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经注-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头,济自棘。棘津在东郡、河内之间,田融以为即石济南津也。虽千古茫昧,理

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沿途隐显,方土可验。司马迁云:吕望,东海上

人也,老而无遇,以钓干周文王。韩婴云: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七十则屠

牛朝歌,行年九十,食为帝师。皇甫士安云:欲隐东海之滨,闻文王善养老,故

入钓于周。今汲县城亦言有吕望隐居处。起自东海,迄于酆雍,缘其迳趣,赵、

魏为密。厝之谯、宋,事为疏矣。张甲故渎又东北,至修县,东会清河。《十三

州志》曰:张甲河东北至修县,入清漳者也。屯氏别河又东,枝津出焉。东迳信

城县故城南,又东,迳清阳县故城南,清河郡北,魏自清阳徙置也。又东北,迳

陵乡南,又东北,迳东武城县故城南,又东北,迳东阳县故城南。《地理志》曰:

王莽更之曰胥陵矣。俗人谓之高黎郭,非也。应劭曰:东武城东北三十里有阳乡,

故县也。又东,散绝无复津迳。屯氏别河又东北,迳清河郡南,又东北迳清河故

城西。汉高帝六年,封王吸为侯国。《地理风俗记》曰:甘陵郡东南十七里,有

清河故城者,世谓之鹊城也。又东北,迳绎幕县南,分为二渎。屯氏别河北渎,

东迳绎幕县故城南,东绝大河故渎,又东北,迳平原县,枝津北出,至安陵县遂

绝。屯氏别河北渎,又东北,迳重平县故城南。应劭曰:重合县西南八十里有重

平乡,故县也。又东北迳重合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定县故城南。汉武帝元朔四

年,封齐孝王子刘越为侯国。《地理风俗记》曰:饶安县东南三十里有定乡城,

故县也。屯氏别河北渎又东,入阳信县,今无水。又东为咸河,东北流,迳阳信

县故城北。《地理志》,渤海之属县也。东注于海。屯氏别河南渎,自平原东绝

大河故渎,又迳平原县故城北,枝津右出,东北至安德县界,东会商河。屯氏别

河南渎又东北,于平原界,又有枝渠右出,至安德县遂绝。屯氏别河南渎,自平

原城北,首受大河故渎东出,亦通谓之笃马河,即《地理志》所谓平原县有笃马

河,东北入海,行五百六十里者也。东北,迳安德县故城西,又东北,迳临齐城

南,始东齐未宾,大魏筑城以临之,故城得其名也。又屈迳其城东故渎,广四十

步,又东北,迳重丘县故城西。《春秋·襄公二十五年》:秋,同盟于重丘,齐

成故也。应劭曰:安德县北五十里有重丘乡,故县也。又东北,迳西平昌县故城

北。北海有平昌县,故加西。汉宣帝元康元年,封王长君为侯国。故渠川派,东

入般县,为般河,盖亦九河之一道也。《后汉书》称公孙瓒破黄巾于般河,即此

渎也。又东为白鹿渊水,南北三百步,东西千余步,深三丈余。其水冬清而夏浊,

渟而不流。若夏水洪泛,水深五丈,方乃通注般渎。又迳般县故城北,王莽更

之曰分明也。东迳乐陵县故城北,《地理志》曰:故都尉治。伏琛、晏谟言:平

原邑,今分为郡。又东北,迳阳信县故城南,东北入海。屯氏河故渎,自别河东

迳甘陵之信乡县故城南。《地理志》曰:顺帝更名安平。应劭曰:甘陵西北十七

里有信乡,故县也。屯氏故渎又东,迳甘陵县故城北,又东,迳灵县北。又东北,

迳鄃县。与鸣犊河故渎合,上承大河故渎于灵县南。《地理志》曰:河水自灵

县别出为鸣犊河者也。东北迳灵县东,东入鄃县,而北合屯氏渎,屯氏渎兼鸣

渎之称也。又东,迳鄃县故城北,东北合大河故渎,谓之鸣犊口。《十三州志》

曰:鸣犊河,东北至修,入屯氏,考渎则不至也。

△又东北过卫国县南,又东北过濮县北,瓠子河出焉。

河水东迳铁丘南。《春秋左氏传·哀公二年》:郑罕达帅师,邮无恤御简子,

卫太子为右,登铁上,望见郑师,卫太子自投车下,即此处也。京相г唬禾

丘名也。杜预曰:在戚南。河之北岸有古城,戚邑也。东城有子路冢。河之西岸

有竿城。《郡国志》曰:卫县有竿城者也。河南有龙渊宫。盖武帝起宫于决河之

傍,龙渊之侧,故曰龙渊宫也。武帝元光中,河决濮阳,汜郡十六,发卒十万人

塞决河,起龙渊宫。河水东北流而迳濮阳县,北为濮阳津,故城在南,与卫县分

水。城北十里,有瓠河口,有金堤,宣房堰。粤在汉世,河决金堤,涿郡王尊自

徐州刺史迁东郡太守,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决坏。尊躬率民吏投沈白马祈

水神河伯,亲执圭璧,请身填堤,庐居其上。吏民皆走,尊立不动,而水波齐足

而止,公私庄其勇节。河水又东北,迳卫国县南,东为郭口津。河水又东,迳鄄

城县北,故城在河南一十八里,王莽之鄄良也。沇州旧治,魏武创业,始自于

此。河上之邑,最为峻固。《晋八王故事》曰:东海王越治鄄城。城无故自坏七

十余丈,越恶之,移治濮阳。城南有魏使持节征西将军太尉方城侯邓艾庙,庙南

有艾碑,秦建元十二年,广武将军沇州刺史关内侯安定彭超立。河之南岸有新

城,宋宁朔将军王玄谟前锋入河所筑也。北岸有新台,鸿墓层广高数丈,卫宣公

所筑新台矣。《诗》齐姜所赋也。为卢关津,台东有小城,崎岖颓侧,台址枕河,

俗谓之邸阁城,疑故关津都尉治也,所未详矣。河水又东北,迳范县之秦亭西,

《春秋经》书:筑台于秦者也。河水又东北,迳委粟津,大河之北,即东武阳县

也。左会浮水故渎。故渎上承大河于顿邱县而北出,东迳繁阳县故城南。应劭曰:

县在繁水之阳。张晏曰:县有繁渊。《春秋·襄公二十年经》书:公与晋侯、齐

侯盟于澶渊。杜预曰:在顿邱县南,今名繁渊。澶渊即黎渊也,亦谓之浮水焉,

昔魏徙大梁,赵以中牟易魏,故《地理志》曰:赵南至浮水繁阳,即是渎也。故

渎东绝大河故渎,东迳五鹿之野。晋文公受块于野人,即此处矣。京相г唬航

卫国县西北三十里有五鹿城,今属顿丘县。浮水故渎又东南,迳卫国邑城北。故

卫公国也,汉光武以封周后也。又东,迳卫国县故城南,古斟观。应劭曰:夏有

观扈,即此城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二年,齐田寿率师伐我,围观,观降。

浮水故渎又东,迳河牧城而东北出。《郡国志》曰:卫本观故国,姚姓,有河牧

城。又东北,入东武阳县,东入河,又有漯水出焉,戴延之谓之武水也。河水又

东,迳武阳县东,范县西,而东北流也。

△又东北过东阿县北。

河水于范县东北流,为仓亭津。《述征记》曰:仓亭津在范县界,去东阿六

十里。《魏土地记》曰:津在武阳县东北七十里,津,河济名也。河水右历柯泽。

《春秋左传·襄公十四年》,卫孙文子败公徒于阿泽者也。又东北,迳东阿县故

城西,而东北出,流注河水,枝津东出,谓之邓里渠也。

△又东北过茌平县西。

河水自邓里渠东北,迳昌乡亭北,又东北,迳确磝城西。《述征记》曰:

确磝,津名也。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其城临水,西南崩于河。宋元

嘉七年,到彦之北入,拔之,后失。至二十七年,以王玄谟为宁朔将军,前锋入

河,平确磝,守之。都督刘义恭以沙城不堪守,召玄谟,令毁城而还。后更城

之,魏立济州,治此也。河水冲其西南隅,又崩于河,即故茌平县也。应劭曰:

茌,山名也,县在山之平地,故曰茌平也。王莽之功崇矣。《经》曰:大河在其

西,邓里渠历其东,即斯邑也。昔石勒之隶师懽,屯耕于茌平,闻鼓角鞞铎之

声于是县也。西与聊城分河。河水又东北,与邓里渠合,水上承大河于东阿县西,

东迳东阿县故城北,故卫邑也。应仲瑗曰:有西,故称东。魏封曹植为王国。大

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尝煮胶以贡天府,《本

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县出佳缯缣,故《史记》云:秦王服太阿

之剑,阿缟之衣也。又东北迳临邑县,与将渠合。又北迳茌平县东,临邑县故城

西,北流入于河。河水又东北流,迳西渎津,津西侧岸临河,有四渎祠,东对四

渎口。河水东分济,亦曰泲水受河也。然荥口石门,水断不通,始自是出,东北

流,迳九里,与清水合,故济渎也。自河入济,自济入淮,自淮达江,水径周通,

故有四渎之名也。昔赵杀鸣犊,仲尼临河而叹,自是而返。曰:丘之不济,命也

夫!《琴操》以为孔子临狄水而歌矣曰:狄水衍兮风扬波,船楫颠倒更相加。余

按:临济,故狄也。是济所迳,得其通称也。河水又迳杨墟县之故城东,俗犹谓

是城曰阳城矣。河水又迳茌平城东,城内有故台,世谓之时平城,非也,盖茌、

时音相近耳。

△又东北过高唐县东。

河水于县,漯水注之。《地理志》曰:漯水出东武阳。今漯水上承河水于武

阳县东南,西北迳武阳新城东,曹操为东郡所治也。引水自东门石窦,北注于堂

池,池南故基尚存。中城内,有一石台。大城西门名冰井门,门内曲中,冰井犹

存。门外有故台,号武阳台,币台亦有隅雉遗迹。水自城东北,迳东武阳县故城

南。应劭曰:县在武水之阳。王莽之武昌也。然则漯水亦或武水矣。臧洪为东郡

太守,治此。曹操围张超于雍邱,洪以情义请袁绍救之,不许,洪与绍绝。绍围

洪。城中无食,洪呼吏士曰:洪于大义,不得不死,诸君无事空与此祸。众泣曰:

何忍舍明府也。男女八千馀人,相枕而死。洪不屈,绍杀洪。邑人陈容为丞,谓

曰:宁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绍又杀之,士为伤叹。今城四周,绍围

郭尚存。水币隍堑,于城东北,合为一渎,东北出郭,迳阳平县之冈城西。《郡

国志》曰:阳平县有冈城亭。又北迳阳平县故城东。汉昭帝元平元年,封丞相蔡

义为侯国。漯水又北,绝莘道。城之西北,有莘亭。《春秋·桓公十六年》,卫

宣公使伋使诸齐,令盗待于莘,伋、寿继殒于此亭。京相г唬航裱羝窖羝较乇

一十里,有故莘亭,阸限蹊要,自卫适齐之道也。望新台于河上,感二子于宿

龄,诗人《乘舟》,诚可悲矣。今县东有二子庙,犹谓之孝祠矣。漯水又东北,

迳乐平县故城东,县故清也。汉高帝八年,封空中同于清。宣帝封许广汉少弟翁

孙于乐平,并为侯国,王莽之清治矣。汉章帝建初中,更从今名也。漯水又北,

迳聊城县故城西。城内有金城,周币有水,南门有驰道,绝水南出,自外泛舟而

行矣。东门侧有层台,秀出云表,鲁仲连所谓还高唐之兵,却聊城之众者也。漯

水又东北,迳清河县故城北。《地理风俗记》曰:甘陵故清河。清河在南一十七

里,今于甘陵县故城东南,无城以拟之。直东二十里有艾亭城,东南四十里有此

城,疑即清河城也。后蛮居之,故世称蛮城也。漯水又东北,迳文乡城东南,又

东北,迳博平县故城南,城内有层台秀上,王莽改之曰加睦也。右与黄沟,同注

川泽。黄沟承聊城郭水,水泛则津注,水耗则辍流。自城东北出,迳清河城南,

又东北,迳摄城北,《春秋》所谓聊摄以东也。俗称郭城,非也。城东西三里,

南北二里,东西隅有金城,城卑下,墟郭尚存,左右多坟垅,京相г唬毫某窍

东北三十里有故摄城。今此城西去聊城二十五六里许,即摄城者也。又东迳文乡

城南,又东南迳王城北。魏泰常七年,安平王镇平原所筑,世谓之王城。太和二

十三年,罢镇,立平原郡,治此城也。黄沟又东北流,左与漯水隐覆,势镇河陆,

东出于高唐县。大河右迤,东注漯水矣。《地理志》:桑钦曰:漯水出高唐。余

按《竹书·穆天子传》称:丁卯,天子自五鹿东征,钓于漯水,以祭淑人,是曰

祭丘,己巳,天子东征,食马于漯水之上。寻其沿历迳趣,不得近出高唐也。桑

氏所言,盖津流所出,次于是闲也。俗以是水上承于河,亦谓之源河矣。漯水又

东北,迳援县故城西,王莽之东顺亭也。杜预《释地》曰:济南祝阿县,西北有

援城。漯水又东北,迳高唐县故城东。昔齐威王使肸子守高唐,赵人不敢渔于河。

即鲁仲连子谓田巴曰: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者也。《春秋左传·哀公十年》:

赵鞅帅师伐齐,取黎及辕,毁高唐之郭。杜预曰:辕即援也。祝阿县西北有高唐

城。漯水又东北,迳漯阴县故城北,县故黎邑也。汉武帝元狩三年封匈奴降王昆

邪为侯国,王莽更名翼城。历北漯阴城南,伏琛谓之漯阳城。南有汉沇州刺史

刘岱碑。《地理风俗记》曰:平原漯阴县,今巨漯亭是也。漯水又东北,迳著县

故城南,又东北,迳崔氏城北。《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崔成请老于崔者

也。杜预《释地》曰: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漯水又东北,迳东朝阳县

故城南。汉高帝七年封都尉华寄为侯国。《地理风俗记》曰:南阳有朝阳县,故

加东。《地理志》曰:王莽之修治也。漯水又东,迳汉徵君伏生墓南,碑碣尚存。

以明经为秦博士,秦坑儒士,伏生隐焉。汉兴,教于齐、鲁之间,撰五经《尚书

大传》。文帝安车徵之,年老不行,乃使掌故朝错受《尚书》于徵君,号曰伏生

者也。漯水又东,迳邹平县故城北,古邹侯国,舜后,姚姓也。又东北,迳东邹

城北。《地理志》千乘郡有东邹县。漯水又东北,迳建信县故城北。汉高帝七年,

封娄敬为侯国。应劭曰:临济县西北五十里,有建信侯城,都尉治故城者也。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