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经注-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舜。舜又习尧礼,沈书于日稷,赤光起,玄龟负书,至于稷下,荣光休至,黄龙

卷甲,舒图坛畔,赤文绿错,以授舜。舜以禅禹。殷汤东观于洛,习礼尧坛,降

璧三沈,荣光不起,黄鱼双跃,出济于坛,黑乌以浴,随鱼亦上,化为黑玉赤勒

之书,黑龟赤文之题也。汤以伐桀。故《春秋说题辞》曰:河以通乾出天苞,洛

以流坤吐地符。王者沈礼焉。《竹书纪年》曰: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盖洛水之

神也。昔夏太康失政,为羿所逐,其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于是

地矣。

○伊水

△伊水出南阳鲁阳县西蔓渠山。

《山海经》曰: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曰:伊水出上魏山。《地

理志》曰:出熊耳山。即麓大同,陵峦互别耳。伊水自熊耳东北,迳鸾川亭北。

{艹奸}水出{艹奸}山,北流,际其城东,而北入伊水,世人谓伊水为鸾水,{艹奸}

水为交水,故名斯川为鸾川也。又东为渊潭,潭浑若沸,亦不测其深浅也。伊水

又东北,迳东亭城南。又屈迳其亭东,东北流者也。

△东北过郭落山。

阳水出阳山阳溪,世人谓之太阳谷,水亦取名焉。东流入伊水。伊水又东北,

鲜水入焉,水出鲜山,北流注于伊。伊水又与蛮水合,不出卢氏县之蛮谷,东流,

入于伊。

△又东北过陆浑县南。

《山海经》曰:滽々之水,出于釐山,南流注于伊水。今水出陆浑县之西

南王母涧,涧北山上有王母祠,故世因以名溪。东流注于伊水,即滽々之水也。

伊水历崖口,山峡也,翼崖深高,壁立若阙。崖上有坞,伊水迳其下,历峡北流,

即古三涂山也。杜预《释地》曰:山在县南。阚骃《十三州志》云:山在东南。

今是山在陆浑故城东南八十许里。《周书》武王问太公曰:吾将因有夏之居,南

望过于三涂,北瞻望于有河。《春秋·左传·昭公四年》,司马侯曰:四岳、三

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服虔曰:三涂、大行、轘辕、崤黾,

非南望也。京相е洞呵锿恋孛芬嘣粕矫病R苑现栽疲浚酪玻

《周书》南望之文,或言宜为轘辕、大谷、伊阙,皆为非也。《春秋》晋伐陆浑,

请有事于三涂,知是山明矣。有七谷水注之,水西出女机山之南七溪,山上有西

王母祠。东南流注于伊水。又北,蚤谷水注之,水出女机山之东谷,东迳故亭南,

东流,入於伊水。伊水又东北迳伏流岭东,岭上有昆仑祠,民犹祈焉。刘澄之

《永初记》称:陆浑县西有伏流坂者也。今山在县南崖口北三十里许,西则非也。

北与温泉水合,水出新城县之狼睾山西南阜下,西南流,会于伊水。伊水又东北,

迳伏睹领,左纳焦涧水,水西出鹿鹘山,东流迳孤山南,其山介立丰上,单秀孤

峙,故世谓之方山。即刘中书澄之所谓县有孤山者也。东历伏睹岭,南东流注于

伊。伊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陆浑西山,即陆浑山者也。寻郭文之故居,访

胡昭之遗像,世去不停,莫识所在。其水有二源俱导,而东注虢略,在陆浑县西

九十里也。司马彪《郡国志》曰:县西虢略地,《春秋》所谓东尽虢略者也。北

水东流,合侯涧水,水出西北侯溪,东南流注于涓水,涓水又东,迳陆浑县故城

北。平王东迁,辛有适伊川,见有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

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故县氏之也。涓水东南流,右合南

水。水出西山七谷,亦谓之七谷水,阻涧东逝,历其县南。又东南,左会北水,

乱流左合禅渚水。水上承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佳饶鱼苇,即

《山海经》所谓南望禅渚,禹父之所化。郭景纯《注》云:禅一音暖,鲧化羽渊,

而复在此,然已变怪,亦无往而不化矣。世谓此泽为慎望陂。陂水南流,注于涓

水。涓水又东南,注于伊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

母孕于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母明视而见臼水出焉,告其邻居

而走,顾望其邑,咸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

于庖,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又东北过新城县南。

马怀桥长水出新城西山,东迳晋使持节征南将军宋均碑南。均字文平,县人

也。其碑,太始三年十二月立。其水又东流入于伊。又有明水,出梁县西狼皋山,

俗谓之石涧水也。西北流迳杨亮垒南,西北合康水,水亦出狼皋山。东北流,迳

范坞北,与明水合。又西南流,入于伊。《山海经》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

南流注于伊水,是也。伊水又与大戟水会。水出梁县西,有二源:北水出广成泽,

西南迳杨志坞北,与南水合。水源南出广成泽,西流,迳陆浑县。《河南十二县

境簿》曰:广成泽在新城县界黄阜,西北流,屈而东迳杨志坞南,又北屈迳其坞

东,又迳坞北,同注老倒涧,俗谓之老倒涧水,西流入于伊。伊水又北迳新城东,

与吴涧水会。水出县之西山,东流,南屈迳其县故城西,又东转,迳其县南,故

蛮子国也,县有鄤聚,今名蛮中,是也。汉惠帝四年置县。其水又东北流,注

于伊水。伊水又北,迳当阶城西,大狂水入焉。水东出阳城县之大苦山。《山海

经》曰:大苦之山,多琈之玉,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流,其中多三足龟,

人食之者无大疾,可以已肿。狂水又西,迳纶氏县故城南。《竹书纪年》曰:楚

吾得帅师及秦伐郑,围纶氏者也。右与倚薄山水合。水北出倚薄之山,南迳黄城

西,又南迳纶氏县故城东,而南流,注于狂水。狂水又西,八风溪水注之。水北

出八风山,南流,迳纶氏县故城西,西南流,入于狂水。狂水又西,得三交水口。

水有三源,各导一溪,并出山南流合舍,故世有三交之名也。其水西南流,注于

狂水。狂水又西,迳缶高山北,西南与湮水合,水出东北湮谷,西南流,迳武林

亭东北,又屈迳其亭南,其水又西南,迳湮阳亭东,盖藉水以名亭也。又东南流,

入于狂。狂水又西,迳湮阳城南,又西,迳当阶城南,而西流,注于伊。伊水又

北,土沟水出玄望山西,东迳玄望山南,又东,迳新城县故城北,东流注于伊水。

伊水又北,板桥水入焉,水出西山,东流入于伊水。伊水又北,会厌涧水。水出

西山,东流迳邥垂亭南,《春秋左传·文公十七年》,秋,周甘歜败戎于邥

垂者也。服虔曰:邥垂在高都南。杜预《释地》曰:河南新城县北,有邥垂

亭。司马彪《郡国志》曰:新城有高都城。今亭在城南七里,遗基犹在。京相

曰:旧说言邥垂在高都南,今上党有高都县。馀谓京论疏远,未足以证,无如

虔说之旨密矣。其水又东,注于伊水。伊水又北,迳高都城东。徐广《史记音义》

曰:今河南新城县有高都城。《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七年,东周与郑高都利

者也。又来儒之水,出于半石之山,西南流,迳斌轮城北,西历艾涧,以其水西

流,又谓之小狂水也。其水又西南,迳大石岭南,《开山图》所谓大石山也。山

下有《大石岭碑》。河南隐士通明以汉灵帝中平六年八月戊辰于山堂立碑,文字

浅鄙,殆不可寻。魏文帝猎于此山,虎超乘舆,孙礼拔剑投虎于是山。山在洛阳

南。而刘澄之言在洛东北,非也。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王隐《晋书》曰:惠帝

使校尉陈总仲元诣洛南山请雨,总尽除小祀,惟存大石而祈之,七日大雨。即是

山也。来儒之水,又西南迳赤眉城南,又西至高都城东,西入伊水,谓之曲水也。

△又东北过伊阙中。

伊水迳前亭西。《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晋箕遗、乐征、右行诡济师,取

前城者也。京相г唬航衤逖粑髂衔迨铮谅馇巴ひ印7唬呵岸廖

周地也。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

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春秋》之阙塞也,昭公二十六年,赵鞅使女宽守阙

塞是也。陆机云:洛有四关,斯其一焉。东严西岭,并镌石开轩,高甍架峰。西

侧灵岩下,泉流东注,入于伊水。傅毅《反都赋》曰:因龙门以畅化,开伊阙以

达聪也。阙左壁有石铭云:黄初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辛巳,大出水,举高四丈五尺,

齐此已下。盖记水之涨减也。右壁又有石铭云:永康五年,河南府君,循大禹之

轨,部督邮辛曜,新城令王琨,部监作掾董猗、李褒,斩岸开石,平通伊阙。石

文尚存也。

△又东北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

伊水自阙东北流,枝津右出焉,东北引溉,东会合水,同注公路涧,入于洛。

今无水。《战国策》曰:东周欲为田,西周不下水。苏子见西周君曰:今不下水,

所以富东周也,民皆种麦,无他种。欲害之,不如下水以病之。东周必复种稻,

种稻而复夺之,是东周受命于君矣。西周遂下水。即是水之故渠也。伊水又东北,

枝渠左出焉。水积成湖,北流注于洛。今无水。伊水又东北,至洛阳县南,迳圜

丘东,大魏郊天之所,准汉故事建之。《汉书·郊祀志》曰:建武二年,初制郊

兆于洛阳城南七里。为圜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其外坛上

为五帝位。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像紫宫。按礼:天子大裘而冕,祭昊天上帝

于此。今衮冕也,坛壝无复紫矣。伊水又东北流,注于洛水。《广志》曰:鲵鱼

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伊水也。司马迁谓之人鱼,故其著

《史记》曰:始皇帝之葬也,以人鱼膏为烛。徐广曰:人鱼似鲇而四足,即鲵鱼

也。

○瀍水

△瀍水出河南谷城县北山。

县北有潜亭,瀍水出其北梓泽中。梓泽,地名也。泽北对原阜,即裴氏墓茔

所在,碑阙存焉。其水历泽东南流,水西有一原,其上平敞,古赞亭之处也。即

潘安仁《西征赋》所谓越街邮者也。

东与千金渠合。《周书》曰:我卜瀍水西,谓斯水也,东南流。水西南有帛

仲理墓,墓前有碑,题云:真人帛君之表。仲理名护,益州巴郡人。晋永宁二年

十一月立。瀍水又东南流注于谷,谷水自千金堨东注,谓之千金渠也。又东过

洛阳县南。

又东过偃师县,又东入于洛。

○涧水

△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

《山海经》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东南注于洛,涧水出于其阴,北

流注于谷。世谓是山曰广阳山,水曰赤岸水,亦曰石子涧。《地理志》曰:涧水

出新安县东南,东入洛,是为密矣。东北流历函谷东坂东,谓之八特坂。《山海

纪》曰:北流注于穀。挚仲治《三辅决录·注》云:马氏兄弟五人,共居涧、穀

二水之交,作五门客舍,因以为名。今在河南西四十里。以《山海经》推校,里

数不殊。仲治所记,水会尚有故居处,斯则涧水也。即《周书》。所谓我卜涧水

东者是也。

△东南入于洛。

孔安国曰:涧水出渑池山。今新安县西北有一水,北出渑池界,东南流,迳

新安县而东南流入于谷水。安国所言,当斯水也。然谷水出渑池,下合涧水,得

其通称,或亦指之为涧水也,并未之详耳。今孝水东十里有水,世谓之慈涧,又

谓之涧水。按《山海经》则少水也,而非涧水,盖习俗之误耳。又按河南有离山

水,谓之为涧水。水西北出离山,东南流,历郏山于谷城东,而南流注于谷。旧

与谷水乱流,南入于洛。今谷水东入千金渠,涧水与之俱东入洛矣。或以是水并

为周公之所相卜也。吕忱曰:今河南使水,疑其是即此水也,然意所未详,故并

书存之耳。

 卷十六

○谷水

△谷水出宏农黾池县南墦冢林、谷阳谷。

《山海经》曰:傅山之西,有林焉,曰墦冢,谷水出焉,东流注于洛,其

中多珚玉。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东北流,历黾池川,本中乡地也。

汉景帝中二年,初城,徙万户为县。因崤黾之池以目县焉。亦或谓之彭池,故徐

广《史记音义》曰:黾,或作彭,谷水所出处也。谷水又东迳秦、赵二城南,世

谓之俱利城。耆彦曰:昔秦、赵之会,各据一城。秦王使赵王鼓瑟,蔺相如令秦

王击缶处也。冯异又破赤眉于是川矣。司马彪《续汉书》曰:赤眉从黾池,自利

阳南欲赴宜阳者也。故光武玺书曰: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

隅,收之桑榆矣。谷水又东,迳土崤北,所谓二崤也。谷水又东,左会北溪,溪

水北出黾池山,东南流,注于谷,疑即孔安国所谓涧水也。谷水又东,迳新安县

故城,南北夹流,而西接崤黾。昔项羽西入秦,坑降卒二十万于此。国灭身亡,

宜矣!谷水又东,迳千秋亭南,其亭累石为垣,世谓之千秋城也。潘岳《西征赋》

曰:亭有千秋之号,子无七旬之期,谓是亭也。又东迳雍谷溪,回岫萦纡,石路

阻峡,故亦有峡石之称矣。谷水历侧,左与北川水合。水有二源,并导北山,东

南流,合成一水,自乾注巽,入于谷。谷水又东,迳缺门山,山阜之不接者里馀,

故得是名矣。二壁争高,斗耸相乱。西瞻双阜,右望如砥。谷水自缺门而东,广

阳川水注之。水出广阳北山。东南流注于谷,南望微山,云峰相乱。谷水又迳白

超垒南。戴延之《西征记》云:次至白超垒,去函谷十五里,筑垒当大道,左右

有山夹立,相去百馀步,道从中出,此乃故关城,非所谓白超垒也。是垒在缺门

东一十五里。垒侧旧有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