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怨灵升级路-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好,钱有了,铺子有了,如今,海棠也找到下家了,哪怕她立时两腿一蹬离开这世界,也绝对走的安心瞑目。
  对孙氏来说,此生真的再无他求。
  可江沐雪老不“上钩儿”,孙氏禁不住着急,总拿话打趣儿。
  江沐雪只当她玩的高兴,并不怎么理会,时间一长,这话题成了铺子里最有趣的一个。
  就连新来的两个小徒也经常抿嘴偷笑。
  时光飞逝,眨眼四年过去。
  如今,孙氏已经八十高龄,可是眼不花耳不聋,手上仍有力气。
  经过四年的经营,俩人从最初的一个小铺,发展到如今的四个大铺。
  工艺品的花样不同,每个店铺形色各异,风格不同,但是牌子始终如一。
  如今,只要是来云瑶古城的回头客,临走时都会再次光顾,选几样工艺品回去送人。
  有喜欢小巧的草编工艺品,有喜欢竹质的,还有各色手堆纱花等等,每一样东西都是独特的精品,模样相同,颜色便不同,颜色相同,款式肯定不一。
  这种独一无二的风格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儿。
  因此,生意一年比一年红火。
  四年下来,江沐雪的资产已经达到三百万。
  这还不算固定资产。
  刚开始,钱越多孙氏越心安,可是到后来,多的超过她的承受范围,又开始心不安。
  她们再有技艺,也是两个随时都面临狗带的老太太,那么多钱傍身,一不小心,得多少人惦记?
  于是,孙氏每每提出让江沐雪与李乾常搭伴过日子,次数多了,江沐雪也找到了解决方式。
  自己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十多年,确实不知她与孙氏何时狗带,身上傍着这么些钱,的确不安全。
  想了几日,便对孙氏提出要做慈善的事儿。
  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养老院,社会福利院,要资助的,全是像孙氏这样的孤独老人。
  记得当江沐雪提出这件事时,孙氏惊的半天没说话,后来绷不住,突然落泪不止。
  江沐雪哄慰许久老人家才不哭。
  “娘,你身边有我,这些年咱们两个过的并不差。可是你知不知道,在很多养老院、福利院,很多像您这样年纪的老人,过的很凄惨。所以,我想帮助她们,是为我,为娘积德,希望娘长命百岁!”
  “海棠,娘岂不知你的心意?我的海棠一直是最心善的!娘刚刚只是感动才哭的。”
  江沐雪自然明白,又说了一些让孙氏开心的话,逗的她眉开眼笑。
  反正现在四个铺子都有专门人员打理,她们两个大部分时间只是视察视察,指导指导,很闲。
  于是,在某一天,江沐雪带着孙氏再次上路,半年下来,跑了二十几家养老院,捐出的物资与钱财大约五十多万。
  孙氏渐渐爱上这件事。
  每当那些老人讲述自己的心酸事,她陪着哭泣,他们讲述养老院开心的时刻,她陪着笑。
  江沐雪知道,孙氏在替她们伤心,更是回想过去,为自己与儿媳不堪的过去哭泣。
  或者,是为天下千千万万个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老人哭泣。
  但是历经八十年岁月的洗礼,时光早把孙氏的心打磨的光滑而坚硬,里面包裹的是最柔善的东西。
  每每看望那些老人,她带给她们的,总是激励,总是快乐。
  这一点,江沐雪不得不佩服,一个八十岁的老人,用自己的人生告诉所有人,哪怕到生命的最后,也要活的精彩,才不枉来这世间一遭。
  随着俩人捐款越来越多,对周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如今在整个乌江地区,但凡认识俩人的,见了她们,无一不恭恭敬敬的。
  渐渐地,有报社和电视媒体来采访。
  第一次时,孙氏吓的闭门不见,让江沐雪笑了许久。
  孙氏瞪着眼睛开开门,拉江沐雪进来道:“你老实说,院子里那些拿话筒的人是不是你叫来的?”
  冤枉啊!
  江沐雪头摇成拨浪鼓。
  “娘,咱们做慈善这么久,名声越来越大,她们来采访,在情理之中啊。”
  孙氏低头想想,嗯了声,仍不愿露面儿。
  “海棠,娘不会说话,你去说!”
  “我的那部分早说完了,现在就差你一个了。”
  “我,我,我不敢。”
  在孙氏眼里,那些话筒和摄像机就像鬼物一样可怕。
  “没啥的娘,你平时不是挺能说的吗?”
  “那哪儿一样!”孙氏瞪眼,耍起小孩子脾气,死活不出门。
  江沐雪便道:“就说说你为啥要做慈善,为啥要帮助那些老人。顺便,借着这次机会,鼓励鼓励那些生活的不如意的老人家,让他们每天开开心心的,若有机会,就出去做点喜欢做的事。”
  江沐雪慢声细语的说完,孙氏很认真的想了想,终于点头答应。
  采访的记者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女生,甜甜的喊孙氏奶奶,问的问题很简单,孙氏渐渐平静下来。
  让人意外的是,竟超常发挥,说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
  次日,俩人的访谈登上本地时报的头条,至此,白海棠与孙氏的名字正式打响。
  采访过后,当江沐雪与孙氏再次走进各个养老院,那些老人们均以十万分的热情相迎,有些老人还自发组织为二人表演节目。
  那一刻,孙氏才体会到做这件事的真正意义。
  ps:感谢绿豆锅巴的打赏,感谢梨涡浅浅的宝贵月票,么么哒!

  ☆、第230章 保姆婆的梦幻乌托邦(23)

  接受完报社采访,孙氏立刻把目光转向家乡那方热土。
  这十多年,“回家”二字,一直萦绕在孙氏心间,至于怎样回去……当孙氏开口提出要在家乡做慈善时,江沐雪知道,孙氏找到了最好的方式。
  婆媳二人一拍即合。
  于是,在接下的半年时间,一笔接一笔钱财物资飞向窝窝村等附近的十里八村。
  几个乡镇村民顿时沸腾起来。
  消息铺天盖地,一个接一个而来。
  一时镇上盖了所养老院,里面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一时某村多了一所小学,教室宽敞明亮,桌椅板凳都是新的;又一时乡镇医院多了许多先进的配套设施,更加方便村民们看病就医……
  所有人在高兴的同时纷纷猜测,这个幕后的大善人到底是谁?
  这年头,做好事不留名的人,真的不多了。
  只有李乾常一家,激动雀跃不已。
  他们早猜出是白海棠的手笔,待电话确实之后,李乾常心绪复杂,一夜未眠。
  次日天还没亮,便一个人耷拉着烟袋锅子出了门。
  踏上他走了几十年的乡间小路,他的心情异常沉重。
  不知不觉又走上了那条熟悉的小道儿,记得十一年前的那个早晨,也是天刚蒙蒙亮,白海棠拉着孙氏经过。
  笑着对他说,要去给娘看病。记得当时他还很热心,要去帮忙,结果被白海棠果断拒绝。
  然后他就远远的看着她离去的背影,一直到消失不见。
  而她这一走,便是十多年,这些年,那个瘦弱的却很坚强的背影一直回荡在他脑海,常常在午夜梦回时突然惊醒。
  有一次竟然做梦白海棠带着孙氏回来了,同样经过那条小路,她笑着对他说,我娘打了点滴,大夫说没事,要在家静养。
  那夜醒来之后,李乾常再也睡不着。
  这些年,他把自己的心思藏的特别深,即便被儿子、儿媳看出一二端倪,他仍装作不知。
  但是,随着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日子越来越近,李乾常如今再不想遮掩。
  什么羞耻,脸红,闲言碎语……突然间,他什么都不怕了。
  或者你说我不要脸,老来思。春;又或者说我风。流老鬼,花甲之年还想着浪漫的爱情。随便你怎么说,与我何干呢?
  走了一路,李乾常突然想通了,并满心热血,期待白海棠的回归。
  若说从前他不明白,但现在,他非常明白白海棠此举的含义。
  当年,她狼狈的离开,如今,她定要风风光光的回来,受众人敬仰,让那些不肖子孙睁大眼睛看看,没有他们的赡养,她照样的活的风采!
  钱月牙起床稍稍收拾后就猫腰在厨房做饭,看到公爹满面红光,喜滋滋的回来立刻惊的愣住,咋啦这是?
  ……
  就在窝窝村的人悄悄猜测大善人的庐山真面时,江沐雪与孙氏接受了乌江电视台的专访。
  在此之前,也有很多电视媒体想邀请江沐雪说两句,不过当时江沐雪都觉得采访的专题不太对口,便没答应。
  这次,乌江电视台专访的题材是“老人生活专栏”,非常符合江沐雪的心意,这才应邀。
  访谈开始好几天前,江沐雪便停下手头工作,流连各大商场为自己、孙氏挑选访谈当天的衣服。
  厚积而薄发,她与孙氏努力了那么多年,蛰伏了那么多年,这一次站在聚光灯下,她与孙氏不仅要从容,更要高贵。
  这一点,要给那些不肖子孙看,更是给那些迷茫、生活灰暗的老人们看。
  孙氏已经八十多,满头银发,稀稀疏疏,于是江沐雪给她挑了一顶洋气而不失庄重的圆边帽,上面还带一朵浅紫色的绒花。
  衣服选的是一件朱红色修身高领裹臀裙儿,上面绣着描金的牡丹花,下面黑色的喇叭裤,再配上一双黑色的牛皮小靴,整个人立刻显现一种独有的沧桑唯美之感。
  孙氏再次躲屋里,死活不愿出来,她都八十了,穿着这样花哨,不得让人家笑话死?
  更何况她知道这次要上电视,全国人民都能看见……
  江沐雪见孙氏不愿出来,便自顾自的换上自己的衣服,比孙氏那套还要夸张,俩人站在一起,真正称得上大红大紫。
  并且江沐雪的棕色牛皮靴是高跟的,足有五六厘米高。
  看的孙氏一愣一愣的,“海棠,你不怕崴脚?赶紧换下来,都六十的人了!”
  江沐雪不仅没脱,反而踩着高跟鞋跳了几跳,唬的孙氏立马变脸。
  婆媳玩了一会儿,江沐雪好说歹说,孙氏这才同意就穿这身行头出发。
  路上,孙氏突然握住江沐雪的手,“海棠,我知道这一天你等太久了!放心,娘不会给你搞砸的!”
  江沐雪一顿,原来,老人家什么都知道。
  进入录制现场后,俩人这才发现,现场许多观众都是熟人。
  尤其前三排的,很多都是与孙氏玩的很熟的老人,看到她们,孙氏的紧张感立刻消去大半,她冲大家缓缓招手,现场顿时一片沸腾。
  “大娘,奶奶,快请坐!”主持人话毕,亲自过来搀扶孙氏。
  在开机前,她简单的给二人说了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并再次重复今日要说的几个话题。
  这些话题江沐雪与孙氏早已烂熟于心,连连点头。
  之后,导演让全体注意,“三!二!一!开始!”
  一声令下后,所有的聚光灯“咔嚓”打开,孙氏从没有见过这般场景,吓的浑身一哆嗦,江沐雪立刻握住孙氏的手。
  在主持人一场开场白后,镜头开始对准江沐雪与孙氏两个。
  接着,主持人让二人做自我介绍,先从孙氏开始。
  “娘,别紧张,慢慢说。”
  孙氏笑了笑开口,“我叫孙蔷薇,来自,来自……”
  刚说几个字,孙氏很不给力的落泪,抽噎,激动了半天也没说出来,这是主持人与江沐雪都未预料到的。
  现场工作人员赶紧送来纸巾,江沐雪帮孙氏擦了擦,把俩人的来历替孙氏说了。
  话毕补充道:“母亲和我已经十多年未回家乡,思乡情切,所以有些失控。”
  主持人似是见多了这种场面,微笑着给孙氏鼓励。
  须臾,主持人开始提问,话题展开。
  “孙奶奶如今已经八十二的高龄,按理说,该子孙环绕享受天伦之乐的,为什么会远离家乡呢?”

  ☆、第231章 保姆婆的梦幻乌托邦(24)

  采访直播当晚,李乾常早早的通知村民去他家聚会,起先大家都不明所以,刚进大门便看见李乾常把自己家的液晶电视搬了出来,更疑惑不解。
  有人逗趣,“村长这是要请我们看电影呢!”
  “哈哈……”周围顿时一片笑声。
  李乾常故意卖着关子,也不做多解释,待人来了差不多后,方道:“村里好多年没这样聚过了,还别说,挺让人怀念的。”
  众人纷纷称是,自打农村改革后,土地什么的都分配到各家各户,一般有什么事情都是通过村里的广播告知,然后各家负责各家的,确实很多年没这样聚过了。
  记得从前,大伙儿还在一个锅里吃饭时,都是集体劳作,集体休工,每逢节假日,社里还会请一些外来人员过来放电影。
  那个时候的农村还不像现在。当时,处处黑灯瞎火,大伙儿聚集一堆盯着一个大白幕,为电影里的情节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愤声而起。
  今晚,李乾常这般组织,让很多人再次回忆起当年,于是人群异常兴奋、热闹。
  钱月牙往人群后面瞟了两眼,看见李富贵与刘桂花也抱着孙子过来,不由得冲公爹挤眼。
  李乾常会意,往后一瞧,自然也看见俩人。
  心里顿时冷哼。
  整理整理思绪,李乾常再次笑道:“这段时间,村里镇上的变化大伙儿可知?”
  众人一顿,立马反应过来,当然知道!
  这又是新学校又是新医院的,谁不知道?前几天养老院正式竣工,好多人还去参观了呢。
  “那么大伙儿可知,这幕后的大善人究竟是谁呢?”
  众人皆摇头,一个愣头小伙儿反问,“难道村长大叔知道?”
  李乾常笑道:“我当然知道,不然也不会把你们全都叫过来了!”
  人群一片惊呼,李一龙看看手表,这才把电视打开。
  大家一看是广告,哈哈大笑。
  李一龙解释道:“等会儿,这个是现场直播,等广告过去,立马就让你们见真人儿!”
  众人一听,皆惊讶不已,纷纷猜测,看来这位大善人还是位大人物,否则也不会上电视,还是现场直播。
  一会儿广告播放完毕,节目开始。
  江沐雪与孙氏出现在荧幕中,当即让村民大跌眼镜,这两个就是大善人?
  竟然是两位老太太!
  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