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经注-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南过潞县西。

鲍邱水入潞,通得潞河之称矣。高梁水注之,水首受漯水于戾陵堰,水北有

梁山,山有燕剌王旦之陵,故以戾陵名堰。水自堰枝分,东迳梁山南,又东北迳

《刘靖碑》北。其词云:魏使持节、都督河北道诸军事、征北将军、建城乡侯、

沛国刘靖,字文恭,登梁山以观源流,相漯水以度形势,嘉武安之通渠,羡秦民

之殷富;乃使帐下丁鸿督军士千人,以嘉平二年,立遏于水,导高梁河,造戾陵

遏,开车箱渠。其遏表云:高梁河水者,出自并州,黄河之别源也。长岸峻固,

直截中流,积石笼以为主遏,高一丈,东西长三十丈,南北广七十馀步。依北岸

立水门,门广四丈,立水遏,长十丈。山水暴发,则乘遏东下,平流守常,则自

门北入,灌田岁二千顷,凡所封地百馀万亩。至景元三年辛酉,诏书以民食转广,

陆费不赡,遣谒者樊晨,更制水门,限田千顷,刻地四千三百一十六顷,出给郡

县,改定田五千九百三十顷。水流乘车箱渠,自蓟西北迳昌平,东尽渔阳潞县,

凡所润含,四五百里,所灌田万有馀顷。高下孔齐,原隰底平,疏之斯溉,决之

斯散,导渠口以为涛门,洒滮池以为甘泽,施加於当时,敷被於后世。晋元康

四年,君少子骁骑将军、平乡侯弘,受命使持节、监幽州诸军事,领护乌丸校尉、

宁朔将军。遏立积三十六载,至五年夏六月,洪水暴出,毁损四分之三,剩北岸

七十馀丈。上渠车箱,所在漫溢。追惟前立遏之动,亲临山川,指授规略,命司

马、关内侯逢惲内外将士二千人,起长岸,立石渠,修主遏,治水门,门广四丈,

立水五尺。兴复载利,通塞之宜,准遵旧制。凡用功四万有馀焉。诸部王侯,不

召而自至,繦负而事者盖数千人。《诗》载经始勿亟,《易》称民忘其劳,斯

之谓乎?于是二府文武之士,感秦国思郑渠之绩,魏人置豹祀之义,乃遐慕仁政,

追述成功。元康五年十月十一日,刊石立表,以纪动烈,并记遏制度,永为后式

焉。事见其碑辞。又东南流迳蓟县北。又东至潞县,注于鲍邱水。又南迳潞县故

城西,王莽之通潞亭也。汉光武遣吴汉、耿弇等破铜马、五幡于潞东,谓是县也。

屈而东南流,迳潞城南。世祖拜彭宠为渔阳太守,治此。宠叛,光武遣游击将军

邓隆伐之,军于是水之南。光武策其必败,果为宠所破,遗壁故垒存焉。鲍邱水

又东南入夏泽。泽南纡曲渚一十馀里,北佩谦泽,眇望无垠也。

△又南至雍奴县北,屈东入于海。

鲍邱水自雍奴县故城西北,旧分笥沟水东出。今笥沟水断,众川东注,混成

一渎,东迳其县北。又东与泃河合,水出右北平无终县西山、白杨谷。西北流

迳平谷县,屈西南流,独乐水入焉。水出北抱犊固,南迳平谷县故城东。后汉建

武元年,光武遣十二将,追大枪、五幡,及平谷,大破之于是县也。其水南流入

于泃,泃水又左合盘山水,水出山上,其山峻险,人迹罕交。去山三十许里,

望山上水,可高二十馀里,素湍皓然,颓波历溪,沿流而下,自西北转注于泃

水。泃水又东南迳平谷县故城东南,与洳河会。水出北山,山在傂奚县故城

东南。东南流迳博陆故城北,又屈迳其城东,世谓之平陆城,非也。汉武帝玺书

封大司马霍光为侯国。文颖曰:博大陆平,取其嘉名而无其县。食邑北海、河东。

薛瓒曰:按渔阳有博陆城,谓此也。今其居山之阳处平陆之上,匝带川流,面据

四水,文氏所谓无县目嘉美名也。洳水又东南流,迳平谷县故城西,而东南流注

于泃河。泃河又南迳紻城东,而南合五百沟水,水出七山北,东迳平谷县

之紻城南,东入於泃河。泃河又东南,迳临泃城北,屈而历其城东,侧

城南出。《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齐师及燕战于泃水,齐师遁。即是

水也。泃水又南,入鲍邱水。又东合泉州渠口故渎,下承滹沱水于泉州县,故

以泉州为名。北迳泉州县东,又北,迳雍奴县东,西去雍奴故城一百二十里。自

滹沱北入,其下历水泽一百八十里,入鲍邱河,谓之泉州口。陈寿《魏志》曰:

曹太祖以蹋顿扰边,将征之,从泃口凿渠,迳雍奴泉州以通河海者也。今无水。

鲍邱水又东,庚水注之。水出右北平徐无县北塞中,而南流,历徐无山,得黑牛

谷水,又得沙谷水,并西出山,东流注庚水。昔田子春避难居之,众至五千家。

《开山图》曰:山出不灰之木,生火之石。按注云,其木色黑,似炭而无叶,有

石,赤色如丹,以二石相磨,则火发,以然无灰之木,可以终身,今则无之。其

水又迳徐无县故城东,王莽之北顺亭也。《魏土地记》曰:右北平城东北一百一

十里有徐无城。其水又西南,与周卢溪水合,水出徐无山,东南流,注庚水。庚

水又西南流,漯水注之。水出右北平俊靡县,王莽之俊麻也。东南流,世谓之车

軬水。又东南流,与温泉水合。水出北山温溪,即温源也。养疾者不能澡其炎漂,

以其过灼故也。《魏土地记》曰:徐无城东有温汤,即此也。其水南流百步,便

伏流入于地下,水盛则通注漯水。又东南迳石门峡,山高崭绝,壁立洞开,俗谓

之石门口。汉中平四年,渔阳张纯反,杀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纮。中平

五年,遣中郎将孟益率公孙瓒讨纯,战于石门,大破之。漯水又东南流,谓之北

黄水,又屈而为南黄水,又西南迳无终山,即帛仲理所合神丹处也,又于是山,

作金五千斤以救百姓。山有阳翁伯玉田,在县西北,有阳公坛社,即阳公之故居

也。《搜神记》曰:雍伯,洛阳人,至性笃孝,父母终殁,葬之於无终山。山高

八十里,而上无水,雍伯置饮焉。有人就饮,与石一斗,令种之,玉生其田。北

平徐氏有女,雍伯求之,要以白璧一双。媒者致命,伯至玉田,求得五双,徐氏

妻之,遂即家焉。《阳氏谱叙》言:翁伯是周景王之孙,食采阳樊。春秋之末,

爰宅无终,因阳樊而易氏焉。爱仁博施,天祚玉田。其碑文云:居於县北六十里

翁同之山,后路徙于西山之下,阳公又迁居焉,而受玉田之赐。情不好宝,玉田

自去,今犹谓之为玉田阳。干宝曰:于种石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

顷之地,名曰玉田,至今相传云,玉田之揭,起于此矣,而今不知所在,同于

《谱叙》自去文矣。蓝水注之,水出北山,东流屈而南,迳无终县故城东。故城,

无终子国也。《春秋·襄公四年》,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因魏绛纳虎豹之皮,

请和诸戎。是也,故燕地矣。秦始皇二十一年,灭燕,置右北平郡,治此,王莽

之所谓北顺也。汉世,李广为郡,出遇伏石,谓虎也,射之饮羽,即此处矣。

《魏土地记》曰:右北平城西北百三十里,有无终城。其水又南入漯水,漯水又

西南,入于庚水。《地理志》曰:漯水出俊靡县,南至无终,南入庚水。庚水,

世亦谓之为柘水也。南迳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去地百馀丈,望若数百石

囷,有石梁贯之,鼓之东南,有石人援桴,状同击势,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

有兵。庚水又南,迳北平城西,而南入鲍邱水,谓之柘口。鲍邱水又东,迳右北

平郡故城南。《魏土地记》曰,蓟城东北三百里,有右北平城。鲍邱水又东,巨

梁水注之。水出土垠县北陈宫山。西南流迳观鸡山,谓之观鸡水。水东有观鸡寺,

寺内起大堂,甚高广,可容千僧。下悉结石为之,上加涂塈。基内疏通,枝经脉

散。基侧室外,四出爨火,炎势内流,一堂尽温。盖以此土寒严,霜气肃猛,出

家沙门,率皆贫薄,施主虑阙道业,故崇斯构,是以志道者多栖托焉。其水又西

南流,右合区落水。水出县北山,东南流入巨梁水。巨梁水又南,迳土垠县故城

西,左会寒渡水。水出县东北,西南流至县,右注梁河。梁河又南,涧于水注之。

水出东北山,西南流,迳土垠县故城东,西南流,入巨梁水,又东南,右合五里

水,水发北平城东北五里山,故世以五里名沟。一名田继泉,西流,南屈迳北平

城东,东南流注巨梁河,乱流入于鲍邱水。自是水之南,南极滹沱,西至泉州、

雍奴,东机于海,谓之雍奴薮。其泽野有九十九淀,枝流条分,往往迳通,非惟

梁河,鲍邱归海者也。

○濡水

△濡水从塞外来,东南过辽西令支县北。

濡水出御夷镇东南,其水二源双引,夹山西北流,出山合成一川。又西北迳

御夷故城东,镇北百四十里,北流,左则连渊水注之,水出故城东,西北流,迳

故城南,又西北迳渌水池南。池水渊而不流。其水又西,屈而北流,又东迳故城

北,连结两池沼,谓之连渊浦。又东北注难河。难河右则污水入焉。水出东坞南,

西北流迳沙野南,北人名之曰沙。镇东北二百三十里,西北入难河,濡、难声相

近,狄俗语讹耳。濡水又北迳沙野西,又北迳箕安山东,屈而东北流,迳沙野北,

东北流迳松林山北。水北有池,潭而不流。濡水又东北流,迳孤山南,东北流,

吕泉水注之。水出吕泉坞西,东南流屈而东迳坞南,东北流,三泉水注之。其源,

三泉雁次,合为一水。镇东北四百里,东南注吕泉水。吕泉水又东,迳孤山北,

又东北,逆流水注之。水出东南,导泉西流,右屈而东北注,松林山水会之。水

出山南,东注逆水,乱流东北,注濡河。濡河又东,盘泉入焉。水自西北,东南

流注濡河。濡河又东南,水流回曲,谓之曲河。镇东北三百里,又东出峡,入安

州界,东南流迳渔阳白檀县故城。《地理志》曰:濡水出县北蛮中。汉景帝诏李

广曰:将军其帅师东辕,弭节白檀者也。又东南流,右与要水合,水出塞外,三

川并导,谓之大要水也。东南流,迳要阳县故城东,本都尉治,王莽更之曰要术

矣。要水又东南流,迳白檀县,而东南流入于濡。濡水又东南,索头水注之。水

北出索头川,南流,迳广阳侨郡西。魏分右北平置,今安州治。又南流注於濡水。

濡水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川派合。西源右为溪水,亦曰西藏水,东南

流出溪,与蟠泉水合。泉发州东十五里,东流九十里,东注西藏水。西藏水又西

南流,东藏水注之。水出东溪,一曰东藏水,西南流出谷,与中藏水合。水导中

溪,南流出谷,南注东藏水,故目其川曰三藏川,水曰三藏水。东藏水又南,右

入西藏水,乱流左会龙泉水。水出东山下,渊深不测。其水西南流注于三藏水,

三藏水又西南流,与龙刍水合,西出于龙刍之溪,东流入三藏水,又东南流,迳

武列溪,谓之武列水。东南历石挺下,挺在层峦之上,孤石云举,临崖危峻,可

高百馀仞。牧守所经,命选练之士,弯张弧矢,无能届其崇标者。其水东合流入

濡。濡水又东南,五渡水注之。水北出安乐县丁原山,南流迳其县故城西,本三

会城也。其水南入五渡塘,于其川也,流纡曲溯,涉者频济,故川塘取名矣。又

南流注于濡。濡水又与高石水合,水东出安乐县东山,西流历三会城南,西入五

渡川,下注濡水。濡水又东南迳卢龙塞。塞道自无终县东出,渡濡水,向林兰陉,

东至青陉,卢龙之险,峻坂萦折,故有九峥之名矣。燕景昭元玺二年,遣将军步

浑治卢龙塞道,焚山刊石,令通方轨,刻石岭上,以记事功,其铭尚存。而庚仲

初注《扬都赋》,言卢龙山在平罡城北,殊为孟浪,远失事实。余按:卢龙东越

青陉,至凡城二百许里。自凡城东北出,趣平罡故城,可百八十里。向黄龙则五

百里。故陈寿《魏志》曰:田畴引军出卢龙塞,堑山堙谷,五百馀里,迳白檀,

历平罡,登白狼,望柳城。平罡在卢龙东北远矣,而仲初言在南,非也。濡水又

东南,迳卢龙故城东,汉建安十二年,魏武征蹋顿所筑也。濡水又南,黄洛水注

之,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濡。濡水又东南,洛水合焉。水出卢龙塞,西南流

注濡水。又屈而流,左得润水,又会敖水,二水并自卢龙西注濡水。又东南流,

迳令支县故城东,王莽之令氏亭也。秦始皇二十二年,分燕置辽西郡,令支隶焉。

《魏土地记》曰:肥如城西十里,有濡水,南流迳孤竹城西,左合玄水,世谓之

小濡水,非也。水出肥如县东北玄溪,西南流迳其县东,东屈,南转,西回,迳

肥如县故城南。俗又谓之肥如水,非也。故城肥子国,应劭曰:晋灭肥,肥子奔

燕,燕封于此,故曰肥如也。汉高帝六年,封蔡寅为侯国。西南流右会卢水水出

县东北沮溪,南流,谓之大沮水。又南,左合阳乐水,水出东北阳乐县。《地理

风俗记》曰:阳乐,故燕地,辽西郡治,秦始皇二十二年置。《魏土地记》曰:

海阳城西南有阳乐城。其水又西南,入于沮水,谓之阳口。沮水又西南,小沮水

注之,水发冷溪,世谓之冷池。又南得温泉水口,水出东北温溪,自溪西南流入

于小沮水。小沮水又南流,与大沮水合而为卢水也。桑钦说卢子之书,言晋既灭

肥,迁其族于卢水。卢水有二渠,号小沮、大沮,合而入于玄水。卢水又南与温

水合,水出肥如城北,西流注于玄水。《地理志》曰:卢水南入玄。玄水又西南

迳孤竹城北,西入濡水。故《地理志》曰:玄水东入濡,盖自东而注也。《地理

志》曰:令支有孤竹城,故孤竹国也。《史记》曰:孤竹君之二子伯夷、叔齐,

让国于此,而饿死于首阳。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