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经注-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二户九室,而不为重隅也。室外柱内,绮井之下,施机轮,饰缥碧,仰象天状,

画北道之宿焉,盖天也。每月随斗所建之辰,转应天道,此之异古也。加灵台于

其上,下则引水为辟雍。水侧结石为塘,事准古制,是太和中之所经建也。如浑

水又南,与武周川水会。水出县西南山下,二源翼导,俱发一山。东北流合成一

川,北流迳武周县故城西,王莽之桓周也。又东北右合黄水,水西出黄阜下,东

北流,圣山之水注焉。水出西山,东流注于黄水。黄水又东注武周川,又东历故

亭北,右合火山西溪水。水导源火山,西北流,山上有火井,南北六七十步,广

减尺许,源深不见底,炎势上升,常若微雷发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东方

朔《神异传》云:南方有火山焉,长四十里,广四五里。其中皆生不炉之木,昼

夜火然,得雨猛风不灭,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长二尺馀,细如丝,色白,时时

出外,以水逐而沃之则死。取其毛,绩以为布,谓之火浣布。是山亦其类也。但

卉物则不能然。其山以火从地中出,故亦名荧台矣。火井东五六尺有汤井,广轮

与火井相状,热势又同,以草内之则不然,皆沾濡露结,故俗以汤井为目。井东

有火井祠,以时祀祭焉。井北百馀步,有东西谷,广十许步。南崖下有风穴,阙

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虽三伏盛暑,犹须袭裘。寒吹凌人,

不可暂停。而其山出雏乌,形类雅乌,纯黑而姣好,音与之同,缋采绀发,觜若

丹砂。性驯良而易附,中童幼子,捕而执之,曰赤觜乌,亦曰阿雏乌。按《小尔

雅》,纯黑反哺,谓之慈乌;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雅乌,白项而群飞者,

谓之燕乌;大而白项者,谓之苍乌。《尔雅》曰:斯,卑居也。孙炎曰:卑居,

楚乌。犍为舍人以为壁居,《说文》谓之雅,雅,楚乌。《庄子》曰雅贾矣。马

融亦曰:贾乌者也。又案《瑞应图》有三足乌,赤乌、白乌之名,而无记于此乌,

故书其异耳。自恒山已北,并有此矣。其水又东北流,注武周川水。武周川水又

东南流,水侧有石祗洹舍并诸窟室,比邱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南,凿

石开山,因崖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

目新眺。川水又东南流出山。《魏土地记》曰:平城西三十里,武周塞口者也。

自山口枝渠东出入苑,溉诸园池。苑有洛阳殿,殿北有宫馆。一水自枝渠南流,

东南出,火山水注之。水发火山东溪,东北流出山,山有石炭,火之热同樵炭也。

又东注武州川,迳平城县南,东流注如浑水。又南流,迳班氏县故城东,王莽之

班副也。阚骃《十三州志》曰:班氏县在郡西南百里,北俗谓之去留城也。如浑

水又东南流,注於漯水。漯水又东迳北平邑县故城南。赵献侯十三年,城平邑,

《地理志》属代,王莽所谓平胡也。《十三州志》曰:城在高柳南八十里。北俗

谓之丑寅城。漯水又东迳沙陵南,魏金田之地也,事同曹武邺中定矣。漯水又东,

迳狋氏县故城北,王莽更名之曰狋聚也。《十三州志》曰:县在高柳南百三

十里,俗谓之苦力干城矣。漯水又东,迳道人县故城南。《地理志》曰:王莽之

道仁也。《地理风俗记》曰:初筑此城,有仙人游其地,故因以为城名矣。今城

北有渊,潭而不流,故俗谓之为平湖也。《十三州志》曰:道人城在高柳东北八

十里,所未详也。漯水又东,迳阳原县故城南。《地理志》曰:代郡之属县也,

北俗谓之比郍州城。漯水又东,阳原水注之,水出县东北泽中,北俗谓之太拔

回水,水自泽东南流注于漯水。又东迳东安阳县故城北,赵惠文王三年,主父封

长子章为代安阳君,此即章封邑,王莽之竞安也。《地理风俗记》曰:五原有西

安阳,故此加东也。漯水又东,迳昌平县,温水注之,水出南坟下,三源俱导,

合而南流,东北注漯水。漯水又东迳昌平县故城北,王莽之长昌也。昔牵招为魏

鲜卑校尉,屯此。

漯水又东北,迳桑乾县故城西,又屈迳其城北,王莽更名之曰安德也。《魏

土地记》曰:代城北九十里有桑乾城。城西渡桑乾水,去城十里有温汤,疗疾有

验,《经》言出南,非也,盖误证矣。魏任城王彰以建安二十三年,伐乌丸,入

涿郡,逐北,遂至桑乾,正于此也。漯水又东流,祁夷水注之,水出平舒县,东

迳平舒县之故城南泽中。《史记》,赵孝成王十九年,以汾门予燕,易平舒,徐

广曰:平舒在代。王莽更名之曰平葆。后汉世祖建武七年,封扬武将军马成为侯

国。其水控引众泉,以成一川。《魏土地记》曰:代城西九十里,有平舒城。西

南五里,代水所出,东北流,言代水,非也。祁夷水又东北,迳兰亭南,又东北,

迳石门关北,旧道出中山故关也。又东北流,水侧有故池。按《魏土地记》曰:

代城西南三十里有代王鱼池,池西北有代王台,东去代城四十里。祁夷水又东北,

得飞狐谷,即广野君所谓杜飞狐之口也。苏林据郦公之说,言在上党,即实非也。

如淳言在代,是矣。晋建兴中,刘琨自代出飞狐口,奔于安次,即于此道也。

《魏土地记》曰:代城南四十里有飞狐关,关水西北流,迳南舍亭西,又迳句琐

亭西,西北注祁夷水。祁夷水又东北流,迳代城西。卢植言:初筑此城,板干一

夜自移於此,故代西南五十里大泽中,营城自护,结苇为九门,于是就以为治。

城圆匝而不方,周四十七里,开九门,更名其故城曰东城。赵灭代汉封孝文为代

王。梅福上事曰;代谷者,谷中之地,恒山在其南,北塞在其北,上谷在东,代

郡在西,是其地也。王莽更之曰厌狄亭。《魏土地记》曰:城内有二泉,一泉流

出城西门,一泉流出城北门,二泉皆北注代水。祁夷水又东北,热水注之。水出

绫罗泽,泽际有热水亭。其水东北流,注祁夷水,又东北,谷水注之,水出昌平

县故城南,又东北入祁夷水。祁夷水右会逆水,水导源将城东,西北流迳将城北,

在代城东北一十五里,疑即东代矣,而尚传将城之名。应劭曰:城徙西南,去故

代五十里,故名代曰东城。或传书倒错,情用疑焉,而无以辨之。逆水又西,注

于祁夷之水,逆之为名,以西流故也。祁夷水东北迳青牛渊,水自渊东注之。耆

彦云,有潜龙出于兹浦,形类青牛焉,故渊潭受名矣。潭深不侧,而水周多莲藕

生焉。祁夷水又北,迳一故城西,西去代城五十里,又疑是代之东城,而非所详

也。又迳昌平郡东,魏太和中置,西南去故城六十里。又北,连水入焉,水出雊

瞀县东,西北流,迳雊瞀县故城南,又西迳广昌城南,《魏土地记》曰:代南二

百里有广昌城,南通大岭,即实。非也。《十三州记》曰:平舒城东九十里有广

平城,疑是城也,寻其名状,忖理为非。又西迳王莽城南,又西,到剌山水注之,

水出到剌山西。山甚层峻,未有升其巅者。《魏土地记》曰:代城东五十里有到

剌山,山上有佳大黄也。其水北流,迳一故亭东,城北有石人,故世谓之石人城。

西北注连水,又北,迳当城县故城西。高祖十二年,周勃定代,斩陈豨于当城,

即此处也。应劭曰:当桓都山作城,故曰当城也。又迳故代东,而西北流注祁夷

水。祁夷水西有随山,山上有神庙,谓之女郎祠,方俗所祠也。祁夷水又北,迳

桑乾故城东,而北流注于漯水。《地理志》曰:祁夷水出平舒县北,至桑乾入治,

是也。漯水又东北迳石山水口,水出南山,北流迳空侯城东。《魏土地记》曰:

代城东北九十里,有空侯城者也。其水又东北流,注漯水。漯水又东,迳潘县故

城北,东合协阳关水,水出协溪。《魏土地记》曰:下洛城西南九十里,有协阳

关,关道西通代郡。其水东北流,历笄头山。阚骃曰:笄头山在潘城南。即是山

也。又北迳潘县故城,左会潘泉故渎。渎旧上承潘泉于潘城中,或云,舜所都也。

《魏土地记》曰:下洛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山上有虞舜庙。

《十三州记》曰:广平城东北一百一十里,有潘县。《地理志》曰:王莽更名树

武。其泉从广十数步,东出城,注协阳关水。雨盛则通注,阳旱则不流,惟湃泉

而已。关水又东北流,注于漯水。又东,迳雍洛城南。《魏土地记》曰:下洛城

西南二十里,有雍洛城,桑乾水在城南东流者也。漯水又东,迳下洛县故城南,

王莽之下忠也。魏燕州广宁县,广宁郡治。《魏土地记》曰:去平原五十里,城

南二百步有尧庙。漯水又东,迳高邑亭北又东迳三台北。漯水又东,迳无乡城北。

《地理风俗记》曰:燕语呼毛为无,今改宜乡也。漯水又东,温泉水注之。水上

承温泉于桥山下。《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

上有祭堂。雕檐华宇,被于浦上,石池吐泉,汤汤其下,炎凉代序,是水灼焉无

改,能治百疾,是使赴者若流。池水北流入於漯水。漯水又东,左得于延水口。

水出塞外柔玄镇西,长川城南小山,即修水也。《山海经》曰:梁渠之山,无草

木,多金玉,修水出焉。东南流迳且如县故城南。应劭曰当城,西北四十里有且

如城,故县也。代称不拘,名号变改,校其城郭,相去远矣。《地理志》曰:中

部都尉治。修水又东南迳马城县故城北。《地理志》曰:东部都尉治。《十三州

志》曰:马城在高柳东二百四十里,俗谓是水为阿头。阿头出戎方,土俗变名耳。

又东迳零丁城南,右合延乡水。水出县西山,东迳延陵故城北。《地理风俗记》

曰,当城西北有延陵乡,故县也,俗谓之琦城。又东迳罗亭,又东迳马城北。又

东注修水,又东南,于大宁郡北,右注雁门水。《山海经》曰:雁门之水,出于

雁门之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高柳在代北。其山重峦叠献,霞举云高,连山

隐隐,东出辽塞。其水东南流,迳高柳县故城北,旧代郡治。秦始皇二十五年,

虏赵王嘉,以为郡。王莽之所谓厌狄也。建武十九年,世祖封代相堪为侯国。昔

牵招斩韩忠於此处。城在平城东南六七十里,于代为西北也。雁门水又东南流,

屈迳一故城,背山面泽,北俗谓之叱险城。雁门水又东南流,屈而东北,积而为

潭。其陂斜长而不方,东北可二十馀里,广一十五里,蒹葭丛生焉。敦水注之。

其水导源西北少咸之山南麓,东流迳参合县故城南。《地理风俗记》曰:道人城

北五十里,有参合乡,故县也。敦水又东,泌水注之,水出东阜下,西北流迳故

城北,俗谓之和堆城。又北合敦水,乱流东北注雁门水。故《山海经》曰;少咸

之山,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郭景纯曰:水出雁门山间,谓斯水也。雁

门水又东北,入阳门山,谓之阳门水,与神泉水合。水出苇壁北,水有灵焉。及

其密云不雨,阳旱愆期,多祷请焉。水有二流,世谓之比连泉。一水东北迳一故

城东,世谓之石虎城,而东北流注阳门水,又东迳三会亭北,又东迳西伺道城北,

又东,托台谷水注之。水上承神泉于苇壁北,东迳阳门山南托台谷,谓之托台水。

汲引泉溪,浑涛东注,行者间一十馀渡,东迳三会城南,又东迳托台亭北,又东

北迳马头亭北,东北注雁门水。雁门水又东迳大宁郡北,魏太和中置。有修水注

之,即《山海经》。所谓修水东流注于雁门水也。《地理志》有于延水,而无雁

门、修水之名,《山海经》有雁门之目,而无说于延河,自下亦通谓之于延水矣。

水侧有桑林,故时人亦谓是水为丛桑河也。斯乃北土寡桑,至此见之,因以名焉。

于延水又东迳罡城南。按《史记》,蔡泽,燕人也,谢病归相印,号罡成君,疑

即泽所邑也。世名武罡城。于延水又东,左与宁川水合,水出西北,东南流迳小

甯县故城西,东南流,注于延水,又东,迳小宁县故城南,《地理志》宁县也,

西部都尉治,王莽之博康也。《魏土地记》曰:大甯城西二十里有小甯城。昔邑

人班邱仲,居水侧,卖药于甯,百馀年,人以为寿,后地动宅坏,仲与里中数十

家皆死,民人取仲尸弃于延水中,收其药卖之。仲被裘从而诘之,此人失怖,叩

头求哀。仲曰:不恨汝,故使人知我耳。去矣。后为夫馀王驿使来宁,北方人谓

之谪仙也。于延水又东,黑城川水注之。水有三源,出黑土城西北,奇源合注,

总为一川,东南迳黑土城西,又东南流,迳大甯县西,而南入延河。延河又东,

迳大甯县故城南。《地理志》云广宁也,王莽曰广康矣。《魏土地记》曰:下洛

城西北百三十里,有大甯城。于延水又东南,迳茹县故城北,王莽之谷武也,世

谓之如口城。《魏土地记》曰:城在鸡鸣山西十里,南通大道,西达甯川。于延

水又东南,迳鸣鸡山西。《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北三十里有延河,东流,北

有鸣鸡山。《史记》曰:赵襄子杀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其姊,

代之夫人也。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将何归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杀。代人怜之,

为立祠焉,因名其山为磨笄山。每有野鸡群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之为鸣鸡山。

《魏土地记》云:代城东南二十五里有马头山,其侧有钟乳穴。赵襄子既害代王,

迎姊。姊,代夫人。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磨笄自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