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368-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振明提出的这观点与德国近代的军队思想有所相像;德国的军队之所以能英雄山站,在欧洲战场乃至世界战场上所向披靡,除了其军事装备与技术的客观原因外,他们的军队人力的建设,士官的选拔、晋升等方面,制度都很是完善。

    在非战争、和平时期,他们全国的军队人数不过万人,而到了战争或特殊时期,其军队人数才会成倍的增加,这其中的原因是他们日常培养的都是能文能武军官,以及各方面的技术人才,到了特殊的时候他们就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后世的欧洲许多国家,在近代的军队发展的时候,也都是运行这样的一种模式,所以他们的战斗能力以及技术、策略等方面都不算差。

    而德国能够横扫欧洲大陆,除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外,他的群狼战术和进攻战略可谓是一枝独秀,所以苏择东的想法也是创建出这么一支队伍,只是他一个文科生,那时候急着布置当前的任务而忘了德国的军队成功的范例,才没有将程泽亨的疑惑当即解除。

    不过看到程泽亨对他们的想法还是持狐疑的态度的,这也难怪他曾作为辽东行省的黑道大亨,手下随时都有几万、十几万人任他号召,且在一定的历史时候,的确是人多力量大、人就是天然的战斗力等思想流行且实用。

    程泽亨真心的不懂这些,但他得到了队伍会扩展,知道目前队伍是在培养阶段,等到需要的时候人数就会像滚雪球一样成倍地增长,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警惕,好好训练,他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在这乱世中是弥足珍贵的。

    又或许他有自知之明,知道敌不过,而找借口不争不抢,这样想来,历史上的何真这号人,还有真像从后世穿越来的!

 第三十二章:极大的生存挑战

    按照历史的进程来说,他们所要面对的将是极大的生存挑战。

    苏择东和刘振明都深知这一点,为了守个高邮城,全城的士兵最好拼杀到只有四千多人,打得弹尽粮绝了就等那脱脱被调遣,不得不说这是天命不可违,则苏择东现在要做的是先顺应天意,积攒够足够的力量,等到了合适的时机时,才能接着考虑人定是否能够胜天。

    不过这一切是需要一步一步来进行的。

    实际上,在来到高邮城之前,苏择东就为此做好了伏笔。

    宋此文比众人晚来高邮一个多月,是因为他受苏择东的嘱托,在留在高邮城主要处理的事物有二:

    其一便是苏行栋的安葬问题,做儿子的无论从道义或情谊上来说都不可能让父亲葬在类似于乱坟岗的地方的,则既然脱离了大都的组织,就大可不必按照当地的规则来办事。

    所以苏择东让宋此文带人到山中寻觅到父亲的安葬之地,随后打点一下,通过水运方式将其运到南方,算是归根。

    其二,宋此文要办的就是安置好在大都的内应,以便南北贸易的来往,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兼顾散布脱脱叛变、贪污的各种谣言,同时也还要找好合适的人选,去到湖广行省跟大军阀何真商量商量,最好达成生意上的合作关系,若不然认识也行。

    这第一件事情,宋此文办得很是妥当,在他来到高邮城的第二个星期,装着苏行栋遗体的棺材便运送到此地了。

    宋此文还令人到湖广行省的柳州置办了一个上好的棺材,以换在运来到江浙行省的时候为掩人耳目而华而不实的木棺材。

    但是这第二件事情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东振公司也没有利用高炉炼铁的技术制造出那么多物美价廉的铁器时,被派到湖广行省的人连何真的面都没有见到。

    而现在东振公司虽然有了铁器作为大块的经济项目发展,但是这其中的制作成本低,但原材料的价格高,在最初的实验阶段,刘振明为了收集大量的原材料花费了不少的银两,大才使得江浙行省各地的商人、农民等,将材料源源不断地运来,大有后世大炼钢铁的味道。

    则东振公司的确有所发展,但距离富可敌国的程度仍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贸易来往、矿产开发以及军队的建设方面,与何真的交好是迫在眉睫的。

    既然已经派人跟何真有了来往,这就是一个好的基础。

    苏择东根据当前的形式认为,距离脱脱的六月攻城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只要利用好与何真的这条关系,到湖广行省开采完铜矿并与何真建立起关系,就算不够也能在尚还属于元朝统治江西行省得到有效的补充。

    按照拟定的计划,苏择东与刘振明以共同开发铜矿、铁矿以及煤炭等资源的名义,于四月初赶到湖广行省,与在之后的十几年内在东莞创造丰功伟业,后又被世人称颂为“岭南先贤第一人”的何真于东莞见面。

    只是此时的‘东莞伯’尚处于创业初期(至正十四年起兵),之前看不上北方来的穷商人,是因为认为他们是末路穷途的骗子,没有什么真材实料;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人家的幕后大老板亲自带着合作意向来见面了,这对于刚形成起义军的自己来说,其意义莫过于锦上添花!

    苏择东等人与何真第一次见面,他已有三十二岁,年到壮年的他心中充满了志向,且又具备了才智、勇猛以及经验,身旁又有足够多的猛将以及贤人异士,想要有番作为不是不可,可谓是正起义的大好年华。

    经之前打过交道的商人引荐,何真也见到了商人背后的大头目,将其先称为东振官。

    两人交谈了半个时辰后,何真算是涨了见识了,没想着眼前的这位十**岁的少年,有着如此的雄韬大略以及独到的眼光,使得他在与对方见面时所有迟疑都抛之脑后,心中小有所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也在对方的伶牙慧齿前显得卑微,竟也慢慢地消磨殆尽。

    苏择东先是向何真具体地介绍了自己来的目的以及当前的局势,然后分析了二人合作的最终目的,再谈具体的形式等。

    最后,何真敌不过苏择东的“糖衣炮弹”,在同意对方的合作计划的同时也称赞道:“苏兄弟果真是为年少豪杰!短短的半个时辰,竟能将这天下的局势分析得如此透彻,又提出了这等引人注目的反感来!好,我何真就相信苏兄弟,一切就按你的意思做。”

    在商谈进入尾声时,苏择东提议道:“何大哥,小子也仰慕你文韬武略已久矣!则想借此合作机会,你我二人可否结为异姓的兄弟,共谋这天下,如何!”

    何真欣然答应,但对着苏择东提出的兄弟二人共谋天下,他则表示兴趣不大,他心中所想的还是崇尚君主。

    只是现在中原的局势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贼道横行,自己想着保一方的平安,才组织起了民兵,进行征战、平反,但他也说了,人各有志,如果苏择东有心夺取天下的话他也不会反对,但是一切要以民为本,尽量减少征战的次数才是。

    苏择东明白此人有这个想法,真的是因为古代的圣贤书籍读得太多了,不然不会形成如此浓厚的忠君保民的思想。

    这类思想到了一定时期就会变为愚忠和乱民,换言之不是每个当帝王的人都是合格的,则不是每个民都是良民、忠民,昏庸无道的帝王就要换之,畏寒一方的民也要除之,这才是大义。

    但只要换位思考下,就或许是他生错了年代,有着比自己更好的人际基础,人力身份等造反、称霸的资源却没好好利用,自然成就不了天下的霸业;

    又或许他有自知之明,知道敌不过,而找借口不争不抢,这样想来,历史上的何真这号人,还有真像从后世穿越来的!

 第三十三章:你们最好给我写出点东西来!

    当然,就算他也有着争霸天下的心,到了最后也未必能成就帝王霸业,这时代光南方而言就还有陈友谅、张士诚以及朱元璋这三座大山,言而总之,能否成就伟业除了自身的奋斗、天赋、条件外,的确还需要运气以及队友的帮助,论天命而为之。

    与苏择东达成了共识后,何真按照两人商定好的计划调遣了手下的一千人马,协同苏泽东等人到后世的广西百色市开采铜、银矿,后又协同送往高邮城内,帮忙打造完铜、银才回。

    同时,何真也得到了约定好的一千两白银以及一百担粮食、两千杆长枪、五千柄大刀等军队物资,也地作为东振公司对何真平乱事业的支持,源源不断从江苏行省送达东莞。

    得到了苏择东在湖广行省的工作顺利展开的消息,刘振明这边的科研工作也进展到攻坚的阶段,根据不断的实验,翻阅资料以及探访等有效途径,刘振明已经完成三眼火铳的设计图纸,下一步就要进行实践地演练与调试。

    现在科研小组有了苏两三后,在研发的各个阶段都能利用到精密的计算,可谓是事半功倍地提升三眼火铳的制作工序以及成功率、效果等,则使得鬼兵队拥有强大的火器成了指日可待。

    除了要发展火器之外,刘振明也参与到程泽亨的鬼兵队的建设中。

    他们商议过后,决定让这群一百二十多人进行一场偏重文化考核,但毕竟是军队,体能是万不能落下了。

    所以在文化考核前,还要考核项目的项目有:一刻钟的自由搏击,两公里自由泳、五公里耐力跑。

    随后才到文化考;在对宋朝、唐朝的军兵制度点评,写一篇议论当今天下形式的论文。

    这难度不可谓不高,体力、耐力以及搏击的测试对他们来说是家庭便饭了,谁有优势取得胜利是明摆的事,但让他们脱离了往日训练,拿起毛笔在纸上写点评、写论文,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比让他们在酒肉面前,吃屎还难!

    在监考的时候,刘振明看着考场上有几十名平时叫嚣得厉害的队员,如今是一个时辰都过去,纸上还是空空如也的,更甚者,就连磨墨对他们都显得很艰难!

    程泽亨当场就发飙了,撕碎了摆在桌上的纸,猛地站起来骂道:“现在还有一刻钟的时间,你们最好给我写出点东西来!若不然全都专门跟刘副堂主学习一个月,每天早上起来就开始念四书五经!下午看兵法,晚上就练字!平时就让你们好好读书!没想你们一个个…哎!”

    说完他转身就离去了,程泽亨如此生气一来他也写不出什么东西,对于刘振明要求的分论点,写逗号的要求也根本无从下手!

    二来他看到考场下还有几十号人跟自己一样处境的,甚至还有很多只字未动的,作为他们的队长可谓羞愧难当,不发发脾气,不懂将事情的责任推卸一下,还真妄跟苏堂主混那么久!

    刘振明随手拿起程泽亨撕碎的纸片看了看,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然后亲自将纸上的碎片捡了起来,等出了考场后就将其撕成更小块的碎片,然后丢入下人的尿盆中!

    不过鬼兵队的大部分队员在笔试阶段写不出东西,这对于阅卷和评卷的宋此文和苏两三都是件好事,两人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将十张写得满满当当的试卷装订好后打上了分数,最后记录分数,排出名次。

    这一套工序是按照刘振明的要求做的,听他说这样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但如果知道一百二十三个参加考试的队员中,只有十个认能够完成考试,这一套程序可以完全简化为现场阅卷,当着众人的面公开评卷后就公布分数,直接从高到低录取。

    话虽这样说,但这十名能写满试卷的人,其答案的质量还是很高,首先写得字水平就很高,特别是一名叫吴镇南的队员,写的字赏心悦目还不算,字与字、列与列之间写得还是工整有序,属于一看字迹就能直接被后世的北京大学录取的文科学霸类型。

    吴镇南的字的确是不错,但要论策论的水平,他还是不及一名叫张德行,张在对宋朝军兵制度的观点明确指出了宋在朝野兵力分布内实外虚,以及“三冗”的问题,角度也很是独到。

    他还将宋朝的军兵制度与唐朝的外强而使得内相对较弱的形式进行了对比,写得满满当当,有条有理的。

    在结尾的时候,竟然指出治兵与治国一样需要政策良方而不是官与官之间的权谋,也不是中央作为内就要地方作为外的相互制衡,双方达成相互协助、互为统一是最好的形式,还拿出氏族社会中的虞舜的族人制度进行了对比。

    这类人才已经超出了后世的文科、理科的受限范围了,等刘振明再仔细查他的身份,又知道他出生于,但认为身为汉人为外族人服务有悖于列祖列宗,所以近三代都没有一个做官的,其祖父也是做生意的,其父亲虽然考取了官名,但没继续入朝为官。

    他们反其道而行之,从文学和武艺上,专心培养其下一代的民族大义。

    在机缘巧合下,二十五岁的时候被到江浙行省贩商的苏行栋挖掘,到聚义堂做上了内务管事,与宋此文结交好就一直被聚义堂的高层看好,只是后来发生了变乱后,没有机会得到提升,只能以剑客的身份留在聚义堂,一直默默地付出。

    看着这段履历,刘振明看到了一个世代要与元朝为敌的家族,正可谓是千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贵族的培养是需要三代,这高素质的反叛者培养,也是需要三代哈!

    张德兴的文武双全,行书工整则是有后世的理科思维,为人又能忍辱负重,对长者谦卑,虽有些沉默寡欲,但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也是个有年纪、有阅历更有想法的人!

    不用向苏择东上书,刘振明直接将他纳入东振公司的管理层,至于吴镇南还有其余八名能文能武的队员也根据他们体能测试、武艺测试,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第三十四章:组建一支二十人的蹴鞠队

    除了从文武的角度选拔人才外,程泽亨又开了一场重视武艺的考核,让这百来号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队友先在临时搭建在郊外的擂台上大显身手,然后再进行抽签比试,最终的胜者也将被纳入管理层。

    由于人员众多,比赛的项目也足足有十八项,所以这场武艺的比赛从早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