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经注-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亦魏武望奉常王叔治之处也。昔严才与其属攻掖门,修闻变,车马未至,便

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雀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相国钟繇曰:

旧,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卿何来也?修曰:食其禄,焉避其难?居府虽旧,

非赴难之义。时人以为美谈矣。石虎更增二丈,立一屋,连栋接榱,弥覆其上,

盘回隔之,名曰命子窟。又于台上起五层楼,高十五丈,去地二十七丈。又作铜

雀于楼巅,舒翼若飞。南则金凤台,高八丈,有屋一百九间。北曰冰井台,亦高

八丈,有屋一百四十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石

墨可书,又然之难尽,亦谓之石炭。又有粟窖及盐窖,以备不虞。今窖上犹有石

铭存焉。左思《魏都赋》曰:三台列峙而峥嵘者也。城有七门,南曰凤阳门,中

曰中阳门,次曰广阳门,东曰建春门,北曰广德门,次曰厩门,西曰金明门,一

曰白门。凤阳门三台洞开,高三十五丈。石氏作层观架其上,置铜凤,头高一丈

六尺。东城上,石氏立东明观,观上加金博山,谓之锵天。北城上有齐斗楼,超

出群榭,孤高特立。其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饰表以砖,百步一楼。凡诸宫殿

门台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当其全盛之

时,去邺六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魏因汉祚,复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

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故号五都也。今相

州刺史及魏郡治。

漳水自西门豹祠北,迳赵阅马台西。基高五丈,列观其上。石虎每讲武于其

下,升观以望之。虎自于台上放鸣镝之矢,以为军骑出入之节矣。漳水又北迳祭

陌西。战国之世,俗巫为河伯取妇,祭於此陌。魏文帝时,西门豹为邺令,约诸

三老曰:为河伯娶妇,幸来告知,吾欲送女。皆曰,诺。至时,三老、廷掾,赋

敛百姓,取钱百万。巫觋行里中,有好女者,祝当为河伯妇。以钱三万聘女,沐

浴脂粉如嫁状。豹往会之。三老、巫、掾与民咸集赴观。巫妪年七十,从十女弟

子。豹呼妇视之,以为非妙,令巫妪入报河伯。投巫於河中,有顷,曰,何久也?

又令三弟子及三老入白,并投于河。豹磬折曰:三老不来,奈何?复欲使廷掾、

豪长趣之,皆叩头流血,乞不为河伯取妇。淫祀虽断,地留祭陌之称焉。又慕容

隽投石虎尸处也。田融以为紫陌也。赵建武十一年,造紫陌浮桥于水上。为佛图

澄先造生墓於紫陌,建武十四年卒,十二月葬焉,即此处也。漳水又对赵氏临漳

宫,宫在桑梓苑,多桑木,故苑有其名。三月三日及始蚕之月,虎帅皇后及夫人

采桑于此。今地有遗桑,墉无尺雉矣。

漳水又北,滏水入焉。漳水又东,迳梁朝城南。《地理风俗记》曰:邺北五

十里有梁期城,故县也。汉武帝元鼎五年,封任破胡为侯国。晋惠帝永兴元年,

骠骑王浚遣乌丸渴末迳至梁期。候骑到邺,成都王颖遣将军石超讨末,为末所败

于此也。又迳平阳城北。《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元年,邺师败邯郸之师于平

阳者也。司马彪《郡国志》曰:邺有平阳城。即此地也。

△又东过列人县南。

漳水又东,右迳斥邱县北,即裴县故城南,王莽更名之曰即是也。《地理风

俗记》曰:列人县西南六十里,有即裴城,故县也。

漳水又东北,迳列人县故城南,王莽更名之为列治也。《竹书纪年》曰:梁

惠成王八年,惠成王伐邯郸,取列人者也。于县左合白渠故渎。白渠水出魏郡武

安县钦口山,东南流,迳邯郸县南,又东与拘涧水合。水导源武始东山白渠,北

俗犹谓是水为拘河也。白渠水又东,又有牛首水入焉。水出邯郸县西堵山,东流

分为二水,洪湍双逝,澄映两川。汉景帝时,七国悖逆,命曲周侯郦寄攻赵,围

邯郸,相捍七月,引牛首拘水灌城,城坏,王自杀。其水东入邯郸城,迳温明殿

南,汉世祖擒王郎,幸邯郸,书卧处也。其水又东,迳丛台南,六国时赵王之台

也。《郡国志》曰:邯郸有丛台。故刘劭《赵都赋》曰: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

於少阳者也。今遗基旧墉尚在。其水又东历邯郸阜,张晏所谓邯山在东城下者也。

曰:单,尽也,城郭从邑,故加邑。邯郸之名,盖指此以立称矣。故赵郡治也,

《长沙耆旧传》称:桓阶为赵郡太守,尝有遗囊粟於路者,行人挂囊粟於树,莫

敢取之,即于是处也。其水又东流出城,又合成一川也,又东澄而为渚、沁二水,

东南流注拘涧水,又东入白渠,又东,故渎出焉。一水东为泽渚,曲梁县之鸡泽

也。《国语》所谓鸡丘矣。东北通澄湖。白渠故渎南出,所在枝分,右出即邯沟

也。历邯沟县故城东,盖因沟以氏县也。《地理风俗记》曰:即裴城西北二十里

有邯沟城,故县也。又东迳肥乡县故城北。《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八年,伐

邯郸取肥者也。《晋书地道记》曰:太康中立,以隶广平也。渠道交径,互相缠

縻,与白渠同归,迳列人,右会漳津,今无水。《地理志》曰:白渠东至列人入

漳,是也。

△又东北过斥漳县南。

应劭曰:其国斥卤,故曰斥漳。汉献帝建安十八年,魏太祖凿渠,引漳水东

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漳津故渎水旧断,溪东北出,涓流濗注而

已。《尚书》所谓覃怀底绩,至于衡漳者也。孔安国曰:衡,横也,言漳水横流

也。又东北迳平恩县故城西。应劭曰:县故馆陶之别乡,汉宣帝地节三年置,以

封后父许伯为侯国,王莽更曰延平也。

△又东北过曲周县东,又东北过钜鹿县东。

衡漳故渎东北迳南曲县故城西。《地理志》,广平有南曲县。应劭曰:平恩

县北四十里有南曲亭,故县也。又迳曲周县故城东。《地理志》曰:汉武帝建元

四年置,王莽更名直周。余按《史记》,大将军郦商以高祖六年封曲周县为侯国。

又考《汉书》同,是知曲周旧县,非始孝武。啸父冀州人,在县市补履数十年,

人奇其不老,求其术而不能得也。

衡漳又北,迳巨桥邸阁西。旧有大梁横水,故有巨桥之称。昔武王伐纣,发

巨桥之粟,以赈殷之饥民。服虔曰:巨桥,仓名。许慎曰:钜鹿水之大桥也。今

临侧水湄,左右方一二里,中状若邱墟,盖遗囤故窖处也。衡水又北,迳钜鹿县

故城东。应劭曰:鹿者,林之大者也。《尚书》曰:尧将禅舜,纳之大麓之野,

烈风雷雨不迷,致之以昭华之玉。而县取目焉,路温舒,县之东里人。父为里监

门,使温舒牧羊泽中,取蒲牒用写书,即此泽也。钜鹿郡治。秦始皇二十五年,

灭赵,以为钜鹿郡。汉景帝中元年为广平郡。武帝征和二年,以封赵敬肃王子为

平干国。世祖中兴,更为钜鹿也。郑玄注《尚书》,引《地说》云:大河东北流,

过绛水千里,至大陆,为地腹。《地理志》曰:大陆在钜鹿,绛水在安平信都。

如《志》之言,钜鹿与信都,相去不容此数也。水土之名变易,世失其处,见降

水则以为绛水,故依而废读,或作绛字,非也。今河内共北山,淇水出焉,东至

魏郡黎阳入河,近所谓降水也。降读当如郕降于齐师之降,盖周时国于此地者,

恶言降,故改为共耳。又今河所从,去大陆远矣。馆陶北屯氏河,其故道与?余

按郑玄据《尚书》有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推次言之,

故以淇水为降水,共城为降城,所未详也。稽之群书,共县本共和之故国,是有

共名,不因恶降而更称。禹著《山经》,淇出沮洳,《淇澳》《卫诗》,列目又

远,当非,改降革为今号。但是水导源共北山,玄欲因成降义,故以淇水为降水

耳。即如玄引《地说》,黎阳、钜鹿,非千里之迳,岂直信都于大陆者也。惟屯

氏北出馆陶,事近之矣。按《地理志》云:绛水发源屯留,下乱漳津,是乃与漳

俱得通称,故水流间关,所在著目,信都复见绛名,而东入于海。寻其川脉,无

他殊渎,而衡漳旧道,与屯氏相乱,乃《书》有过降之文,与《地说》千里之志,

即之途致,与《书》相邻,河之过降,当应此矣。下至大陆,不异经说。自甯迄

于钜鹿,出于东北,皆为大陆,语之缠络,厥势眇矣。九河既播,八枝代绝。遗

迹故称,往往时存。故鬲、般列于东北,徒骇渎联漳、绛,同逆之状粗分,陂漳

之会犹在,按经考渎,自安故目矣。漳水又历经县故城西。水有故津,谓之薄落

津。昔袁本初还自易京,上已届此,率其宾从,禊饮于斯津矣。衡漳又迳沙邱台

东,纣所成也,在钜鹿故城东北七十里。赵武灵王与秦始皇并死于此矣。又迳铜

马祠东,汉光武庙也。更始二年秋,光武追铜马于馆陶,大破之,遂降之。贼不

自安,世祖令其归营,乃轻骑行其垒。贼乃相谓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

不投死乎?遂将降人分配诸将,众数十万人,故关西号世祖曰铜马帝也,祠取名

焉。庙侧有碑,述河内修武县张导,字景明,以建安三年为钜鹿太守。漳津泛滥,

土不稼穑,导披按地图,与丞彭参、掾马道嵩等,原其逆顺,揆其表里,修防排

通,以正水路,功绩有成,民用嘉赖。题云《漳河神坛碑》。而俗老耆儒,犹揭

斯庙为铜马刘神寺。是碑顷因震裂,馀半不可复识矣。又迳南宫县故城西。汉高

后元年,以封张越人子买为侯国,王莽之序中也,其水与隅醴通为衡津,又有长

芦淫水之名,绛水之称矣。今漳水既断,降水非复缠络矣。又北,绛渎出焉,今

无水。故渎东南迳九门城南,又东南,迳南宫城北,又东南,迳缭城县故城北。

《十三州志》曰:经县东五十里,有缭城,故县也。左迳安城南,故信都之安城

乡也。更始二年,和城太守邳彤,与上会信都南安城乡,上大悦,即此处也。故

渎又东北,迳辟阳亭,汉高帝六年,封审食其为侯国,王莽之乐信也。《地理风

俗记》曰:广川西南六十里,有辟阳亭,故县也。绛渎又北,迳信都城东,散入

泽渚,西至于信都城,东连于广川县之张甲故渎,同归于海。故《地理志》曰:

《禹贡》,绛水,在信都,东入于海也。

△又北过堂阳县西。

衡水自县分为二水,其一水北出,迳县故城西,世祖自信都以四千人先攻堂

阳绛水者也。水上有梁,谓之旅津渡,商旅所济故也。其右水东北注,出石门。

门石崩褫,馀基殆在,谓之长芦水,盖变列葭之名也。长芦水东迳堂阳县故城南。

应劭曰:县在堂水之阳。《穀梁传》曰:水北为阳也。今于故县城南,更无别水,

惟是水东出,可以当之。斯水盖包堂水之兼称矣。长芦水又东迳九门陂,故县也。

又东迳扶柳县故城南。世祖建武三十年,封寇恂子楫为侯国。又东屈,北迳信都

县故城西,信都郡治也。汉高帝六年置,景帝中二年为广川惠王越国,王莽更为

新博,县曰新博亭。光武自蓟至信都是也。明帝永平十五年,更名乐成。安帝延

光中改曰安平。城内有《汉冀州从事安平赵徵碑》,又有《魏冀州刺史陈留丁绍

碑》,青龙三年立。城南有《献文帝南巡碑》,其水城北注,又北迳安阳城东,

又北迳武阳城东,《十三州志》曰:扶柳县东北有武阳城,故县也。又北为博广

池,池多名蟹佳虾,岁贡王朝,以充膳府。又北迳下博县故城东,而北流注于衡

水也。

△又东北过扶柳县北,又东北过信都县西。

扶柳县故城在信都城西,衡水迳其西。县有扶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也。

衡水又北,迳昌城县故城西。《地理志》,信都有昌城县。汉武帝以封城阳

顷王子刘差为侯国。阚骃曰:昌城本名阜城矣。应劭曰:堂阳县北三十里,有昌

城,故县也。世祖之下堂阳,昌城人刘植率宗亲子弟,据邑以奉世祖是也。又迳

西梁县故城东。《地理风俗记》曰:扶柳县西北五十里,有西梁城,故县也。世

以为五梁城,盖字状致谬耳。

衡漳又东北,迳桃县故城北,汉高祖十二年,封刘襄为侯国,王莽改之曰桓

分也。合斯洨故渎。斯洨首受大白渠,大白渠首受绵蔓水。绵蔓水上承桃水,

水出乐平郡,之上艾县,东流,世谓之曰桃水。东迳靖阳亭南,故关城也。又北

流,迳井陉关下,注泽发水,水出董卓垒东,乱流东北,迳常山蒲吾县西,而桃

水出焉。泽发水又北入滹沱桃水,南迳蒲吾县故城西,又东南流,迳桑中县故城

北,世谓之石勒城,盖赵氏增城之,故擅其目。俗又谓之高功城也,《地理志》

曰:侯国也,桃水又东南流,迳绵蔓县故城北,王莽之绵延也。世祖建武二年,

封郭况为侯国。自下通谓之绵蔓水。绵蔓水又东流,迳乐阳县故城西,右合井陉

山水。水出井陉山,世谓之鹿泉水。东北流,屈迳陈馀垒西,俗谓之故壁城。昔

在楚、汉,韩信东入,馀拒之于此,不纳左车之计,悉众西战,信遣奇兵自间道

出,立帜于其垒,师奔失据,遂死泜上。其水又屈迳其垒南,又南迳城西,东

注绵蔓水,绵蔓水又屈从城南,俗名曰临清城,非也。《地理志》曰侯国矣。王

莽更之曰畅苗者也。《东观汉记》曰:光武使邓禹发房子。兵二千人,以铫期为

偏将军,别攻真定、宋子馀贼,拔乐阳、藁城、肥垒者也。绵蔓水又东迳乌子堰,

枝津出焉。又东谓之大白渠。《地理志》所谓首受绵蔓水者也。白渠水又东南迳

关县故城北,《地理志》常山之属县也。又东为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