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翻车架在水边演示过后,赵里正扯着嗓子喊了翻车的好处,村民们自然是兴高采烈的。赵里正又说明翻车按亩摊钱,交钱自愿,不交的自然不允许使用。
  使用翻车的价格不算贵。每次使用翻车,在水上一丈以内的每亩地五文,每高一丈增加五文。因为高过一丈后,水面与田岸距离超过翻车长度时,就需要多部翻车递接来运作,先将水运到一定高度的小池中,再用另一部翻车将小池中的水往上运,这样递接运水,可以把水提升至三丈以上的田岸。当然,这种连接方法也是得自蓝怡的提醒。
  收上来的银子用来维护和建造、改良翻车之用,剩下的赵里正送到蓝怡家里,给她贴补家用,也算是将献图造车的功劳归给赵良才而对蓝怡的一种补偿。
  蓝怡知道赵里正的心里,坦然收下铜钱以安他的心。其实,对赵里正的这等做法蓝怡并不反感,相反还有几分欣赏。为了以防万一,蓝怡建议赵里正让赵良才寻书籍或是到郑白渠了解翻车的使用情况。毕竟她提出的翻车是上千年后的,与此处的翻车应有差异,当然,这种差异只可能是改进,而非落后。
  翻车架在水渠里,蓝怡和王二叔两家是第一个使用的。林喜和林远轮番踩踏翻车,带动水槽内的连续带状板叶刮水而上,浇溉坡地。村里人有空闲的都聚集在田边看翻车不断地将水运上去,惊奇之余更是欢声笑语不断。
  蓝怡家的两亩坡地,头晌便浇灌完成,蓝怡甚至觉得能听到豆苗欢快喝水的咔咔声。王二叔让蓝怡回家休息,他带着两个儿子接着浇灌剩余的田地。赵里正也根据村民们的田地情况让大家排号使用翻车,大伙干劲十足,甚至趁着月色晚上也不闲着。村里的木匠按着赵里正要求,日夜赶工打造翻车,自己村子用不完,也能卖给其他村子不是?这东西只要见过的肯定想要,很快就能赚上一笔银子。
  浇溉完坡地,王林远入土也出了头七,蓝怡便打算去县城看望夏婉。投桃报李,蓝怡考虑再三,提笔写了一份怀胎养儿概要。这份概要按照时间阶段分条目将蓝怡所知道的关于怀孕和照料婴儿应注意的注意事项列述清晰,以便夏婉查看。
  只这份概要蓝怡便写了两个晚上,先用碳笔写出来,再用毛笔抄录整齐。她的毛笔字虽不算好,却也能看过眼,只是以前很少写繁体字,有些字要翻书才知道精确写法,费了些功夫。
  现在天气逐渐炎热,蓝怡只带着宇儿去给夏婉瞧瞧,宝宝托给陈氏照看。按着陈氏的指点,蓝怡和宇儿两个在村里的大槐树下等待进程的牛车,这也相当于古代的“公共汽车”,只速度差了些。
  蓝怡因要进城看夏婉,脱掉了一身黑色孝衣,换上素色衣裙,自己就觉得清爽不少。宇儿穿着新作的蓝色衫褂,跨着小挎包,紧张得拉着蓝怡不敢放开。
  “宇儿,咱们进城看望夏婉姨,然后娘带你在城里逛逛就回来,宇儿以前进过县城么?”蓝怡替宇儿整理头上的小斗笠,安慰着他。
  “爹爹带宇儿去买木偶。”宇儿抓着自己的小挎包,露出羞涩的笑意。这四五只快看不出原色的小木偶是宇儿的最爱,他宝贝着,珍惜着,里边有他对父亲的回忆,有父亲传递给他的爱意,是他自小为数不多的温暖。
  “恩。宇儿的爹爹最喜欢宇儿了,给宇儿买木偶。”蓝怡顺着他的话安慰道。
  “弟妹,你这是等车进城?”蓝怡身边的妇人问到。
  蓝怡见是与自己坡地相邻的妇人,便点头答道:“带宇儿进城看望他的姨母,顺便买些东西。周嫂子您这是?”
  “咱也是进城买东西,这不是刚过了麦熟,闲在下来了。”周嫂看着蓝怡,试探地问道,“宇儿他姨母,是县里夏家?”
  旁边的几个妇人听见周嫂问话,也支着耳朵细听。在赵里正和六子的刻意宣传下,村里人已知道蓝怡乃是县城夏家的亲戚,是他们得罪不起的。这在无形中也给蓝怡挡掉了一些麻烦。
  “正是。我们昨个把地浇好才得闲去看看。”蓝怡不想谈论与村里人谈论自己的事情,便岔开话题,“有了翻车的确省力不少。”
  几个妇人又接着聊起翻车的事情,叽叽喳喳地十分热闹。
  村里的周四发驾牛车过来招呼大伙上车,蓝怡和宇儿上车后坐在车边,然后把他揽在怀里,听着大家闲聊。
  妇人们聊着家常,蓝怡偏头认真听着,她虽话不多,却也会适时也说上两句,并没有拒人与千里之外,一副高高在上、冷冰冰地样子。一路下来,几个妇人对她也是热切了几分,蓝怡自如应对,宇儿眨着大眼睛认真听着,渐渐也因为和谐的气氛露出轻松的表情。
  牛车走走停停,上下几个路人,半个多时辰才到达黄县。蓝怡抬头望着青灰色高高的城墙,上用半丈长的青石雕刻“黄县”二字,古朴大气。此时城门大开,各色行人进进出出,有守城的兵士在门边凉棚下坐着喝茶聊天,一副闲散状态。
  蓝怡拉着宇儿进了城,她从梅县一路过来,见过的县城不少,觉得也无甚差异,但宇儿却拉着蓝怡,看到什么都新鲜。他只听爹爹说过带他到县城买木偶,自己却没什么印象,此番也算作是第一次进城,自然是紧张新奇的。
  蓝怡打听着到了夏府正门,给门人几文钱让他通报,并未说是寻找夏婉,只说来寻夏浓夏小六。夏浓乃是六子的大名,蓝怡第一次听到他有个这么诗意的名字忍不住笑出声来,六子却不喜这个大名,逢人只说称呼自己六子。
  等候约两盏茶的时间,六子才从里边出来,客气几句带着蓝怡母子进夏府。夏府占地面积很广,蓝怡随着六子穿过两进院落,见到春兰迎了出来,她们母子又随着春兰进穿花门,走进内院。
  夏婉仍居住在出嫁前的绣楼内,蓝怡随着春兰沿着弯弯曲曲的走廊穿过一个大花园。园中奇石绿柳相映成趣,花草以牡丹为主,牡丹花过了盛花期,却也零星开着,蓝怡认得园中开着的几种牡丹,乃是紫斑、紫中贵、凤丹、状元红、牛家黄等。唐朝盛赏牡丹,全国四处遍植牡丹,出现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况。大周也承袭唐风,以牡丹为贵,所以种植的面积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蓝怡看着紫斑和凤丹两个品种,脑中闪现之前的记忆。她穿越之前那段日子,媒体正在大肆报道用牡丹榨油的事情,据说牡丹油含着什么酸,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总之就是各种好,蓝怡在宿舍躺着看过几期中央七套对油用牡丹养殖和榨油的专题报道,印象尤为深刻。
  她的脑子飞速运转,现在正是牡丹要结籽的时候,若是找养花人订下牡丹籽尝试着榨油,能成的话这绝对是一条大财路。
  蓝怡进到夏婉的住处,带着宇儿给夏婉见礼。宇儿毕竟是小孩子,猛然见到这么一群衣着华丽的人,早就花了眼,按着蓝怡的吩咐,喊了人后怯生生的拉着蓝怡的衣服不敢多动。
  夏婉听春草细细讲了宇儿的事情,此时见了也觉得亲切:“宇儿,到姨母这里来。”
  宇儿抬头看娘亲,见蓝怡点头才慢慢地走到夏婉身边,抬头好奇地看着明丽动人的夏婉,乖巧地喊道:“姨母。”
  “好孩子。”夏婉拉着宇儿的手,夸了又夸,从怀里掏出一块手指长的翡翠福瓜玉坠,给宇儿挂在脖子上,蓝怡也只让宇儿谢谢姨母,没有多推辞。
  蓝怡从跨篮里拿出一个裁剪好的大本子,不好意思地说:“姐姐,这是我写下的怀孕和养孩子的一些注意事项,想来大部分姐姐也是知道的。”
  夏婉高兴地接过,赞叹道:“妹妹这字,很有风骨。”
  “……呵呵,姐姐见地果真独特。”蓝怡有几分汗颜,“风骨”二字,似乎就像是在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她的字,而勉强选出的。
  夏婉眯着眼笑得开心,随后仔细看本子上的内容清楚的分着条目写着一些事项,如坐月子不能喝太多红糖水,否则容易发胖;一天吃三个鸡蛋就够了,多了也消化不了;宝宝洗澡水一定要是热水烧开凉温了用,不能用开水兑凉水;宝宝六个月可以吃鸡蛋黄,到九个多月才可以吃蒸蛋等。蓝怡的一份关怀和体贴,全都融在这一条条的事项上,夏婉拉着她的手,久久不语。
  知晓夏婉在立秋之后才起身回梅县之后,蓝怡带着宇儿告辞出夏府到街上采买东西。


正文 第三十八章 岁月静好
  此次进城,蓝怡计划买的东西不少。
  二人先去了布店,买了一匹白底蓝花棉布做被套,王林山入土之时买的白色和黄色麻布还有剩下,适合做被里。
  虽然棉絮贵了些,蓝怡还是决定买下六斤。在大周这个年代,被子里放的填充物不全是棉絮,还有丝草,芦苇花,干草毛皮,麻葛布毡等花草毛皮之类,当然不同的填充物的舒适度和轻重有很大差异。蓝怡是个认死理的,有些生活习惯很难改变。她坚持认为填充棉絮的才是棉被,而棉被保暖性和质量等都适合给两个孩子用。
  之后,她选了半旧的白色帐幔,两条粗布炕单和两个草绿色窗帘。说是窗帘还不恰当,而是一匹布料,这边的窗户是直接用白纸或白纱糊住的,本就能起到一定的遮挡效果。有钱人家会在床上挂床幔,但是直接挂窗帘挡住的掌柜的都很少听说,她只得选布料回家自己裁剪缝制窗帘。以前看过太多电视剧,窗外的人用口水沾破窗纸向屋内偷窥的情景太多了,不挂窗帘让她觉得没有安全感。
  付给掌柜的银子后,蓝怡有些牙疼,这生活品质果然是和银子的重量挂钩的!
  蓝怡在前,帮她送东西的伙计背着布料和棉絮在后,将东西带到周四发那里,请他代为照看,也好腾出手来去采买别的东西。
  伙计走后,蓝怡带着宇儿寻个小店吃馄饨。
  “宇儿,尝尝怎么样,不够娘再买。”蓝怡将馄饨分做两碗,一碗馄饨也够两人吃的。饭后蓝怡抱着宇儿坐在小店内休息。
  “宇儿,睡吧,醒了咱们再接着逛。”蓝怡拍着宇儿的背,轻轻晃着。
  宇儿的小手紧抓着蓝怡的衣服,打个哈欠闭上眼睛。
  小店内来往的客人不多,蓝怡拍着宇儿,考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回到北沟村这段时日,蓝怡已能确定此地并无仇家的追兵或埋伏,是到了考虑长久居住下来的时候了。既然打算在此安家,那么需要考虑的便是如何创造生活条件。
  约莫半个时辰后,蓝怡摇醒宇儿。
  宇儿小脑袋在蓝怡胳膊上蹭蹭,伸个懒腰:“娘。”
  蓝怡低头,亲亲他红扑扑的小脸:“恩。咱们还有事,等回家再好好睡。”
  “恩。”
  蓝怡将宇儿放在地上,对店里收拾碗筷的老板娘问到:“大嫂,咱们这县城里有牡丹园子么?”
  “有两个,都在城南,你逢人打听就能过去,不过现在可不是正花期了。你不如带孩子去城东买卖花草的地方看看,那边花草不少,不必非得掏钱入园子。”老板娘热心地介绍。
  蓝怡揉揉有些酸痛的胳膊,点头谢过老板娘,带着孩子向城南走。
  “娘,咱们去看花么?”宇儿好奇地问,他这两日与蓝怡在一起,话已多了些。
  “恩。不只看花,咱们还要买些花种子。”
  “咱们要种花?”
  “也不全是,娘想用花种做些好吃的。”
  宇儿点头:“娘做的面条比店里的馄饨还好吃。”
  小孩子的话最是可信的,蓝怡顿时觉得自信满满:“好,咱们晚上吃面条。”
  两家园子牡丹花的品种与夏婉家的花园差不多,此时花少了许多,游园的人也是稀稀拉拉的。
  牡丹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观赏,一是药用。牡丹号称花中之王,观赏价值自不必多说,药用牡丹多是要土下的根,花开之后摘下花瓣好像也可以入药。并非所有的牡丹种子都适合榨油的,蓝怡记得节目介绍中说到现代榨油的是紫斑和凤丹两个品种,这两种牡丹种植范围较广,易于打理,广告好像是说,“种下之后可以收五十年的种子”之类。
  蓝怡转了转,都去跟园里的主人定了留下紫斑和凤丹两种牡丹的种子,采摘下来她用一斤一文半的价格收去,并各交一百文定金,签下协议。园主人问蓝怡用牡丹花籽做什么,还只要这两种,蓝怡说是打算种植牡丹砧木。
  现在已过了牡丹花期,园子主人说是很多牡丹花开过后会将花枝剪去并不让它结籽,园主答应替蓝怡寻找这两种花籽,但是也不过超过几百斤。牡丹籽一斤一文半的价格着实便宜的吓人,蓝怡觉得几百斤的牡丹籽完全在她的承受范围之内,便拜托主人多多寻找。
  蓝怡先从园主人那里买下五十斤陈年凤丹和紫斑牡丹籽带回家试试看能否榨出油来,若是能成她也能早筹划赚钱养家大计。这五十斤牡丹籽已是两家园子的全部库存,因为园子主人介绍牡丹的播种要在采下牡丹籽后即时播种,而陈年的牡丹籽用处不大,所以并无多少。
  而且,一般的园子多是买来砧木嫁接牡丹,种植药用牡丹取的也是牡丹的根皮,所以每年采挖根皮时也就顺便给牡丹分株,所以很多牡丹开花后花枝会被剪掉,不让牡丹结籽,减少牡丹植株的压力。
  蓝怡背着五十斤的牡丹籽觉得甚是吃力,琢磨着为了出入方便去买头毛驴为好。
  方才路过牛马市场时,蓝怡便有此打算。既然打算种田,这牲畜还是自家养一头比较合适。驴个头小,脾气温和,不只可以帮自己运送东西,以后带着孩子骑驴到县城也方便。
  “骑驴总比骑牛要快,骑马咱是没条件的。”这年头私人买卖马匹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马对于她来说也太高大了些,牛虽然力气大但速度慢,蓝怡只两亩地,买头牛也是浪费。她对牲畜了解不多,便决定回去后跟二叔商量,让他帮着选一头毛驴。
  “红高粱,张果老,陆游。”想到骑驴,蓝怡脑中闪过这三个人的形象,还是陆游让人觉得舒服些“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啊,也不知能否见到他本人呢。年代换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