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宠婢-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凛然叩首,正色请道:
    “臣恳请公子向陛下上奏复请!复请之后,若此事当真属实,再死不迟!”
    使者见状,恐生变故,出言催促:
    “此乃陛下亲下之旨意,岂容尔等猜度?还是速速领旨,自裁谢罪,也好让我等能快些回去复命。”
    扶苏的唇角十分艰难的牵了牵,绝望的瞥了一眼蒙恬,语气之中溢满着哀怨与悲苦:
    “父赐子死……还有何复请的必要?”
    他再次将手臂伸出,双手接过使者递来的短剑。
    握住短剑的霎那,他眼中泪意更甚。
    竟是一把青铜剑……
    大秦军队军备先进,铸铁兵器虽然贵重,却也已经几乎普及。
    而他的父皇下令要他自裁之时,所赐的竟然仅是一把廉价的青铜剑……
    父皇……就当真这般嫌隙于他?
    他这个长公子,就真的那么令父皇鄙夷厌恶吗?……
    他摇晃着起身,不觉间已有泪水划落。
    “公子不可!勿要冲动啊!公子!……”
    他的身后,蒙恬声嘶力竭的呼喊着,可他只恍若未闻,失了魂般手持短剑缓步走向内室。
    长公子身份尊贵,自裁自是不可示众。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自裁之人先入无人之处自行了断,过后再由旁人近前收尸。
    而此番扶苏入了内室,转身却见方才的使者竟也跟来了几人。
    他微怔,凄楚一笑。
    “你们何须跟着我?我扶苏并非贪生怕死之人,是不会逃走的。”
    然而话落,那几人仍没有要退去之意。
    泪水微咸,划出了满面哀伤。
    他又是苦笑:
    “呵……看来……父皇竟是连大秦长公子最后的尊严也不肯给我……”
    他垂眸看向手里那把于他身份而言甚为讽刺的青铜短剑,合眼间,他已将其拔出,却在正欲刺向自己之时忽然被使者拉住了腕部。
    他睁眼,不解的看去,竟见自那使者身后踱出了一个身披黑衣头戴黑帽、个头小小的人来。
    而当那玄袖下的素手将布帽缓缓褪去,他便难以自控露出了惊愕的神情。
    忽然,他被人重击倒地,意识亦随之很快消散。
    梁儿?怎么是你?……
    ——————————————
    扶苏昏厥之时被人喂下催眠之药,醒来只觉饥肠辘辘,竟已是两日之后。
    他环顾四周,确定自己是身在一处驿站的客房之内。
    而他眼前,亦再无什么使者,也无蒙恬,仅剩下一个规规矩矩跪坐于他榻边的白衣女子……

  ☆、第二百八十六章 血雨腥风(终章)

后来,坊间相传,上郡出了大事。
    曾名动一时的长公子扶苏竟突然被皇帝一旨赐死。
    而曾经为大秦驱逐匈奴、夺回了河南之地、设立了九原郡的长城守将蒙恬则疑心旨令真伪,坚决不肯赴死,请求复诉,被押去了上郡罗川县县邑阳周的大牢囚禁。
    威震天下十几载的长城蒙家军,暂时交由曾经的战神王翦之孙——将军王离掌管。
    再后来,便是出了更加骇人听闻之事。
    皇帝的巡行车队自直道返还,却在刚回到咸阳宫时,由左相李斯宣布,皇帝其实早在七月丙寅之时就已在沙丘平台薨世,并在临终前立了身边的公子胡亥为太子,令其继承皇位。
    而皇帝驾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李斯与符玺令赵高才最终决意暂对此事秘而不宣,且为防止旁人疑心,以“鱼分龙臭”,瞒天过海。
    直至入了咸阳宫,才得以将实情公诸于众。
    为安天下,二十一岁的公子胡亥即刻继位,是为秦二世皇帝。
    这一年,也便成为了二世元年。
    赵高曾为二世之师,深受信任,故而他继任符玺令的同时,又升为郎中令,统领禁军。
    因始皇暴死,太医令夏无且无法详解其死因,唯有自尽以谢天下。
    他死前将当年旧魏公主无忧送来的医书和自己多年所学、所看、所总结的医理写为一书,整整齐齐放置于桌案。
    内容之众,广纳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引用了自古以来的《九针之论》、《热论》、《诊经》、《终始》、《经脉》、《针经》、《刺法》、《脉要》、《经脉上下篇》、《阴阳十二官相使》、《太始天元册》等上百部医理之书。
    许是此书为众多医书所合,故而夏无且并未在其上署上自己的名字,仅托上古黄帝之名记下书名——
    《黄帝内经》。
    二世认为此书乃集医学之大成,着令广传于世,造福民间。
    然,这种种都还算不得最使天下人震惊之事。
    最惊天动地的,是那二世登基之后掀起的一系列腥风血雨……
    始皇入葬皇陵,随葬的奇珍异宝无数,陵中明灯不灭,固若金汤,机关重重。
    得二世之令,为防止皇陵的机关之秘被人泄漏,所有参与制造的工匠数万人都被一并封入陵墓,没有一人再活着出来。
    后宫之中没有生育过的女子共九十九人,无论等阶身份,亦全部被处死殉葬。
    而后据传,始皇过世突然,诸公子及大臣皆对二世登位心存怀疑。
    而二世为始皇最小的儿子,诸公子全都是他的兄长,按理,是比他更有资格继位之人;
    众大臣又都是先皇所置,皆是或多或少心生不服。
    二世认为自己根基未稳,朝堂之中却是如此状况,他唯恐生变,便趁众人还未有所动作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令赵高率领禁军将所有可能危及他皇位之人一一铲除。
    始皇故臣之中,属蒙恬、蒙毅兄弟二人最为刺眼。
    他们一文一武,蒙恬管军统兵在外,蒙毅掌政辅佐在内,所受之宠信朝中无人能及。
    而今蒙恬被囚阳周,去往会稽祈福而回的蒙毅亦在路上被制,压去代郡关押。
    二世欲杀此二人以震慑朝堂,众臣为了各自保命,对于此事皆不敢多言,唯有当初极为不受始皇喜爱重视的公子子婴近前谏言,以求能保下蒙氏兄弟的性命。
    然而二世却未理,毅然将蒙恬与蒙毅毒杀。
    与此同时,正身在咸阳的、包括公子将闾与他的两个胞弟在内的十二位公子也突然以莫须有的罪名全部被打入大牢,受尽各类酷刑后相继被逼拔剑自刎。
    而刚刚才行过了冠礼的公子荣禄在长扬宫猎场狩猎时被禁军的飞箭正中头部,连说最后一句话的机会都没有,更是全不知晓自己为何而死……
    公子高办差在外,得知此事,原本是想要就此逃走的,却不忍株连自己的母亲与妻儿,终是孤身返回咸阳,在二世面前自请为父皇殉葬于骊山脚下,以保住家人性命。
    最终,除了公子高的亲族未死,所有公子皆被杀母杀子,夷三族,除祸患……
    众公子的结果如此凄惨,众公主的结局也同样令人汗颜。
    其中,十公主阳滋虽然是当朝左相的儿媳,但因曾得罪过二世与赵高,非但未能躲过一劫,反而死状最是恐怖。
    她在杜县被当众施以磔刑,活生生的被肢解了身子而亡,家财充公。
    就连早早就已嫁于前大将军王翦的华阳公主阴蔓也没能逃出厄运。
    幸而她一直为人低调,又是曾经战功赫赫的王氏战神之妻,终是能留得一具全尸,被赐饮下鸩酒,同众皇嗣们一起殉葬于骊山皇陵之东。
    二世皇帝胡亥……竟是亲自下令了结了除自己之外的所有始皇血脉,朝中、后宫连诛连坐者不可胜数,诸多大臣纷纷莫名获罪,就连众皇嗣身边的近侍小臣——中郎、外郎、散郎等都被一一捏造罪名处死,没有一个得以免罪。
    一时间,万民惊怵,百官惶恐。
    秦之公子,唯独子婴一人因是当年罪臣长安君成蛟之子,无关皇位之争又不曾讨得始皇喜爱存活了下来。
    而慧智玲珑的他也从此看清了事态,深居浅出,很少参涉朝政了。
    这些日子扶苏受了很大的刺激,心灰意冷,决定归隐山林,不再过问世事。
    梁儿便与他假以兄妹相称,隐入了骊山皇陵附近的一处无名小山。
    赵政的遗体就在皇陵之中,如此,她还可时常远远的望一望他。
    既然未能殉葬,那便守灵也好……
    ——————————————
    当这场残酷无道的杀戮终于归于平静时,天气已然干冷。
    山崖边,一对白衣男女相貌姣好、比肩而立,看上去十分般配,但二人却是眼望不同的方向,各怀心事,久久不语。
    “冬天已至,可每日都是大雾霾霾,却不见飘下一片雪来。”
    梁儿首先开口,目光却仍落在皇陵的方向,未曾转换。
    扶苏仰首望天,目无焦点,惘然若失。
    “这便是……连天也欲哭无泪了……”
    他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在最后一刻倾力挽救他于危难的父皇;所有他曾用心呵护疼爱过的弟弟妹妹也都一个一个的惨死于非命;就连与他亦师亦友的师长贤臣和他的妻妾儿女也未有一人活着……
    而胡亥为帝,法令诛罚无理而甚重,朝野之间人人自危。
    其又号称延续先皇遗志,大肆修造阿房之宫、完善骊山陵墓、治理直道与驰道,还带着左相李斯、右相冯去疾和御史大夫赵德巡游东方、篆刻碑文,也学着先皇当年的样子,以衡石计数,来规定每日批阅的奏文数量。
    不过这些却全然都是东施效颦,只得其形而不得章法,致使赋敛愈重,戍傜无已……
    如今这大秦,业已再不是曾经的面貌。
    梁儿终于转头,默默凝望身旁那与赵政如出一辙的精致侧颜。
    她实在忧心,扶苏已失了所有,但这并非他悲凉的终止。
    不久之后,就会有人打着他“公子扶苏”的旗号起兵反秦,他挚爱的母国亦将由此转瞬倾覆,天下易主。
    不知那时,他的心还会否有希望再暖得回来……
    思及此处,梁儿心中郁结,又举目眺望回皇陵。
    政,不知那时,遥远的你,可也会痛心?
    不觉间,已有箫声呜呜,有如泣诉。
    跌宕悠悠,余音难了……
    有几滴晶莹伴着乐音悄然划下,仿佛最纯粹的舞蹈,又似最哀伤的谢幕。
    扶苏转眸看她,却不禁心尖一颤。
    为何连上天的泪都已流干,她的泪却还是没能停下?
    “这曲……此前并未听过,可是由你所创?又可有曲名?”
    梁儿烟眉凝忧、星眸盈水,透白如玉的面上掩不去悲戚。
    “爱别离,情亦迷。望不断相思,燃不尽痴忆……人生难得奇巧遇,本应袖手隔岸欢,奈何酒香四溢,贪杯酩酊……终是醉不醒,伤不愈,守得一方粹瑶碎……此曲之名……《醉秦瑶》……”
    ——————————————
    (主线到此已完结,往后还有三个番外,分别是天下逐鹿—赵高胡亥李斯篇、楚汉争霸—梁儿篇和再续前缘—政梁重逢篇)

  ☆、第二百八十七章 天下逐鹿(一)【番外—高、亥、斯篇】

扶苏是真真切切的归隐了,梁儿却因通晓未来,而放不下这赵政用一生的时光架筑起的大秦王朝。
    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借口要添置家用,下山去附近城镇了解当世的情况。
    骊山在骊邑,骊邑又临近咸阳。
    故而骊邑虽不繁华,却也算消息灵通之地了。
    二世二年四月,听闻外出东巡的胡亥已经返回咸阳。
    不久前,咸阳城内的左相府邸张灯结彩,门庭若市。
    正是左相李斯七十寿辰,在家中设了宴席。
    宾客云集,蔚为壮观。
    就连他正在荥阳任职三川郡守的长子李由都被准了假回到咸阳为其贺寿。
    众人皆笑言左相已是官至极盛,满心恭贺,可已有三分酒意的李斯听后却不甚欢喜。
    置下杯盏幽幽叹道:
    “荀子曾说‘物禁大盛’。斯本是上蔡的一介布衣,是再寻常不过的黔首百姓,先皇不知我愚钝,才会将我提拔至此。当今众臣已无一人能居于我之上,可谓富贵已极,可我却不知将来是凶是吉,亦不知我的路将会止于何处……”
    众宾客觉得左相谦逊,便将此话口口相传于市。殊不知李斯之奇,总能在众人迷惑之时看到真实的本质。
    只有梁儿知晓,他的这些话,会如何如预言一般,很快在几个月后成为现实。
    七月,一批由旧楚之地要被迁往渔阳戍边的戍卒贫民在蕲县大泽乡因路遇大雨而延误了到达的日期,依律所有人都当死。
    其中便有两人声称“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他们编造深受百姓爱戴的公子扶苏和当年楚国守将项燕其实都还未死之言,并假借此二人的名义带领同行众人举事反秦。
    这两个最初发动叛乱的,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和吴广,这大泽乡起义亦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然而这些贫民的小打小闹起初并没受到远在咸阳、高高在上的列位贵人的重视。
    因无人强力镇压,很快,叛军就已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起了张楚政权,为“大张楚国”之意。
    陈胜自立为楚王。
    当他们攻下淮阳之时,战车已有六七百乘,骑兵千余骑,士卒数万,声势浩大,势不可挡。
    随后,山东各地的郡县便突然冒出了一批极年轻之人,号称已经受尽秦朝暴政之苦,举事杀掉了各自地区的郡守、郡尉、县令、县丞,以响应陈胜。
    据说,有御史自山东逃回咸阳,向胡亥汇报了那边的情况,可胡亥的反应却大大出人意料。
    “山东!又是山东!为何事事总是直指山东?朕刚刚东巡而归不久,那分明什么事都没有!”
    昭阳殿内,他目瞠如铃,突如其来的暴躁狂吼惊慑着众人。
    他不懂,为何他的父皇在世之时总是那般关注山东之地,他几月前亦追随父皇的足迹又去了一次山东,但仍百思不得其解。
    他只知道,父皇懂的,他懂不了。他与他的父皇,终是差了太多。
    大秦除了父皇,便再无人能入得母亲的眼……
    也难怪他的母亲会在他父皇将死之后,看都不看他一眼便弃他而去,弃大秦而去……
    他越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