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影后在八零-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甄珠上手极快,进步的速度让姚水云这样见惯了大场面的人,都诧异不已。
  唱昆曲虽是大小嗓结合,但闺门旦的角色一律用小嗓唱。小嗓偏高音,要唱好小嗓,唯一的途径只有多练。
  甄珠每天清早开嗓,晚上睡前还会练习基本功,力求身段的完美。
  甄珠就是这么一个人,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第一次登台,圆圆考虑到她是新人,在包头的时候,略微放松了一点,反正甄珠颜值高,并不是特别明显,也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可当甄珠成了她的师妹,圆圆就没有手下留情的时候。
  一切都按照正式表演的戏剧妆,来要求甄珠。
  包得那叫一个扎实,沿着太阳穴,一层一层的勒,勒得紧实,完全就在挑战甄珠的忍耐力。
  甄珠第一次这么包扎,大脑的神经几乎完全被挑了起来一般,只晃了两下,就有呕吐的感觉袭来,稳了好久才忍住。
  圆圆虽然也有些于心不忍,可
  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忍着忍着就习惯了,对甄珠自然也不会例外。
  只能一边给甄珠倒热水,缓解不适,一边继续勒着头。
  甄珠每一次都强撑着,撑到最后,还是免不了和马桶做一些亲密接触,吐的昏天黑地。
  别人是忍着忍着就习惯了,甄珠则是吐着吐着就习惯了。
  四个月后,甄珠除了身段还差了一些,其他的各项,都和那一批新招进来的学员们没有太大的差距。
  只是甄珠整个人,活生生的瘦了一圈。
  宣传片也渐渐地接近尾声。
  作为结局,甄珠这个女主角自然免不得要唱一出。
  为了迎合结局的圆满氛围,甄珠选了一个欢脱的桥段。
  那就是牡丹亭里面的……
  杜丽娘?
  当然不是。大家闺秀怎么可能欢脱?
  甄珠要扮演的,是杜丽娘的丫鬟春香,要表演的自然则是一出叫做“春香闹学”的戏。

  ☆、第217章春香闹学

  春香是《牡丹亭》里,女主角杜丽娘的婢女,也是闺中密友,。
  是衬托主角的绿叶,也是《牡丹亭》这一出戏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春香闹学》剧情主要为太守杜宝延师教女杜丽娘,丫鬟春香伴读。
  塾师陈最良曲解诗经,竭力宣扬封建礼教。
  杜丽娘不敢顶撞,春香调皮,乘机戏弄老师的故事。
  这本是牡丹亭里面的一小部分,却往往被单独拎出来做折子戏。
  很多大腕都演出过这出折子戏,其中包括梅兰芳大师。
  甄珠走上台,唱了个一江风:
  小春香,一种在人奴上,画阁里从娇养。
  侍娘行,弄粉调朱,贴翠拈花,惯向妆台傍。
  陪她理绣床,陪她理绣床。
  又随她烧夜香,
  小苗条吃的是夫人杖。
  甄珠举起腰巾子在头顶呈拐杖状,看看这拐杖,想起挨打的事,气恼地扔掉了这‘拐杖’。
  昆曲的动作既优美且严格,虽是边歌边舞,但舞是紧贴唱词内容的,不是随便的。
  甄珠这四个月学的东西全都用上了,唱工做工都发挥了自己最好的水平,堪称无瑕可击,尽善尽美了。
  这一出场,拍手叫好的不在少数,甄珠浑若不觉,在念过定场诗后,继续念白道:
  我春香,自幼服侍小姐朝暮不离,看她名为国色,实守家声,老成端重。
  昨日我家老爷请了一位先生,叫、叫什么介?
  哦,叫陈最良。
  那先生的景象,哦哟哟,好不古板呐。
  我家老爷又对他说,倘有不到之处责打春香这丫头。
  我倒好笑,我春香岂是与他们出气的?
  今早服侍小姐早膳已毕,待我看看先生可在学堂里。
  随着末角儿,古板的老先生上场,矛盾就此展开。
  这位不学无术的腐儒。张口只知道“《诗经》的开首便是后妃之道”,男女间情事固然一窍不通,连做一双鞋,也要从亚圣孟子那里搬来“不知足而为屦”的教条。
  讲解《诗经》,要么望文生义,胡乱曲说,要么墨守旧注,毫无变通。
  这样一位腐儒,教训杜丽娘所谓的规矩。
  让本来就无心读书的春香如何不恼?
  针对书塾窒闷的气氛和塾师严厉的训诫,春香一上来就给冬烘先生陈最良一个“下马威”:
  “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语带讥刺,弄得陈最良表情尴尬开口不得。
  在春香追逼下,陈最良自丧其尊“作鸠声”,春香乐不可支“学鸠声”。
  已过耳顺之年的龙钟老头和一个青春焕发的伴读婢女同台叽叽咕咕学鸟叫,是何等滑稽的场面!
  不止观众乐不可支,就忙着拍摄的徐伯之,都忍不住笑了。
  陈最良乱解“君子好逑”。
  春香从生活经验出发明知故问:君子“为甚好好求”“幽闲女子”?
  这个敏感话题问得陈最良十分狼狈无言以对,春香被厉声喝止。
  听讲中途,春香“领出恭牌”,请假溜出去转了一遭,兴匆匆回来禀告小姐:
  外面“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
  饱受揶揄奚落的陈最良终于按捺不住。
  于是,一个步履蹒跚追“打”,一个嘻嘻哈哈“闪”避,一老一少,在舞台上绕起圈子来了。
  好一个春香,居然动手“抢荆条投地”,弄得陈最良目瞪口呆无地自容。
  封建礼教、师道尊严,被春香放开手脚一“闹”,封建教育期望的那种肃穆凝重的书塾气氛被“闹”得一干二净。
  甄珠把春香的“闹”,表现得酣畅淋漓,闹得欢快不已。
  比起杜丽娘的蔫坏,春香的明快简直就是一抹亮色。
  再加上甄珠的表现力,这出戏真真把一个小丫鬟演活了,演出彩了。
  这出戏十九分钟,直到甄珠走下台,徐伯之才恍然大悟,明白甄珠为什么要选这一出。
  这绝对不是昆曲最难的一出戏,却是有着雅俗共赏的意思。
  “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这一出春香闹学,绝对会让人会心一笑。
  柳生看着台上这戏,对姚水云笑道,“师叔,这丫头可能出师了?”
  姚水云撇撇嘴,“也就这一出能拿得出手罢了。”
  柳生叹道,“多少人不都是一招鲜吃遍天吗?
  人家一个大明星过来,认认真真学了半年戏。
  天不见亮就开嗓,半夜十一二点才回宿舍。
  一出春香闹学能得你一句拿得出手,已经够了。”
  姚水云看了看正在谢幕的甄珠,挑了挑眉,“大明星?怪不得台风那般稳呢!
  别人能一招鲜吃遍天,香儿的徒弟能吗?
  今天我答应了你,改天香儿可不会答应你!
  这丫头要想出师。
  成!
  也不要她演全本的牡丹亭,就演长生殿吧!
  反正现在长生殿那五十出,能演全乎的基本上就没有。常演的八出折子戏,能演全乎了,演好了,我就批准她出师。”
  柳生点点头,“成!我这就和甄珠那丫头谈谈。”
  姚水云皱了皱眉头,“不是那丫头让你来说情的?”
  柳生摇摇头,“那丫头如鱼得水,闹得欢腾呢!
  倒是老徐坐不住了。
  说这丫头不仅养着自己一班人,还在外头养着一帮学生。
  她再不拍戏,孩子们就该断粮了。”
  姚水云听了这话,表情松了松,摆了摆手,“既然这么急,那还不赶紧的教戏去?”
  柳生赶紧的一溜小跑,拽着甄珠出门说事儿去了。
  听了姚水云的出师要求,甄珠挑了挑眉,点点头,应下了。
  只是,除了姚水云要求的长生殿,牡丹亭、玉簪记、白蛇传、阎惜娇等经典折子戏,甄珠也都有涉猎。
  既然学了,就要认真的学到最好。
  甄珠忙活着学习,徐伯之也忙着剪辑。
  虽然是义务劳动,但宣扬国粹,徐伯之还是乐意之至的。
  与此同时,徐志文也忙活了起来。
  这一次,他老人家从昆曲里面找到了灵感,准备写一曲恋歌……无名小卒人生逆袭,当上将军的故事。
  因为是从昆曲里面获得的灵感,女主角的设定就是昆曲名伶,里面自然少不了穿插一部分的昆曲折子戏。
  这完全就是给甄珠打量打造的大戏。
  甄珠心知肚明,把这份恩情,铭记于心。

  ☆、第218章宣传片

  甄珠还没有出师,徐伯之的宣传片先出来了。
  徐伯之擅长剪辑,甄珠的表演贯穿始终,穿插着各种关于昆剧的介绍,并不十分枯燥。
  甄珠很喜欢这个作品,第一时间把这个长约90分钟的宣传片,放到了甄珠吧上。
  隐匿不出近半年的甄珠,突然冒泡。
  第一次露脸虽然是宣传片,但大家还是很捧场。
  甄珠出品,必属精品。
  能让从来不代言的甄珠接拍的,肯定错不了。
  怀着这样的心情,很多人点开了视频。
  可看来看去,就没有找到甄珠半个影子,反而是咿咿呀呀的戏曲,流淌而出。
  昆曲自有它的魅力,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就算没有找到甄珠,很多粉丝还是被它吸引住了。
  一点开就舍不得关掉,把这个宣传片从头看到了尾。
  有些人不甘心,来来回回找了好几遍,才发现里面唱戏的,居然就是自家偶像。
  这才知道,甄珠说的学习,不是玩笑,是真的学习国粹去了。
  甄珠这个宣传片下面,盖起了高高的楼。
  真爱粉:一眼就认出我们家女神,女神你好美,好有气质,一开口就把我带到古代去了。
  女神是我的:本来是冲着女神来的,最后却被昆曲圈粉了,怎么办?
  吃掉大灰狼的小红帽:还有我,对昆曲一秒钟路转粉。
  长春一东:有人知道最后那里,甄珠唱的是那部戏吗?好好听。
  ……
  技术控:回复长春一东,牡丹亭里面的闺塾,又**香闹学。
  长春一东:有资源吗?各种求。
  路人甲:慢慢看呗。反正我看了不止一次。另外,除了我,还有谁这么干过?
  下面的队形很整齐,都是加一……
  我是春香:我打听到苏南有个昆剧团,正在上演这出春香闹学,有人约吗?
  春香家小姐:还有你家小姐哩!
  ……
  一时间,大江南北,到处都有人打听昆剧。
  仅柳生他们剧团,一个月之间,上座率上升了百分之二十,尤其是春香闹学那出戏,更是座无虚席。
  这个数据,简直惊人。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甄珠的号召力。
  柳生看着这个数据,第一次知道媒体和宣传的重要性。
  姚水云知道这个结果以后,也陷入了沉默。
  让他们再找一个明星,学半年的昆曲,顺带给他们做宣传,明显是不可能了。
  让昆剧团的孩子出去做演员,当明星?
  不说能不能成,就算能成,一时半会儿也达不到甄珠那个高度啊!
  姚水云和柳生面面相觑。
  甄珠知道后,笑了笑。
  “柳团长担心这个作甚?
  荀子有云:术业有专攻。
  你的专长是唱戏,又不是宣传。你应该把宣传这种事儿,交到专业人士手上。
  昆剧团每年招那么多人,就没有考虑过,找一个专门负责形象公关,对外宣传的?”
  柳生第一次知道,还能这样玩儿。
  姚水云看了看甄珠,“那我们这帮子只会唱戏的,怎么办?”
  甄珠笑了笑,“师祖,我有一点不太成熟的意见,想提了提。”
  姚水云挑了挑眉,“你说说看?”
  甄珠得到姚水云的允许,缓缓的说道,“近日一直练习长生殿,对于这样的经典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我也是痛心疾首的。
  虽然现在经常演出的,只有不连贯的八个折子戏。
  但我们可以博采众家之长,在承继传统折子戏的基础上,整旧如旧,恢复、原创这部旷世奇作。”
  姚水云听了这话,连连点头,只是末了,想起什么似的,苦笑了一下。
  “你说得很好,简直说到我心坎里面去了。
  可剧团的现状,你也看到了。
  咱们,没钱!”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说的就是剧团的现状。
  甄珠想了想,说道,“乘徐大哥还有空,你老人家亲自出马,来个特辑?
  京剧有梅大师。
  昆剧也要树立一个标杆。
  你立起来了,大家就会自觉像你靠拢。
  这样一来,经费的问题,会得到部分解决。
  剩下的,我来想办法!”
  姚水云深深地看了甄珠一眼,为了自己爱了一辈子的昆曲,低下了头。
  姚水云是昆曲的活宝典,尤擅牡丹亭。
  这一次,要拍片子,自然是要全本出演。
  昆剧团提前一周就张贴告示,要演四天的牡丹亭。
  没想到,告示贴出才两天,票就售罄了。
  甄珠像个小粉丝一样,从头到尾的看足了四天的戏。
  徐伯之先是按照传统昆曲的方式拍了一遍,觉得不甚满意。
  又找了朋友,借了一个苏州园林,来了一遍实景的。
  倔老太太委实受不了这种所谓的革新,但想想甄珠给她画的宏伟蓝图,最终还是屈服了。
  演完了实景的牡丹亭,老太太算是豁出去了,梗着脖子问道,“还有什么,一起招呼了?
  我这把老胳膊老腿的,就只能折腾这么一回了。”
  徐伯之看了看甄珠。
  以前梨园收徒,靠的是工尺谱和口口相传。
  每个师傅都有一些绝招,想着不传外人,结果给带到地底下,失传了。
  甄珠不想这份遗憾留在老太太身上。
  甄珠笑着,哄着,把姚水云这个倔老太太能演的,会演的昆曲都演了一个遍,徐伯之也都录了一个遍。
  这些都是研究昆曲的重要的,珍贵的历史资料。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拍摄和整理,这部姚水云作品集算是完成了。
  徐伯之第一时间送审。
  因为是国粹,上面很重视,很快就批准了下来。
  姚水云作品集的售价定的并不高,乘着这股子昆曲热,卖的很不错。
  姚水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钱,第一次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不过,甄珠提议的恢复长生殿的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