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董卓为了彻底把握西园军的兵权,又要招曹操去当什么不明所以的“骁骑校尉”。曹操心里比照了一下吴匡、张璋二人的下场,觉得还是不参与的为好。

而且,根据曹操的耳闻,大儒蔡邕的出仕过程中,董卓可是威胁他“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

这话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说:你蔡邕要是敢拒绝征辟,我董卓可是能灭你满门的啊!

还有前任尚书令卢植,因为在朝堂上反对董卓废立天子,差点儿被董卓当场动手砍死。若非蔡邕及时劝解,只怕卢植不光是只丢掉了官位。就连老命都保不住呢!

这样一个不能容人、刚愎自用,却又脾气暴躁、迷信武力的当权者,绝不是好伺候的。曹操可没有把握,自己不会无心之中,就触怒了对方,从而惹来杀身之祸。

而且。董卓的执政经验短缺,曹操并不看好他套用军中的那一套方法,真的能够将天下治理好。外加跑路到冀州去的袁绍,也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家伙。以他与董卓之间的竞争,双方关系彻底决裂,那是迟早的事情。

两者对比,相较于董卓,曹操当然愿意选择更加熟悉的袁绍来追随。

正好此时,曹操的老爸曹嵩。派可靠家人给曹操带来一封密信。别看曹嵩只是宦官的养子,出身不太光彩。他的政治嗅觉,可是被多少人暗地里羡慕不已的。

在灵帝死后,曹嵩知道多事之秋来了,立即便辞官回乡。他听说了董卓入京后的种种情形,特地写信给曹操,要曹操暂时蛰伏,以避风头。

曹操见政治经验丰富的老爸都如此认为。自然就下定了决心。于是,他给董卓写了一封辞职信。想要暂时避开朝廷里的这摊浑水,回乡观望一二。

将辞职信送到相国府以后,曹操明白董卓这人有时候脾气不好。如果董卓觉得曹操这样做,是不给自己面子,说不定会派人将曹操直接抓回相国府。到时候曹操是反抗呢,还是不反抗呢?

为了避免这种不妙的结果。也为了避免与董卓直接撕破脸的行为,曹操在深思熟虑以后,决定当信件一送出去,自己立刻轻车简从,动身离开雒阳。返回老家谯县。至于家眷等人,则让他们慢慢在后面赶回来便是。

在曹操想来,自己既然人都离开雒阳了,身为相国的董卓,应当不至于还要如何作为?

然而,曹操这一次,可是对董卓的操蛋性格估计不足。当然,也算是曹操运气不好,正碰上董卓气不顺的时候。正在恼怒中的董卓,一见到曹操写的辞职信,越发是怒火高炽,痛骂道:

“阉竖之后,也敢在吾面前拿大!敢跑?发文下到州郡,以曹操畏罪潜逃之故,全力缉拿曹操!”

那么,是什么事情,让董卓居然如此恼火,以至于迁怒于毫不相干的曹操呢?

这件事情,却与一个女人有关。

董卓自从自行任命为相国之后,心气自然随之大为高涨。他的结发妻子多年前就去世了,到如今身边虽然有几名侍妾,正妻的位置却一直空着。

如今他成了相国,家中如果没有一位拿得出手的正室管理着,一来容易使得家里出点小乱子,让人心烦;二来也不符合堂堂大汉相国的身份,未免有让人耻笑的可能。

但是,董卓想要找一位适合的正室,却也不那么容易。他的身份摆在那里,地位低的人不敢上门,地位高的大臣和世家,又未必看得上董卓这个粗鄙武人。不过,大汉这么多世家大臣,倒也不至于找不出一个合适的。

对董卓个人来说,他最中意的正妻人选,是出身于扶风马氏的一位女子。

扶风马氏是汉光武帝手下名将马援的后裔,属于大汉顶级的士族名门之一。数十年以前的大儒马融,便是出自这一族中。马融虽然在官场上混的不是特别得意,却是儒家一代宗师,开门立派,门人常有千人之多,当世的大儒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

董卓看中的马氏女子,虽然只是扶风马氏的旁支,可是容貌姣好,善写文章,字迹工巧,堪称才女。董卓如果能娶到此女,就能够与扶风马氏拉上姻亲关系,从而大幅度的抬升自己的身份地位。

当然,号称“清德奕世”的扶风马氏,未必就看得上董卓的身份,哪怕他现在权倾朝野。可问题妙就妙在这里,董卓想要迎娶此女,根本就不用与扶风马氏商量。

因为,此女其实是一个寡妇。

按照汉时的规矩,寡妇再嫁,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意愿,在礼法上并不用受娘家和夫家的影响。实际情形虽然不见得如此理想,可在董卓看来,有自己出面,只要马氏女子自己首肯,她的娘家和夫家还敢有什么动作不成?

这位马氏女子的夫家,乃是关西世家里,号称“文武上才”的安定皇甫氏。她所嫁的人,就是大汉名将皇甫嵩的叔叔,当年赫赫有名的“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

皇甫规去世多年,其妻马氏一直在为之守寡,不曾再嫁。由于她嫁给皇甫规时年纪很小,到如今也才四十出头,正好与五十多岁的董卓相配。

对于董卓来说,这位皇甫规的未亡人,无论是年纪,还是出身,抑或品行,都是上上之选。而董卓若是迎娶了此女,更是在无形中就压过了皇甫嵩一头,可以光明正大的恶心一下这个,名望一直在自己之上的大汉名将。

但是,无论董卓心里的算盘打得有多好,他却忘了一件事。如果皇甫规之妻不愿再嫁,又当如何是好?

对于马氏意料之外的强硬拒绝,董卓一时冲动之下,干了一件令所有人都对他诟病不已的坏事。他竟然让手下,当着无数旁观者的面,将此女用乱棍活活打死!

这件事情,充分的暴露了董卓在长期征战沙场的过程中,染上的罔视人命、残暴不仁的性情。在军队中,杀伐果断算是个优点。可是若将这样的性格带到日常生活,甚至是朝堂政治当中去,可就是极为不妙的坏事了。

更关键的是,马融之女,乃是太傅袁隗之妻。作为同族的姐妹,两位夫人的关系向来不差。董卓悍然当众棒杀马氏女子,哪怕只是怒气之举,都相当于无视扶风马氏的地位。在朝中大臣的眼中,董卓的行为,无疑是狠狠的给了太傅袁隗一个耳光!

从此开始,汝南袁氏与董卓的蜜月期正式结束。而大汉名将皇甫嵩,也由于婶婶被生生逼死之事,与董卓有了难以化解的矛盾!(未完待续。。)

ps:ps:皇甫规之妻,参见《后汉书,列女传》:

后董卓为相国,承其名,娉以軿辎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妻乃轻服诣卓门,跪自陈请,辞甚酸怆。卓使傅奴侍者悉拔刀围之,而谓曰:“孤之威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

妻知不免,乃立骂卓曰:“君羌胡之种,毒害天下犹未足邪!妾之先人,清德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为汉忠臣。君亲非其趣使走吏乎?敢欲行非礼于尔君夫人邪!”卓乃引车庭中,以其头县軶,鞭扑交下。妻谓持杖者曰:“何不重乎?速尽为惠。”遂死车下。后人图画,号曰“礼宗”云。

又ps:按照惯例,明天休整一下,后日开始新的一卷,名为:窥关东,希望各位书友继续支持,谢谢!

第1节枭雄报新仇

董卓在打死马氏夫人以后,立刻就后悔了。因此,他的心情之暴躁,就可想而知了。

偏偏这个时候,曹操居然送上了一封辞职信。正感觉被一介女流瞧不起的董卓,立刻敏感的认为曹操这个阉竖遗种,也是因为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己,才会突然辞官。

暴怒之下的董卓,是没有任何道理好讲的。这样一折腾,就有了接下来的官府缉捕曹操之令。

于是,在曹操毫不知情的情形下,他就惹上了一身大麻烦。以至于当曹操带着几个亲随,一路大摇大摆的走到中牟县的时候,居然就在措不及防的情况下,被县中的吏员带人给包围捕获了!

对于曹操这样的世家子弟来说,这件事情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要知道,以曹操的武学修为,等闲对上几十号人,也是敢杀进杀出的。若非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吏员带领的人丁,是冲着自己来的,就算来的人再多一倍,也一样奈何不了曹操啊!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就在曹操被几名衙役五花大绑着押进县寺之时,在他的心里,这样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毕竟,生死操于人手的滋味,真的不那么好过的。从这一刻起,曹操心中对于权势的威力,才有了直观的认识。

——董卓,你真是太过分啦!我与你势不两立!

这是曹操,在弄清楚了自己被官府追捕的原因之后,所产生的巨大怨念。

还好,曹操这次的被捕,只是虚惊一场。

中牟县的县令,是袁氏的门生故吏。他当然知道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即使不看曹操与袁绍的关系,出过太尉的谯县曹氏,也是大汉知名的官宦世家。哪怕曹氏顶着一个权阉后人的帽子,在士人中的名声不算好,却也不是区区一个县令可以对抗得了的。

为了董卓那个关西武夫的的事情,让自家惹上强如曹氏的冤家。不是聪明人所为。再说了,董卓的追捕文书上,对曹操被通缉的原因描述不清。这里面的问题,多半与朝廷大权的争夺有关。袁氏不出头,中牟县令也没有必要为董蛮子出那么大的力气。

于是精通官场门道的中牟县令,一方面上报朝廷,说那个被捕的通缉犯“曹操”其实不是本人;另一方面还找了一具与曹操矮小身材相似的尸体,附加说那个假“曹操”在入狱之后,突然暴毙身亡。

如此双管齐下。曹操才得以顺利的摆脱了这次大意被擒的后果,在县令心腹的悄悄护送下,离开了黑洞洞的县牢。之后,曹操不敢大意,变装隐名,一路顺利的逃回家乡。

对于这件事情,还有一个小插曲。

由于曹操走的仓促,他的家人仆从动身返回谯县的时间。比起曹操本人的出行时间要晚上七、八天。

结果,袁术这个袁氏嫡子。因为董卓棒杀马氏女子的行为,对董卓极为厌恶,决定也像袁绍和曹操那样,离开雒阳,回袁氏的老家去走走。也不知道他的脑子是怎么想的,在离京之前。居然特地拜访了向来与他关系一般的曹操家。

当然,拜访也就拜访,这位袁公路又特地将他打听到,中牟县捕杀了一名叫做“曹操”的逃犯的小道消息,通知给曹家。

如此一来。这个假消息,一时间弄得曹府一片混乱。尤其是那些投靠曹操的部下和门客,更是觉得连主公都死了,前途算是没了奔头,都想离开洛阳回老家去。

这时候,多亏了身为曹操妾室的卞氏挺身而出,料理内外事务。她面对袁术传来的消息,亲自走出内室,对将要散去的曹操部属劝说道:

“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

——曹君的生死不能光凭几句传言来确定。假如流言是别人编造出来的假话,你们今天因此辞归乡里,明天曹君平安返回,诸位还有什么面目见主人?

当然,由于曹操随后被证明已经成功的返回家乡,卞氏的所作所为就极为让人钦佩。等曹操一家子从雒阳出发,到达谯县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正月。而在那个时候,曹操已经矫诏举兵快一个月了。

曹操的举兵,不但是对董卓无故抓捕自己的一种报复性反应,也是他推演了时局变化以后的自信选择。

在被中牟县吏意外捕获以后,曹操一路上对自己的行踪,进行了有效隐匿。以汉朝末年,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威望不足的董卓,可无法让多少州郡大吏唯命是从。曹操的一个小小变装,在基层执行者阳奉阴违的敷衍下,立刻让董卓下发的通缉令无所作为了。

从一路上的观察中,发现到董卓威信严重不足的曹操,见此自然大喜过望。他不但没有乘机赶紧逃回家乡,反而特地绕了个弯道,前往拜访了在兖州任职的几位袁氏一派的太守。

袁隗心中的打算,当然不会满世界的宣扬。在不明真相的“群众”眼中,董卓是太傅袁隗一手提拔上来的,却依靠自己的兵势威胁,毫不客气的夺走了本来属于袁氏的朝廷大权。

在曹操的拜访中,这些地方大吏,对于董卓压制住袁氏一门,强行掌控了国家权柄的行为,也是多有不满。外加上还有好几位何进的故吏,见到原大将军一脉的士人们多半被董卓清洗,心怀惶恐之下,便纷纷与曹操这个通缉犯约定,一齐举兵讨伐董卓。

董卓虽然执掌了朝廷权柄,可毕竟根基浅薄。兖州诸郡的几位地方大吏一致认为,董卓对中央的控制,完全是依赖西凉兵的威压,才得以实现。在地方州郡上,董卓可谓是鞭长莫及,无法施展他的淫威。

一旦关东多个州郡同时举兵,目前统兵三万,镇守长安一带的大汉名将皇甫嵩,必然随之而发起响应。这样一来,就完成了东西两个方向上,对董卓的凉州军的战略夹击。董卓就算兵强马壮,难道还能同时对付两个方向上的重兵合围吗?

当然,在曹操进行串联时,也有人提到,袁氏一族的核心人物,无论是太傅袁隗,还是后将军袁术,亦或渤海太守袁绍,可是都没有透露过以武力讨伐董卓的意思。对此,现为东郡太守的桥瑁、桥元伟突然冷笑一声,从身上取出了一封书信。

这封信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董卓依仗兵力,在朝廷事务上胡乱指挥,擅自主张,是大汉的奸党,希望有关东义士能够受大义感召,起兵驱逐董卓,以恢复朝廷的正常运作。

从信的内容来说,倒是没什么惊人的。相比信中的言词,许多士人私下里通讯时,更加大逆不道的话也是说过的。

但是,信件末尾的署名,却颇让兖州的郡守大吏们吃惊。

因为,这封信的最后署名,居然是太傅袁隗,还有杨彪这位刚刚接过司徒之位的三公之一!

换句话说,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这两大朝廷重要派系,已经决定联手对付董卓这个蛮子了!

由于这封极为突然的来信,兖州的几位州郡大吏,总算是确定了起兵讨伐董卓的决心。看到这样一幕,拿出信件的桥瑁与曹操会心的相视一眼,暗自得意。因为,这封信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