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宝宝听着娘亲细声细语地讲故事,认真研究滚圆的石榴该怎么吃,宇儿则听得十分认真:“娘,嫦娥会下来跟后羿一起吃饭么?”
  “她吃了灵药只能呆在月亮上,不能下来吃。”
  “那嫦娥肚子饿了怎么办?”宇儿皱着小眉头,肚子饿的滋味很难受的。
  蓝怡给宝宝擦擦口水,指着月亮给他看,又耐心地接着说到:“嫦娥吃了灵药就是神仙了,神仙不会饿。你们看,月亮上的影子,那是一棵好大的树,叫做桂花树,树下有个人叫做吴刚,他因为做错事被神仙罚在月亮上砍树,只有树砍倒了才能回家。但是大树怎么都砍不倒,所以他就一直砍,一直砍。他就这样砍了千万年,还在砍。”
  “娘,吴刚做了什么错事,神仙要罚他砍树呢?”宇儿好奇的问到。
  蓝怡一愣,顿时觉得宇儿抓住了问题的重点啊。其实这吴刚去修仙,他老婆在家耐不住寂寞给他戴绿帽子还有了仨孩子,吴刚将那仨熊孩子的亲爹三两下就打死了。这是多么应该的事情啊,只是吴刚没想到打死的不是一般人,还是个官三代,或者说是正经的“神三代”——人家的爷爷可是炎帝,炎帝一生气就把他扔到月亮上砍一棵永远砍不倒的树,这么狗血的事情,宇儿哪里能明白呢。
  “呃,他跟人打架,把人家打死了。”
  “吴刚是坏人!那他在月亮上,也欺负嫦娥吗?”宇儿望着月亮,握着小拳头十分担心。
  “……”
  “娘,后羿不是能把太阳都射下来吗,他怎么不把月亮也射下来,这样吴刚就不能欺负嫦娥了,嫦娥也能回家吃饭。”宇儿松开拳头,觉得自己想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因为天上的神仙只给了后羿九支神箭,他射完太阳就没神箭了。”
  “哦,可是,他为什么不再找神仙要呢?”
  谁能告诉她,这小孩子为毛不按常规出牌,不过宇儿说的还真是有道理啊!“……娘也不知道,宇儿以后在书上看到他为什么不去要,就告诉娘好不好?”
  “好。娘,等到射下来了,吴刚再跟人打架怎么办?”宇儿声调里满是担忧,“万一月亮掉在咱们家怎么办?”
  蓝怡也抬头看看月亮,也不管什么对不对,顺着宇儿的话说到:“不会的,你看月亮挂在周二伯家院子顶上,掉下来也是掉在周二伯家。”
  “周二伯是捕快,他把吴刚抓到牢里关起来,后羿和嫦娥也能一起吃饭了。”
  “……”
  这母子聊得开心,躺在房顶饮酒的大英雄周卫极被酒呛到,难受的捂着嘴不敢出声,眼里却满是笑意。
  “好啦,走,咱们该睡觉啦。”蓝怡还不知自己祸水东移却被人抓了个正着,满足地站起身带两个孩子进屋,哄他们睡下后才到院子里收拾东西。
  中秋,本该是人月亮两团圆的,父母那边可好?此时院子里只剩下蓝怡一人,她终于忍不住露出自己最深藏的情绪,呆呆抱膝坐在树下望着月亮。
  “唯有庭前千秋月,常在常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大概是她与父母最接近的时候了吧?家里人还在为她难受么?
  蓝怡忧伤的声调随风散开,吹皱了周卫极的双眉。周卫极读书不多,只认得字、能写书信、读公文罢了。
  他以前认为最有学问的是军中的葛军师,葛军师运筹帷幄,料事如神,但是酒量却不好,每次庆功宴上几个兄弟都要把他灌醉看热闹。葛军师醉酒后一改平日的严肃端正,抱着酒坛子摇晃,嘴里喊着什么兮什么哉的诗句,是兄弟们最爱看的场面,简直比歌姬还受欢迎。
  军师念的诗句周卫极从未听懂过,所以他觉得这小妇人比军师更有学问,她做的诗更好,自己能听得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周卫极平躺在屋顶,想到自己去世的父母和边关战死的弟兄们。父母真在天上团聚了么,兄弟们又聚在一起喝酒了么?
  他对月举举酒囊,这般,也不错。
  周卫极坐起身来,看着那小妇人坐在桌前,将自己团成一个小团子望着月亮,她也是在想念亲人吧,只是她思念的是父母,还是死去的王林山?
  蓝怡不知道自己也入了一回月下美人图,她此时心里难受的厉害,只想着怎样才能将这情绪发泄出去。她起身到屋内拿出家里的酒壶,此时也之后酒才能解她思乡之苦。
  醉酒的蓝怡竟然在梦里看到大学师兄于志辉在自己家里,陪着自己的家人赏月聊天。蓝怡看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自己,那张脸,那个瘦高的身材的确是她,但蓝怡知道那不是她,一定不是她,因为她不会笑得那般含蓄,不会有那么娇羞的神态。
  当晚,周卫极坐在房顶,喝酒躺了一夜,直到天边泛白骑马回了县城。


正文 第五十六章 白草红叶
  中秋,也就是秋天过去了一半,几日之后就是秋分节气,长在地里的庄稼要在寒露前收回来,翻地土地霜降之前种下的小麦要冒芽,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安稳地度过寒冬。所以,田地里更加忙碌,蓝怡几家不只要忙着田里,此时到了移栽牡丹的时候。
  夏顺开始从订下的花农和花园里陆续运来牡丹苗,一车车的牡丹棵运回来,蓝怡和王二叔全家以及六子领着雇来的短工在赵花匠的指导下在坡地上栽植牡丹。这批牡丹是赵花匠选的,不止苗木壮实且都带着根土一起移栽过来,虽费时费力却可提高牡丹的成活率。
  两万多株牡丹,两年生到五年生不等,这已是今年能找到的全部数目,蓝怡和王二叔的山坡上各种下近五千株,夏婉的山坡上种下一万两千多株,看上去一排排的牡丹随着坡势弯曲绵延,很是壮观。
  “大嫂,咱们这般将银子洒在山坡上,明年真能赚回来么?”刘氏望着满山坡的牡丹,开心之余难掩担忧之色。
  夏婉的山坡上种下一倍还多的牡丹,一是因为她的山坡多,二则是银两问题。虽然平均到每棵牡丹上没花几文钱,但架不住数量庞大,五千多株牡丹运费加成本足有近五十两,已是王二叔和蓝怡两家能承受的底线。
  “老三家的,不会说话你就少说两句!宝儿他娘,你别听她胡咧咧。”李氏低骂自己的小儿媳妇,蓝怡已将四十两银子借给他们做本钱,难不成现在还要给她打保票!
  “二婶,没事。我去看看两个孩子,他们也该口渴了。”蓝怡见刘氏一副不服气的神色,她懒得费口舌,转身离开让李氏好教育自己的儿媳妇。
  “二弟,赵大叔也该口渴了,你将这水给他送过去吧。”蓝怡将水碗递给王林喜,让他给赵花匠送过去。
  赵尚景五十多岁,瘦黑身材,沉默寡言,前些日子在他的要求下,夏顺买下山坡旁的一块空地给他建了两间茅屋,赵尚景就挨着园子住在山坡上,据说花匠都是这般临花而居的。
  “多谢大嫂。”王林喜晓得她希望自己和赵花匠多接触,也好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从他那里学习种植牡丹的技术。
  王林远瞧着这一大片牡丹,将自己的打算说出来:“大嫂,我有个想法。你看咱们这么大一片牡丹,不如也圈成园子,若是有赏花的咱们也能多份收入。”
  “三弟,你这想法不错。只是咱们现在手里的银子吃紧,得先紧着油坊的事情,这圈园子也得做不少道路亭台装饰,要弄的话也得明年解冻之后,咱们再慢慢商量。”蓝怡知道这是个法子,奈何自己手里的银子不多了,还是要省着些的好。
  王林远脸一红:“大嫂,是小弟考虑不周。”他虽在城里做了两年学徒,但也只是给客栈的掌柜跑前跑后,见识有了些,但难免有些肤浅。
  蓝怡开导他道:“三弟,咱们这牡丹种下去,明年能开多少花你还得去问问赵大叔,若是明年花不盛,还有就是咱们这里离着城里有一个时辰的路程,咱们的园子跟城里的园子有什么差别,为什么那些人要舍近求远到咱们这里来看花?你有想法是好的,但是要将每一步做仔细弄明白这其中的关键。”
  王林远听了大嫂的话,开始沉思起来,蓝怡便不再打扰他,开始去观看赵花匠指导王林喜哪些牡丹枝条是病弱枯残的,怎么剪除。
  “还得准备稻草让牡丹过冬,上冻前给牡丹摘叶捆绑上。”蓝怡琢磨着赵花匠的嘱咐,今年看来要将周二发家的稻草都买过来用上。
  她带着两个孩子转到村南,查看自己山坡上的萝卜白菜,几百颗白菜包心硬实,萝卜也长成了个,在这秋风瑟缩百草渐黄的季节里萝卜白菜的绿色显得尤为扎眼。她顺便把地里的南瓜秧捆了背回来喂猪,现在家里的两头猪已经半大,每日要吃很多东西。蓝怡依旧把每日打扫院子、羊圈和驴棚的粪便、草梗扔进去,让猪踩踏沤肥。
  二叔家的稻粟运到晒麦场上,蓝怡便帮忙去晒稻子,将稻米从稻子上脱下来是个费力气的工作,二叔带着两个儿子在晒卖场正中放上一块大石头,在上边摔打稻子使稻米落下再收集起来。粟也就是小米脱粒更是麻烦,因为小米粒微小,只能用手在有凹槽的木头上来搓打,所以这些活计需要的功夫是很长的,劳累、收获、这便是农家的秋天。从地里收获上来的粮食,并不是都能收到自己的粮柜里,首先是要给缴纳租税,若是租种他人土地的,还要给主家缴纳一部分租子。
  大周缴税的方式比较特别,蓝怡在现代时并未听到过这种缴税方法。首先,是根据土地的状况把田地分为多种类别,如水田,旱田,梯田等,各种类列又依据土质和产量的不同大体分为上中下三等;其次,根据各地粮食产量的不同,规定当地各年度需要缴纳的租税数量,大体上就是田地产量的三成。这一数量由各州相关部门制定,随后通过上级核实后在当地执行。最后,缴纳租税可以直接用田地里的粮食也可缴纳按粮价折合的银钱,朝廷不做统一要求,至于到了村一级,催缴租税是由里正来执行的。所以这几日各家粮食收获之后,赵里正便催促各家将自家的租税缴纳到他家,再由他安排车辆运到县衙的粮仓,可以说催缴租税是里正的主要任务。
  收获稻粟的同时坡地也要浇水准备翻耕,今年村里有了翻车在,需要浇水的坡地排号等着用翻车。村里的翻车只又增加了两个,大小共四个翻车算是够用的。赵里正除了将这翻车上报县丞,还让木匠制作不少翻车卖到周围各村,赚得的银钱分与蓝怡一半,填补了她最近的亏空。
  因为打算将两亩田种上冬麦,蓝怡和王二叔一起排号等着用翻车。她将坡地里的白菜、萝卜和南瓜秧收回家,南瓜秧直接用来喂养家畜,白菜和萝卜则需要妥善储存,蓝怡并未将这些放在地窖里,地窖不是万能的,储存食物要依据食物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而分别存放。村里人家的白菜多是堆放在能晒到太阳的干燥处,盖上稻草以防冻伤,蓝怡对比之后打算采用她的家乡的存放方法。
  她在猪圈北侧不远靠着西侧院墙处挖菜坑,这个菜坑长五米,宽一米半,深一米半,这次她并未请人帮忙,自己用铁锹两日功夫也就挖成了。随后,挑选颗大心实的白菜,一颗颗根向下紧挨着码放在坑里,菜坑的另一头将萝卜砍去叶子码放,最后用从树林耧回的树叶盖上大约一掌厚的一层,上边再压上一层土保证白菜和萝卜新鲜,也不会冻伤。
  坑里装满后,家里还剩一百来棵白菜和一筐萝卜,蓝怡将它们按着村里人的习惯存放在屋前窗下,倒显得家里秋味更浓。
  八月底,天高日晶,秋风肃杀,村子和树林色彩丰富,红黄相间如浓墨的油画。蓝怡想起了白朴的名作之一——天净沙·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正是这一派晚秋苍凉而瑰丽的美景,当人处于风景之中,反而将其视作平常,只蓝怡这个外来者每日会在耕作之间抬起头,猛然被这幅大自然挥毫浓墨的重彩震慑心灵。
  长时间的劳作使得村里人开始疲惫,哪里有蓝怡这等闲情逸致。好在现在秋收已尽尾声,只剩下翻耕土地种下越冬麦子。
  晾晒田地五日后,王二叔借来耕牛,翻耕家里的土地,蓝怡的二亩坡地也就随着王二叔家的田地一块翻耕。
  “二叔,这洒的是生石灰?”蓝怡见二叔先从家里挑来几筐生石灰洒在田里。
  “是啊,洒些石灰去虫,不让虫子咬麦根。赵花匠给牡丹剪枝后抹上的土也是加了石灰,这法子好用着嘞。”王二叔对蓝怡的问题一向是很有耐心,多日的劳累让他看起来脸颊消瘦,脸上的皱纹也深了几分。
  蓝怡点头:“这倒是个好法子。二叔,您歇会儿,剩下的石灰我来洒。”
  不等王二叔拒绝,蓝怡熟练地拿起铁锹开始学着他的样子将石灰扬洒均匀。王林喜在山坡上帮着赵花匠伺弄牡丹,刘氏和陈氏在家搓小米,李氏照看几个孩子,王林远和二叔负责翻耕土地,这般繁忙的时候也不忘了帮蓝怡将土地一块翻耕播种,蓝怡自然是能出多大力气便出多大力气。
  用石灰来去虫不得不说是很好的法子,她穿越来这段日子对这里人接触越多,越觉得他们聪明,勤劳,精于耕作。只是大周如历代王朝一般,士农工商区分明确户籍分明,在各安其业的统治方式下,村里人精于土地耕作,经济意识却淡薄了些,只知从土里刨食,最多也就是养鸡养鸭,卖卖豆腐等小手艺赚钱,或是农闲时到城里做做短工,并没有跨越到商人的范畴。这是制度造成的分工现象,蓝怡不想以自己千年后的知识和眼界来随意评判古人。
  “爹,大嫂干活越来越像样,村里干了几年农活的媳妇都没她两下子。”林远将粪肥撒开,笑着说,他哪里知道蓝怡也是自小在田里干过农活的。
  王二叔给牛套上犁杖,调试着绳子的长短,抬眼见蓝怡干活的样子也难得露出一丝笑意:“你大嫂心眼活,学事快,不是一二般能比的。”
  “是啊,爹,咱们开始耕田吧,这牛也歇够了。”王林远晓得爹看大嫂比两个儿媳妇都强,大嫂的出色不知是自己人发现了,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