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话果真不假。”蓝怡掀开炕褥子,暗自叨咕着,同周卫极一起住了两月的新房果真舒适得多。所以,虽说西院的西间装饰成书房的样子,但是蓝怡并没有让宇儿在这里写字看书,而是在中院的西里间。周卫极盖的一溜五间宽敞大屋,最西侧那间也是放了书桌的,宇儿还小,在这里更合适,且宇儿自己也喜欢离娘亲更近一些。
  想到现代人的蜗居生活,蓝怡觉得他们这样一家五口住着一溜八间大屋的两套院子,太奢侈了!就算不和现代比,和周围人比她也是住的太宽敞了。按着乡下的规矩,只有儿子都成亲了才能分家。所以若家中儿子多,大的已经好几娃小的还未成家的情况也很常见,住在一起拥挤着也就成了常事。例如还没有分家的周月娥跟丈夫和孩子一家五口住在厢房的一条炕上,周二发和周四发两家也是几个儿子和爹娘在一套院子里住着。
  自己的公婆只周卫极和周月娥两个孩子,周卫极又是小的。所以自己才能这般宽敞。虽然这话有点欠抽,但是蓝怡觉得无论是当寡妇时还是现在嫁给周卫极,上边都没有婆婆压着管着。是件好事。
  “西院住上恩师和于伯,还有三哥和浅墨,厨房也是现成的,嗯,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着呢?”蓝怡出西院,从跨门回到中院,进入屋中打开衣柜。从满满的衣柜里取出两条新的炕单。
  这几套铺盖用品都是她成亲时预备的,两套是她自己买的,剩下的是娘亲郑氏带她置办的。蓝怡觉得自己十几年都不用愁没有布料和铺盖用……
  这么多的嫁妆是方便了,但也让那些有心人眼红的很。周卫极的五堂弟周卫海的妻子胡氏便是如此,她来蓝怡家的次数虽不多,但每次来了都会念叨蓝怡的嫁妆。蓝怡的几个满当当的衣柜。她每次来了都死盯着,恨不得盯成自己的。都是因为蓝怡这个比自己晚进周家门一年的小寡妇,让本来颇为自己嫁妆自豪、时时夸耀的胡氏再也张不开嘴!
  胡氏每次明说暗示,想从蓝怡这里要几块好布料回去做衣服,但是蓝怡几句话就把她堵的说不出话,更别提旁边还有一个笑面虎贾氏看着呢。
  想着她那样子,蓝怡摇摇头,红颜是病。得治啊!
  周四发的两个儿子,老五周卫江还说得过去。只是娶了这样的妻子,难免有些可惜。至于他的小儿子那个被他娘亲张氏惯得不成样子的周卫江,蓝怡长出一口气。
  贤妻家中宝,家有贤妻才和睦。周二发和周四发性子本差不太多,但他们的老妻可差别甚大啊,连带的这两家人也大有不同。也不晓得周家老爷子当初是怎么挑的儿媳妇!
  “啪啪!”院里的的大白鹅甚为爽快的在雨中排打翅膀,蓝怡看着它们优雅的长颈和洁白的羽毛,不知该羡慕还是叹气。
  这四个老家伙本在西院住着,但蓝怡成亲搬到中院后它们也跟着一块搬过来了。倒不是蓝怡想这样,而是这四只鹅为了出入大门,去花溪戏水方便而已!
  蓝怡觉得自己家里养的这些动物一个个的都成精了,好在这四只鹅也发挥了蓝怡养它们的用处,只要它们在家,有人来了还是会叫几声给蓝怡提个醒的。
  正在这时,院子里的白鹅压低脖颈向着大门口叫了起来,蓝怡赶忙穿鞋向外走,鹅叫的这样大声,说明来的不是那几个经常串门子的常客。
  果然,蓝怡到门廊下,看到里正赵为阳站在门口,因为晓得周卫极和贾氏都不在家中,所以赵里只在门口等着,并没有直接进院子,怕蓝怡在休息自己这样走进去不好。
  “为阳叔,您快进来。”蓝怡赶请披着蓑衣的赵里正往里走,他可是稀客,是村里的大忙人,这个时候登蓝怡的家门自然是有事的。
  “卫极还没回来吧?”赵里正随着蓝怡走到堂屋门口,把蓑衣和竹帽取下放在屋檐下的竹架上,看着进堂屋门口内外放着的两块两尺见方的稻草变成垫子,再看看蓝怡屋内干净的石块地面,暗暗点头。
  阴雨天走路,脚上自然是带泥的,放两块这样的垫子一是怕木屐踩上石板滑倒,二则也可用稻草垫子去去脚上的泥,保持屋内地面的干净整洁。
  蓝怡先进了屋子,赵里正踩在屋外的垫子上,将木屐脱掉,着布鞋进屋。踩雨踏雪的木屐,就像是在底下加了两块木板的拖鞋,先后有绳子系着,套在脚上防滑护鞋,这样的木屐村里人大都是自产自销。一双粗布鞋子也需得费钱买布料的,哪能在阴雨天穿出去糟蹋着。
  “卫极盖的这房子果真不错,结实稳固,中看中用!”赵里正坐在堂屋正坐,打量着房子,赞赏道。
  蓝怡笑着端上茶水,谦虚道,“他这人干什么都图个大字,盖房子也是这样,这屋子不过是高窗户大些罢了,哪里及得上您那屋子牢靠入眼呢。为阳叔,天冷,您喝点姜茶去去寒气吧。”
  “嗯。”赵里正端起姜茶,饮了几口。
  蓝怡也坐在椅子上,等着他说事。
  几口姜茶下肚,赵里正觉得暖和不少,于是直言道,“卫极家的,我今天过来不是找卫极,是有事同你商量商量。”
  蓝怡点头,“为阳叔这是说什么呢,您有事直接吩咐便是。”
  赵里正点头,接着说道,“这天这般阴雨着,村里义学的老房子怕是要撑不住了。我晌午去过去瞧了瞧,两间屋子已不能用了。”
  蓝怡也正在为这事发愁呢,“正是您说得这样,晌午我也过去瞅了瞅,不止教书用的教室,厢房也漏了雨,头晌女娃子们就没上课,去了学里又回来了。”


第三七九章 义学选址
  赵里正不晓得蓝怡也去了义学,不过想到她家宇儿在学里,她听说房子有问题去看也正常。
  赵里正点头接着说道,“义学不比其他的去处,漏雨孩子们就没法子写字读书,说的再厉害些,若是房顶或墙壁再受潮撑不住,掉些碎土或木块下来,也怕伤了夫子和孩子啊。”赵里正忧心道,他乃是一村之长,在其位谋其政,若真的伤了孩子和教书的夫子,那可是大事。
  蓝怡点头称是,“为阳叔说的极是!”
  若房子因为下雨而坍塌,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在义学里的可都是村里的孩子啊,这里就有她的宇儿,教书的夫子也有她的亲人,自己居住稳固广厦,自己的亲人却在危处,如何能不忧心。
  “咱们义学的老房子,许多年了吧?”蓝怡问道。
  “嗯,也有四十多年了,稻草和木头换过几次,上次换是八年前的春里。”赵里正点头,村里的事情他自然最清楚,“倒不是惜那点稻草和木料,本就打算明年春里换的,不成想今年秋里这么多雨水。木头应能撑得住,但是这稻草就不好说了,且墙也是年头多了,土坯墙润透了雨水,着实不稳妥。”
  蓝怡听了点头,但是她也没有过分焦急,赵里正这个时候来找自己,肯定是有了打算的,“为阳叔,您一定有法子了吧?”
  赵里正微笑点头,“是有一些法子。”
  蓝怡给他续上热茶。笑道,“您想得法子定然是稳妥的,需要卫极和我做什么。您直接吩咐便是。”
  “我晓得,这不是直接就过来了么。”赵里正笑着说,他和蓝怡打交道次数不少,对她的做事和为人都甚为欣赏,这也是他直接登门的原因。
  赵里正看得清楚心里也明白,老王家的日子这两年过得越发好,甚至村里的可喜变化。都与自己面前这个谦虚的小妇人有关。她虽是女娃子,虽来历复杂了些,但绝对是个值得相信的、有主见的妇人。这样的十六七岁的女娃子赵里正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遇着,惊讶之余更多的夸奖。赵里正与王二叔在一起闲聊时,都没少夸奖蓝怡的为人处世。
  现在她嫁给了村里的汉子,真真正正成了村里的人。更让人觉得放心踏实了。而且。从她改嫁给周卫极后,与王二叔一家子处的还是一样好,与周卫极这边一大家子人处的也没什么可挑剔的,这可不是一般的妇道人家能有的本事。
  “房子不能再用下去了,但修房子也不是一两日就能成的。”赵里正用手指轻叩膝盖,“但村里的义学也不能因为下雨就不读书,所以得找个去处,先让孩子们有地方读书才成。”
  蓝怡点头。赵里正来找她的原因,她明了了。果然,听赵里正又接着说道,“我首先琢磨的是让孩子们去我家里读书的,可你也知道我那里,屋子是不少,却也容不下这么多孩子。”
  赵里正家屋子不少,但是两个儿子和他住在同一个院子里,且他是家中的长子,父母也跟他一起居住,确实容不下这么多人。
  “为阳叔,您来找我,是想着修房子这段时间让孩子们到牡丹园里的客栈读书吧?”蓝怡问道。
  赵里正点头,看看蓝怡的神色,接着解释道,“把五个班的孩子分散到各家去不是好法子,能一下子容下这么多孩子的地方,咱们村里就两处。一处是你那里,再有一处便是周家你五叔的老宅子里,但是你也知道你五叔不在家住,你五婶子不常出门……”
  “周家你五叔”这几个字在蓝怡脑子里转了转,才反应过来赵里正说的是周财主!她现在嫁给了周卫极,与周财主家乃是同姓同宗的一家子,也不知道这个五叔是怎么排过来的。蓝怡笑笑,北沟村不大,大家住在一起时间长了,姓氏、宗族、辈分、排行等这些关系在她看来颇为混乱的。
  “……你五婶不常出门,安排孩子们过去也确实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赵里正并没有发现蓝怡突然溜号,“所以我想着让孩子们去客栈读书,我也晓得这样会给客栈添不少麻烦。卫极家的,你放心,咱们也不白用……”
  不待赵里正说到报酬或贴补问题,蓝怡赶紧打断他,“为阳叔,您这话再说下去就见外了!您也知道现在不是赏花季节,客栈里本就没几个用餐或居住客人,屋子空着也是空着。”
  赵里正微笑着制止蓝怡说下去,他来这里自然知道蓝怡不会反对,不过还是接着解释道,“我晓得你不会反对,可是孩子们搬过去一日两日也就罢了,这一过去就得有一阵子。你也知道孩子们正是淘气的时候,跑闹间难免碰到这儿那儿的,碰坏了东西怎么也不能让你们自己换的。”
  义学里孩子不少,若论班级来算有五个:四个是男娃子,一个是女娃子,加在一起足一百多个。女娃子们还算老实,那些七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男娃子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确实够让人头痛的。他们若是闹腾起来,客栈的房顶被他们掀了也有可能。蓝怡想到今天宇儿说的秦三在茅厕旁边挖坑的事情,再想到孩子们打架磕了碰了的以及由此引起的麻烦,也有些挠头。
  让这么多孩子过去,也就是搬了个学校过去啊!这事说简单就简单,说复杂就复杂。
  “为阳叔,您经的事情多,考虑的也比我周到。孩子们过去读书我赞成,客栈里怕磕碰的东西不多,但是若是有哪个孩子摔了碰了的,回家了家里头看着也是心疼的。”蓝怡含蓄说道,村里大多数是懂事善良的父母,但是也有那不知事的,闹腾起来纯粹给自己添堵。
  赵里正点头,“所以这事儿咱们得商量出个头绪来!你这儿要是同意,咱们就先定下来,具体怎么个搬法,定哪些规矩咱们再细细商量。”
  蓝怡点头,“为阳叔,这样吧,这事宜早不宜迟,您若是有空,我再去请上王二叔,咱们仨去客栈看看哪些屋子能用?”
  客栈在牡丹园内,虽说蓝怡就能做主,但那片山坡的牡丹乃是蓝怡、王二叔和夏婉三家的,夏婉住的远,为了这点事也不至于去麻烦一趟夏顺,但王二叔就在村里,论情论理都该问过王二叔的意见。
  赵里正连连点头,“成,成,是这个理儿!”


第三八零章 青山客栈
  北沟村村东的山坡连绵,山势较平缓,花溪由这里入山,多日的阴雨使得花溪的水流量增加,哗哗的水声比平日都响了不少。
  细雨中,几十亩起伏的山坡上栽种的一排排整齐的牡丹静静立于雨中,颇为壮观。蓝怡跟在赵里正身后,望着这样的景色心中充满自豪,这是她的山坡,是她起步的地方,是她的将计划一步步化为现实的土壤。虽说随着她的生意越做越大,山坡上的牡丹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在她的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对这片土地的喜爱。
  “二哥,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啊,这才三年的功夫,就这样齐整了!”赵里正打量着山坡,感叹道。
  王二叔看着整齐的牡丹,他的热爱和自豪感更甚于蓝怡,“是啊!若不是卫极媳妇当时提出种牡丹,咱又哪能想得到这只能在园子里娇惯着让人稀罕的花儿也能这么个种法,这可比上等水田一点不少收成啊!”
  载种牡丹时的辛苦,四处筹钱的艰难,收获牡丹籽时的兴奋,一样样的王二叔都记得清清楚楚,若不是蓝怡,哪能有今天。
  提到收成,赵里正笑意更浓了,他往着与夏婉的牡丹相连的那一大片山坡上他们哥几个种下的一大片牡丹,“托你们的福,我那片牡丹今年也见了回头钱,改天叫上尚景,咱们可得好好喝几盅。”
  今年牡丹籽价格涨了不少,赵里正卖出银子自然是十分开心的。
  “今年就能收牡丹籽卖上钱。这可不是我的功劳,还是为阳你认识的人多有门道,能弄来两三年的牡丹种上啊。”王二叔不居功。不同于牛嫂和周卫鹏几家栽种的都是蓝怡他们用牡丹籽培育秧苗,赵里正开荒后四处跑着寻来不少两三年生的紫斑和凤丹两个品种能渣油的牡丹,照着赵尚景和王林喜的指点载种上,才能今年就收籽。
  “呵呵,二哥就会笑话我!”赵里正笑得更大声了,开荒种牡丹,不止给他自己带来了收益。朝廷本就鼓励开荒,不过开荒付出的辛苦太大且收成少,村里人才宁肯进城打零工也不肯开荒。但是因为见着开荒种牡丹能挣钱,北沟村南北东三面的山坡现在已经都被大家买空了,这可是大大的好事。
  他作为原本穷村北沟的里正,原本是附近几个村子里最没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