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到古代的教书匠-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楼,说起来崔德华应该是在语文课本里存在感最弱的了吧,我们从小到大从来不用背他写的古诗文?”
  “你入学头一个月学的拼音在哭,三十六声母你还记得嘛?”
  “一年前六安的考古发现,我们小学的经典课文《蚕姑娘》在崔瑛在六安当县令之前就存在了,疑似是他写的。”
  “不是吧?那么可爱的文风怎么可能是穷理天尊?”
  “别说了,我还说当兵之后可能再也见不到穷理天尊了,然后我居然发现我们的内务手册、实操手册居然都有他一份功劳,一千年了还没过时,他是穿越的吧?【绝望|动图】”
  “果然根本不用8,这种话题除了让我们强化‘穷’这个词的意思是‘尽’之外没有任何作用。”王萱葵将手机揣回兜里,赞同陈芷萝的答案。
  “有空8穷理天尊,不如想想你的社会实践报告要写什么,没有那玩意儿你连秀才都没法考。”陈芷萝提醒道。
  “是啊,工匠们拿手艺考级,道爷们靠论文怼天对地,行商的只要赚钱回馈社会就好,就我们这帮当官的,进入门槛高,晋升难度大,权利还不多,稍微越点格就能被那帮乡绅往死里怼,要不是想造福一方百姓,我才不去考进士呢。”
  “但进士跨马游街和道士入门进香、工匠入宫受赏、农人配祀城隍、军人封爵还乡那都是无上的荣誉呢,你不想吗?”
  “想啊,怎么不想?”王萱葵嘟了嘟嘴,“我就是说说嘛。”
  “好啦,我们快点回去复习吧。”
  两个穿着襦裙的少女说说笑笑地回了学校,只留下那个胡人郁闷地打开手机,发一条微言消息,“来了一趟大周才发觉我们和大周之间的差距也不大,就差了一个穷理天尊而已【郁闷|静图】”


第87章 世族的反击
  核对指纹是件极细致的工作,在崔瑛当着范坦的面画完了三张逃犯的速写后,柴宗训那边还没有什么进展。
  崔瑛对这个倒还有些经验,他上大学的时候曾经跟导师帮官方编过验核指纹的数据库,对怎么观察指纹还是有些心得的。他观察了一下锁上的指纹,先核对牢头的,很快就根据锁上的指纹痕迹当众说出了几人的开锁顺序。所有被关在这间屋里的衙役书吏们本来就被关得心浮气躁,又见识了黄铜锁上生出黑色指印的痕迹,本来就已经吃了一次惊吓,再听崔瑛根据这些层层叠叠的黑色指印就能判断出牢头的开锁顺序,甚至连开锁的姿势都说得一清二楚,心中敬畏之感更甚。其中有几个人脸色就已经开始发白了,坐在上首的柴宗训看到人群中变了脸色的几个人,冲边上的侍卫使了个眼色,很快将几个给揪了出来。
  “小的冤枉!”其中一个瘦小的汉子当即叫道,“小的和李大哥是同乡,经常去班房里的,小的最遵纪守法不过了,小的真没私放过逃犯。”
  “小的冤枉,小的冤枉。”一起被抓出来的几个人一听有人喊冤也跟着一块儿喊道。
  跟着柴宗训的长史麻利地从一叠手印里翻出了这几个人的,与锁上的手印一一核对,很快便发觉有两个人的手印在锁上出现了。
  “行了,下面交给长史吧,”柴荣一看主要嫌疑人都抓住了,脸色放松了一点,“你把牢头和这两个人都带下去审吧,若是还找不到内鬼……”
  “属下也可以直接请辞了。”太子府的长史苦笑着拱了拱手,带了一队侍卫押着人进了后堂。
  “剩下的交给你了。”柴宗训瞟了一眼敬畏地看着他和崔瑛的书吏衙役们,对立在一旁的权知开封府的推官说道。
  崔瑛想了想,还是把告诉柴宗训一些审讯之法的想法咽了回去,皮肉之苦好挨,精神折磨难过,这法子若落到奸人手里,不知道会构陷多少仁人义士,这些法子还是烂在自己的肚子里好了。
  “殿下,汴河以北的几家世族都在跟佃户谈涨租的事儿,”一名侍卫打扮的人走到柴宗训身边低声禀报道:“他们和佃户说,因为朝廷要多收田亩税的原故,租赁田地的租子从五成涨到七成,如果不愿意干的,现在就退佃走人,已经有几十户人家因交不上租子而被撵走了,如今正往汴梁城聚集。按低下人估算,这一下得赶走七八百户佃农,这些人要是进了汴梁城,怕是会有损殿下和陛下的声望。”
  柴宗训眉头皱了一下,“你去告诉吴廷祚,准备安顿这批佃户,不可使之有损。”
  “喏!”那侍卫行了礼,匆匆进屋去找权知开封府府尹去了。
  “殿下,”又一个侍卫脚步匆忙地走近柴宗训,“京里的粮铺开始提高粮价了,说是因为田租要涨,所以粮食价格也要涨。”
  这话一出,别说柴宗训了,就是刚刚出来的画痴范坦都紧紧地皱起了眉头。
  汴梁城不是普通的小县城,小县城周围多是农人,县中不过千余户,遇上丰年,农户家中常常要先留上一年的口粮,多余的粮食才会拿出去卖,有些人家甚至是不卖粮食的。在这些小县城里,如果粮价过高,吃自家粮食的农户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县里的千余户人家也能以较低的价格从农人那里买到粮食,粮价根本涨不起来。只有在灾年,农户手里没有粮食,这种提价的戏码才有用。
  可汴梁人口可不是区区千户,甚至不是万户、几十万户的人家生活在汴梁城内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不种粮食的,此时农人手中的粮食已经卖给了粮商,粮铺粮食涨价,普通百姓只能忍着去买高价粮,要不然就没得吃。
  “我回宫去和父皇说吧,不行就开常平仓就是了。”没有灾荒的时候提升粮价,虽然有些麻烦,但柴宗训并不觉得有多心慌,各地的秋税秋粮都刚刚入京,想要稳定市场并不难。
  “殿下,当心粮仓!”崔瑛想起六安逃犯所做下的事情,提醒柴宗训道。
  “是了,我会安排的。”柴宗训对付这些私底下乱七八糟的手段可比崔瑛老道多了,点头应下崔瑛的提醒,一个眼神过去,自有侍卫悄悄离开去处理了。可惜坏消息还没完,很快又有人还禀告,勾栏瓦舍里有人传秋闱有人舞弊,还隐隐将矛头指向了当今太子,以及为太子做参谋的妖人崔瑛。
  出了开封府,随便找了个脚店休息的崔瑛听到这些传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小道消息,有点无语。
  “哎,阿瑛你怎么都不急的?”和崔瑛在一起的范坦脸色都急变了,“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这些民间谣言最可怕了,好好的人经他们的嘴一嚼一传,就不知道要变成什么鬼样子了。”
  “我知道。”崔瑛不紧不慢地点点头,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来自后世的崔瑛更懂得舆论的力量,别说曾经什么“苍天已死”之类的谶语歌谣,只要想想潘金莲和武大郎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就知道被造谣的下场了。不过这个世界上也没有谁比他更会运用舆论的力量,崔瑛只要想,他有的是办法洗白一个人的名声或者让一个人声名扫地。只不过,这种能力不能随便动用,没有哪个统治者会愿意自己治下出现一个会随便操控舆论的人。
  崔瑛还在等,能熬过五代乱世的世族,应该不会只有这么一点儿手腕,这种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陷害,太容易被拆穿了,而且也伤害不到他或者太子什么。毕竟柴荣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而且父子关系极为亲密,皇家传统上的那些勾心斗角并不会在父子俩之间发生,更何况柴荣已经几次透露出要提前退位的消息了,离间皇帝和太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听说了没有,”和所有的小道消息一样的开头,也一样吸引了一堆无聊的听众,“当今要把控鹤军的那位给……”那个神神秘秘压低声音的帮闲用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那位听到消息怕是要这样。”他用手作了一个翻手的姿势,眼神里全是担忧,“这天下又得乱了。”
  “不能吧?”一旁有人质疑道,“那位和陛下可是亲戚呢,而且控鹤军日子好过啊,天天有好吃的,能跟那位干这个?”那人也翻了一下手掌道。
  “你不知道吧,那位是咱们太祖爷招的上门女婿,说好了取公主以后天下是他的,谁知竟给一个外姓人抢走了,这能不憋屈吗?”
  “那是挺窝囊的。”周围的人认同道。
  “而且谁说控鹤军日子好过的?我一哥们在那里,天天都要被累死了,能趁机砍了整出这些来的皇帝,他们肯定做。”那帮闲信誓旦旦。
  与此同时,在端拱殿里的柴荣还截获了一封非常要命的文书——以张永德的口吻写给辽帝的一封信,要以燕云十六州来换辽兵相助,信里还有不少详细的兵部舆图和兵力布置的说明,而这封信的字迹与崔瑛有九分像。
  “这些人果然活腻歪了!”柴荣将那信递给跟着柴宗训一起进宫的崔瑛,气哼哼地说:“不必留手了,按最狠的那套方案行动吧!”


第88章 名声
  对于世族的人来说什么是最狠的呢?崔瑛对这些是不太懂的,只知道他们更看重名声和家族未来的希望,对于性命什么的却不是非常在乎,世家大族是那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过人心相同,绝望的同时看到别人过的更好,那就是最大的痛苦了。
  先皇后曾经应该跟皇帝说过些什么,柴荣与柴宗训父子这些年一直在想方设法地收拢耕地,让无田的佃户能够以比国家税赋略高一些的价格佃到田地,即使不能土地国有化,但将耕地放在自己手里绝对比放在那些人手里要放心些。
  造谣的人隐于市井中的禁军密探早就盯上了,只等一声令下就能抓捕,信件被截留,知道自己被诬陷的张永德气得胡须根根直竖,带着一小队控鹤军就去围了那几家的院子。
  抓捕逃犯是一桩大麻烦,澄清街面上那些越传越邪乎的谣言也是一桩大麻烦。
  “德华,这回可别手软,抓捕逃犯的事不用你操心,本王已经布置下人手了,但怎么澄清谣言怎么整得这几家人生不如死,就交给你放手去做了。”
  “是,殿下!”崔瑛一拱手,离开时还颇有些煞气。
  崔瑛当然是恼火的,不说在六安时那伙人差点烧了六安县城,他提前得了消息也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若是当时他迟顿一点,那几百条人命便都葬送在那一晚了。就说那几个人贩子,专门偷殷实小户人家的孩子,这些孩子不像穷人家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面黄肌瘦的卖不上价,也不会像富户高门有本事引动官府去捉人。
  当初将这伙人抓到的时候,经他们手卖出去的孩子不下百人,能追回来的不过一手之数,七成的孩子都没有活过两年,便死于那些寻求刺激的变态之手,另外还活着的孩子,有疯了的,有落下身体残疾沿街乞讨的,还有一个性子刚烈的,趁夜里用绳子勒死了寻欢的“客人”,然后逃跑不成,被送官的。也就是那个孩子的卷宗被无聊的柴永岱翻到,这才彻底揭了盖子,柴宗训亲自上手督阵,才把这群人给诱捕到。
  “我听说那伙人贩子跑了!”崔瑛刚出宫门便见柴永岱一头汗地跑过来,身后跟了两个不敢在宫门前大声喧哗,又不敢跟丢主子的内侍。
  “嗯,太子殿下已经布置人手去抓人了。”崔瑛点头。
  “阿瑛,”柴永岱郑重地盯着他说道,“你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两家人的名声给我搅得能有多臭有多臭,我私底下问过那三个幸存的孩子,光顾那几家私寮的都是那几家的朋友,这几个人贩子就是他们的爪牙。”
  崔瑛听到这消息,真是有点被恶心得想吐了。
  回到吕家,和吕蒙正将这事情一说,也在孝中的吕蒙亨因为一直生活在吕家,交际圈子与那几家有些相通,也想起了一些暗地里流传的消息,当初大家以为是哪家小人造谣中伤,也能想到煌煌大族也会干出这些龌龊的事呢?
  “这事儿也太恶心了,”吕蒙亨气愤道,“我要好好写一篇文章,将他家的恶事名传天下。”
  “阿瑛,你打算怎么做?”吕蒙正也被恶心地够戗,“父亲曾经是起居郎,与史官们关系还好,要不我下个贴子,麻烦他们在史料上记一笔?”
  崔瑛最知道文学的影响力可比正史强多了,不过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不如多管齐下。家里两个进士,秋闱过了发解试的举子和没过的士子都还在,正是个扬名的好时候。
  “陛下打算从内库拨笔钱为这些可怜的孩子超度一下,我打算在京郊给他们修个坟,立块碑,办场法事,只是这碑文和悼文嘛……”
  “交给我!”
  “我来写!”
  吕蒙正和吕蒙亨兄弟俩同时说道。
  崔瑛摇了摇头,“不是孩儿无礼,您二位的份量不太够。”事实上这个时候好像也没有如李杜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名传千古的文豪,那么还是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好。
  不过一夜,汴梁城的百姓刚醒来,便发觉消息的流行实在变得太快。昨天还在说秋闱舞弊,说那个流民小县令是妖人,说张将军要造反。到了今天一早,要造反的张将军带着控鹤军奉皇命围了两个大族的院子,而街面上的消息则被一则贴在开封府衙上的征文比赛占据了。
  “陶兄,你是在衙门里当差的,这消息作不作得了准?”吃汤饼的朝食铺子里,一群人在问。
  “当然作得了准,君无戏言,官家、太子都点了头的,交给崔教头的事儿。”
  “那两家真的……”其中一个人手朝那两家宅子的方向分别点了点,悄声地问。
  陶霖沉着脸点了点头,“传出来的都还是好的,有些太畜生的事情崔教头怕吓着了百姓,根本没让传出来。”
  “这些事都还是好的?”那汉子愤恨道,“禽兽不如!”
  “你们若认得哪些才子读书人也招呼他们写一写,听说官家专门从内库拨了润笔来,从现在开始到明年春闱结束后十天,每旬择一篇好文贴出来,最后择最好的刻到石碑上去。”
  征文的事儿在文人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可以预见明年开春来京的举子们会将这两家的事迹传播到天涯海角,成为妈妈们吓唬小孩子的民间传说故事之一,流传上千百年。
  至于普通百姓,除了口耳相传的故事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