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衾灿兮-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信确实是宰夫买所书,但信中内容,却非庚敖所想。
    
    宰夫买言,王姬已平安抵达王城,只是周王并未允婚,他此行有负君上所托,甚是惭愧。好在周王未一口拒绝,尚有余地。另,晋国亦派使者同来求亲,但据他所知,目前周王也无应许晋国之表露,请君上不必过多挂虑。
    
    庚敖眸中掠过一丝淡淡阴影。
    
    然,宰夫买在简牍上又欣然补了一笔,临走前他有幸得见王姬之面,王姬托他转信于君上,想必是对君上有所叮咛,信一并附上,请君上自启。
    
    这才是宰夫买此信要表述的重点。
    
    庚敖目光倏然又是一亮,忙拿起一旁的信筒,抖了数下,内里果然坠下一卷折叠整齐、以蜡封缄的帛书,他一把接住了,小心翼翼地破开封蜡,展开。
    
    信果然是她写来的。
    
    她说:“君高美,又错爱于我,然我却时常恐己不能承君之期待,且与生母暌违多年,如今重聚,母寝疾,需我长久侍奉于侧,实是无心旁事。汝为一国之君,君夫人身系国民之望,如今序位空悬,上从大夫,下至国民,无不翘首等待,君更当聘以良配求娶,如此方合乎民望,亦是明君所为,故思量再三,不敢误君,更不敢误穆国之民,你我从前所谓婚约,不如就此作罢。”
    
    她又说,“我知君有雄才大略,更有旷达胸襟,见字如晤,想必不会拘泥于浅薄旧事而为难于我。与其踏遍岭云,相看两厌,何如隔山遥祝,你我各安。”
    
    “又,另有一事,还是及早告知你为妥。阿兄隗龙已自脱身。因我先前曾要你将他开释,他如今自去,为免你不知情而空挂于心,特此相告……”
    
    庚敖将这信反复看了好几遍。
    
    头两遍,他似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的飞快,第三遍,他终于一字一字,从头至尾慢慢看完,目光最后盯着帛上所书的“与其踏遍岭云,相看两厌,何如隔山遥祝,你我各安”几字,一动不动,只捏住了帛书的那只手掌渐渐收紧,忽将它一把揉于掌心,抬头喝道:“送信人何在?”
    
    茅公本就未走远,还候于外,本以为好消息至,于接下来的这场大战也是个好兆头,却不料帐内忽传出一声喝吼,辨声绝非好事,一惊,忙命人将信使传来,带入帐内,看向庚敖,见他神色不辨喜怒,只问信使:“你曾随宰夫去往周国?”
    
    这信使便是宰夫买的随扈之一,因信件重要,宰夫买怕交由驿车路上有所闪失,特命这随扈同行。
    
    信使恭声应是。
    
    “从头至尾,经过如何?”
    
    信使原本微微低头,听国君发问,抬眼猝然对上国君投来的两道沉凛目光,一凛,立刻躬身道:“禀国君,因前方战事,宰夫恐令君上分心,信上想必未曾道明,先前命小人亦不得透漏半句,只是小人不敢隐瞒,宰夫此次周国之行,实遭受莫大羞辱!”
    
    庚敖双眸微微一眯:“如实道来!”
    
    “宰夫至周国,于城外舍馆滞留多日,周王并不召见,那晋国使者后到,反先得周王许可入城,次日周王方召宰夫。宰夫出城时,又被晋人以马车阻于城门之下,晋人衅事,仗着人多殴我穆人,弟兄无不受伤,连宰夫额头都被打破,血流满面,当时小人被宰夫留于舍馆之中,并未随同,待宰夫回,小人不忿,欲领众弟兄去向晋人讨回公道,奈何宰夫禁止,无奈只得作罢!”
    
    随扈亦越说越是气愤:“晋人便罢了!宰夫此次入周,对周王礼数周全,丝毫无不到之处,周人却竟也助晋人欺我穆人,晋人衅事,周人非但不加干涉,反故意将城门挡死,实在欺人太甚!若非宰夫严令禁止,小人便是不要了性命,也不能叫人如此轻慢我穆人!”
    
    庚敖脸色阴霾沉沉,起先却并没说什么,待随扈讲完,只命他退下。
    
    帐内一时死寂无声,只剩茅公还立于一旁。
    
    他有些不安,看了一眼庚敖,略一迟疑,正要开口,却见他猛地起身,挥袖一扫,堆叠了半张案面的的简片和卷牍宛如秋风扫落叶般,稀里哗啦全都散在了地上,最远的甚至被扫到了帐门之畔。
    
    地上狼藉一片,他的脚下,亦掷了一方已被揉的皱巴巴的帛书。
    
    茅公虽未亲见宰夫买的信函到底言何,但从方才那信使的讲述来推断,宰夫买的周国求亲之行,必定未能如愿。
    
    他这等反应,显是暴怒至极,以茅公对庚敖的了解,光是晋人或周人的挑衅,绝不至于令他暴怒至此地步。
    
    茅公在穆宫中资历颇深,是文公小时起的伴人,后历任侍从官职,从小看着庚敖长大,说话也无过多顾忌,便弯腰,一边捡起地上的简牍,一边问:“君上,到底出了何事?可是晋国亦向周王求亲?”
    
    庚敖眼皮子跳了一跳,目光阴沉,却未开口。
    
    茅公继续拣着,口中道:“王姬身在王宫,倘若周王定要将她另嫁,恐怕她也身不由己。不巧,君上如今战事缠身,分身无暇,为免夜长梦多,下月恰是周历之腊祭,诸侯本就有前去朝觐周王之礼,倘若君上有话要传王姬,不如借这腊祭之机,再派使者去往洛邑……”
    
    “不必了!”庚敖忽然打断了他的话。
    
    “等战事毕,孤再亲去洛邑,会一会那些人……孤料她没那么快便另嫁……便是定下婚事,又有何妨?”
    
    “她嫁哪国,孤便打哪国。我穆人在西北韬光多年,也是时候该去中原走动走动了,孤倒是要看看,她不嫁孤,最后到底能嫁何人?”
    
    他的唇角微拧,露出了一丝冷笑的神气。
    
    茅公从未见过庚敖如此的模样,这神情,这语气,连他瞧了,心里也是有些发憷,更是不懂他到底为何说出如此之言,忍不住又瞥了眼地上那方被揉的皱巴巴的帛书,一路收拾过去,正要捡,侧旁伸来一只手,庚敖已俯身,拾了起来。
    
    他似已从方才的暴怒中平复了回来,坐回到案后,展平帛书,又扫了一眼,指尖下意识般地轻揉帛质,出神了片刻,道:“隗龙未死,已出逃。传孤命至西垂,命矿人彻查当日矿难之事。若查不出如何叫他逃脱,命矿人挖坑,自己埋了!”
    
    ……
    
    一转眼,阿玄回到周室已经三个月了。
    
    她之前请宰夫买转给庚敖的那封信,想必他早已收到,但迄今为止,并无任何的回音。
    
    看起来,他似乎也被她说服,默认了信中内容。
    
    阿玄原本怀了些忐忑的心情,随了那个收信人的缄默,在日子的静静流逝之中,终于慢慢地平复了下来。
    
    最近,她听说了些关于穆人和西戎人之间的战事消息。
    
    西戎人一向强悍,从周朝立国之始,游牧民族便成了周朝这个以农耕为本的华夏国家的祸患,时常遭它袭扰,阿玄的父亲,如今的周王,当年便是打西戎战败,声望一败涂地,至今一蹶不振。
    
    但穆国却有如神助,节节取胜,势不可挡。据说战事于大半个月便结束了。
    
    穆国大胜,彻底击败了戎狄联军,将原本属于戎狄的大片沃土纳入了穆国之境。
    
    就在昨天,曹侯,道侯、杨伯、刘子等几个诸侯在周王的宫宴上谈及此事,语气又是羡慕,又是发酸。
    
    曾经的西北小国穆国,本是他们这些中原正统之国所瞧不起的,如今时移世易,穆人竟强大如斯,如何不叫他们发酸?
    
    这几个诸侯,是来洛邑参加腊祭的。
    
    腊祭就要到了,这是周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周王停止徭役一月,使农夫得以修生养息,对先祖五祀举行隆重的祭祀,按制,诸侯也要赶到洛邑,除了朝觐,一并参与周室的祭祀活动。
    
    周室衰微,这十数年来,那些有实力的诸侯,除非有事求于周王,否则极少会亲来洛邑参与腊祭。但迄今为止,依旧也还是有少数几个诸侯国依然礼事于周王,譬如杨国、单国、刘国等,虽都是些不入流的弹丸小国,有些封国甚至不过百里,但不论大小,好歹都算是有爵位的国君,只要肯来,便算是给周王在国民面前撑住一点面子,故每年腊祭之前,周王都会早早下诏,“请”这几个诸侯前来参加腊祭。
    
    杨伯等人,未必也愿意年年长途跋涉而来,但今年,他们却都主动地早早到来,十分痛快。
    
    因为就在不久之前,周室做了一件令天下诸侯刮目相看的事。
    
    曹国发生内乱,周室不但制住了作乱的公子缓,帮助原曹侯姬休恢复了国君之位,甚至,竟然还拿住了小霸郑国国君郑伯的把柄,据说,郑伯正在亲自赶来洛邑的路上。
    
    曹侯得到周室相帮,杀了公子缓,做回了国君,对周室感恩戴德,今年的腊祭自然要来,他的亲家道侯也来了,加上原本的杨国、单国、刘国,还有正在路上的郑伯,看起来,周王今年的面子要远胜于往年。
    
    周王心里难免得意。
    
    一得意,他就册封起了阿玄。
    
    今日一早,阿玄醒来,春笑容满面地进来,告诉她,周王将要封她“西鸾王姬”之号。
    
    西鸾者,西方有神山,名昆仑,山中有青鸟,名鸾,出,则天下祥瑞。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卡了,晚了……
    
☆、第45章
    
    这一年的周历岁首; 土气收敛,天高气清; 周国迎来了腊祭之月。
    
    辛勤劳作一年; 终于能够得以休憩,向上天苦求了许久的甘霖也如愿降洒到了大地; 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但这一年对于周国国民来说,过的并不容易; 所以他们比往年更加注重腊祭之礼。
    
    腊祭; 天子祭万物群神,诸侯祭天地日月,士人和平民只需祭祀家祖。就在忙于打扫清洁、预备精洁祭品、拣选吉日良辰准备祭祀先祖之时; 国人惊奇地发现; 城外那条通向王城的驰道之上,每天都有浩荡的车队辚辚而来,国民所熟知的曹侯; 杨伯、刘子等几个小国诸侯已早早到了,入了王城; 这本司空见惯; 但除了这几人,今年竟不断还有新的大人物陆续抵达洛邑了。
    
    先是郑伯; 再是晋国世子颐,继之宋公、鲁侯……最令周国国民感到吃惊的,还是最后一个抵达的诸侯; 齐侯和世子姜突。
    
    要知道,齐侯已经接连十数年没有参加过周国的腊祭了,没想到今年,他竟也带着世子亲自赶来。
    
    当今天下,国力最强大者,当数边境四国和中原小霸宋。今年周国的腊祭,除了一向自立称王的楚国和穆人之外,晋、宋、齐三国竟齐齐而至!
    
    齐侯和世子姜突乘坐的马车出现在王城外的驰道上时,吸引了许多周人的目光。
    
    晋宋齐这些大国都来了,各自依附于这几个国家的小国国君闻风而动,自也动身赶来,于是这小半个月,王城外的驰道之上,到处飞扬着马车经过时卷起的滚滚黄尘。
    
    诸侯抵达,不可草率擅自入城,须按爵高低先落脚于舍馆之中,周王派使者带着天子冠服和玉璧至,慰问路上辛劳,诸侯亦呈上相见之礼,择日再身穿礼服,手持玉圭,出馆舍乘坐玄车入城。
    
    王城之中,那条已经沉寂了多年的通往王宫皋门的跸道,再次开始热闹了起来。
    
    许多周国老人都说,如此盛大的情景,上一次看到的时候,还是几十年前上代周王在位之时,说到激动之处,向来有王民风范的周人,未免也变得热泪盈眶了起来。
    
    ……
    
    就在周国王城因为即将到来的腊祭而渐渐沸腾起来之时,于此同时,位于千里之外的穆国,正悄悄地完成了一个对于穆人来说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改变。
    
    随着乌戎和义渠联军的瓦解,西北数十戎国彻底依附于穆,穆国将大片土地纳入版图,国土面积不但剧增,西起陇西,东至华崤,绵延长达千里,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的西北后方从此稳固无忧,借着华山、崤山之险,穆国从此,东可进中原,西可退守故地,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就在昨夜,这支将戎狄打的溃不成军的由穆国虎挚锐士组成的浩荡军队,在国君庚敖的统领之下,一路行军,回到了国都。
    
    无数的穆国国民夹于道旁相迎,向身披甲衣,高高坐于战马之上的年轻国君行跪拜之礼,战歌四起,气氛之热烈,比之千里之外的王城,有过之而无不及。
    
    庚敖入国都,于王宫见群臣,随后大犒军队,对将士行完封赏,当即单独召宰夫买入宫。听到宰夫买的脚步声起,他离座,快步亲迎,请他入座。
    
    宰夫买额头的伤口已痊愈,但仔细看,依然留有一道疤痕。
    
    庚敖面露愧色:“因孤之故,累叔父受辱至此地步,实为孤之过!”
    
    宰夫买慌忙从座上起身,躬身道:“君上何出此言!君上亲率我穆人将士,血战戎狄,我所受的,不过区区皮肉小伤罢了!君上不怪我辱没使命,在晋人面前折了我穆人的颜面,我便感激不尽了!”
    
    庚敖过去,再次扶他入座,目露沉色:“叔父所受之辱,孤记住了,日后定会替你加倍讨回。”
    
    宰夫买道谢,二人又话了几句,庚敖忽话题一转:“孤听闻,周国此次腊祭,天下诸侯,十之七八都已齐聚洛邑,叔父如何看?”
    
    宰夫买人在丘阳,洛邑的消息却是时刻关注,颔首:“臣亦有所知。”
    
    “愿闻其详。”
    
    “郑伯至洛邑,是为公子缓落到了周王手中,意欲回旋,要回公子缓这个心腹之患;宋公是为了封爵;鲁国本掌管周礼,此种场合,天下诸侯俱到,鲁侯能不去?至于晋国世子颐与齐侯……”
    
    他看了眼庚敖的神色,微微咳了一声。
    
    “若我所料没错,应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