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兆尹固然有雄才,但是兵力单薄,不足为虑。只要左将军就范,盖元固亦无可奈何矣。”

“要让左将军就范,别无他法,单在一个‘忠’字上设计,才有可能成功。”

李儒这番话,让董卓听得很不舒服。如果皇甫嵩是“忠义”的代表,那一心要拿下他的自己,岂不是成了反面的奸佞小人?

只是,董卓也知道女婿李儒必然是无心口误,当然也不便追究。要说起来,他对李儒的看中。还在另一位女婿牛辅之上。

“从凉州传来的消息说,反贼阎忠曾在中平元年,劝说左将军起兵清君侧,诛除阉竖,却为左将军严词拒绝。由此可见,左将军对汉室的忠心。堪称当世难寻。”

阎忠是凉州名士,曾于年前时分,被韩遂、马腾等裹胁为西羌叛军的名义首领。不过,这位凉州名士,在数月前已经病死,没有对大汉的政局造成过什么明显的影响。一想到这位名士居然劝说过皇甫嵩造反,董卓对自己近来所做的事情,就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正义感。

见董卓听得聚精会神,李儒的情绪也慢慢的激昂起来:

“皇甫好名。这是优势,却也是他最大的弱点!”

“如果能够以大汉天子的名义,将他调职,再营造出左将军若不服从,便会危及到大汉国祚的局面,我以为,至少有八成可能,皇甫将军会乖乖的接受调职诏令。交出兵权,以保全他精忠报国的忠义之名!”

李儒的计策无疑相当的狠毒。直接就将当今皇帝的安危作为赌注。不过,董卓对此并不以为意。

关东诸侯们在正式向天下公布的起兵会盟誓书里,除了将董卓宣布为罪魁祸首之外,还极为直接的说到“皇纲失统”。

何谓“皇纲失统”呢?

简单的来讲,就是关东诸侯们认为,当今坐在天子宝座上的刘协。并非正统的皇位继承人。按照他们的意见,真正的大汉现任天子,应当是被董卓粗暴废黜的少帝刘辩。

为什么在刘协登基之后,关东诸侯还敢于公然否认刘协的天子地位呢?

原来,按照当世的礼法制度。如今的弘农王刘辩为正牌皇后所出,才是真正的灵帝嫡长子。当今天子刘协只是灵帝的妃子所出,按身份属于庶子,从继承皇位的法理来说,比之弘农王刘辩天然要差上一大截。

有了这么一出事实,于是,那些关东诸侯打着“皇纲失统”的旗帜,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起兵,而不会被世人目为叛贼。因为,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起兵的,而是为了纠正错误的皇位继承人,扶立真正的大汉天子登基。

如此一来,关东诸侯们不但不是大汉的叛逆,还是大汉的忠臣呢!

当今的天子刘协,既然是由董卓一意扶植,才能皇帝宝座的,董卓如果兵败,想来这位“皇子协”也必不能保有皇帝的地位,甚至是性命。既然大家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蚱蜢,董卓要借用一下这位天子的性命,自然能够心安理得。

“如何才能营造出大汉国祚危机的局面,来逼迫皇甫嵩就范呢?”

董卓极为感兴趣的问道:

“以我之愚见,只想到一条。那便是迁都!”

李儒这句话,就像在董卓的心里丢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大汉自从光武中兴以后,定都雒阳已有近二百年之久。天下之人,无不习惯了将雒阳城当做真正的帝都。如果要从占地百余里、人口近百万、豪门林立、宫室连片的雒阳城迁都,只怕光是这件事情,就足以动摇整个大汉百余年的根基呢!

“怎么能够迁都呢?”

不自觉的质疑中,董卓将嗓门骤然放大,却不自知。

“只有迁都啊!”

李儒不顾董卓的疑问,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日前我路经小巷,听到有小儿唱童谣道‘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此儿谣虽然简单,却蕴藏深机。我当即询问儿童,得知此儿谣却是为一故乡人所教。”

所谓“故乡人”,当指的是凉州人。李儒虽然并非凉州人士,但在凉州日久,又娶了董卓之女为妻,平时已经将自己看做是凉州的一份子了。

“这位故乡人是谁?”

董卓对一切出身凉州的人才,都天然的抱有好感。没办法,这年头,乡党情节还是极为浓厚的。不光在朝廷中同乡之间结党被视为正常现象,军营里的士卒,多半也是按照地域来编组的。

所谓的“他乡遇故知”一条,能被古人称为“大四喜”之一,与“金榜题名时”并列,正是这种乡谊情节的反应。这等话语,与后世的所谓“四大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董卓目前所面临的情形,也隐隐透露出地域集团之间的矛盾。那些公开起兵反对他的诸侯,基本上都是山东人。而董卓目前在朝中可以信赖的,也就是少数关西大臣和来自凉州司隶一带的数万子弟兵。

“岳丈应当听说过这位。此人姓贾名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现为平津都尉。”

“平津都尉”并非正牌的都尉,而是所谓的“关都尉”,负责领兵守备关隘,稽查行人,兼掌税收。比起正牌都尉秩二千石的级别来说,关都尉的地位就要低的多了。

所谓的“平津都尉”,就是守备“平津”渡口的关都尉,是董卓在关东联军起兵以后临时设置的,秩不过六百石。

“平津都尉贾诩?就是被阎忠称为‘有良、平之才’的那个?听说他还是故段太尉【段颎】的外孙?”

良、平之才,意思就是拥有张良、陈平那一级别的才能。这个夸赞可是极高的评价,被夸赞者若是后来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能力,就会连累到评价者的名声,成为“识人不明”的笑柄。所以这等评价,可不是常人能够得到的。

李儒微微一笑,有些得意的对董卓解释道:

“反贼阎忠的确说过他为‘良、平之才’。不过,所谓的故段太尉外孙云云,却是贾文和自己编的,当不得真。”

董卓眉毛一扬,有些诧异的问道:

“竟然是假的?故段太尉家人也没有去找他的麻烦?吾若是没记错,段郎将可是就在雒阳啊?”

“段郎将”指的是段颎的弟弟段煨。他是董卓部下的校尉之一,不久前与牛辅、胡轸、徐荣等人一道,正式升任中郎将一职。

“这其中,自然是有原因的。”

李儒对贾诩颇为看好,仔细的对董卓解释道:

“贾文和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当他到达汧地,路上却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氐人凶残,欲杀害贾文和。贾文和这才诈称是故段太尉的外孙。故段太尉久为边将,威震西土。如此一来,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同路人却都遇害了。”

“不过,贾文和颇通明哲保身之道。他逃得此劫,很快就亲自登门,向段太尉家请罪。段太尉的族人见贾文和行事乖觉,又是出于无奈,并未对贾文和施加责怪。而贾文和日后也谨慎的与段氏拉开距离,从未以段氏之名行事。后来段太尉被朝廷加害,贾文和之事,就更是无人追究了。”

“如果是这样,倒也罢了。对了,闲话扯了这么多,文优,你且继续说明迁都之事。”

“诺。我当时听完童谣,觉得其中蕴藏深意,便拜访了休沐在家的贾文和。”

“休沐”的字面意思是休息洗沐。汉时的人们,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

“贾文和谦虚了一番,这才步入正题。他同样以为,岳丈大人如今的首要问题,在于皇甫将军和西贼【西羌叛军】。至于关东诸侯,虽然旗号响亮,不过一群乌合之众,相互间各有所图,必不能齐心戮力,合兵上雒。”

“只要我军扼守雄关,拖延时日,不用多久,关东诸侯必然在勾心斗角中相互损耗,不复为大患矣!”(未完待续。。)

第9节智士款款析【三】

董卓听到李儒转述的贾诩之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温言道:

“文优,这个贾诩的想法,倒是与你一样呢!只是,他也料不到,西贼之事,已经被文优你解决了。”

西贼,也就是韩遂、马腾等人。他们起兵叛乱时,所打出的旗号,便是要“诛除阉竖,扫荡君侧”。这个满是大义的口号,与当年黄巾军起义的意图如出一辙。要不是韩遂多年以来,一直坚定的打着这个理直气壮的旗号,也不可能将凉州的不少士人都裹胁进去。

没有士人的襄助,只靠一群无知无识的羌人蛮子,根本不足以干成什么大事。只有当凉州的士人也加入到西凉叛军的行列里,西凉叛军才有能力组建自己的政权。

而大汉多年以来对凉州的苛待,让不少西凉士人都心怀不满。已经死去的阎忠,并不是唯一一个想要推翻当今朝廷的士人。恰恰相反,在凉州籍贯的士人当中,对朝廷不满的想法其实占据了主流。

光凭兵威,他们这些叛军,可是无法让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等朝廷大吏响应这次叛乱,更不可能让军司马马腾和汉阳豪强王国二人,果断杀死前凉州刺史耿鄙,反身投入西羌叛军当中。

依靠羌汉叛军的武力,打进司隶,控制朝政,对大汉的现行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和清洗,这就是凉州士人最希望做到的。

所以,针对韩遂、马腾所打的旗号,对他们这伙叛军极为了解的董卓,在进京以后,就派出了出身“凉州大人”的部将杨定,前往凉州。招降韩遂一伙。以双方打了四、五年仗所带来的了解,董卓很有把握,可以用允许韩遂入朝为官,共同参与朝政为条件,招降韩遂他们。

毕竟,最了解一个人的人。往往正是他的敌人。

以董卓对西凉的了解,这四、五年仗打下来,韩遂一方是胜少败多,在财力上更是接近全面崩溃。冻饿病疫而死的凉州人,甚至比战死沙场的还要多。光是凭借凉州土地出产之贫瘠,西凉叛军已经没有多少余力,可以和朝廷大军继续战斗下去了。

虽然杨定此行,并没有传回什么好消息,但从他没有遭到韩遂的驱逐。就能够看出西羌叛军的真实态度。他们显然也想看看,董卓这个凉州人执政之后,会给大汉,或者说是凉州地区带来什么变化。

所以,在晋升为相国后,董卓再次派出亲信李傕和樊稠,带上天子“下达”的封官诏书,前往西凉。这一次。董卓有八、九成的把握,认为韩遂、马腾会接受招降。

要知道。这一次董卓开出的条件,可是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马腾为征西将军。诏书上的条件,按照知道内情的几个朝臣的说法,都不能用“优渥”两个字来简单形容了!

“征西将军”为“四征将军”之一,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镇西将军”为“四镇将军”之一。位次“四征将军”,掌征伐背叛、镇戍四方。这两个将军职位,都是位比三公的高官,就算是与董卓的“相国”一职相比,也只是差了一点儿而已。

相比之下。张狂现在担任的这个秩六百石的“太行校尉”,在官场上简直就是个笑话。

“岳丈大人过誉了。小婿只是提了一点儿愚见,真要玉成此事,还是要靠岳丈大人的决断。”

谦虚完毕,李儒继续说道:

“西贼先不论。贾文和以为,既然皇甫将军一心要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忠义’之名,则我方正好可以趁机满足他的心思,以便于从中用计。”

“忠义之道,首重天子。如果能够营造出天子危在旦夕,只有左将军乖乖服从命令,才能够解救天子危机的势态,则左将军为了博得忠义之名,必然会甘冒身死的危险,展示自己的忠心。”

“等等!”

听到这里,董卓突然打断了李儒的话。他想了一想,问道:

“皇甫嵩所要效忠的,到底是哪一位天子?”

目前的大汉宫掖内,其实有两位可以被称为“天子”的存在。第一位,当然是由董卓一手扶植的现任天子刘协。可是第二位,却是被董卓一手从天子宝座上扯下来的前任天子,现任“弘农王”刘辩!

听到董卓的话语,李儒回话的声音顿时放低了大半。他用极为费力的语气,凑到董卓耳边说道:

“不管左将军尊奉哪一位,只要去掉其中一位,左将军就别无选择了”

“你!”

董卓一听到李儒的回话,脸上居然极为难得的露出了惊恐的表情。他偏过头来,用手一指李儒的鼻子,压低了声音说道:

“你这是大逆不道!”

对于董卓的反应,李儒只是木然的呆立一边,并不说话。

天地良心,董卓在这之前,还从来没有想过要杀害一位皇帝的可能。他虽然大权在握以后,处理事情的时候常常有些蛮不讲理,却是一心要做一位大汉的忠臣的!

可是,李儒这个家伙,表面上看起来温文儒雅,心里却居然敢起谋害天子的心思!?

——虽然,那只是一位被废掉的前任天子

由李儒身上,董卓又想到了目前被华雄严加看管的太傅袁隗。袁隗敢于鸩杀何太后,已经让董卓相当吃惊了。可是眼前的这一位,居然胆大妄为到想要谋害天子!

好,那只是前任天子。但是,前任的天子,毕竟也是个天子啊!

——果然,我们武人只是杀人比较爽快。真正要比起害人的水平来,还得数这些士人啊!

董卓当然不是傻子。他静下心来想了好一阵,终于发现,原来还是死掉的废帝刘辩,对己方比较有利。只是,对大汉刘氏感情上的困扰。让董卓不愿意下达这个,听起来有些丧心病狂的命令。

“此事不用岳丈操心,儒自会料理。”

等到董卓的表情重新平静下来,再次镇定的看着李儒。李儒很有自觉的,将谋害废帝刘辩的任务接了下来。想来,除了他这个提议者以外。董卓还真是未必找得到,愿意做这件事情的人。

那可是要遗臭万年的!

“关于迁都,继续说”

在接受了除掉刘辩的必要性以后,董卓对于迁都这件事情,心理上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果然,人心一旦突破了下限,那想要再次寻找到自己心中的下限,就变得不太容易了。

“贾文和对此说得极为含糊,宣称只是无事乱想。只是。以我之见,此人已经将迁都可以带来的好处都想到了,就是不愿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