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齐书-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爽有风概,少勤学,爱文藻,弱冠擅声,为后来之秀,幽州刺史常景、王延年并

召为州主簿。魏孝昌中,杜洛周破蓟城,休之与宗室及乡人数千家南奔章武,转

至青州。是时葛荣寇乱,河北流民多凑青部。休之知将有变,乃请其族叔伯彦等

曰:“客主势异,竞相凌侮,祸难将作。如鄙情所见,宜潜归京师避之。”诸人

多不能从。休之垂涕别去。俄而邢杲作乱,伯彦等咸为土民所杀,一时遇害,诸

阳死者数十人,唯休之兄弟获免。

庄帝立,解褐员外散骑侍郎,寻以本官领御史,迁给事中、太尉记室参军,

加轻车将军。李神俊监起居注,启休之与河东裴伯茂、范阳卢元明、河间邢子明

等俱入撰次。永安末,洛州刺史李海启除冠军长史。普泰中,兼通直散骑侍郎,

加镇远将军,寻为太保长孙稚府属。寻敕与魏收、李同轨等修国史。太昌初,除

尚书祠部郎中,寻进征虏将军、中散大夫。贺拔胜出为荆州刺史,启补骠骑长史。

胜为行台,又请为右丞。胜经略樊、沔,又请为南道军司。俄而魏武帝入关,胜

令休之奉表诣长安参谒。时高祖亦启除休之太常少卿。寻属胜南奔,仍随至建业。

休之闻高祖推奉静帝,乃白胜启梁武求还,以天平二年达邺,仍奉高祖命赴晋阳。

其年冬,授世宗开府主簿。明年春,世宗为大行台,复引为行台郎中。

四年,高祖幸汾阳之天池,于池边得一石,上有隐起,其文曰“六王三川”。

高祖独于帐中问之,此文字何义,对曰:“六者是大王之字,王者当王有天下,

此乃大王符瑞受命之徵。既于天池得此石,可谓天意命王也,吉不可言。”高祖

又问三川何义,休之曰:“河、洛、伊为三川,亦云泾、渭、洛为三川。河、洛、

伊,洛阳也;泾、渭、洛,今雍州也。大王若受天命,终应统有关右。”高祖曰:

“世人无事常道我欲反,今闻此,更致纷纭,慎莫妄言也。”

元象初,录荆州军功,封新泰县开国伯,食邑六百户,除平东将军、太中大

夫、尚书左民郎中。兴和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副清河崔长谦使于梁。武定二

年,除中书侍郎。时有人士戏嘲休之云:“有触藩之羝羊,乘连钱之聪马,从晋

阳而向邺,怀属书而盈把。”尚书左丞卢斐以其文书请谒,启高祖禁止,会赦不

治。五年,兼尚食典御。七年,除太子中庶子,迁给事黄门侍郎,进号中军将军、

幽州大中正。八年,兼侍中,持节奉玺书诣并州,敦喻显祖为相国、齐王。是时,

显祖将受魏禅,发晋阳,至平阳郡,为人心未一,且还并州,恐漏泄,仍断行人。

休之性疏放,使还,遂说其事,邺中悉知。于后高德政以闻,显祖忿之而未发。

齐受禅,除散骑常侍,修起居注。顷之,坐诏书脱误,左迁骁骑将军,积前事也。

寻以禅让之际,参定礼仪,别封始平县开国男,以本官兼领军司马。后除都水使

者,历司徒掾、中书侍郎,寻除中山太守。显祖崩,征休之至晋阳,经纪丧礼。

乾明元年,兼侍中,巡省京邑。仍拜大鸿胪卿,领中书侍郎。皇建初,以本官兼

度支尚书,加骠骑大将军,领幽州大中正。肃宗留心政道,每访休之治术。休之

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民患为政治之先。帝深纳之。大宁中,除都官

尚书,转七兵、祠部。河清三年,出为西兖州刺史。天统初,征为光禄卿,监国

史。休之在中山及治西兖,俱有惠政,为吏民所怀。去官之后,百姓树碑颂德。

寻除吏部尚书,食阳武县干,除仪同三司,又加开府。休之多识故事,谙悉氏族,

凡所选用,莫不才地俱允。加金紫光禄大夫。武平元年,除中书监,寻以本官兼

尚书右仆射。二年,加左光禄大夫,兼中书监。三年,加特进。五年,正中书监,

馀并如故。寻以年老致仕,抗表辞位,帝优答不许。六年,除正尚书右仆射。未

几,又领中书监。

休之本怀平坦,为士友所称。晚节说祖珽撰《御览》,书成,加特进,及珽

被黜,便布言于朝廷,云先有嫌隙。及邓长颙、颜之推奏立文林馆,之推本意不

欲令耆旧贵人居之,休之便相附会,与少年朝请、参军之徒同入待诏。又魏收监

史之日,立《高祖本纪》,取平四胡之岁为齐元。收在齐州,恐史官改夺其意,

上表论之。武平中,收还朝,敕集朝贤议其事。休之立议从天保为限断。魏收存

日,犹两议未决。收死后,便讽动内外,发诏从其义。后领中书监,便谓人云:

“我已三为中书监,用此何为?”隆化还邺,举朝多有迁授,封休之燕郡王。又

谓其所亲云:“我非奴,何意忽有此授。”凡此诸事,深为时论所鄙。

休之好学不倦,博综经史,文章虽不华靡,亦为典正。邢、魏殂后,以先达

见推。位望虽高,虚怀接物,为摚鹚亍V芪淦狡耄肜舨可惺樵残蕖⑽

尉卿李祖钦、度支尚书元修伯、大理卿司马幼之、司农卿崔达拏、秘书监源文宗、

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若、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李孝贞、给事黄门侍郎卢思道、

给事黄门侍郎颜之推、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德林、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舍

人陆乂、中书侍郎薛道衡、中书舍人高行恭、辛德源、王劭、陆开明十八人同征,

令随驾后赴长安。卢思道有所撰录,止云休之与孝贞、思道同被召者,是其诬罔

焉。寻除开府仪同,历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大象末,进位上开府,除和州

刺史。隋开皇二年,罢任,终于洛阳,年七十四。所著文集三十卷,又撰《幽州

人物志》并行于世。

子辟强,武平末尚书水部郎中。辟强性疏脱,无文艺,休之亦引入文林馆,

为时人嗤鄙焉。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跃。七岁遭丧,

居处礼度,有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

深为尚书崔休所知赏。魏太昌中,释褐太保开府西阁祭酒。年十八,领本州中正。

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武定末,太子中舍人。天保初,除太子庶

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八年,兼太府少卿,寻转

大司农少卿,又除太常少卿。皇建二年,遭母忧去职,寻诏复前官,加冠军、辅

国将军,除吏部郎中。未几,迁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大将军,领兼御史中丞。司

徒录事参军卢思道私贷库钱四十万娉太原王乂女为妻,而王氏已先纳陆孔文礼娉

为定,聿修坐为首僚,又是国之司宪,知而不劾,被责免中丞。寻迁秘书监。

天统中,诏与赵郡王睿等议定五礼。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

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

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

送。既盛暑,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

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馀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

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寻除都官尚书,仍领本州中正,转兼吏部尚书、

仪同三司,尚书寻即真。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

许其风监。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

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

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初,冯子琮以仆射摄选,

婚嫁相寻,聿修常非笑之,语人云:“冯公营婚,日不暇给。”及自居选曹,亦

不能免,时论以为地势然也。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

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馈。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

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

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绸为信。聿修退绸不受,与邢书云:

“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

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尔不思,老夫忽忽,意不

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及在吏部,属政

塞道丧,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免请谒之累。

齐亡入周,授仪同大将军、吏部下大夫。大象末,除东京司宗、中大夫。隋

开皇初,加上仪同,迁东京都官尚书。东京废,入朝,又除都官尚书。二年,出

为熊州刺史。寻卒,年七十二。

子知礼,武平末仪同开府参军事。隋开皇中,侍御使,历尚书民部考功侍郎。

大业初,卒于太子中舍人。

史臣曰:崔彦玄奕世载德,不忝其先;卢詹事任侠好谋,志尚宏远;阳仆射

位高望重,郁为时宗;袁尚书清明在躬,以器能见任;与阳斐、卢潜并朝之良也。

有齐季世,权归佞幸,赖诸君维持名教,不然则拔本塞源,裂冠毁冕,安可道哉!

赞曰:惟兹数公,心安宠辱,不夷不惠,坐镇流俗。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李稚廉封述许惇羊烈源彪

李稚廉,赵郡高邑人也。齐州刺史义深之弟。稚廉少而寡欲,为儿童时,初

不从家人有所求请。家人尝故以金宝授之,终不取,强付,辄掷之于地。州牧以

其蒙稚而廉,故名曰稚廉。聪敏好学,年十五,颇寻览五经章句。属葛荣作乱,

本郡纷扰,违难赴京。永安中,释褐奉朝请。普泰初,开府记室、龙骧将军、广

州征南府录事参军,不行。寻转开府谘议参军事、前将军。天平中,高祖擢为泰

州开府长史、平北将军。稚廉缉谐将士,军民乐悦。高祖频幸河东,大相嗟赏。

转为世宗骠骑府长史。诏以济州控带川陆,接对梁使,尤须得人,世宗荐之,除

济州仪同长史。又迁瀛州长史。高祖行经冀州,总合河北六州文籍,商校户口增

损。高祖亲自部分,多在马上,征责文簿,指景取备,事绪非一。稚廉每应机立

成,恒先期会,莫不雅合深旨,为诸州准的。高祖顾谓司马子如曰:“观稚廉处

分,快人意也。”因集文武数万人,令郎中杜弼宣旨慰劳,仍诘诸州长史、守令

等,诸人并谢罪,稚廉独前拜恩,观者咸叹美之。其日,赐以牛酒。高祖还并,

以其事告世宗。世宗喜而语人曰:“吾足知人矣。”

世宗嗣事,召诣晋阳,除霸府掾。谓杜弼曰:“并州王者之基,须好长史,

各举所知。”时互有所称,皆不允。众人未答。世宗乃谓陈元康曰:“我教君好

长史处,李稚廉即其人也。”遂命为并州长史。常在世宗第内,与陇西辛术等六

人号为馆客,待以上宾之礼。天保初,除安南将军、太原郡守。显祖尝召见,问

以治方,语及政刑宽猛,帝意深文峻法,稚廉固以为非,帝意不悦。语及杨愔,

误称为杨公。以应对失宜,除济阴郡守,带西兖州刺史。征拜太府少卿,寻转廷

尉少卿,迁太尉长史。肃宗即位,兼散骑常侍、省方大使。行还,所奏多见纳用。

除合州刺史,亦有政绩。未满,行怀州刺史。还朝,授兼太仆卿,转大司农卿、

赵州大中正。天统元年,加骠骑大将军、大理卿,世称平直。为南青州刺史,未

几,征为并省都官尚书。武平五年三月,卒于晋阳,年六十七。赠仪同三司、信

义二州刺史、吏部尚书。

封述,字君义,渤海蓚人也。父轨,廷尉卿、济州刺史。述有干用,年十八

为济州征东府铠曹参军。高道穆为御史中尉,启为御史。迁大司马清河王开府记

室参军,兼司徒主簿。太昌中,除尚书三公郎中,以平干称。天平中,增损旧事

为《麟趾新格》,其名法科条,皆述删定。梁散骑常侍陆晏子、沈警来聘,以述

兼通直郎使梁。还,迁世宗大将军府从事中郎,监京畿事。武定五年,除彭城太

守、当郡督,再行东徐州刺史。武定七年,除廷尉少卿。八年,兼给事黄门侍郎。

齐受禅,与李奖等八人充大使,巡省方俗,问民疾苦。天保三年,除清河太守,

迁司徒左长史,行东都事,寻除海州刺史。大宁元年,征授大理卿。河清三年,

敕与录尚书赵彦深、仆射魏收、尚书阳休之、国子祭酒马敬德等议定律令。天统

元年,迁度支尚书。三年,转五兵尚书,加仪同三司。武平元年,除南兖州刺史。

更满还朝,除左光禄大夫,又除殿中尚书。

述久为法官,明解律令,议断平允,深为时人所称。而厚积财产,一无馈遗,

虽至亲密友贫病困笃,亦绝于拯济,朝野物论甚鄙之。外貌方整而不免请谒,回

避进趋,颇致嗤骇。前妻河内司马氏,一息为娶陇西李士元女,大输财娉。及将

成礼,犹竞悬违。述忽取供养像对士元打像作誓,士元笑曰:“封公何处常得应

急像,须誓便用。”一息娶范阳卢庄之女。述又迳府诉云:“送驘乃嫌脚跛,

评田则云卤薄,铜器又嫌古废。”皆为吝啬所及,每致纷纭。子元,武平末太子

舍人。

述弟询,字景文。魏员外郎,武定中永安公开府法曹,稍迁尚书起部郎中,

转三公郎,出为东平原郡太守,迁定州长史,又除河间郡守,入为尚书左丞,又

为济南太守。隋开皇中卒。询窥涉经史,清素自持,历官皆有干局才具,治郡甚

著声绩,民吏敬而爱之。

许惇,字季良,高阳新城人也。父护,魏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