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不是说这儿去年遭了什么天灾。虽然冬天的雪下得有些早,不过,哪年不都是这样过的呢?要算起来,那些因为“白灾”而死去的牲畜,完全是正常年景的表现。

这个世道,纯粹就是**太多了。

虽然看起来满面风霜,至少有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不过,牧民的年纪,真心不算大,今年不过才二十二、三而已。没办法,草原上的人多半都显老,还有三十岁的人,看起来像汉地六十岁的人呢!

本来,在牧民的父亲手上,足足有四个棒小伙儿,长到成年。这在匈奴人部落里,也算得上是兴旺的一家子了。六个男孩子才夭折两个,运气可谓相当的不坏。

然而,老大在当年汉人远征鲜卑人的时候,作为民夫从军随行,死在了“落日原”。老二在八年前的一次部落冲突中,不幸从马上摔下来,成了残废,两年后也死了。

去年,汉人的皇帝又下诏,征调匈奴骑手去讨伐北方的东胡。老三跟着“左贤王”老爷,去了汉地,至今都没有个音讯。

如今的部落中,牧民一家子的男丁里,就剩下他这个守灶的幼子了1。

由于汉人皇帝的过度征发,族中的牧民们,历年以来对汉人积累起的宿怨,可不是一星半点儿。所以,当去年冬天里,部落的首领老爷们,发起了反对“单于”老爷的叛乱时,这个牧民也很是兴奋的参加了。

但是,这场匈奴人内部的变乱,最终越闹越大,也并没能给牧民的家庭生活,带来什么看得见的好处。

是的,原本高高在上的“单于”老爷被杀死了。数以百计的贵族老爷,被砍下了高贵的头颅,悬挂在新任“单于”的大旄【军旗】边。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变得与以前不同了。

可是,原本属于死去老爷们的财产和奴婢,现在依然属于活着的贵族老爷们。原本属于活着的老爷们的族人,依旧过着原来的生活。

牧民在这场波及整个匈奴部落的大变乱中,所得到的好处,只有一柄铁质的匕首,一件新皮袄,还有战斗之前,所吃到的几餐饱饭。

还好,贵族老爷们也知道,手下的这些牧民,需要战利品来安慰一下。所以,他们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

掳掠汉人!

与贫苦的匈奴牧民们相比,周边的汉人,生活就好像是在天堂一样。

——有衣服穿,有粮食吃,还有房子可以住,尼玛的这还不是天堂?

——尼玛匈奴有多少人,身上就是披一块皮子?

——尼玛匈奴人的哪块土地里,能长出这么多的食物?

——尼玛匈奴人能支起个不透风的帐篷,那就是贵族老爷们的待遇啊!

牧民手中的那半块杂粮饼子,就是用上次掳掠汉人时,所抢到的一袋子杂粮粉,在铁锅里烙出来的。

顺便提一下,烙饼用的铁锅,也是牧民的掳掠收获之一。

想到这里,牧民紧了紧身上的破皮袄,开始庆幸。

是的,庆幸。

汉人的东西虽然好,却也要有命在,才能去抢啊!

想想年初的时候,牧民所在的那一队人马,可是死掉了接近一成的人,才有了刚才提到的那些收获。

牧民这样的文盲,自然没有听说过“一汉当五胡”之类的文字。但是,他凭借着自身稀少的从军经验,还是可以得出一些简单的推论。

汉人们的性子,可以叫做彪悍。

至于那些汉军们,却要被称为可怕!

ps:1在后世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中,有着所谓的“幼子守灶”的说法。意指父母身边最小的儿子,将来能够继承父亲的大部分财产。以此类推,同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应当也有着类似的习俗。

第21节运筹谋千里【五】

牧民凭借着自身稀少的从军经验,可以得出一些简单的推论。

汉人们的性子,可以叫做彪悍。

至于那些汉军们,却要被称为可怕!

一个小小的汉人村庄,不过五、六十名壮年男子,面对上千人的匈奴骑兵,却守卫了村落中心整整三天!那些汉人壮丁,杀死、杀伤的匈奴人数目,甚至超过了自身可以作战的人数!

一队两百多人的汉军步兵,面对近十倍的匈奴骑兵,且战且走。在一日之内,他们杀死了数以百计的匈奴骑手,愣是向前突进了三十里,成功的进入了一座依然被汉人们守卫着的坞堡,让指挥这一战的贵族老爷既怒且怕!

在尝试过汉人的厉害以后,牧民们私下里议论起这些“汉子”1们来,心里都感觉极为害怕。现在汉人的皇帝是有麻烦,顾不上他们这些匈奴牧民。可万一将来,汉人的皇帝腾出手来,要对他们进行报复,那可怎么办啊?

一边想着,牧民一边直起脖子,向周围看了一眼。虽然部落里的贵族老爷说了,汉人们现在四处都有叛乱,根本顾不上“大匈奴国”。但是,牧民只要一想到那些“汉子”们的强悍战力,心中就有些不寒而栗。

周围很平静。

牧民放下心来,继续有一口,没一口的啃着手中的肉干和杂粮饼。这些东西,是他一个白天的口粮,可不敢吃的太快了。要不然到了晚上,人的肚子里没食,就会连觉都睡不好。

突然,牧羊犬的叫声响起。

牧民一个激灵,急忙将肉干和杂粮饼塞进怀里,一个翻身,跳上马背,借着在马上的高度,向四周张望。

——没有什么动静啊?

——不对!那是什么?

汉时的黄土高原,虽然水土流失已经初具规模,但也不会到处都是。低低的草地边,稀稀疏疏的树木,依然随处可见。

来袭者的身影,便是借助这些稀疏树木的掩护,一步步逼近的。

牧民在第一时间,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弓箭。但是,当他看到来袭者手中的武器时,立刻就丧失了弯弓射箭的勇气。

来袭者手中拿着的,赫然是一张弩!

弩这种武器,结构精密,制作复杂,不是草原牧人里的工匠做得好的。而整个草原上的牧民,也没有人有这种财力,用得起价格高昂,容易损坏的弩。除了那些有钱有势的贵族老爷。

据说,整个匈奴王庭中的那么多贵族老爷,拥有弩的总数,都不超过五百张。

单凭这一点,略有些见识的牧民就知道,来袭者一定是汉人。在他匆匆的瞥见来袭者头上的帻巾后,对方的身份,已经完全可以得到确认了。

要知道,按照风俗,匈奴人不是披散头发,就是将头发扎成各种的小辫子。只有汉人,才会在头上戴着帻巾。

所以,牧民清晰的知道,自己如今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情,那就是:

——逃!

逃回部落中,将汉人,不汉军出现的消息,通知给贵族老爷!

但是,下一眼,牧民看到了周围的那些羊群,动作就停了下来。

这五十多只羊,可是贵族老爷让他放牧的啊!丢了老爷的羊,这可是一条大罪!

上次有个同伴放牧时丢失了一只羊,就被老爷当场让行刑人抽了二十鞭子。要是这五十多只羊都被丢掉了,牧民难以想象,自己将会落到什么样的下场。

对老爷发怒的考虑,让牧民下意识的握紧了手中的弓箭。可是,当他看到不远处的汉人,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异常行动,索性放弃了隐蔽,撒开双腿向自己奔来,牧民的脑子,一下子仿佛发生了爆炸!

“汉子来啦!”

牧民慌张的丢下弓箭,调转马头,两腿一夹,就向着与汉军相反的方向逃去。一边逃跑,这人还一边大声用匈奴话叫着:

“汉子来了!”

“汉子来啊!”

牧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前方会突然射出三支急箭来。措不及防之下,一支劲箭正中牧民的大腿。这样的剧痛,让牧民再也夹不拢双腿,一个不稳,就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被摔得七荤八素的牧民,好不容易从昏沉中清醒过来。第一眼映入眼帘的,却是两张束起发髻的脸。旁边还有一个梳着小辫子的人,一看就知道属于屠各人部落。

——汉人

牧民心中绝望的呻吟着。然后,一个不太标准的匈奴话,灌入了他的耳朵。

“你叫什么!”

问话的那名汉人士卒,年纪不大,看上去却让人觉得极为老道。另外两名士卒,虽然明显要年长一些,但是从神情、服饰各方面来看,却都是那年轻士卒的属下。

对上这些恐怖的“汉子”们,牧人不敢有半点儿违抗的念头。这些汉人的身上,带有一种让他从心底产生恐惧的东西。这种东西,牧人只在部落首领身边,最勇猛的亲卫侍从上,才感觉到过。

说白了,那种东西,便是杀气。

要培养杀气,说起来倒也简单,多杀上几个人便是了。

但是,杀人,真的会和说的那样简单吗?

至少对牧民来说,他出过两回兵,可是连见血的机会都没有遇到。如今遇到浑身带着杀气的汉人悍卒,光是那些未曾收敛的杀气,就足以让牧民两股战战了。

“头儿,这家伙的胆子可真小啊!”

听见牧人竹筒倒豆子般的,将所知道的事情,一股脑儿都说出来了。有些事情,甚至还没等汉兵发问呢。一个汉兵,不由得向年轻的汉军头目笑道。

“这还不好吗?”

年轻的汉军头目看了部下一眼,淡淡的说道。

“这下没错了。从这里再向西四十里,就是匈奴蛮子的王庭所在。”

在核对完俘虏的口供之后,年轻的汉军头目心中,总算是放下了担心。

说实话,他虽然从军足有四、五年了,却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宽广无垠的草原。即使相信“小天师”教授的辨认方向的法子,是绝对不会有错的,可是他心中的忐忑,总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汉军头目姓廖,名化,有一个特地由“小天师”赐下的字,叫做元俭。如果各位还有印象的话,应当记得,此人原本跟随在黄巾军头目“郭大目”的身边。

后来,郭大目在“刘关张”三人率领涿郡义兵,夜袭“天平军”之时,为了救张狂,被关羽一刀斩杀。张狂感念郭大目的恩德,从此就将廖化带在身边,充作亲随。

今年年初,廖化年满了十八岁之后,才被张狂外放到斥候队,做了一个十人长。

“小天师”这个叫法,是太平道里的老人们,给太行军首领张狂取的称号。自从当年“大贤良师”突然病逝以后,太平道便开始群龙无首。为了稳定军中的军心,张狂这才勉为其难的接受了,“小天师”这个有些神棍意味的道内称号。

作为张狂的身边人,廖化对太行军目前的军事目标,自然比一般人了解得更加详细准确。他隐约的知道,半个多月以前,“小天师”张狂与并州刺史丁原完成了一次谈判,确定了对匈奴作战的大概原则。

ps:1“汉子”一词,是古时,大约西汉以后,北方民族对汉族男子的称呼。深究其意思,倒是与抗日的时候,我们称呼日本人为“鬼子”相似。大致因为,那些少数民族经常被汉军收拾,心有不忿,在口头上讨点儿便宜罢了。

敌人的咒骂,无疑是己方的荣耀。后来,大约是觉得被敌人叫做“汉子”,会显得比较有光彩,我们自己也开始称呼自己人是条“汉子”。被这样叫的人,心中的感受,应当与那位火烧“靖国神社”的汉子,相差仿佛?

第22节运筹谋千里【六】

并州州师对匈奴人,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打算。他们希望太行军,对敢于掳掠汉地的几个匈奴部落,进行严厉的惩罚。但是,对于匈奴设在美稷的王庭,并州军却并没有提及如何应对。

而“小天师”张狂的反应,让廖化也大为吃惊。

根据上司传达下来的军令,还有廖化在见到张狂时所透露的消息,张狂派出了一队步兵,去扫荡靠近汉地的几个匈奴小部落。但是,太行军的主力骑兵与斥候队,却要在张狂的亲自统帅下,直接奇袭匈奴的王庭!

因此,作为斥候队一员的廖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清理太行军行军路途中的所有行人。只有确保匈奴人的王庭,对太行军的奇袭毫无准备,太行军才可能成功的一举消灭叛乱匈奴人的首脑。

到了那个时候,太行军依靠这样的战绩,才能有效的震慑四周的敌对势力,从而成功的在肥美的黄河沿岸,抢下一块地盘!

有了地盘,太平道的再次兴起,才能有可靠的保证。廖化自认并不是一个虔诚的太平道教徒,只是随大流而已。但是,如今太平道势力的扩张,已经与廖化未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所以,廖化了太平道的大业,也自然要尽心竭力。

在得到了想要知道的信息之后,廖化不顾牧民眼中的哀求目光,随手抽出腰刀,轻轻一挥,让俘虏的求饶声戛然而止。这个时候,另外几名汉军斥候,已经牵着战马,赶起了周围的羊群,向大军前来的方向回归。

廖化的部下,赶羊的技术并不算太差。不过,当他们迎上大队骑兵的到来时,也已经是一个时辰以后的事情了。虽然斥候们的收获不小,一路掳掠到不下一百只羊。可是面对三千多张狼吞虎咽的大嘴,这些羊也只是够大军吃上一餐罢了。

作为掳掠收获的获得者,廖化所部的晚餐,比起其他将士,多了整整一条羊后腿。更让廖化激动的是,太行军首领张狂,也在巡视营地的时候,坐在廖化这一伙人身边,吃了一片烤羊肉。

身为一军的最高统帅,张狂虽然已经将具体的事物,都分配给了手下诸将。但是,为了收拢军心,张狂也不得不坚持一些行为,来与将士们同甘共苦。

比如:当全军的营幔修立妥当,张狂才回自己的军帐;将士们全部吃完饭后,他才开始吃饭。

这些做法,是数年以来,张狂接受军师程昱的兵法教导,又将兵书联系实际带兵,慢慢摸索出来的。据说当年击灭黄巾军的最大祸首皇甫嵩,就是这样带兵的。虽然这样做,让张狂感到极为辛苦,但不可否认的是,效果很不错。

等到张狂在营地中巡视了一圈,喝过七口大锅里的肉汤,分享了六个百人队的面饼以后,夜幕已经降临。

在这个时代,野外行军,绝对不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走在一望无际、人烟稀少的大草原上,大军的补给,完全依靠随军的大车和马匹。由于无法就地获得粮食补给,军队的伙食,完全可以用粗陋来形容。

汉朝时,农民们主要种植的粮食是粟,也就是后世的小米。至于后世的主食小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