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那就是

“俺是并州刺史丁原,你们快去知会你们的张校尉,就说俺在这等着!”

听到这里,张狂自然只好上前一步,表明身份:

“我便是张狂。丁并州,久闻大名矣!”

古时官员之间的谈话,往往会用某人担任的官位来称呼对方。比如那位让梨的孔融先生,就被时人称为“孔北海”。著名的刘大耳,也曾经因为担任过“豫州牧”的虚职,而被人尊称一声“刘豫州”。

“哦?”

丁原须发茂密的脸上,露出一个奇怪的表情,大约是惊讶的意思:

“早就听说,张太行虽然战绩彪炳,却是年纪轻轻。可俺真是想不到,张太行居然年轻成这样?”

古人尊老。所以,说一个人看起来年轻,并不是什么好话。通常里面蕴藏的意思,会有些“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之类的贬低。丁原这句话脱口而出,马上反应过来,急忙补充了一句:

“张太行看起来,倒是很有当年甘罗的风范呢!”

甘罗是著名的神童政治家,在民间有着“十二岁拜相”的传说。丁原这句话,大约是想要夸赞一下张狂。不过,这位并州刺史却忘记了,甘罗可是死的极早,倒也不是什么吉祥人物。

但是,张狂会\能\好与丁原计较这些吗?

“丁并州过奖了!不知丁并州远道而来,失礼了!”

双方的手下刚才还在一边打生打死,可是两军的首脑一见面,相互间偏偏极为客气。这正是外交的奇妙之处。

丁原一边与张狂寒暄,心中一边惊疑不已。

作为一个兖州泰山人,丁原与家乡的故旧之间,自然少不了联系。早在数年之前的“黄巾之乱”时,他就听说过张狂的名头。

本来,并州刺史一职,并不是丁原,而是名士张懿。但是,在今年的三月初,匈奴叛军在战斗中,击败了领军平叛的张懿。可怜向来口若悬河的张大名士,用兵的本领却不到口才的十分之一,又无法用语言从匈奴人的刀下救出自己的小命,最终被匈奴和屠各联军阵斩。

伴随着张懿战没的,除了西河郡守邢纪,还有并州州师精锐三千余人。此战过后,并州一时间几乎没有可用之兵,倒是让南匈奴和屠各人大肆掳掠了一番,收获不小。整个西河与五原郡的汉人大族,几乎被那些反乱的蛮子们洗劫一空。

如此乱象,自然汉室让朝廷极为震怒。而接近糜烂的并州局势,也让各大世家名门子弟们噤若寒蝉,不敢接下这件棘手的差事。甚至还有几个原本接受了并州地方职位任命的官吏,托故拒绝上任。

若非新任的匈奴单于威望无法服众,匈奴人又与屠各人因为分赃不均而闹翻,只怕不光西河五原两郡,就连太原、雁门、定襄等郡,都难免沦陷于匈奴人马蹄之下。

事急从权之下,又有大将军何进全力推荐,朝廷这才让出身不高,却颇有勇名的丁原,紧急上任并州刺史一职,以便镇压匈奴叛军。

丁原也不负众望,一到任就大力招募并州豪杰,得到了吕布、张杨、张辽、穆顺等并州豪杰的投效,一个月之内便拉扯起一支人数达到三千的新并州军。依靠这支新军,丁原成功的击退了几支前来抢掠的匈奴骑兵,初步安定了并州的局势。

丁原的出头,是因为勇武过人。所以,对于家乡中的勇武之辈,丁原向来极为注意。当年臧霸十八岁劫牢救父的故事,丁原也有所耳闻。如果有机会的话,丁原并不介意,帮助同郡的后辈,洗脱那个不算什么的罪名。

但是,偏偏有一支奇怪的“天平军”,只在泰山郡呆了两、三个月,就把郡中最为勇武的一批年轻“游侠儿”,统统给招募走了。那其中,甚至还有丁原极为欣赏的“孝子”臧霸。

有了这么一出,当丁原听说并州与冀州边境的“太行军”,首领叫做“张狂”,第一时间,便将那位“天平军”首领“张狂”,与其联系起来。事后的细作【间谍】打听,也证实了丁原的猜测。

因为,太行军中,也有一位超级猛将,叫做臧霸的。

所以,丁原对太行军上上下下情况的了解,其实还超过了与太行军交手过多次的冀州刺史王芬。虽然那些了解,也多只是表面而已。

谁会老是盯着一支窝在大山里,很少出来招惹事情的无名贼寇呢?

也就是在太行军去年出兵河内,展示了一下军队的战斗力以后,汉室才对太行军有了一丝了解的兴趣。但是,随着太行军走了“十常侍”的路子,顺利招安以后,人们对他们的兴趣又自动的消去了不少。

这次与太行军的会面,其实是出自前豫州刺史王允在中间牵线搭桥,想要让太行军与并州军两军合力,共破南匈奴的叛军。

丁原与王允之间,一为武人,一为士人,本来是没什么交情的。但是,身为并州刺史,丁原深知在地方上,名门望族的潜势力有多强。如果丁原想要在并州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想办法拉拢并州的士人。

偏偏王允此人,便是目前并州名声最响亮,威望最高的一位。若是有王允一句话,丁原治理起并州来,至少要省上三分力气。有着这么一层因果在内,王允的话,丁原就必须要给几分面子。

外加丁原出身不高,对由低层士人组织和参与的黄巾军起义,暗中也有一份恻隐之心。思虑一番之后,丁原同意了王允带来的提议。反正,太行军若是想要耍什么花样,丁原麾下的并州州师,身为地主,自然不会怕了作为“客军”的太行军。

但是,今天吕布与太行军诸将的三战,却让丁原心中有些不安。

据丁原所知,太行军中最为著名的猛将,一个是泰山华县人臧霸,另一个是陈留人典韦。若是这两人出面,与吕布战了一个胜负难分,丁原固然会有小小的惊讶,却也会不以为意。

可是,今天出战的太行军武将,偏偏却是三个不为人所知的年轻武将!

这样的结果,让丁原、丁建阳的心思,开始有些疑虑。

——区区一群黄巾余孽里,居然是卧虎藏龙?

——如果张狂心怀不轨,那就有些

伴随着疑虑的产生,丁原对张狂的态度,倒是殷勤了不少。

不管怎么说,在打过一场之后,太行军与并州州师之间的关系,居然拉近了不少。有道是“不打不成交”。双方将士纷纷认可了对方的实力,相互之间的态度,也就慢慢的和平了起来。

当然,两军高层心里真正的想法,又要另当别论。

双方初次见面,刚才又狠狠的摩擦了一番。在这种情形下,许多事情无疑都不适合开口。因此丁原与张狂,都没有与对方深谈的**。

与丁原寒暄两句,认了一下人之后,双方各自散去。张狂召集众将,对今天的事情,进行评议。在比箭中大放异彩,赢得不少钦佩目光的太史慈,居然一反平时沉默的常态,第一个开口,说道:

“丁原对我军,起了防备。”

乐进对此不以为意,顺口说道:

“他本来就应当有防备的。”

太史慈平日里,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过,今天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居然认真的向大家解释道:

“众所周知,丁原是以骑射著称,才当上并州刺史的。然而,今天一开始,丁原刚出场的时候,他的战马上,居然没有携带弓箭!”

这种细节,在场的诸人多半没有注意到。张狂心想,太史慈不愧是个射手,看人的第一眼,专门注意别人有没有带上弓箭。

“这说明,丁原一开始,其实并不太在意我军。”

见众人点头称是,太史慈接着说道:

“但是,在与主公会面的时候,丁原此人的左手,始终握着马辔头。只要他的手向右轻轻一带,战马就会听话的转上一个大圈,奔回本阵。”

“这也平常啊?”

乐进用手比划了一下这个动作,说道:

“俺们骑兵,这样很正常。不,是有些不对劲”

“如果总是这样,手是很容易累的!”

太史慈对众人细细说明道:

“除非是心中极为警惕,否则,他握住马辔头的姿势,不必如此紧张!”

第18节运筹谋千里【二】

“丁原怕了,这是好事。”

关羽淡淡的说了一句。他虽然是整个军帐中官位最低的武将,却一点儿也没有居于人下的自觉。当然,其他人并不觉得这样做的关羽,有什么不对劲。

“这个变化,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张狂瞥了一眼“军师”程昱。但是,程昱并没有开口的打算。

显然,程昱认为光凭借这点儿蛛丝马迹,并不足以支持什么明确的观点。作为一个智谋深沉的军师,程昱向来要对一件事情有足够的把握,才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程昱不说话,其他人的猜测当然都不足以服众。所幸太行军本身自成一体,并不用太在意丁原这个并州刺史的脸色。最后的结论,无外乎便是“外松内紧,静观其变”。

毕竟,太行军的实力摆在这里。并州州师若是有一口吞下太行军的能力,也不会压制不住南匈奴王庭内发生的骚乱。

再说丁原。他带着一众部下返回县治,沿路听取了张杨的报告后,那张满是胡须的脸上,明显阴沉了几分。

穆顺、张杨、吕布等人的出战,自然出自丁原的默许。

前豫州刺史王允的面子,自然不能不卖。但并州州师的威信,也必须得到保障。在太行军初来乍到之时,给这些黄巾余孽一个下马威。那么,在接下来的合作中,想来对方就会安分些?

丁原是这样想的。然而,战斗的结果,却完全出乎丁原的预料。

州师司马穆顺,惨败负伤。若不是对方留了余力,怕是连命都没了。

武猛从事张杨,小负一场。这还是因为武技相克,对方的实力无法充分发挥。

帐下从事吕布,勇冠三军,连战三场,虽然略有胜势,却也没有能将对方奈何了。

而且,更关键的是,对方阵营中,有能力与吕布一战的人,不知到底有多少。若是一对一都可以与吕布相抗衡,那对方两个、甚至三个一起上,吕布再强,也难以招架得住啊!

——这个张无忌,到底弄出了多少猛将?!

一想到这一点,丁原就有着心绪不宁的感觉。万一己方与太行军爆发冲突,并州军却压制不住对方,那对丁原来说,不啻是一场灾难!

所以,丁原一回到屯兵的县治所在,立刻抛下随从,急匆匆的闯入一间位置有些偏僻的客房,对房客大叫一声:

“王子师!你做的好筹算!”

房中一人,堪称是仪表堂堂,正气凌然,正跪坐在麻布席子上,举起一卷书简在看。见到丁原有些气急败坏的冲进来,此人略显风霜的面孔上,眉头略略一皱,却又和声问道:

“丁并州,何事?”

丁原出身不高,又是以勇武得官,在礼仪上的粗疏,自然是在所难免了。这位房客,乃是名闻天下的名士——王允、王子师。他出生于并州的名门郡望,对礼仪的讲究,向来是不厌其繁。

丁原当下的无礼举动,自然让王允很是不喜。如果不是为了协调并州州师与太行军的合作,王允是绝不会愿意,与丁原这个武夫接触太多的。

而且,王允曾经担任过豫州刺史。豫州可是大汉十三州里面,排名前三的大州。比起苦寒的并州,豫州刺史的地位声望,高过并州刺史不止一筹呢!

对于这位前豫州刺史,丁原虽然不敢小看,却也没有太多的尊敬。他大声的嚷嚷道:

“何事?怕是俺整个并州九郡,都要被王子师你引狼入室了!”

这句话说得相当不客气,若不是一句玩笑的话,便代表丁原对王允心中颇为不满。

而王允自恃与丁原的关系,并没有到可以相互开玩笑的地步,心中对此难免有些不悦。不过,在经历了宦官们设下的牢狱之灾后,王允耿直的性子,算是有些改变。心中的不悦,并没有被王允表现在脸上。

“丁并州这是何意?”

丁原向麻布席子上一坐,满脸的胡须显露出一丝郁闷,叹气道:

“蛾贼的余孽里,居然有不少好手,很是棘手啊!俺是怕这些蛾贼,进入了并州,就不肯走了!”

王允虽然精通经学,但在兵事上也有一手。他当年担任豫州刺史,在剿灭黄巾乱贼时,可是立下过不少军功的。听到丁原的抱怨,王允略一思索,有些奇怪的的问道:

“太行军中,难不成,还有能与吕奉先相提并论的猛将?”

“不但有,还不止一人!”

“啊?这”

王允被这句话吓了一跳。

吕布的勇武,王允是知道的。那是在“万人敌”一级猛将中,也堪称翘楚的存在。若非此人已经被丁原招揽到部下,王允倒是很想出手,将此人拉拢到自己身边。

作为一个天下知名之士,王允对吕布的态度,已经可以算是极为礼贤下士了。普天之下,除了吕布,王允还真没有发现,还有哪一个武人值得他这样谦恭以对。

可是在丁原口中,吕布这样的猛将居然一下子冒出来好几个。这让王允实在是难以相信。

如果丁原所说是假的,王允绝对会一口唾沫吐到他脸上去。

不过,据王允的所知,以丁原的为人,这种可能性相当的小。也就是说,丁原的话,多半是真的。毕竟,王允知道丁原今天可是特意调遣了好几员猛将,想要试探一下太行军的深浅。

——若是真的,太行军何德何能,居然可以拥有这样强大的猛将?

——而且,好像还不止一个?

——这,怎么可能?

“如此猛将,怎么会甘心混迹在‘蛾贼’这样的草莽之中?”

即使以王允的沉稳老练,乍一听到如此惊人的消息,也难免神色一变。不过,也仅仅是神色一变,片刻之后,王允的脸上又恢复到原本的状态。

对于王允的反应,丁原心中不屑。

作为曾经在军中多年沉沦下僚的一员,丁原自然知道,当今的朝廷里,贫寒出身的人,想要凭借自身的能力,做到出人头地,到底需要多么的幸运。

他就亲眼见到过,至少有三、四个武技不在自己之下的好汉,在汉军中呆了十几二十年,却依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屯长,甚至是队率。

正经是有一位弱不禁风的名门嫡子,光凭在军中挂了个名,每年就得到了数十级斩首功,一路青云直上,现在已经作到了朝中的两千石大吏。

所以,当年“大贤良师”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