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取士得官的大纲决定下来以后,接下来张狂又需要对那些必须的官位进行填充。这件事情,可就越发的让人头痛了。如何将适合的人摆放到适合的位置,还要理清楚手下对官位的要求,尽量避免因此导致的怨气,可是很考察张狂的用人功底。

这番折腾下来,张狂承认,简直比制定机构的框架还要烦人。此外,张狂还要准备赵公的上任仪式,为了避免在正式举行上任仪式时出乱子,他必须事先悄悄的彩排几次。这些额外的事情,让本来就感到事务繁多的张狂,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情。

好在一切都终究有尽头。到了安定六年或者说是光正元年【198年】的十一月,张狂就任赵公的准备已经基本就绪,只等选定的吉时一到,便可以正式立国,就任赵公一职了。(未完待续。。)

第39节代汉当涂高

之所以安定六年又被称为光正元年,当然是因为天子陛下又下诏改元了。要知道,“安定”的年号,是如今和张狂一起被天子刘协定为叛贼的韩遂所选。天子既然辛辛苦苦的逃出了韩遂的控制,当然要将过去的年号改一改,算是和过去划清界限吧。

好吧,逃到苑陵小城的天子刘辩,别的权利没有,改元的资格倒是正牌着呢。

十一月的苑陵城内,车来车往的颇为热闹。当然,大部分车马,都是来自外地诸侯的。如此多的车马,意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

天下各大诸侯的使节,都汇聚此地,商议同盟对抗张狂的事宜。

由于张狂过去一年里的表现实在是太强势了,接连吞并击灭了青州袁谭和徐州吕布两大诸侯,由不得其余诸侯们心中危机感大作。因此,除掉偏居东北方辽东的公孙度,还有被宣布为大汉叛逆的韩遂,其余州郡的有力诸侯们,纷纷派遣出心腹使节,以拜见天子为名,在苑陵展开外交活动,以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

各位诸侯中,孙坚和马腾作为半个地主,当然要亲自在苑陵接待各方来使。不过,作为各大诸侯调解中间人的,却是新近出任太傅兼尚书令的杨彪。

这是因为,各家诸侯之间可谓矛盾丛丛,光是与孙坚过节不小的,便有刘表和袁术两家。而马腾原来作为凉州叛军中的主要成员,与其他诸侯关系就没有好过。也只有在德高望重的朝廷老臣杨彪的调和下,原本对立的几家诸侯,才有坐在一起进行谈判的耐性。

计点各路诸侯,兖州曹操派出了谋主荀彧,袁术派出了长史杨弘,荆州刘表派出了谋士蒯越,江东刘备派出了心腹简雍,益州刘璋派出了辩士张松。就连远在交州的交趾太守士燮。也派遣兄弟士壹来苑陵凑热闹了。

各路诸侯固然都对张狂心怀忌惮,毕竟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所感受到的威胁也不同。在参与商议的各路诸侯使节中,直接与张狂有着交界的是曹操、袁术和刘备三人。不过。最热心“反张同盟”组建的,却是曹操和孙坚二人。

江东的刘备依靠手中的水军和大江地利,并不是很担心不谙水战的张狂南下江东。而袁术的行为更是让人看不懂,他派出的使节杨弘,居然提出天子应该给袁术更高的爵位,任命袁术为淮南王,以便袁术可以名正言顺的以尊讨卑,打击张狂治下的人心。

袁术的要求,简直是让人怒不可遏。要知道,“非刘氏不王”可是开国高皇帝在“白马之盟”中特地提出来的。根据从北地传来的线报。就连大汉最大的叛逆张狂那厮,也否决了部下直接称王的提议,仅仅敢自称为公。这会儿,袁术明目张胆的要称王,他那是要篡逆的节奏吗?

但是。在最初的愤怒过后,好些人却又心思蠢动起来。走到今天这一步,在有识之士眼中,大汉其实可以算是完了。这一点,与会的诸侯使节们都能够感觉得到。

看吧,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宫殿中的年轻天子,身边的侍从、宫女不过数十人。手中直辖的卫队不过百人。而那些上任不久的朝廷重臣,由于朝廷供给不足,居然连像样的印绶都没有,只能临时胡乱用木制印绶代替,明显就是一派末世景象。

大汉的衰亡,虽然让不少生长于汉室统治下的士人们心中酸楚。可毕竟从黄巾之乱开始,大汉的颓废衰亡,足足有十几年的时间过渡。这段足够长的时间,已经让他们慢慢的接受了悲催的现实。

而且,袁术显然也不是需要天子批准。才胆敢称王的人。在张狂称公的消息,还没有正式传到天下诸侯耳朵里的时候,袁术已经提前一步,在寿春打出了“淮南王”的旗号。他派出的使者杨弘,不过是正式向各大诸侯公布一下这个惊人的消息罢了。

更有甚者,在袁术的地盘里,有不少袁术的部下对外公开讨论起大汉光武帝曾经提到过的一句谶语,也就是所谓的“代汉者当涂高也”。

对于这句流传一百多年的谶语,袁术的心腹谋士杨弘在宛陵城里,是这样向着其他诸侯的使节私下的宣扬的:

——大汉为火德,自黄巾乱后,已经衰败不堪。既然大汉的火德已衰,代火的应是土德,而杨弘的主公姓袁,袁上有土,所以他正是土德的代表者。此是其一。

——杨弘的主公大名为术,“术”的含义是城邑内的道路,他又别字公路,所以谶语的“当涂高”自然就是指的袁术。这是其二。

听到这些几近明目张胆的叛逆言论,饶是诸侯使节们修养都不错,也纷纷大吃一惊。其中如荀彧、简雍等人,更是直接与杨弘当场翻脸,让聚会不欢而散。

对于袁术如此悖逆的行为,各大诸侯自然不会感到高兴。但是,在北方的张狂势力越来越膨胀的前提之下,南方诸侯们本来就需要联合起来对抗敌人。若是此时诸侯们自己内部再来一次内乱,向兵力强大的袁术发动讨伐战,只怕北边的张狂,睡觉都会笑着呢!

而且,想要讨伐袁术,几家诸侯都必须动用主力大军。然而一旦有人敢于这么做,谁知道张狂会不会乘虚南下?

考虑到以上忌惮,对于袁术称王的举动,各位诸侯都采取了冷处理的方法。在商谈结盟要务的时候,其他诸侯默契的避开了杨弘,算是给袁术一个教训,表达一下对袁术称王的不满。

不过,既然胆大妄为的袁术开了这个恶劣的头,其余诸侯心里未免也会有些蠢蠢欲动。

——袁术做得,我就做不得?

怀着这等心思的诸侯们,让杨彪突然发现,各位使节都很有默契的谈论起:为了对抗北逆张狂,朝廷是不是应该提升那些忠于朝廷的诸侯的名爵了?

正当天子刘协被诸侯使节们提出的要求气的胸口发痛,紧接着,一个早就流传已久的消息,终于正式传入苑陵:

——张狂于巨鹿城中自立为赵公,建立赵公国,将大半个北方全都纳入了治下。

根据张狂向全国发布的露布,他是在吕布、程昱、臧霸、乐进、于禁、董昭、郭缊等重要文武官员四十余人的共同推举下,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的安定生活,这才勉为其难的担任了“赵公”这个爵位,并建立了地盘庞大的“赵公国”。

登上赵公之位后,张狂立刻宣布开设赵公幕府,用于治理天下。公府的尚书令为郭缊,另设尚书史杜枫、眭固二人。至于六部尚书郎,吏部尚书为程昱,户部尚书董昭,礼部尚书陈蹙陈大师,兵部尚书吕布,刑部尚书崔琰,工部尚书沈富。

对于以上任命,天下的明眼人,都看得出其中的大致原因。

郭缊、杜枫、眭固三人,都是张狂的心腹部下,也都有不俗的功勋在手,其中郭缊出身官宦世家,杜枫则是寒门的代表,而眭固却是当年的黄巾军老人。三人共享最重要的丞相权柄,算是平衡了张狂手下不同派系的地位。

程昱乃是张狂的师长一辈人物,在张狂的崛起过程中出力极多,功劳极大。这样的资历和地位,成为赵公幕府中官阶最高,权柄仅次于尚书台三大员的“天官”吏部尚书,没有人能够质疑。

户部尚书董昭此前出任过多年的一州刺史,又协助张狂取得半个冀州,自身治政才能也十分出色。因此,张狂让董昭担任事物最繁杂的户部一职,也是很看重他的意思。

将吕布放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一来是这个官位够高,符合吕布的身份地位;二来是张狂对吕布还不是太信任,不想给他直接的兵权。而吕布武功盖世,担任兵部尚书,也没有几个将领能够不服。

至于崔琰此人,他本是河北名士,随袁谭逃到青州。在袁谭消弭田丰势力的时候,崔琰作为田丰一党的中坚,也被袁谭当场免职。随后张狂攻克青州,崔琰来不及外逃,便被张狂军给控制住了。

由于在被张狂军控制之前,崔琰已经被袁谭免职,不存在背主求荣的说法。没有了身份的负累,又看到张狂未来前途无量,出于对崔氏一族前途的考量,崔琰接受了张狂的任命,出任地方县令。随后,崔琰更是向张狂提出请求,让从东武城迁出的崔氏宗族迁回故乡,算是作为人质,以此表明对张狂的服从。

张狂对崔琰的举动表示满意,便决意将崔琰竖立为一面旗帜,用于安抚治下的豪强世家之心。这样一来,才有了崔琰在半年之间,从一个县令飞升为朝中六部大员的情形。

最后一个沈富,此人在张狂手下,向来声名不显。但是,此人也是张狂初起兵时就跟随在侧的老人,颇有理财的本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张狂军的后勤辎重,多有依赖沈富的调度支配。

若非沈富头上还有一个能力更强,资历也不差的董昭,他差点儿就成为了户部尚书。

第40节称王成风潮

谋定了尚书台和六部的人选后,接下来对于御史大夫这个重要职位,张狂在经过一番思量以后,任命了老伙计韦笑担任。

韦笑这些年里为张狂把握谍报机密,虽然名声不显,却称得上一句劳苦功高。由韦笑担任御史大夫,凭着他的线报掌握程度,对那些横行不法的官吏们来说,显然也是一种无形的震慑。

此外,这个任命里,也有张狂对手下的权柄保持平衡的打算。

毕竟,韦笑担任谍报机密的时间未免有些太久了。将他提拔为御史大夫,也算是避免韦笑将谍报机构彻底变为私人所有。

在韦笑升职后,接替他的将是郭嘉。这位鬼才在谍报上的天赋,就连韦笑也是极为佩服的。可以预见,此番人事上的变更,并不会减弱张狂一方的情报掌控能力。

张狂既然成为“赵公”,他的地盘被称为“赵公国”,则赵公国的军队,就被正式命名为“赵国军”。

张狂如今下辖区域虽然历经过多年战乱,损失了大量的人口,不过剩下的人口数字依然超过一千万。拥有如此庞大的统治根基,赵国军的规模自然不会小。光是常备军的数量,就超过二十万。

若是进行全面征发,哪怕是五十万大军,张狂也能勉强拿得出来。只是,想要维持五十万大军的存在,张狂就算将家底都倾上来,最多维持得了半年。

不过张狂现在的地盘也大,用于守御各地的军队,就占去了十多万。真正可以随意调动的机动赵国军,总数大约就是六、七万罢了。

有了足够的兵力,自然需要足够多优秀武将来统带。好在张狂不但在多年征战中收罗了不少历史有记载的名将,还在并州军中大力开展士卒识字教育,从而培养出大批的合格低级军吏。

关于武将方面,张狂制定的最高职位——大将军。当然先要空着,以便给下面的将领们留下些未来进步的空间。上将军一职也是如此,用于留待后来者建立功勋。

反正,当前的军事活动是由张狂亲自主管。不用担心没人统筹全局。所以,武将们目前所得到的最高官位,便是“四征将军”而已,连“四镇将军”的级别,都被刻意的空了出来。

至于具体的武将的任命如下:

四征将军分别为:

征东将军臧霸,征南将军于禁,征西将军乐进,征北将军李傕。

臧霸、于禁、乐进等人是老资格的武将,功劳也大。其中,臧霸常年自领一军。独当一面;于禁练兵统兵之能,号称赵国军第一;乐进作为赵国骑兵的最高领袖,得到一个四征将军头衔,也是理所应当。对于以上三位的任命,军中吏士们并无太大意见。

但是。对于李傕这个加入赵国势力还没有多久,资历浅薄的家伙,得以出任征北将军,却有不少人表示异议。

张狂对此的考量是,李傕的能力上没有问题,要不然他也不能被董卓的凉州军所看重,成为“龙虎豹熊”四校尉之首了。在追击袁绍之战。平定青州之战,以及徐州之战中,李傕都立下了相当大的功绩。

而且作为后来投靠过来的重要将领,李傕出任最重要的武将职位,也显示出张狂对后来到的将领的重视。这对于进一步拉拢敌方阵营中的重要将领,可是一个很重要的筹码。

至少。原本凉州军中,与李傕、郭汜等人并列的张济、樊稠等人,想必对上了张狂军,都会有些三心二意吧?

至于军中次一等的武将,如典韦、关羽、徐晃、太史慈、郭汜、褚飞燕、赵云、张郃、周仓、徐盛等人。都得到了头衔不同的中郎将职位。例如典韦便是近卫中郎将,关羽为选锋中郎将,褚飞燕为乌丸中郎将,等等。

再次一等的校尉阶层,则包括了鲍出、高顺、张辽、成廉、韩当、何仪、何曼、廖化、郭靖、卞喜、殷罡、彭琏、孙观、曹性等。这其中,可是有不少能力足够,但是由于投靠张狂时间太晚,或者本身资历太低,还没有机会脱颖而出,建立傲人功勋的猛男。如鲍出、张辽二人,可是“万人敌”级别的强者;高顺练兵之能,也不在于禁之下。

这些校尉里头,未来肯定有能够出头的强者。而对他们颇为了解的张狂,有机会便会让他们承担重任,好发挥他们的实力。

本来还有一个元勋宋果,凭着他的资历,至少也能混上一个中郎将的。不过这位的运气不佳,于数年前病死了。不过张狂也没有忘记他,给他追封了一个“镇西将军”,作为对宋果的追思之意。

这些便是张狂手下的主要大将。

至于赵国地方上的郡县长吏名单,由于人数众多,此处就不一一杂叙了。但几个大州的刺史,还是很受天下人关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