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阿马罗神父的罪恶-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解。虽然作者对这个人物没有去精心塑造,但是这个人物在当时的葡萄牙仍是有典型意义的。他证明了工人阶级本身是不会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传入葡萄牙之前是不会产生改变世道的英雄的。由此,更可以说明作者在当时提出的“打倒英雄!”的创作原则是正确的。这不是对现实主义的背离,而恰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阿马罗神父的罪恶》不仅没有塑造英雄人物,而且将大多数人(包括教士)都描绘成教会的受害者或是教权与政权相互斗争相互利用的牺牲品。这种创作观点也是符合现实的。

葡萄牙在中世纪时期,宗教势力高于一切,皇权也要拜倒在教会的脚下,随着启蒙思想的兴起,社会上反教权势力的增长造成了皇权与教权平起平坐,平分秋色的局面。十九世纪开始,资产阶级兴起,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对封建的教权势力不断进行冲击。统治者为了维护权力,对教会势力有斗争又有联合。在这个总的形势下,无论是教士、信徒,还是亲政府的人们都是受蒙蔽者或是受害者。当然,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受害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全书人物当中,尤以阿梅丽亚受害最甚。这位涉世未深的闺秀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遭到残酷的折磨。最后逼得她舍弃刚刚生下的儿子,自己也丢掉了性命。

对阿梅丽亚这个人物,作者把她放在现实的两种思潮的背景下,突出描绘她的各种矛盾冲突,使她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动形象。阿梅丽亚生活在葡萄牙这个特定的社会。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前夕,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封建的教权思想彼此在激烈地斗争和较量。反映到阿梅丽亚身上,她追求的是恋爱和婚姻的自由,向往的是纯真的爱情。这是资产阶级争取人权的思想的反映。而另一方面她又慑于教权势力,必须做出牺牲去维护她和阿马罗神父的名誉。她真心爱着阿马罗,但又不得不装作要与书记员结婚的样子。她曾想冲破宗教的束缚,与阿马罗远走高飞,但作为一个长期接受教会教育的少女,又缺乏勇气和信心。她对阿马罗一再让步,屈从于阿马罗的意愿,先是私通,后是到外地偷偷地分娩,舍弃亲生的儿子,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场爱情的悲剧。

作者对阿梅丽亚的种种思想矛盾描绘得非常真实和细致人微,使这个人物具有艺术的魅力,例如她决心与阿马罗神父私奔的一节,作品对她的内心斗争是这么描写的:“她度过了一个欲哭无泪、极度痛苦的夜晚。她对教区神父的爱情之火燃烧得更加旺盛,不过她仍然痛恨他的懦弱胆怯。仅仅在报上含沙射影地提一下就把他刺痛了,就把他吓得在黑袍下面浑身发抖,甚至于不敢来看她——他就不想一想,她的名誉也同样受到了损害,虽然她在爱情上从未得到过满足!而正是他,用他的甜言蜜语和羞答答、矫揉造作的举止诱惑了她!可耻!她恨不得把他紧紧抱在怀里一一恨不得打他耳光。她胡思乱想,打算第二天就到索萨斯路去,把他拥抱在怀里,呆在他房间里不走,闹它个满城风雨,最后他俩只好远走高飞,离开这个主教管区……为什么不呢?他们年轻,他们身强力壮,他们可以走得远远的,住到另一个城镇去——这样一种甜蜜的生活前景,使她的想象力像脱了缰绳的马一样纵横驰骋起来,她想象着自己在这样的生活中将不停地亲吻他!由于她处在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之中,所以在她看来,这样一个计划似乎非常切实可行,非常容易:他们将一起逃往阿尔加维;一旦到了那边,他马上就让头发长起来(到那时候他就更加漂亮了!),这样就谁也不会知道他做过神父;他可以教拉丁文,她可以出去替人家做针线;他们可以住在一座小房子里,里面最引人注目的东西将是那张床和床上那一对紧靠在一起的小枕头……在这一光彩夺目的计划中,她能想象到的唯一困难是,在离家时怎样才能使她母亲看不到她盛衣服的箱子!但是当她从睡梦中醒来,在光天化日之下再来看这些病态的决定时,它们便像影子一样消失不见了:现在,这一切看上去是那样的不切实际,而他和她又远远分开,仿佛世界上所有险峻难攀的高山都耸立在济贫院路和索萨斯路之间。啊!阿马罗神父已经遗弃了她,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他不想失去他在教区内的权益,上司的器重……可怜的她!她觉得自己将永远不幸,永远失去生活中的一切乐趣。她仍然渴望着对阿马罗神父进行报复。”

作者就是用这样细腻的笔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全盘暴露给读者的,阿梅丽亚既有少女羞涩的感情,又有反叛严酷现实的思绪,对阿马罗神父既有爱的一面又有恨的一面。阿梅丽亚这个人物就是在矛盾的思想基础上被写活了。正因为阿马罗和阿梅丽亚这两个主要人物被塑造得如此逼真、细致和贴切,《阿马罗神父的罪恶》的反教会的锋芒非常锐利但又并不外露,可以说是以情取胜,避免了说教。在葡萄牙现实主义刚刚萌发的时期,能够摆脱稚气,写得如此成熟,这是非常难得的。很明显,我们可以察觉到作者在创作时尽量避免了当时盛行的边叙边议的手法。全书之中没有一句作者的评议,因此情节发展得非常自然,一环紧扣一环,全无作者主观雕琢的刀痕斧迹。尽管如此,作品仍然带有初期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作者并不完全以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为满足,唯恐读者不能了解自己的创作意图,一定要想办法表明自己的观点。埃萨·德·克罗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作品中找到了一位代言人——医生。让这个人物在全书的结尾部分发表了几段对人生、社会、宗教和政治的议论。虽然这些议论是切中时弊的,但在结构上则显得勉强和累赘。为什么作者要借医生的嘴来发表议论呢?原因之一是上述的理由——作者要寻找机会表明自己的观点;原因之二是由于作者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崇拜者,崇敬自然科学,认为只有科学才能改变世界和社会。他以医生作为代言人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了。

从医生的议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传入葡萄牙之前,作者的思想应当算作是比较进步的和科学的。

在为阿梅丽亚接下了私生子之后,医生谈及了他对整个葡萄牙社会的意见:“现在我已经把这孩子接到这个世界上来了,你们诸位先生(我所谓的诸位先生,指的是教会)就会把他牢牢抓住,在死亡夺去他的生命之前绝不会放开他。另一方面,国家虽不像你们这样贪婪,却也不会忘记他:所以这个可怜而不幸的人从一生下来直到最后死去,便一直生活在教士和警察之间。”

当论及对教士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时,医生讲道:“这种教育完全是由那些荒谬可笑的蠢人控制的:他们反对自然的最合理的要求,反对理性的最高尚的才能。用这种办法来培养教士就是要制造畸形的人,这些人在其不幸的一生中必须跟宇宙间两种最不可抗拒的力量进行一场绝望的斗争:物质的力量和理性的力量!”“我在讲述真理。对一个教士的教育包括些什么内容呢?第一,使他对禁欲和童贞做好准备;也就是要把他最正常的感情粗暴地压制下去。第二,绝对不可让他接触到可能动摇其天主教信仰的一切知识和科学;也就是要把对各种自然科学和超自然科学进行研究批判的精神强行压制下去。”

作者在这里借医生的嘴指出了教会对人性的践踏,对科学的反动。

医生论及教会与国家关系时说道:“从前,教会就是国家;现在,它只是为国家所容忍并受到国家保护的一小撮人。过去,它在法庭上、在王国政府的各个委员会中、在农民的争执中,以及在海洋上,一直处于支配地位;它发动战争,操纵和平;今天,政府的一个代表所拥有的权力就超过了整个王国的教士所拥有的权力。……过去,教会非常富有,拥有农村的整个地区和城镇中的所有街道;今天,它要依靠司法大臣才能得到每日数目有限的面包,而且还要在教堂外面乞求施舍。教会的成员过去都是从王国的贵族和最显赫的家族中吸收来的;今天,它必须老着脸皮到济贫院的弃儿中间去找些男孩子来培养做教士。”

这里叙述了教会在葡萄牙社会上兴衰的历史,也揭示了教会与政府之间的暧昧关系。医生的这几段话实际上便是作者在作品中用艺术形象已经说明了的问题。所以医生所论述的这些问题在作品中是不必要的,因为作品已经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讲明了这些问题。故此,医生的长篇大论不仅未能给小说带来内容和形式上任何光彩,而且显得那么生硬,与全书的笔调也不协调。如果说这部作品有什么缺点和败笔的话,这一段便是个例证。这也是葡萄牙早期现实主义作品的通病。

陈光孚

第01章

正当复活节这天,消息传遍了莱里亚:教区神父若塞·米格斯一大早中风死了。他生前血气旺盛,贪图口腹之欲,在主教管区的教士们中间素有“头号饕餮”之称。开药铺的卡洛斯对他厌恶之极,每逢看到他睡好午觉走出来,两颊肿胀充血的样子,总是说:“瞧那条正在消化食儿的大蟒蛇。总有一天他的肚子要胀破的。”实际上,他的肚子的确是胀破的——在吃了一顿有鱼的晚餐之后。当时,对面房子里正在举行舞会。那是戈丁尼奥博士在庆祝他的生日,人们大声喧闹,狂欢,跳着波尔卡舞①。

①原为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其音乐节奏快速、活泼。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

没有人为他感到悲伤,参加他葬礼的人也寥寥无几。他出身农家,他的举止,他的一双粗壮的手腕,都像庄稼汉一般,他有一副嘶哑的嗓门,耳朵里长着长毛,讲话很粗鲁。那些虔诚的教徒从来就不喜欢他。他常在忏悔室里打饱嗝,而且由于他过去一直住在山区乡间,对礼拜仪式的某些细微之处不甚了了,因此,从一开始,他便失去了几乎所有来找他仔悔的女教徒。她们纷纷转向举止文雅、善于花言巧语的古斯芒神父,他对她们良心上的自责装出一副很关心的样子。至于那些一贯忠实于他、伪装虔诚、按时来做礼拜的女教徒(人们轻蔑地称她们为“赐过福的”①),在她们谈到显圣或者良心上的不安时,若塞·米格斯便会大吼一声,把她们吓一大跳:“胡说八道,你们这是在嘲弄圣人。祈求天主让你们多长点见识吧!”禁食者的过分节制更使他感到恼火。他会对着她们大声喊叫:“吃吧,喝吧,你们这些可怜的人啊!”他是唐·米格尔国王②的拥护者,对自由派的报纸和主张怀有一种非理性的忿懑,他会一边挥舞着他那把大红伞,一边叫喊着:“狠狠揍他们一顿,狠狠揍他们一顿!”

①在天主教中有一种为死者赐福,宣布其已“升天”的仪式。

②唐·米格尔(domMiguel;1802—1866):一八二八——一八三四年为葡萄牙国王。

到了晚年,他越来越习惯于长时间地坐着不动了。他跟他的老仆人和他的狗若利一起,过着孤独的生活。他唯一的朋友是代理主教瓦拉达雷斯,此人当时正管理着整个主教管区,因为两年之前,唐·儒瓦基姆主教大人因患风湿病痛苦之极,已经退休回到他在阿尔托·明尼奥的庄园去了。米格斯神父很尊重代理主教,这位代理主教大人冷冰冰的,鼻子很大,眼睛近视得厉害。他崇拜奥维德①,讲话时总是噘着嘴,喜欢引用古代神话中的典故。

①奥维德(Ovid,公元前43一约公元17):古罗马诗人,写有《变形记》、《爱经》、《悲歌》等作品。

代理主教对教区神父也评价甚高,把他称作“托钵僧海格立斯①”。他曾笑着解释说:“叫他海格立斯是因为他力大无穷,叫他托钵僧是因为他贪吃。”

①海格立斯是希腊神话中著名的英雄,主神宙斯之子,力大无穷,曾完成十二项英雄业绩。

神父下葬时,他亲自在灵框上撒了圣水;过去他每天都要把他的金制鼻烟盒拿给神父请他吸鼻烟,所以当他按照仪式程序,把第一把泥土撒在灵框上时,他便探过身去,悄声细语地对别的大教堂神父们说:“这是他从我这里捞去的最后一撮了。”全体神父听到代理主教的笑话都哈哈大笑起来。当天晚上,大教堂神父坎波斯在副地方长官诺瓦埃斯家里用茶点时讲起这件事,人们听了都捧腹大笑,齐声称颂代理主教大人才思敏捷,饶有风趣。

葬礼之后过了几天,人们发现米格斯的狗若利在广场上四处游荡。老仆人因患疟疾住进了医院,整幢房子都上了门闩,所以这只可怜的、被遗弃的狗便饿得挨家挨户嚎叫。这是一只会泅水的小猎狗,肥得滴溜儿滚圆,有点像它的主人。它已经看惯了教士穿的黑长袍,又渴望找到一个新主人,所以一发现一个教士它便马上尾随在他身后,低声地、令人怜悯地猜猜吠叫。但是没有哪个教士想收留这只不幸的若利,他们都用伞尖把它赶开。狗在遭到拒绝以后,便彻夜在街上嚎叫。一天早晨,人们发现它死在济贫院的墙旁边。一个赶粪车的捡走了它的尸体,从此,若塞·米格斯便的确被人们忘记了。

两个月以后,消息又传遍了莱里亚:已经任命了一名新的教区神父。据说他是一个刚离开神学院不久的非常年轻的人,名叫阿马罗·维埃拉。人们说他被选中靠的是政治权势,莱里亚的反对派报纸《地区之声报》忿然写到这件事,还提到了各各他①,法庭的影响和教士们的反动观点。有些教士被这篇文章所激怒,气冲冲地向代理主教提到这件事。“是的,”代理主教说:“这里面确实有偏袒。司法大臣布里托·科尔雷阿亲自给我写信证实了对他的任命。他甚至还说这位新任命的神父是位漂亮的小伙子呢。所以现在,”他继续说下去,一边借题发挥,一边为自己的聪明得意洋洋地微笑着:“在托钵僧海格立斯之后,我们也许会有一位托钵僧阿波罗②了。”

①《圣经》故事中古犹太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