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谈心-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谈心》


自爱而不自怜

三毛大姐您好:

前些日子在城区部参加了您的座谈,一直有股冲动想写信给您,虽然料必此种来信您定看得不胜其烦,但相信您定能深切了解一个不快乐者的心情,因此很抱歉又给您增添麻烦,只希望能藉您的指点,给我精神上的鼓舞。

我是淡江夜间部的学生。基于那种对自我的期许,我参加了大学联考。现在我正积极的准备托福,由于英文程度不挺好,因而让自己搞得好累,有不胜负荷之感。出国留学的真正目的为何?我真的不知道,可能就只为了逞强吧!由于自小好胜心强,再加上感情的挫折,让我一直有股“向上爬”的意思,三毛姐,别劝我放弃出国,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在座谈会中,您提到“我真的很不快乐”。我好感动,您知道吗?因为我也觉得自己好孤单,好寂寞。三毛姐,您能否告诉我,是什么力量支持您孤独的浪迹天涯?您精神上的寄托为何?既然您不快乐,难道不曾想过以死作为解脱(很抱歉我直言)?

三毛姐,原谅我的用词不当和辞不达意。我心里一直很苦闷,但是没人能指点我,再下去,准上松山精神病院。三毛姐,不管您有多忙,请您务必给我回信好吗?但,请您不要劝我放弃出国的念头,我现在所需要的是您的鼓励,我也想去尝尝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再次声明,绝非意气用事。

附上像片一张,看看我该是何种人物?当然最重要的,为了寄回像片您就得给我回信的,不是吗?先谢了,三毛姐!陈惠凤

陈小姐:

你的照片寄回,请查收。

为了讨回这张照片而强迫一个人回信,是勉强他人的行为。可是看了内容之后,仍然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不由得想写几句话给你。

你的来信很不快乐,个性看似倔强,又没有执着的目标和对象,对前途一片茫然,却又在积极预备托福考试。

照片中的你,看上去清秀又哀愁。没有直直的站着,靠在一棵树上。姿势是靠着,感觉却不能放松,不只是因为面对镜头,而是根本不能放松。两手握着书本,不是扎扎实实的握,而是像一件道具似的在做样子。

要我由照片中看看你是什么样的人,这实在不很容易,可是您的身体语言,毕竟也说明了一些藏着的东西。眼神很弱,里面没有确定的自信和追求。这一点,观察十分主观,请原谅。(我猜,这是一张你自己较满意的照片。)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禁得起分析的,能够试着了解,已是不容易了。

来信中,两度提起:“别劝我放弃出国,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我并不认识你,也没有任何权利劝导别人的选择。而你,潜意识里,可能对出国之事仍有迷茫,便肯定那一份否决会在我的回信中出现,因此自己便先问了,又替我回答了。(其实是你自己在挣扎。)

你说:“出国留学的真正目的可能就只是为了逞强。”我看了心里十分惊讶。又说:“一直有股向上爬的意愿。”而结论是,出国就是向上爬,又使我十二分的诧异。

在我的人生观里,向上爬,逞强,都不是以出不出国为准则的。我以为,不断的自我突破,自我调整,自我修正,才是一生中向上爬的力量。

如果,一个人,在台湾不能快乐,不能有自信,那么到了国外,便能因为出过国,而有所改变,有所肯定吗?或者,是不是我们少数人,有着不能解释的民族自卑,而觉得到国外去,便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再肯定呢?很抱歉我的直言,因为你恰好问到了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能到国外去体验一下不同的风俗人情,也是可贵的。至于“也想尝尝异乡为客的感觉”,这个“也”字,其实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相同。再说,国外居,大不易,除了捕捉一份感觉之外,自己的语文条件、能力、健康,甚而谋生的本事,都是很现实而不那么浪漫的事情,请先有些心理准备和认识才去。

是的,在座谈会上,我曾经说过,我的日子不是每天都快乐,而且有时因为压力大,非常不快乐。许多时候,我的不快乐,并不是因为寂寞,而是太多的“不得已”没法冲破,太多的兴趣和追求,因为时间不够用,而不得不割舍。事实上,我十分安然于一本好书、一个长夜和一杯热茶的宁静生活。对于人生,这已是很大的福分,因为我们没有生活在战乱和极权统治的国家里,这份自由,是我十分感激而珍爱的。不敢再多求什么了,只求时间的安排上,能够稍稍宽裕一点就好了。

是什么支持我浪迹天涯?是求知欲,是自信,更是“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对大地万物的那份欣赏。

你又问我,不快乐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以死为解脱?我很诚实的答复你:有过,有过两次。可是当时年纪小,不懂得——死,并不是解脱,而是逃避。

我也反问,一个叫我三毛姐姐的大学生;如果你,有死的勇气,难道没有活的勇气吗?

请你,担负起对自己的责任来,不但是活着就算了,更要活得热烈而起劲,不要懦弱,更不要别人太多的指引。每一天,活得踏实,将份内的工作,做得尽自己能力之内的完美,就无愧于天地。

请不要怪责我这种回信的方法,孩子,你太没有自信,也太要听别人的话了,有些自怜,更有些作茧自缚。请放开眼去望一望,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事物和人,是值得我们去真诚的付出,也值得真诚的去投入——这里面,也包括你自己。请不要小看了自己,试着自爱,而不是自怜,去试试看,好不好?

松山精神病院不必再去想它,这又是自我逃避的一个地方。国外是,松山又是,却不知,逃来逃去,逃不出自己的心魔。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以这句话,与你共同勉励,因为我自己,也有想不开的时候,也有挣不脱的枷。我们一同海阔天空的做做人,试一试,请你,也是请我自己。

最后,我很想说的是:一个人,有他本身的物质基础和基因。如果我们身体好一点,强壮些,许多烦恼和神经质的反应,都会比较容易对付,这便必须一个健康的身体来支持我们。

你做不做运动?散不散步?有没有每天大笑三次?有没有深呼吸?吃得够不够营养?以上都是快乐的泉源之一二,请一定试试看。请试半个月,看看有没有改变好吗?

照片上的你,十分孱弱,再胖些或再精神些,心情必然有些转变的。

这封信回得很长,因为太多此类的来信,多多少少都是想要求鼓励与指引。

我的看法是,我们活着,要求他人的帮助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他人告诉你一件事情或由你自己去了解一件事情,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了解自己是由内而来的,当你了解了,不必别人来指引,也便能明白。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替你找出生命之路。

谢谢你!祝

健康快乐

三毛上

又及:如果你观察了自己几个月,发觉情绪的低潮是周期性的,那么可能是生理上的情形。医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病状,心理的和生理的,请你再想想好吗?



祝福中国

金门居住的先生:

您没有留下名字,信封上,只有一个邮箱号码。牛皮纸做的信,红丝线装订出来的边,一个大红盘花扣,左面一个春字,是信的外观。

打开来,七个毛笔字,就只写了这两句话:“祝福中国,祝福您。”

壬戌岁末的上面,一个浅红色的印章,也看不出是什么字。淡淡的红色;您故意盖淡的,那么谦虚的情怀在一颗章里显得明明白白。

受不起这么盛重的一针一线,当不起这三个字的祝福。您,没有留下名字的朋友,您的名字和颜色——就叫中国。

这份宝贝,是收信中一件极品。双手捧着它,不知如何的珍爱,正如不知如何的爱中国,才叫合了一个人的心愿。我要好好的看守自己,对待自己,活得像一个唐人女子,来报答我们共同的父母。他们的名字,也叫中国,正如你我。

另外,也照着没有姓名的地址回了一张信给您。一张白纸,上面没有黑字,盖的只是印章,也只是一颗我爱之如狂的章。笨笨拙拙的,刻了四个字,那便算是我的回信。您想来也收到了。

再不必说什么,有心的人,我们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努力,就算彼此的鼓励。

您懂,我也懂了。

也祝福中国,祝福您。

三毛敬上



人生何处不相逢

三毛小姐:

很抱歉打扰你的时间,从来我就是很欣赏你的文章和你的个性,很早以前就想写信给你,但又怕你没时间给我回信,我今天是抱着即使得不到回信也算了的心情,来写这封信。

对了,我想请问你,嗯!一月十五日下午二点左右,你是否开车要寄放在中山堂的地下停车场?那天我和朋友刚好要过马路,这时有一部车突然停在我们旁边,不晓得为什么,一股力量吸引着我往车内看去,忽然间,我像是遇到了老朋友似的,不由自主的叫出了“三毛”,而后却站在那里不动,最后还是那位驾驶小姐挥着手要让我们先过,她温和又满脸笑容,我不晓得她是不是真的是你——“三毛”,过了马路,我仍是发呆的站在那边,我想我应该不会看错才对,照片中的你,风尘仆仆的,而车上的那位小姐,正是如此,而且更和蔼可亲,哎!我形容的不晓得是对还是错,但“三毛”在我的感觉一直是如此。三毛小姐,如果那天遇到真的是你的话,给我回封信好吗?因为我已期盼很久了,再则,那日回宿舍后,看到联副上有你的文章,我想你一定是回来了,最后我仍是希望你能抽空为我回封信,好让我清楚那段“奇遇”。谢谢!祝

心怡

邱兰芬敬上

兰芬:

是我!

再见!

三毛上



隔离与沟通

亲爱的弟弟妹妹们:

一次两小时的聚会,得到了你们的友谊和雪片一般飞来的书信。在这里,我要向你们道谢这份爱护,更使我感动的是信中对我付出的那份全然的信任。

以半生的生活体验来说,爱和欣赏,在我往往是容易些的,而信任一个人,却并不是那么一厢情愿。起码从自己待人接物的态度上来说,我不是一个轻信的人。

由此推想,各位在信中对我全心全意的信赖,也是不容易的。这使我非常难以轻易下笔回信,担心自己偶尔在一句话上的疏忽,而影响了许多年幼的心灵。

归纳起大部份的来信,其中最明显的烦恼和苦闷都在于各位对家庭生活和关系的不满。我知道这些诚恳的信都是出自各位的肺腑之言,从某一个角度看来,完全是对的,一点也没有错。

可是,世上的事情,并不是只有从一个角度上去观察,就能够说它是唯一的真理。如果我们去做一次家庭访问,听听父母们如何讲孩子,很可能,父母也有一大篇合理的抱怨,也会说,孩子们不了解做父母本身的种种困难和对孩子在教育方式上的挫折,也更可能,父母除了孩子之外,尚有本身的苦难与折磨要去应付。

公平的说,做父母的比做孩子的,在担当人生责任上,重了许多。亲爱的孩子,试着也去分析父母和他们本身的问题,也试着去了解,你的那份学费和衣食是父母的血汗钱换来的,这么一想,养育之恩,我们都不能回报,又何忍对他们要求太多呢?

往往,大部份中国的父母,将孩子当做命根,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伸与继续,期望自己一生没能完成的理想和光荣,都能在孩子的身上实现。更以为,自己人生的经验,百分之百,都可以转移到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又以为孩子是必须无条件听命于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压力便由是产生了。

这种观念,造成了父子之间的悲剧和冲突,也造成了成年人与青少年孩子之间的深沟。本来,天伦之乐是人间最可贵的一种情操和欣慰,很可惜的是,每一个家庭中,或多或少,父母子女的观念与行事为人不能完全一致,不愉快的心情也随之而来了。

父母子女之间心灵上的隔离,是爱的方式不很有技巧而造成的。成年人与年轻人的未能沟通,在我个人看来,也是出于同一个字,那就是深刻的爱。

我相信,天下的父母和子女,没有一个人故意存心去破坏家庭的和谐,这是不可能的。如果问题产生了,也不是刻意的行为,而是根深柢固的社会观念,因为有了时代的变迁,双方不知适时调整而造成的结果。

一个问题的出现,解决的方法,不该是怨天尤人的去怪罪对方,甚而自责,而是冷静的去理出问题症结的所在,尽可能在个性上、思想上、行为及语言上,慢慢的改进,取得彼此的谅解。

这件事情,不能急切,不能以火爆似的争吵去解决,更不能以离家出走,甚而激烈的试图以毁灭自己的念头去反抗,这实在是一种愚昧而无用的方式。而做孩子的,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往往选了这种笨法子,伤人害己,于任何祥和的人生都是背道而驰。

耐心、韧性、谅解、宽容、包涵,都是爱的代名词。亲爱的孩子们,在你们的来信里,我或多或少是看见了这些字。可是,在来信中,也不可避免的看见了一些不讲理的父母,动手痛打孩子,不给孩子任何解释的余地,冷淡孩子,甚而父母之间大打出手,以夫妇之间的不和,怪责孩子生命的拖累……。

当我一次又一次拆阅来信,看见不知有多少信中写着:“陈姐姐,我但愿不要回家,永远不要回那个没有温暖的家……”这样的句子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欲哭无泪的重压。

孩子,你有一个妈妈,她打你,骂你,羞辱你,也许是她情感上不平衡,也许是她不知你在身边是她的福分,这,都不能改变她仍是你妈妈的事实。

试着用自己的智慧去改变父母,不要伤心。中国人忍字是如何写的,我们都知道。学着取悦父母,念书上要出人头地,家务上尽可能帮忙,一旦如此,父母仍是特别不喜欢你,那么,爱你自己吧!好好的储备自己的知识,将来自食其力之后,父母也年老了,那时候,回家去孝顺他们,他们不可能不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