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室里的黄瓜长得并不多,一是蓝怡种的少,二是这寒冷的天气也影响了黄瓜的产量。蓝怡的小温室毕竟简陋,保温效果也是差了不少的。
  给小七介绍温室的建造方法时,蓝怡介绍的是现代大型温室的建造方法。除了三面火墙,下挖地面,覆盖油布和草栅子外,还要在里边扣上小温室,这样才能保持温度有助于植物生长。要知道现代这样的大温室可是连草莓、番茄等都能种出来的,弄好了在这古代也能有所作为。
  蓝怡将温室里的蔬菜收了一大部分装在筐子里。又将地窖里吃不完的蘑菇、木耳、枸杞、酸枣等装在车上,打算套车卖到城里,顺便买些年货回来,这一趟之后大年初五之前便不再出门了,安心在家准备过年。
  王二叔挺蓝怡要去城里,马上套好新买的牛车给蓝怡当车夫,劲头十足,一路夸着这牛有多好,牛车有多结实等。
  他这样子,让蹭车到县城买年货的刘氏后悔不已。这哪里还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公公啊!整个一话痨!她和大嫂一路上满耳朵都是面前这条牛,怎么养牛,怎么训牛,她们听这些有啥用?
  蓝怡更郁闷,二叔一直说着等这牛犊下了崽子就给她送过去让她养着,她家里已经活物不少了,养头牛犊做什么?
  不过,二叔说蓝怡家里的两只母山羊二咩和三咩都怀了崽子,蓝怡想着明年开春他们又有鲜奶下肚了。不知这母牛生了小牛,是不是也能挤些牛奶来喝?
  蓝怡瞄瞄小牛犊,再看看二叔珍惜地拍着牛背的样子,觉得可能性不大啊。
  终于到了县城。蓝怡卖蔬菜和干货后,买了半扇排骨、五斤猪肉、一个猪肝、四个猪蹄和几根猪腿骨,还买了十斤羊肉,四只白条鸡和十几条冻鱼。这些东西足够他们一家过年吃的,家里的鸡鸭她她是舍不得杀来吃的,宇儿和宝宝也不让。
  随后。蓝怡和刘氏到从当铺旁边的旧货铺子转着买东西。这年头的当铺都会在店铺旁边开个旧货铺子,专卖那些被人当了死当的东西或是过期没来赎回的东西。若是运气好,能碰到物美价廉的旧货,蓝怡很喜欢这种淘宝行为,她今日在旧货铺子里挑挑拣拣,买了一套细瓷茶具和一套碗碟让二叔拉着回了家。
  刘氏买的东西比蓝怡少上很多,她只买了两块布头,打算回去给二妞妞缝制新衣服,她自己用的并没有买什么,甚至连文远的东西都没有舍得买。
  二叔赶着牛车到牲口市场边买了一些实用的农具,回来后将蓝怡买的东西装在牛车上,蓝怡和刘氏两人坐着牛车回村,二叔则怕累坏牛犊自己在旁边牵着走。
  蓝怡从他欢快的步子和与众人打招呼时高杨了几分的声调,感觉到了一个农人最朴实的快乐,简单,纯粹。
  回到家中,蓝怡带了五斤羊肉和几条鱼、两块布料送到二叔家。中午她又做了酸菜鱼请二叔一家过来吃鱼,这是她早就答应两个孩子的,最近一直忙着忘记做了。
  羊肉在这里还是吃得比较少的,一是它比猪肉贵一些,二是羊肉的膻味也让很多人不喜欢;不过蓝怡曾听小七讲起在京都一代,有钱人家是很少吃猪肉,鱼肉、鹿肉等倒是吃得多些。
  至于牛肉就不要想了,在大周,耕牛受国家保护,不允许私自宰杀的。就算耕牛老得不能干活了,也要经过专门认证才能宰杀,一般人根本就见不到牛肉的。
  离年还有十天之时,村里人开始杀年猪,周老抠忙碌起来,拿着杀猪刀东家进西家出的,日日的杀猪声都听得蓝怡肝颤。
  在农村,杀年猪是一件大事,无论哪家杀年猪都必定要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来吃杀猪菜。杀猪菜是用猪血,猪肝,猪大肠等,再加上豆腐,绿豆粉丝和白菜炖成的,今年村里人都在杀猪菜里加了酸菜,吃起来味道更好了。除了二叔家的杀猪菜,牛嫂家、赵里正家甚至八婆二嫂家等和蓝怡走动的多一些的人家都给她端了些杀猪菜过来,所以蓝怡自家虽没有杀猪,但这杀猪菜也没少吃。
  蓝怡家的两只猪因为喂养的好,最后都过了二百斤,让二叔和买主都惊奇不已。不过这生猪每斤八文,两头猪也才卖了三贯多钱,蓝怡觉得养猪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打算明年只抓一头,让它在圈里吃吃家里的泔水剩饭,再踩踩圈坑沤肥、平日里给家里增加点呼噜声也就算了。
  进了腊月二十后,村里的年味更加明显起来,小孩子三三两两的拿着爆竹在路边放,有的人家已经把新买的对联、福字和年画都换上了。一派喜气的大红色。
  按着规矩,春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等,据说这样可以扫去霉运。蓝怡也把被罩和床单枕套等换了下来清洗,枕芯换了新的草药,旧家具也都擦亮。
  这日。蓝怡正在家清洗各种器具,林喜和林远两夫妻四人推门进来了。
  “大嫂,你的手刚好些,怎么又收拾起来了。”刘氏埋怨道,“不是说好我过来帮你一块洗么。”
  陈氏见着蓝怡晾晒在院子里的床单枕套,接着说到,“这给被子也套层布是个好法子,脏了便脱下来洗洗,比拆洗被褥要轻省多了。”
  若是明年挣了银子。她也买点好看软和的布料把家里的被子套上。
  “我都是烧热水洗的,哪能让自己冻着。二弟三弟,屋里坐。”
  “宇儿和宝宝呢,又看踢蹴鞠去了?”王林远见两个孩子不在家。便将手里拿的东西放在堂屋八仙桌上,“我给孩子们带了些吃食。”
  王林喜也将手里拎的一包包东西放在桌子上,他们两家今日过来是给蓝怡送年货的。
  “是呢,这几天晒卖场上怎么又踢起蹴鞠来了。宇儿天天拉着宝宝去看。”蓝怡笑着说道,“你们带这些过来做什么,家里的年货我都是备好了的。”
  王林喜笑笑:“是这规矩。”
  王林远又从怀里掏出四个银锭子:“大嫂。这是种牡丹那会儿从您这借的银子,您收起来吧。”
  蓝怡一愣:“不是说好了明年咱们油坊挣了钱再还的么?”
  王林远笑笑:“大嫂,哪能留着隔年帐过年呢,您赶紧收起来吧。”
  刘氏也笑着说:“就是啊,大嫂你不知道咱们这的规矩,就算借出去跟扁担年底也得要回来,让扁担在家过年的。”
  蓝怡一听这比喻,也笑了,但她还是问道:“我这里不急,还是先将欠着其他人家的钱先换上吧。”
  王林喜表情轻松地说:“大嫂,都还上了,您这是最后一份。”
  他们年前跟着蓝怡卖糖炒栗子、糖葫芦和倒卖栗子,一家赚了三十多两银子,再加上这几日家里杀了年猪卖出的银子,足够将家里欠下的银子都还清了。
  蓝怡点头,将银子收起来,四人见了都露出笑意。
  蓝怡这才反应过来为什么今年二婶李氏、刘氏和陈氏除了必备的东西都没买多少年货,他们原来是在积攒银钱准备着年底还钱的。
  这样也好,无债一身轻,二叔一家纵使吃食少了些也能过个好年了,但看来年吧。
  “大嫂,豆包、馒头你都蒸好了?”这里讲究正月十五之前不开锅做主食,所有的东西要年前准备好,过了年大家就是休息时间,家庭主妇们也要休息。
  “蒸了一锅馒头,年糕和大蒸饺蒸了两锅,豆包还没有蒸呢。”蓝怡并不想蒸太多东西,总觉得这放着的不新鲜,就算不能开锅做主食,她蒸个米饭还是可以的吧。过年是不能蒸包子的,因为这边老人说包子上有褶子,像人皱着眉头,不吉利。所以过年时都是蒸大饺子,反正味道都是一样的。
  刘氏听了挽挽袖子:“这哪够!我还蒸了四锅馒头呢,走,咱们这就准备着蒸去,大嫂你那马齿苋还有么,咱们多弄点大蒸饺,林远好吃这个,家里的都吃没了。”
  蓝依点头。
  王林远满意地瞧着自己媳妇,见也没自己什么事情,撞撞二哥肩膀说:“二哥,咱们也去晒卖场踢两场?”
  王林喜一听马上点头:“走!”
  “走,听说赵三那小子这几天可是出足了风头,咱们去消消他的威风!”
  两人走后,陈氏抱怨道:“踢蹴鞠倒没什么,这些人也不将晒卖场的雪清干净了,每日里大福回来身上的衣服都是泥巴,这大冷的天!”
  “宇儿和宝宝两个也是一样,还是闺女好啊,乖乖呆在娘身边,贴心有听话的。”蓝怡感叹道。每次两个孩子去晒卖场她都给他们穿上旧衣服,也规定了半个时辰必须回来。宇儿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他也知道弟弟还小不能在外边多呆着,去看看也就回来了。
  她们三个只刘氏还没有生出儿子,不过她也不急,生孩子也讲究个先开花再结果的,大周人口少,鼓励生育,村里人家家孩子都不少。
  “对了,大嫂。年底要上祖坟烧纸的,宇儿这怎么办?他现在跟着你,那李家村祖坟那边,他还去么?”刘氏好奇问道。
  蓝依点头,她之前就答应过要带着宇儿去看他的爹爹,过年祭祖是大事,她自然要带着孩子到坟上给他的父母烧两柱清香,送些纸钱的。
  宇儿这里倒还好说,宝宝这里就难办了。依柔葬在千里之外的荒山之中,他的父亲不知埋在何处,就算她想带孩子去也不可能的。
  她自己呢,父母何止远在千里万里之外!中国人讲究回家过年的,她现在只能遥遥祝福父母安好,期盼着在梦里与他们相聚。
  经常却只是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尽。(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十九章 除夕之夜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也是俗称的小年。
  据说每年年底,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作为对人类奖惩报应的依据,故人们大多在此时奉拜家中诸神与灶君。
  灶君是腊月二十四回天庭初一五更再回来,所以腊月二十三这日,村里家家户户给灶君大人准备祭灶糖,好糊住他的嘴让他只说好话。村里的女人们尤其注重这个节日,毕竟天天围在灶台边说长道短、论人是非的都是她们。
  “大周家家户户都有灶台,也就是家家户户都有灶神,玉皇大帝就一个,这么多灶神述职,他听的过来?”
  蓝怡想象着玉皇大帝坐在凌霄宝座之上,下边乌泱泱地站立无数肥胖灶神,挨个等着念叨一年里他管辖的灶台边发生的大小诸事,她忍不住一阵恶寒,替玉皇大帝难受。
  不过她也买了祭灶糖放在灶边,祭灶糖边上是她给全家准备的各种吃食。
  排骨已经在锅里煮着,猪蹄也在砂锅里慢火炖着,她坐在灶台边上用石块砸开山核桃,再加芝麻、大米放在干锅里炒香再去村里的小磨坊那里慢慢研磨成粉,做好之后装在罐子里等到喝时直接加糖用开水冲了,就是一碗营养丰富的自制核桃芝麻糊。
  家里的南瓜籽她也都晒干用盐炒了做零嘴,这里没有葵花籽和花生,年底各家待客的干果多是枣、柿子饼和各种糖果,炒南瓜籽也是比较常见的。这样准备下来,家里的吃食已经是很丰盛了。
  蓝怡看着摆得满满的吃食,再瞧瞧给灶神准备的那一小碟子糖,忍不住笑道:“灶神大人,吃了糖你便去吧。咱们也得准备着吃饭了。”
  蓝怡将炖猪蹄的砂锅取下来,放上炒锅炒了一盘韭菜鸡蛋,再加排骨汤、酸菜和绿豆粉丝熬了一锅汤,出锅时撒上一些切碎的小葱,闻起来又香又开胃。
  “大福、宇儿、宝宝,洗手吃饭了。”蓝怡将在院子里踢蹴鞠的三个孩子喊进厨房。
  三个孩子应声跑进来,宇儿和宝宝被蓝怡这么喂着,越发水嫩了,长得也是很快。宇儿每日活蹦乱跳地出去打狗洞、放爆竹、踢蹴鞠,因为宝宝总要跟着。所以蓝怡腾不出手来看着他时,就让宇儿几个在院子里玩,也顺带着看孩子。宝宝虽然能跟着哥哥到处跑了,但是毕竟还不足两岁,蓝怡哪里放心让他四处去。
  “娘,好香啊!”宇儿瞧着矮桌上的菜和米饭忍不住吞吞口水。
  大福也伸长了脖子抿抿嘴:“大伯母,奶奶说让你带着宇儿和宝宝过去吃小年饭。”
  这孩子长得更像陈氏一些,五官清秀。不过因为四处跑也不注意洗脸,小脸被风飕得起了粗皮。看起来比自家的两个鲜嫩包子少了些水灵。
  “好,后晌咱们就过去。你们两个快洗手,咱们吃饭啦。”蓝怡给宝宝洗过后抱着他进屋放在炕头上才转身出来端菜端饭。现在天气冷,蓝怡将西屋的火炕也烧了起来。将炕桌放在炕上吃饭,家里有串门的妇人来时蓝怡也是让到西屋炕上坐着。东屋便成了专门的卧室,这更符合蓝怡的生活习惯。
  后晌,蓝怡还未来得及去二叔家帮着做小年饭。花家村送年货的花常业到了,蓝怡送来两条猪肉、两只兔子和一挂爆竹。
  “本不该我来的,不过是恰好去城里办事。便顺带给弟妹稍了过来。”花常业解释道。
  蓝怡点头,给他倒上茶水,花家村谁来送年获对她都没有什么差异。
  花常业捧着热腾腾的细白瓷茶杯,暖着冰冷的双手说到:“弟妹,初四拜年时等我套车过来接你和孩子吧,咱们家里你还没去过,别走岔了。”
  “不劳烦表哥了。村里有几个花家村嫁过来的姑娘,正好也是初四回去拜年,我同她们一路过去,走不岔的。”
  赵里正家的大儿媳吴氏到蓝怡家来唠嗑时,提起过她的婆婆和弟妹大小花氏二人定了初四回娘家,蓝怡去给赵里正家送年货时跟她们说下到时一块上路。
  “这样也好。”
  “表哥,温室里的韭菜和芹菜这几日能吃了,我去割些你带回去,用来包饺子还成。宇儿,宝宝,你们两个在这陪着表舅,娘去去就来。”蓝怡叮嘱宇儿和宝宝后,转身走出堂屋。
  花常业本想跟着去温室看看,但瞧着面前端坐在小凳子上一动不动看着自己的小家伙,也只好坐着。
  宇儿听了娘的吩咐点点头。他起身到西屋,爬上火炕,在炕桌上端下放瓜子和干果的小匣子,放到花常业面前。
  “表舅,您尝尝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