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同人)展昭呀,莫愁![综]-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张氏说完这句话,八王爷眼中便闪过一抹坚定,不过随即隐去。微微欠了欠身后,站直身子说道,“皇上刚去,太子年幼。朝中大臣忐忑,民心又涣散,本王以为此时我大宋应该将重点放在太子的登基大典上,其他的事情暂放两旁。”他想要知道在她的心里,名正言顺成为正统重要,还是国体和犯边更重要。
  八王爷试探的话一说完,哪怕是王丞相都对着八王爷投去了几个诧异的眼神。
  狄青眼中明晃晃的不可思议,都快要实质化了。
  不过隔着一层屏风,张氏与莫愁都没有注意到罢了。
  “本宫久居深宫,却也明白一个道理。‘犯我疆者,虽远必诛’。我大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大宋臣民的家园,绝不允许非我族类肆意践踏和抢夺。
  我赵氏皇族,得苍天厚爱,授予皇权,本就是要守护这片土地,保护爱戴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子民。百年来,我们的祖宗受大宋万民拥戴供养,现在我们更应该兢兢业业,不忘初衷。不坠祖上英名。
  本宫未入宫之前,便知道一个道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与知礼的明白人讲道理,退一步海阔天空。可若人不与你讲道,退一步就是步步退,步步紧逼,直到无路可退。
  今辽,金,西夏三国欺我主年幼,以国书恐吓割我国土,若我大宋今日退让,岂不知便是喂大了狼子的野心,为我大宋留下后患。到时三国乘胜追击,夺下我大宋更多的国土。那时,国不成国,还会剩下什么?”
  张氏说到这里,顿了顿,看着都在认真听她讲话的众人,抿了下唇,又继续说道,“战乱一起,必将生灵涂炭。但一味的求和与退缩的后果,不出几年,这世间便再无大宋,而我大宋万千子民都将成为亡国奴,任人鱼肉。
  我的儿子是太子,是这大宋的国主。我因生子有功,得以太后之尊。但无论是我,还是我的儿子,若是没有守住大宋,就都不配被万民敬仰拥戴。”深吸一口气,张氏又换回了本宫的自称,对着众人说道,
  “本宫可以不做这太后,本宫的儿子也可以不做这大宋的国主,但是我大宋的土地哪怕是一分一毫也不能少。我大宋子民哪怕是关在天牢里的死刑犯,也不允许受到非我宋人的欺辱。”自己人怎么样,那是自己人的事情,里外必须分得清清楚楚。
  。。。。。。
  听到张氏最后一句时,众人心中都是一颤。包大人没有想到这位从未见过的太子生母竟然会说出这般话来。心中极是震撼。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想到太子会有这么一位母亲,包大人一路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也许,他们的大宋将会迎来一位盛世明君。
  张氏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声音都带着一种撕心裂肺的嘶吼,极易让人热血沸腾。
  桑博与狄青听到这话,哪里还站得住,上前一步,齐齐的跪在地上。
  “臣请战,誓死扞卫疆土完整。”
  “臣请战,誓死扞卫疆土完整。”
  看着跪了下来的桑博和狄青,八王爷最后的那一丝情绪也都消失了。撩起下摆,也跪了下来,“臣也请战,誓死扞卫疆土完整。”
  他虽年老,却愿为国捐躯。
  大宋有这样一位太后,哪怕太子活不过成年,他也不担心大宋的江山社稷了。
  随着八王爷的下跪,包大人与王丞相都跪了下来。
  看着跪了一地的朝中重臣,张氏看了一眼莫愁,在莫愁微笑的鼓励下,站起了身子,然后接过太子抱在怀里,一步一步稳稳的走出屏风。
  站在屏风外,张氏对着跪下的五人说道,“众位卿家请起,本宫还有事请求各位。”
  “请娘娘吩咐,臣万死不辞。”八王爷说这话的时候,真心实意,仿佛他就是能够明白面前的人不会说出任何有违国体,有伤国本的事情。
  见八王爷这般,张氏笑着谢过,仍是坚持让五人起来。
  见五人起来后,张氏才一脸正色的说道,“本宫此生唯愿我大宋,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不和亲,不叫百姓受苦,不叫恶邻欺辱,不叫后人戳着脊梁骨骂我赵氏不配为皇族。因此本宫肯请各位大。。。倾力相助。”
  说完这句话,张氏抱着孩子就是屈膝一拜。
  这一拜下去,别说面前的五人按礼数来说受不受得,只说张氏的那‘七个不’,就已经让人又是激愤,又是羞愧。
  “臣,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臣,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臣,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
  

第125章 
  一场激情澎湃的宣讲结束后; 五位仁宗留下的辅政大臣对于太子的这位亲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此女; 堪为国母。
  而这位在五位大臣心里形象突破天际的国母娘娘此时回到了屏风后; 正双眼亮晶晶; 一脸期待的看着莫愁。
  莫愁见此笑着对她点头。
  轻轻的动了动嘴——干的漂亮。
  见此张氏松了一口气的时候; 心中更加的崇拜莫愁。
  自家洲主一句一句话教导她的时候,她便觉得这些话让她战意腾腾; 等到她真的用心将这些话说出来的时候; 她的心情其实和那些跪在她面前的大臣是一样的。
  激动,无法言语的激动和热血。
  原本还懵懂的她; 在今天这席话过后,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她。。。要看着大宋昌盛强大; 无人敢欺。
  相较于旁人,王丞相本就是这些人里唯一主和的臣子,开始的时候八王爷不吱声; 他还以为有门; 谁知道。。。。。。
  现在谁还看不出来; 之前八王爷的态度是想要看一看他儿媳妇的表现。
  唉~
  王丞相在想什么; 满屋子的人就没有一个会关心的。
  从里到外,从左到右,除了啥也不知道的小太子外; 估计里里外外的人就没有一个是主和的。
  说起这主和,主战,莫愁才发现这里面少了一个人,小声的在张氏耳边低语; 张氏便扬声问道,“今日天波府的老太君怎么没有进宫来?”
  听到张氏问,八王爷站了出来,“回娘娘的话,太君今日向臣告了假,说是要整合一下天波府还有多少人能够上战场。”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人家老太君也是主战的。
  现在也不跟你们叨叨,人家直接回去准备了。
  莫愁点头表示明白,张氏便又接着说道,“天波府自开府以来便为我大宋立下赫赫战劳,满门英烈,累累白骨,让人敬佩的同时,不免心酸。”顿了顿,张氏又说道,“杨家儿郎忠勇,现在天波府除了老太君,便只有两个少年郎。八王叔,还请您和婶子无事时多多照看一二。总不好教人欺负了他们,再寒了一众忠臣之心。”
  说真的,在莫愁看来,这老赵家,尤其是这部电视剧里的宋仁宗,那就是卸磨杀驴的能手。
  那柴家有什么功劳于社稷,不就是为了个皇位的名声罢了。可这天波府呢,老老小小多少男男女女都死在了战场上,剩下孤儿寡母的三瓜两枣,却还让人绑在了刑场,差一点就灭了满门。
  人干事?
  虽说功不可抵过。但也不能如此不尽人情。
  “臣明白,定不负娘娘所托。”
  张氏点头又道,“让王叔王婶受累了,本宫前儿还听说天波府那位年纪较大的小将已经定下了亲事,等到成亲的时候,王叔再替咱们皇家送份礼过去。对了季刚大人的案子,包大人既以回了开封府,便交由开封府主理此案吧。”
  顿了顿,张氏叹了口气又说道,“眼看大战在即,本宫准备缩减后宫开支,将节省下来的支出全部用在兵将军备上。”
  王丞相听到这话,连忙站出来说道,“娘娘万万不可如此,国库虽不足,却并不需要您和太子受苦。”
  “丞相有所不知,后宫之中,两位先皇的嫔妃还有侍候他们的宫女太监不知凡几,这些人吃喝穿戴样样要钱。还有那些宫殿,日常要维护,住了新人也要维护,即是如此,日常的维护便罢了,也能省下一些开销。
  这天即将入秋,转眼就是冬季,本宫这里少个侍候的人,少吃两道菜,将士那里就能多上一件棉衣。。。。。。另一个,打仗就是在打人,人少了就要吃亏。朝中虽有配婚令,但普通百姓人家,见是女孩多是要溺死或是丢弃,久而久之,且不说普通百姓娶妻难,就是咱们兵营里将士一个个的也是娶妻难上青天。
  宫中宫女众多,本宫便想着放出去一些。一来婚配,二来节省开资。几位大人觉得如何呢?”
  能如何,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于是在被人夸了又夸后,这项议题就正式结束了。
  等到宫女放出去的时候,那些宫妃们要是有不愿意在宫里呆的,也可以混到里面一起出宫去。
  反正这宫里隔三差五就要死上那么一两个人。没了宠爱和生育的后妃,宫里宫外的人,就算是死无尸也不会有谁上心了。
  莫愁一直都知道,让寡妇改嫁在这个时代比登天还难,尤其是皇帝的未亡人。所以光明正大的不行,那就悄悄的行事。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她既有能力帮忙,总不会看着那些不想留在宫里守寡的女人人生虚耗。
  又说了几句琐碎的事,众人的话题终于回到了之前的三国犯边之事。
  当听到桑博请军战辽国,狄青请战对西夏,八王爷也要亲自上阵对付金国时,莫愁看着张氏摇了摇头,眯着眼睛想了半天,这才拿定主意。
  “当年宋与辽国签定的那岁贡之事,若能借此战一笔沟销或是让他们纳贡称臣,最好不过。所以八王叔不妨和桑博军一起去宋辽边界。至于金国,本宫倒是有个好人选。”
  几人听到这张氏这么说,都是一怔,不明白满朝上下还有谁能够有能耐并且有必胜的把握。
  要知道大宋同时与三国开战,形势不容乐观。所以此战必须胜,并且要胜的迅速。
  “不知娘娘的人选是?”
  张氏又看了一眼莫愁,听明白莫愁所言后,这才开口对着屏风外的众人说道,“金国与襄阳毗邻,襄阳王府有亲兵千人,襄阳郡也有驻军三万,不如便由襄阳王领兵抗金,众位大臣以为如何?”
  襄阳王?
  这人早有异心,让他领兵抗金,岂不是授与他兵权,让他如虎添翼。
  张氏说完,屏风外一片寂静,半晌,包大人才想明白张氏为何出此言,“娘娘聪慧,臣等不及。包拯也以为由襄阳王领兵最宜。”
  王丞相一怔,看着包大人不解极了。“包大人,你之前出京城不是说襄阳王有反心?”因为你当时这么说,老夫才向皇上那里敲边鼓的。
  包大人点头,这话他是说过。
  看到包大人点头,桑博和狄青都看了过来。
  既然知道人家有反心,你咋还送人家兵权呢。
  就在众人还待细问之时,八王爷大笑出声,“妙,妙,妙,此计甚妙。”
  那襄阳王想要造反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就他王府那点兵,啥事都不挡,所以他必然会就近笼络驻扎在襄阳城外的那些士兵。
  襄阳外的三万将士,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三万可以对付金国,却对付不了大宋。而且那三万将士此时心向着谁,他们这些人谁都不知道。既是不知道,那便可以试一试。
  而且最重要的便是,襄阳王始终是个祸害。打上这一场,也能看清他的实力并且借机消耗一番。
  “皇上在世时,曾与本宫提起过襄阳王或有二心之语。此时大宋生死存亡之即,若是襄阳王能够一致对外,剩下的事情,都是咱们宋人自己的事情。怎么解决咱们关上门来,慢慢的商量。
  若是襄阳王带着这些人反了,本宫也只说能,反的好。”
  是呀,提前反了,总比打起来的时候腹背受敌要来的强。而且若是他听了旨意派兵与金国打起来,介时必有战时消耗,将来朝。廷再收拾襄阳王也容易的狠。
  而且,只要旨意一下,他们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确定襄阳王必会先跟着金国打上一仗,并且一定会努力赢的漂亮。
  只有打赢了还不行,因为是三面开战,三面要是都赢了,就显不出他来了。只有打漂亮了,才能提高他在百姓中的威望。反的时候,也够有话语权。
  但是无论怎么样,朝。廷都没有损失。
  众人想清楚这前因后果,诸般算计后,再一次对张氏刮目相看。
  前前后后,张氏在众人心里的地位一下子升得老高。莫愁见此,轻轻地勾起嘴角。
  这就是她想要达到的效果。
  。。。。。。
  宫里大事初定,宫外却并未受到什么影响。
  寒舍的主人回来了,却都没有回家。孟师傅看着只有小龙女一个人进大门,有些失望。
  等到听说展昭和莫愁都是进宫去的时候,孟师傅清了清嗓子,又问了小龙女几句路上安好的便回了自己的院子。
  最近他新得了一套话本子,正在练呢。
  最近皇帝没了,桑博天天进宫,忙得要死,其他的人也都因为皇帝大行的事情,或多或少都有了些琐事要忙。弄得孟师傅特别没意思。
  正好住在寒舍里的顾惜朝知道了,特特为孟师傅写了个话本子,不愧是考过探花郎的人,那话本子当真是文彩飞扬,郎郎上口,别提多让孟师傅高兴了。
  孟师傅回了自己的院子‘上进’去了,孟春妮一把拉过小龙女的手,缠着她说一路上的见闻。
  小龙女歪头想了想,只用了两句话便帮她总结了。
  “包大人所到之处总有人死 ,姐夫所到之处仍是害人不浅。”
  孟春妮:“。。。。。。”要不要说的这么惊悚呀。
  

第126章 
  因为定了婚事不能跟着公费旅行的孟春妮被孤零零的留在寒舍。
  日常无事; 除了跟着莫愁找来的绣娘绣上两针嫁妆; 就是被南清宫的狄娘娘叫去说话。
  狄娘娘哪都好; 就是每每说起话来都让孟春妮想到了当初莫愁给她挑夫婿的话。
  于是孟春妮一边庆幸着狄青父母早就不在了; 一边又应酬着狄娘娘这个伪婆婆。
  虽然莫愁等人只出去了几个月; 可是这几个月也让习惯热闹的孟春妮寂寞坏了。
  兴高采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