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本宫起床就性转-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景阳指着他对虞冕道:“我这堂兄,闲时便爱吟几句歪诗,做几篇酸赋;每次见了本王,还要掉掉书袋子。虽说不能和虞三公子相提并论,可你们二人也算是志趣相投。”说着叹了一声,“倒只有本王,年少时便窝在边关那苦寒之地,和草原上的蛮人拼刀子,却是欠缺了这一分风雅啊。”
“襄王骁勇,名声响彻四海;漠北数十万虎狼之师,更是威名凛凛,闻者无不闻风丧胆。”虞冕道,“在下不学无术,偏爱这些伤春悲秋的物事,怎敢与您相比。”
秦景阳笑道:“虞三公子精通兵法战阵,胸中藏有万千韬略,这可不是什么秘密。三公子难得来我北周一趟,本王府上有沙盘,倘若他日闲暇,何不切磋一番?”
他难不成要借机刺探我南梁军机?虞冕心中一动,面上却丝毫不显,只是婉拒道:“在下从未亲历沙场,不过是纸上谈兵,怎敢到襄王面前卖弄!”
秦景阳不以为然地一挥手:“本王又不是生下来就在战场上的!谁不都是从纸上谈兵做起,再慢慢过渡到实战的?”他说着顿了顿,却是话锋一转,叹道,“不过也罢。兵者乃凶器,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南梁又不似我北周,需要时时刻刻防着铁勒人。三公子,还是永远都没有得以实践的机会才好。”
他最后这一句说得意味深长,似乎话中有话,虞冕听在耳中,终于忍不住露出了些微妙的表情来。可秦景阳却似视而不见,笑吟吟地举杯招呼他与秦玉昭道:“来来来,满饮此杯!”
话题就这样被打断了。随后舞伎们又献上了一段新编的歌舞,秦景阳似乎被吸引了过去,饶有兴致地观赏,还用手指在桌案上和着拍子击叩。虞冕坐在一边,默然打量着他,心中却不免有些犹疑起来。
这襄王,与白天时似乎不大一样。
他当然指的不是其中有一个是旁人假扮的,若是说这世上有能够完美地模仿其他人相貌身形、声音神态的易容术,他虞冕是不信的。这些可见可听的方面确实没什么变化,硬要说哪里不同的话,恐怕就是那一举手一投足之间的气势,要比白天时强盛了许多。谈话的内容与节奏,都被这个男人所一手掌控,让人只能跟随着他的步调,始终被压制着一头。
不过这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里是北周,在人家的地盘上,总不好太过喧宾夺主。不论实际目的是什么,在表面上他们毕竟是抱着和谈的目的而来,而不是来挑起争端的。就算是上午,也是楚敬宗出言讽刺在先,自己反击在后。
只要襄王不率先发起挑衅,他当然不会主动去招惹是非。虞冕微不可察地蹙了蹙眉,毕竟……现在需要费心的事情已经足够多了。
歌舞已毕,秦景阳下令赏赐。伶人们跪拜称谢,欢天喜地地下去了。三人又开始谈天饮酒,起初只是说些风俗地理的逸闻,待后来,话题却被不知不觉地岔到了铁勒人身上去。
“蛮子们好勇斗狠,虽然精于骑射与放牧,但是在其他方面上却都是一塌糊涂。所以,才会在每年秋冬之时过来劫掠。”秦景阳似乎已有些醉意,带着三五分轻藐的腔调说道,“曾经他们也派出过使臣队伍,似模似样地在城门下喊话,要求入关朝见,求娶我北周的公主。真是沐猴而冠,滑天下之大稽!难道我北周的和平,要靠女人做牺牲不成?”
啧啧,这家伙果然还是咽不下这股火气,要发难了。秦玉昭心道。他看向虞冕,上午的唇枪舌战他不幸错过,这回可是能看一出好戏了。
面对襄王显而易见的讽刺,虞三公子神情不变,拱手道:“恕在下直言,襄王此言差矣。铁勒连年入侵,漠北百姓饱受其苦,每每爆发战争,纵使贵国将士能征善战,也难免有所死伤。若是能以一人之牺牲,换来边关军民免遭战祸,岂不是更好?依在下愚见,为此哪怕就算是将公主嫁入蛮荒之地,与粗鄙之人为伍,那也是值得的。”
秦景阳摇头:“虞三公子此言差矣。蛮子都是些养不熟的狼,就算送去了女人与财帛,他们也会照旧来侵犯边关,既然如此,何必要对他们好声好气、卑躬屈膝?我北周虽不喜战,却也从不避战。”他说着,手握成拳在桌上重重一敲,“漠北雄师随时枕戈待旦,蓄势待发,只要铁勒人胆敢来犯,定要杀他们一个魂飞魄散,片甲不留!”
“贵国将士的胆色固然令人钦佩,可襄王方才不也说过,穷兵黩武,并非吉事么?只要双方交兵,便难免有所死伤。远的不提,便说近十年来,先有沐破城沐将军阵前捐躯,后有苏大将军父子双双壮烈殉国,当年赫赫有名的漠北三将门,如今只剩了沐铁衣将军一人独支。”虞冕说着,似是惋惜地叹道,“果真是自古美人名将者,不许人间见白头!”
“三公子说得哪里话。”秦景阳握住酒杯的手微微加力,皮笑肉不笑地道,“倘若漠北再起战事,本王定是要亲赴前线的,怎会让沐大将军单打独斗。”
“确实。”虞冕颔首,“幸亏铁勒人只在漠北活动,不然假使战线绵延,甚至腹背受敌的话,北周的情势必将更加艰难。”
“我北周上下朝野一心,君臣百姓齐同协力,倘若大战当前,定当合力抗敌。”秦景阳哼笑,“既无内忧,区区外患,又有何惧?”
“不愧是摄政王!”虞冕口上称赞,毫不示弱地对上秦景阳的目光,“难怪在下从边关一路行来,在民间听到不少对襄王的颂扬之声,今日一见,果然气势不凡!对于当年将王爷调回京师监国摄政一事,想必贵国主定是十分庆幸的吧!”
“哪里!”秦景阳大笑,眼中却是寒光乍现,“本王怎比得上虞三公子的风采出众,江南虞家果真名不虚传,不愧是能与南梁皇室不分轩轾的名门豪族!三公子此番出使北周,他日回返南梁后,想必贵国主定是会将你更加信任,委以重责的吧!”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言语间的火药味已经很大,再下一步恐怕就要直接撕破面具明着攻讦对方了。秦玉昭见他二人都有些情绪失控,连忙出来笑着打圆场:“你们两个都是当今世上名满天下的人物,我坐在这里当陪客已是自惭形秽,如今你么又你一言我一语地相谈甚欢,是要将我丢在一边么?”
虞冕当即拱手:“在下失礼,请郡王莫要见怪。”
秦景阳笑谑:“堂兄你真是不甘寂寞,自己插不上嘴,却来这儿抱委屈。罢了!”他举起杯来,“这举杯共饮,总不会落下你了!”
眨眼之间,三人已又是言笑晏晏,仿佛刚才的剑拔弩张根本不存在一般。对于秦玉昭那句名不副实的“相谈甚欢”,其余两人都心照不宣地没有戳破。
于是又是酒过三巡。二更的梆子敲响时,宴会也到了尾声。列席的众人不管尽兴不尽兴,都三五结伴地纷纷归去。秦景阳走在最后,临出了门才对送出来的虞冕道:“今日只是为南梁的贵宾们接风洗尘,所以咱们在席上只是闲聊,不谈正事。三公子好好歇息,待来日大朝会时,再与我皇兄共商大计。”
“襄王美意,自当从命。”虞冕作揖谢道。
双方就此作别。
望着北周摄政王渐渐远去的背影,青年的神情慢慢凝重下来。
次日。
昨日被虞冕戳中了痛处,秦景阳一晚上都在辗转反侧,清晨起来时神情还有些闷闷不乐。待到五更天结束,本想着换到了楚府这边后可以暂时抛却烦恼心绪,休息一下,却没想到是雪上加霜——他居然被楚清音给取笑了!
只不过写了张叮嘱她暂时尽量避开苏婧柔、更不要谈起敏感话题的字条,那女人竟然笑得从床上滚到了地上!
因为以上的原因,襄王殿下一上午的气都不太顺,整张脸都是黑着的。直到中午楚汐音过来吃饭,他才勉强摆出了好脸色,不然这位关心妹妹的大姐可又要问东问西了。
“阿姐昨日去参加宴会,觉得那南梁公主如何?”吃饭间,秦景阳问道。有了楚清音这一层身份,倒是能套到一些额外的消息。
“文静温柔,贤淑有礼。”楚汐音回答,末了却又叹了一声,“不过,着实可怜了些。”
“有那么个心狠手辣的弟弟在,她会成为两国之间联姻的牺牲品,一点都不奇怪。”秦景阳不以为意地道,“婚姻不由自主,这也算是皇室中人的悲哀了。”
他这话是有感而发,说出来才觉得以现在的身份有些不妥。好在楚汐音并没有过多在意,而是反驳道:“不是这个。我可怜的,是她明明身为公主,却毫无威信可言,就连贴身服侍的婢女,在背后都看不起她。”
筷子停在半空中,秦景阳皱起眉来。
“看不起她?”
作者有话要说: 王爷和三公子两人的嘴炮里面有一部分是故意说来呛对方的啦,不一定代表他们本身的观点。
【预告——秦景阳:公主居然是……嗯,真是天助我也。楚清音:其实严格说来,我们都是……嗯。】
☆、偷梁换柱
听见楚汐音说那南梁公主的侍女居然在背地里说自家主人的坏话,秦景阳不禁皱眉:“看不起她?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也是碰巧才听到的。”楚汐音回答,“昨晚宴会时,我的衣裳不小心沾上了酒水,幸好带了备用的衣物,便要礼宾馆的侍女引路,去内院寻间空房换了一身。不料想当时正有两个南梁女子在廊下谈天,许是没看到我们,因此说话也不曾遮掩。”
“都说什么了?”
“他们讲的是南梁的方言,我在边境待了几年,也只能模模糊糊听个大概。”楚汐音蹙眉回忆道,“其中一人说原本以为待在嫡出的公主跟前伺候,将来也能沾光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却没想到别说富贵了,连小命都要不保;另一个则语气愤愤,指责公主懦弱自私,还连累他人。”说着叹了一声,“就像你说的那般,这出身不是她能选的,和亲只怕也并非她所愿意,结果还要被下面人这样在背地里挑刺,岂不是很可怜?”
“阿姐。”秦景阳却突然抓住了她的手臂,十分严肃地看着她,“将你在宴会上对于这南梁公主的所见所闻,全部与我详细说一遍。”
楚汐音离开后,襄王独自倒在躺椅上,陷入了沉思。
据荥阳王妃回忆,这位常宁长公主贤淑知礼,进退有节,这般做派,确实是在王公贵族之家从小耳濡目染,才能培养出来的。而席间贴身服侍的孟熙的侍女对她也十分恭敬,看不出任何怨怼的心思。但另两个侍婢所说的话有又同样令人在意,首先她们是在背地里讲话,没必要撒谎,其次说孟熙懦弱和连累他人也就罢了,自私又是怎么来的?为何嫁入北周就要连小命都不保了?同一个人,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电光火石之间,一个荒谬的念头突然闯入秦景阳的脑海中——莫非,这常宁长公主也是和他一样碰上了这种匪夷所思的怪事,如今身体被楚清音所说的那种“穿越者”给占据了……?
不过这想法也在存在了一瞬,便被觉得“自己这么想实在很蠢”的摄政王忙不迭地赶出了脑海。虽然不得不承认,在认识了楚清音之后,他每天都会不同程度地刷新对这个大千世界的认知,但怪事之所以是怪事,就是因为它万中无一,空前绝后,假使频繁发生,那也就称不得是稀奇了。相比之下,这位南梁公主是他人所顶替的,这样的想法反倒更符合常理些。
虽然疑点确实存在,但这么直接拿上去质问南梁使团显然是不可能的,还是需要先弄到确切的证据。秦景阳思忖着,起身走回楼内,唤道:“映玉!”
“姑娘有何吩咐?”映玉正捧着一本《千字文》在看,听见秦景阳喊她,连忙跑了出来。
“昨晚小厨房做的那些点心很好,你再做一份,包起来送到襄王府上去,给苏姑娘尝尝。”秦景阳袖着手,轻描淡写地说,“到了王府,不要直接去找苏姑娘,将东西转交给王府长史程徽便可,他知道什么时候将点心送过去最为合适。”
“姑娘放心,婢子一定办到。”映玉不疑有他,连连点头。
秦景阳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你先去通知小厨房吧,我会写张字笺附在食盒上,一同送过去。”说罢向楼上走去,刚到了楼梯口,又过头来强调了一句,“记住,是你亲、自交给程长史。”
三日后。
两国实力地位对等,目前又是友好同盟的状态,作为皇帝,秦煜阳于情于理都需要亲自出席大朝会,接受南梁使臣的朝见。这几天来他的情况有了些起色,但好转得十分有限,整个人看上去依旧病怏怏的。站在文武百官的最前列,楚清音撇过眼去悄悄打量着他身上那套华丽繁复的天子衮冕,不禁暗中担心起便宜皇兄的孱弱身板,会不会被这套沉重的礼服给压垮了。
不过,比起秦煜阳,显然还是被逼婚的她自己更加需要担心一些。
三天前秦景阳传回的那张字条,她下午回到府上后也看到了。根据楚汐音的描述与襄王的分析,那位常宁长公主身上显然有着不可见光的秘密。倘若她真是假的,那么自己这边可以理直气壮地回拒这桩婚事不说,同时也得到了一个给南梁下面子的绝佳机会。
当然,这一切还是需要有力的证据作支撑的。现阶段想要直接从使臣团里抓个人来审问显然不靠谱,虞冕那个人不好惹,若是行动草率了,很可能被他抓住把柄,倒打一耙。在与程徽商量过后,楚清音当即派出了数名密探,前往南梁使臣一路前来时、沿途经过的各个城镇,向地方官员索要当时使臣团通过关卡时的记录,以期能找到一些有帮助的信息。
后来在和秦景阳商量过后,长史又去拜托了秦玉昭,去调取使臣们跨越国境、进入北周时记载。这一份是最详细也最有效的,只可惜受路程所限,恐怕最快情况下传回来也需要半个多月。
在等待消息的这短时间内,他们所要做的,便是活用“拖”字诀了。
“南梁使臣,入朝觐见——!”
外面的宣礼太监尖着嗓子高声喊道。楚清音连忙收回思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