘夜色包围野狼谷,凌晨时分发动突袭,争取全歼南天法王一系人马!”

    “卑职遵命!”锦衣千户和统兵将领都是非常兴奋,这一战,若是歼灭了白莲教一千余人,那是无可争议的大捷,更何况里面还有白莲教的重要头目南天法王。

    韩非明白两人心情,含笑道:“我们有一千五百精兵,和两百名精干的锦衣卫,实力上超过对手,再加上突袭,取胜的把握非常大,咱们争取一战全歼!本官还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们,内线今晚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