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疆记事:密林诡境-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忆锁住了步子,不敢继续再迈步向下。
  在天坑里面经历过的绝望,让我对大自然有了一股恐惧一般的敬畏感。由这件“景区止步”的糗事便可见一斑。
  结果这时候,脚腕处忽然钻心的一疼。剧烈的疼痛让我不仅嘶声一叫,然后抬脚弯腰,寻找痛源。这突然的痛感,就类似于有人在用指甲掐肉,痛感区域很小,但力道很大,疼得揪心。
  抬脚的过程中,我又感觉有东西在顺着脚腕往腿上爬。那毛毛的酥麻感告诉我,腿上应该爬进了什么虫子。果不其然,撩起裤腿一看,又是一只红褐色的大蚂蚁漫步在腿毛之间。
  但比起刚才那只蚂蚁,这只的个头又大了不少。粗略一估,这红蚂蚁的长度跟冲锋枪的子弹差不多。子弹大小的蚂蚁,可以算是“蚂蚁王中王”了。脚杆随即一个蹬甩,将它抖甩下了地面。大个头的东西接二连三,见怪不怪,只是说,这蚂蚁竟然还会咬人,并且,咬起人来还真他娘的疼!
  “咋了?”旗娃看到我又是嘶叫又是抬腿的,便问了我一句。
  “蚂蚁子,”我将裤腿撩得更高,“咬人还真他娘的疼!”
  裤腿掀开,我找到了痛源。一道红红的,如针眼一般细的口印,出现在皮肉伤,不疼才怪呢。
  “对了,我那一包的装备,还搁在堰塘旁边。”王军英还在与黄班长对话。
  口印虽痛,但蚂蚁还不至于咬死人。我用身上那未干的湿水,往那红印上抹了抹,平缓了一下刺灼感。
  王军英的意思,是先回潭水边,捡拾好装备,再做打算。这种想不出办法,拿不出主意的时候,就更不能待下来什么也不做。于是,咱们准备先回潭水再说。
  “休息三分钟。”黄班长说。
  死摊一片的毛毯怪也没啥好看的,况且这玩意儿还散发着一股臭鱼一般的腥臭味儿。我们回头走离了几步远,坐下来喝着水。
  期间,黄班长翻出了任务地图,默声不语的盯看着。看着他那副眉头紧锁的困苦样,我似乎能猜到这位指战员的心绪。是啊,时间虽然在白白的流逝着,但任务的进度,却如陷进了泥沼,止步不前。
  他一定很着急,也许比其他四个人都要着急。
  但目前的情况又决定了,任务耽搁是必须的,我们没得选择。对我来讲,脱逃出天坑更为重要,任务完不成只是没有军功拿。但是逃不出天坑的话,就是性命不保。
  虽然死里逃生不过才是一小时之前的事情,但经历了无谓的尝试后,我能感觉到,要走出这口天坑,光有时间可不行。
  这口无声的天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呜吼的越军士兵更加让人绝望。至少,敌兵们看得见摸得着,如果在这底下找不到出路,那就是温水煮青蛙,杀人于无形。回想起之前的乐观,那简直是幼稚。因为除去天险之外,谁知道这天坑里头还住着什么鬼玩意儿?
  那张毛毯怪,或许只是诡怪天坑里的冰山一角、九牛一毛——我又想起了蛇人,想起了大虫。
  但对黄班长来说,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狠”。我能猜到,他作为这种级别任务的指挥员,在出发之前,必定还捆绑了什么“程序”,勒令他必须完成任务。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但不用猜的是,黄班长心里定有好几股压力,压得闷声不语的他,喘不过气。
  旗娃之前在水潭边上,添补了水壶里的水。他拧开水壶,刚准备痛饮时,忽然想到了什么。
  “对,对,操了,差点儿就进嘴了!”他厌恶的倒掉了水壶里的水,看着毛毯怪骂着,“这几把恶心玩意儿泡过的水,我真不敢喝!”
  太阳斜射进天坑里,为天坑源源不断的注入热量。所以这凹于地表的树林里头,也比平常的林子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更加闷热。我那水壶里的水,就还剩个半壶左右。虽说丛林里最不缺的就是水,但在这怪诡异常的天坑里面,还真不敢打包票。
  旗娃看着咕咚咕咚的从水壶里倒出的水,惋惜摇头说:“一坨臭狗屎,搅坏一锅汤!”
  举壶进嘴,水液润喉,让压抑的心情缓解了一点儿。我抹走嘴角的水,对这林里左盯右看。
  五个人无声的休憩着,只是那旗娃倒水的时候,淋上了叮咬过我的大蚂蚁,在那里惊叹着。
  上身的水分很快就被热气蒸发了干净,裤子也不再那么粘湿。只是刚才被大蚂蚁叮咬的部位,竟还越来越红,鼓起了一个小小的包。我穿好上衣,用水壶倒了一点儿水,清洗了一下小肿而起的肉包。
  这大块头的蚂蚁,该不会有毒吧?我涂抹着肿包,忧心忡忡的在心里自言自语。
  鸟叫还是一如既往的欢快,方才的枪响激战,并未在地下掀起什么地覆天翻,这只是天坑底下再平凡不过的一天。你说,如果崖头上还有残余的越军活着,他们听到了天坑里的动静,会怎么想?会不会真的伸手相救呢?
  黄班长抬手看表,让我们开始出发。他说,回到潭水边之后,咱们还是继续贴着天坑的边缘走,在树林的深处,是铁定找不到出路的。
  绕过毛毯怪的尸体,我们开始了返程的道路。高大密集的树冠遮挡了我们的视线,我们瞧不见天坑边缘的崖壁究竟在哪个方向。但刚才一路被毛毯怪撵过来,大家应该都是跑的直线,所以沿着毛毯怪的身后走回去,应该能原路返回。
  但丛林里头视线不佳,更别提什么参照物。稍不留意,就会在林子里面迷路兜圈子。


正文 第八十章 :马蜂窝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决定爬上树,看一看路。人走在树林之中,视距很短,没有指北针的话很难确定行进方向。爬上树来确定大致的方向,是常用的土办法。或许借靠树木的高度,咱们说不定还能窥见天坑里的“出路”呢。
  爬树探路的差事由我来做,之前已经提过,天坑内部的树林异常茂密,并且长得相当高大。高树可不好爬,我借着绳索,倚靠其他人推臀助力,这才艰难的上到树木的最低端枝丫。树木虽然个头儿冒得高,但树干很细,并不怎么牢靠。
  全身的重量压上去,高树就开始晃晃悠悠,头顶的树叶也刷刷的响起。我紧抱着树干,稳了稳身子,晃悠感这才停下。树虽然不会被压断,但这些树上枝头,经常会潜伏着意想不到的危险。
  最为慑人的,就是那些伸在枝头上觅食的毒蛇。
  而喜欢上树的蛇,通常都会带着点儿伪装色。枝叶的茂密入眼,又会有藤蔓缠枝,更让那静静趴伏在树枝的毒蛇不易察觉。
  昨天下午邓鸿超就是走路时不小心,差点儿被挂在枝头的毒蛇嘬了一口。上树后手脚不便,我可不想遇到那些防不胜防的毒玩意儿。稳住了晃悠的树干后,我就又紧握起胸前的树干,开始使劲儿摇晃。
  树干不是太粗,两手的虎口一合,就握住了大半。又是摇晃,又是捶打,头顶的茂密枝叶点头簌响。甭管上头呆着毒虫还是毒蛇,这响动应该能让它们迁移身子了。事后想来,我这举动又有那么一点儿不妥——万一正巧摇下来一条毒蛇挂在脸上,屁滚尿流不说,恐怕也少不了一口毒嘬。
  “建国哥,您这是当摇钱树在使啦?”旗娃在树下开着玩笑说。
  我心不在焉的答道:“给你摇个好彩头。”
  双腿夹树,双手攀枝,脑袋顶着密集的树叶往上钻。叶子扑附在脸上,让人不停甩脑袋,我真该把侦察面罩戴上的。爬树的动作还算快,没一阵子,叶隙之间的碧蓝天空就越变越阔,手中的枝丫越来越细,身体一点一点往上升,树干又开始晃动起来。
  最终,我平衡在树巅的枝丫上,探头而出。
  脚下的枝丫是整棵树最为脆弱的一部分,踩在上头晃晃悠悠,抖动不停,随时可能会折枝而断。视线越过树冠,视野豁然开朗。虽然这颗树并不是“天坑林”的至高点,但站在这个高度上,终还是无碍的瞧见了碧蓝天空,以及那朝天张扬的天坑大口。
  眼前的厚实树冠,一路延伸,晃看如水面一般,平铺而展。细看则如波浪那样,时而冒出一簇高顶,时而凹下一片矮树。众多树冠构成的绿浪碧倾,由我这个角度望出,颇为壮观。古人都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前在悬崖边上往下俯瞰,这天坑里的树林也并没有多大。但如今身在其中,如果不是之前窥见了其全貌,我会觉得这下边儿密林有万亩之多!
  这下面的面积,比我想象中的大多了。
  但环顾而望时,我突然看到九点钟方向处,冒出了一道高凸而起的绿浪,斜射而下的阳光,也落在了那一方向的树林上,使其呈现出不一样的绿色。高凸而起的绿浪,指的是一排突出的绿树。
  咦,我疑惑着,这天坑里的树林还真是奇,那一片的树高,这一片的树矮,难道这土地下的营养还偏了心不成?但接着想起,树木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土地没偏心,是头顶上的太阳偏了心。
  因为天坑地貌的原因,这下面的树林不能像上边儿那样,将阳光尽收身顶。斜射而进的阳光,不仅让天坑里有了“阴阳分界线”,也还让里面的树林营养不均衡。不过,这阴凉处的树都能窜那么高的个头,那边的高树恐怕更是望不到顶。
  白泛泛的阳光反射在枝叶上,让人觉着刺眼。趁着微风拂脸,我别过目光,开始判别方向。扭头四看,木桶壁一般的崔巍高崖,就环绕在树冠绿浪的四周。而两点钟方向的几十米外,就是一道垂直的陡崖。我们的预计没有错,方向差不多是直对的。接下来只需要直直的往前边儿走,就能回到之前的水潭边上。
  方向判好,我又忍不住抬头四看,想借着这个高度,在那些崖壁上找出一些“门道”。
  遗憾的是,崔巍的高崖,还是之前看到的老样子。就算是接着树颠的高度,也根本看不出什么变化。盘古开天辟地时,一定是专门往这里跑了一趟。他利斧一挥,刀刃猛剁,便才削出了这等近乎于九十度的峭壁。
  灰壁上的绿垢黑渍,恐怕累积了成千上万年。我这等凡人,不过沧海一粟,哪里敢去怪罪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
  这时,天坑的上空,飞过了一小队鸟儿。抬头一望,蓝天下那挥舞扑腾的翅膀,仿佛在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它们自由来,自由去,无谓天坑地缝,藐然千峰万壑。
  我不免感叹,生而为鸟,真好啊。转着头,我脑袋沿着峭壁而抬,看向环绕着天坑的“悬崖线”。想来有些好笑,也有些无奈,之前想方设法才逃脱掉的悬崖,如今想回,却又回不去了。
  悬崖边上的树木,静悄悄的凝固着,看不到半个人影儿。估计刚才天坑里的枪响雷炸,世上也无人知晓。越军士兵们不是傻大瓜,他们如果没死光,肯定也离去了。
  但也可能还监视在悬崖边上,当关守道,看咱这几个中国兵有没有本事从天坑里逃出来。
  阳光灿烂,天空蔚蓝。而我却对着这片被石崖圈起来的天,绝望得说不出话来。这就是世事无常吧!我感慨道,谁会知道,仅仅在一个多小时前,那寂静的崖头上发生过激战,枪火作响,喊声连天;也上演过生离死别,悲壮涕泣,呜咽泪下。
  谁又会知道,自以为死里逃生的五个人,却落进了另一个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苦境地!
  不过,说到生离死别,我又想到了刘思革。
  脑袋一低,我对着蓝天下的灰岩绝壁长叹口气,便准备下树。事实上,站在树颠非常费劲儿,因为树都是分叉而长,越上头的树枝就越弯松。整个人的体重压在上头,晃悠不说,还根本稳不住劲儿。
  我则是弯膝抖踩在弯韧的树枝上,双手捏着“隔壁”的树冠,才在树颠稳住了身体。但这种晃晃悠悠的着力方式确实费劲儿,也还危险。低头收身,换脚踩枝,手攀细丫,我开始下树。
  脑袋还挤在密绿的树叶中,没往下爬几寸,我就听到树下的邓鸿超痛嘶了一声。
  “什么咬我!”邓鸿超叫了一句。
  我攀在树上,由叶隙间往下一探,模糊的看到这小子在提脚弯腰,并撩起了裤脚。裤脚撩起,他看到了腿上的痛源,我也大概猜到了是什么。
  “这大的蚂蚁?”邓鸿超用手扇开腿上的大蚂蚁,惊叹道,“咬起来跟针扎似的!”
  “大蚂蚁有啥稀奇的,”旗娃满不在乎的接话说,“刚才我不就捏死了一个吗!”
  “天呐!”邓鸿超又是一声惊叹,“这儿好多!你们快看!”
  “我操!”接着见怪不怪的旗娃,跟着也发出了一声惊叹。
  听到这番对话,攀在半树的我,自然忍不住好奇心。我停住身子,竭力从繁枝密叶中探出头,想看清树下的情况。但探出的方向有错,我并没有准确的看向树下的四个人,而是看到那张铺在林间的毛毯怪。不过这不经意间的探望,却让浑身立起了鸡皮疙瘩。
  因为那毛毯怪,跟之前有点儿不一样。
  倒不是说大肉毯回光返照、残灯复明了,毯肉并没有出问题,它已经彻底死掉,稳稳得铺在原地,等待腐烂发臭、被大自然分解。问题在毛毯怪表面的那一片黑毛上。不知哪个时候,那黑毛一片的毯身,颜色竟变换了一遭——本来布着黑毛的肉毯,这时候却有相当一大部分变成了红褐色。
  哟呵,还他娘是张变色毯?我惊叹着。
  但仅仅是变色,倒也不会让人立起鸡皮疙瘩。问题是,那变换出来的红褐色,竟然密密麻麻的在蠕动。怎么形容呢,马蜂窝大家想必都见过,那蠕麻的红褐色,就有些像采蜜而归的马蜂,挤拥在一起。
  果然,下一秒我就找出了真相。这哪里是毛毯怪在变色,而是一只只红褐色的蚂蚁,在那毛毯怪身上挤成了一片。密密匝匝、不计其数的蚂蚁,便才合出了一大片红褐色!
  试想,成千上万只蚂蚁混成一片,那密集蠕动的视觉效果,比百蜂环抱的马蜂窝更甚,不叫人起鸡皮疙瘩才怪!
  我回想起了之前咬在脚踝的那只大蚂蚁,便就是这种红褐色。异常大的个头,如此多的数量,别说是吃人,就算是一头壮牛,恐怕都啃得下来。但这个例子我假设得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