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士子风流-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年轻的寡妇,对人世间的一切,似乎统统失掉了兴趣。她在无可奈何中迎寒来,送暑往,在无限寂寞中伴随着星移斗转。就这样,让美丽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在生活的长河中悄然消逝着!这就是李纨的生活轨迹。

    贾府举家上下追求着安富和尊荣。李纨是少数的几个清醒者之一,她从不焦躁,自始至终坚守着她的生存基点。无论家里发生什么变故,她都一如既往地孝敬长辈,严格训导儿子。一个“寡妇失业的”,没有谁可以商量,连个可靠臂膀也没有,除了好好当儿媳做大嫂之外,就是为儿子的将来出息早做筹划。

 第四十二章 宁府寿宴

    贾兰的父亲贾珠,在贾兰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可以说,从贾兰出生到贾兰进学,都是母亲李纨一个人在对其进行教育。

    出生在像贾府这样的贵族中的男孩子,若不是天性使然,则极有可能成为纨绔子弟,更不用说成长在单亲家庭中的贾兰了。

    而事实上,贾兰也的确并不像他的父亲贾珠那样,天生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好材料。

    贾兰从小就顽皮好动,在贾兰三岁的时候,虽然已经学会了说话,可是每次李纨教他读三字经,贾兰却总是分神,无法集中注意力。

    更加令李纨担忧的是,赵姨娘生的那个小叔子贾环,比贾兰大了两、三岁,成天带着贾兰四处玩耍,让贾兰更是没有了一点读书的心思。

    李纨不禁意识到,一旦她稍不留意,贾兰就有可能和那些纨绔子弟一样,成为第二个贾环、第二个贾蓉,甚至是第二个薛蟠。

    可是,以李纨的好脾气,她又怎么能治得住贾兰顽皮的野心呢!

    因此,为了不让贾兰这株苗子长歪了,身为寡母的李纨可谓是花尽了心思,用尽了方法,尝尽了苦头。

    为了把贾兰教育好,她甚至不惜在贾兰面前,隐藏起自己知书达理的一面,而佯装成一个泼辣厉害的严母形象。

    这样一来,李纨这才管住了贾兰的顽皮,渐渐教会了贾兰读书写字。

    时光荏苒,贾兰越长大便越懂事了,加上时常听太祖母提起母亲李纨时,总说她是个寡妇失业的,于是也渐渐明白了母亲的不容易,那顽皮的性子也就慢慢改过来了。

    贾母把这寡妇与失业两词相连,实际上正寓示着李纨遭受过的两次打击。第一次是贾珠之死,第二次则是她失去掌握治家大权的工作。

    按理说,荣府治家权本应属于大嫂子李纨的,但王夫人却将治家权转交给了内侄女凤姐。

    即使如此,贾兰心里是知道的,母亲李纨并未因此对婶子王熙凤有任何的不满与嫉妒。李纨心里也清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尽管也不乏精明之处,但杀伐决断的王熙凤可是脂粉队里的英雄,是弊窦丛生的荣府得以按常规运行的不二人选。

    李纨和王熙凤都是荣府玉字辈的媳妇,她们的性格是多么不同啊!一个出身于国子祭酒的诗礼世家,在弦歌声中成长,一个出身于专管外事外贸的金陵王家,在势利的冰水中泡大。一个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淡泊自如,清心寡欲,一个是机关算尽太聪明,暴决态唯,欲壑难填。一个表里如一,以诚待人,宽厚和平,尚德不尚才,不管天下兴废,一个嘴甜心辣,明火暗刀,尚才不尚德,定要东风压倒西风。

    虽然自己丢了治家大权,但李纨并没有对权力失去所有的兴趣,尤其是为了贾兰的未来,毕竟她们娘俩可是荣国府的小主子。

    世职承袭的问题在宁府是不存在的。贾代化有两个儿子,但长子贾敷在八九岁上就死了,自然由次子贾敬袭官。如今贾敬已把世职传给他的独子贾珍。贾珍也只有一子贾蓉,死后当然由他接班。

    在荣府,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贾代善早已去世,大夫人肖在。长子贾赦袭着官,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踢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

    如果传贤或者传爱,本该由贾政袭官。史太君自然知道丈夫一向的心意,况且她自己也是偏爱小儿子,不喜欢大儿子的。于是,世职承袭的问题就越来越多了。

    贾赦有两个儿子,长子贾琏,次子贾琼。贾政有三个儿子:贾珠、宝玉、贾环。贾珠和宝玉是正出,贾环是庶出。既然邢夫人无儿女而贾赦无前妻,则贾琏、贾琼皆庶出可知。

    只要史太君健在,分家就谈不到。姐妹和弟兄都按大排行排序。贾珠是珠大爷,贾琏是琏二爷。宝玉等还小,暂时还不称爷,再说老太太怕她的宝贝孙子不好养活,吩咐众人都只叫他宝玉。

    贾珠十四岁就中了秀才,贾琏则不肯读书。事情很清楚,不论传嫡传长传贤,贾赦手里的世职将来都势必要传给贾珠。

    然而,贾珠留下一子贾兰死去后,形势有了变化。贾琏比宝玉大,宝玉潦倒不通世务,贾琏虽也不肯读书,但于世路上好,是懂得机变言谈的。

    所以宝玉虽占了个“嫡”字,贾琏却占了“长”和“贤”两个字。况且世职毕竟在贾赦手里,看来传给儿子大有希望。

    谁知,不知是老太太的主意还是贾政夫妇的主意,忽然又不用大排行而改用小排行了,宝玉成了宝二爷,贾环成了环三爷。

    贾琏的琏二爷是早已叫惯了的,况且珠大爷虽死,珠大奶奶尚在,凤姐当然仍称琏二奶奶,贾琏只得仍称琏二爷。于是有了两个二爷。这无非是要给众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长幼无所谓,你看是两个二爷嘛,重要的是嫡庶之分。

    二房的司马昭之心,贾赦岂有不明白的?赶紧给贾琏捐了个同知,让他在管理荣府家务之余多在外面活动,使人人皆知琏二爷是荣府现在的掌权者,将来的接班人。

    看来鹿死谁手,还在未可知之数。前者贾赦夫妇因老太太越来越偏心,和二房住在一起心情不舒畅,儿子娶媳妇时,老夫妇索性搬到由荣府花园隔断的小院中去住,把原来的住房给儿子做新房,让儿子儿媳帮二房料理家务,明里是代替贾赦夫妇侍奉老祖宗,暗里是不让二房独揽大权并可探听其动静。

    不料,由于和王夫人的姑侄关系,王熙凤心向二房,而贾琏又有俱内的毛病。于是贾赦夫妇在荣府更加孤立。

    二房内部也不是平静的。贾环母子缺少自知之明,也想凯觑神器。赵姨娘说是要夺家私,这其实就是要夺世职,有了世职就有了家私。

    贾珠死后,贾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渐渐明白,家里的那个世职本来是要由他父亲承袭的,因而有朝一日会传给他。现在他父亲虽死,他是嫡孙,仍然有资格承袭世职。

    贾兰看得出来,二叔宝玉是曾祖母的心肝宝贝,全家都象凤凰似的把他捧着,这世职大有被二叔袭去的可能。

    李纨青春寡居,她的生活是寂寞的。然而,她也是一个青春女子,自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一面。她知道在贾府那样的大家庭中,一个年青寡妇一切行动都不能让人说三道四,挑出一丝一毫的瑕疵来的。

    为了死去的丈夫、为了儿子贾兰的前程,也为了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她必须既得恪守闺范,也要努力把贾兰培养成材,将来在世职承袭中占得优势。

 第四十三章 宁府寿宴(2)

    比起母亲李纨,贾兰猜不透的人是他的蓉大嫂子秦氏。贾兰始终弄不明白,秦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秦氏与警幻仙姑的妹妹可卿又有什么关系呢!

    前些天,蓉大嫂子大病一场,死里逃生之后,却又接连失去了父亲秦业和弟弟秦钟,让人不觉心生怜悯。贾兰又听说,秦氏心已皈依,在天香楼里诵经念佛,终日闭门不出,宁府大当家贾珍也吩咐了下去,任何人无论何等事由都不可以去天香楼打扰秦氏。

    然而,除了身边两个丫鬟宝珠和瑞珠伺候着吃喝拉撒睡以外,贾蓉和贾蔷兄弟俩还是偶尔会前去看望。其他人秦氏则一概谢客,就连昔日里最好的姐妹王熙凤,秦氏都置之不理了。

    听了这些传言,贾兰禁不住心生疑惑,这秦氏是贾蓉的妻子,蓉哥儿去看望蓉大嫂子情有可原,可是贾蔷这个小叔子也去天香楼看望,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不过细细一想也难怪,贾蔷外貌既美,内性又聪明,既是赏花玩柳的能手,又和贾蓉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因此,当然会和他那擅风情,秉月貌的蓉嫂子时常往来言笑,垂涎希冀。

    谁知,贾珍也没说什么,好像默许了一般,谁不知道贾蔷是最得贾珍宠爱的孩子呀!同样是小叔子,贾蔷见得,贾兰也是心痒痒,想去天香楼看看他的蓉大嫂子。

    贾兰心里想着蓉大嫂子秦氏,脑海中却浮现出二、三个模糊的人影来。贾兰不禁意识到,自己事实上并未切实地和秦氏有过交集。脑海中的人影逐渐清晰,贾兰恍然大悟,那并不是蓉大嫂子的身影,而是警幻仙姑和她的妹妹可卿,那是梦中的可卿。

    封建礼教的反抗者林黛玉和封建礼教的依附者薛宝钗,是两个对立的形象。然而,在薛宝钗和林黛玉形象对立的同时,她们的形象也是有一致的地方,比如她们的美丽聪明,她们都怀有对宝玉的爱,她们也都得到宝玉的爱慕,她们的薄命等。因此,在薄命司的册子中,薛宝钗和林黛玉才会合一为一图一咏,同时赞美她们的停机之德、咏絮之才。

    若是有一位能兼顾钗黛之美的女子,必然不会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而只能是太虚幻境里的可卿仙子。现实中的蓉大嫂子秦氏,只是形容体态近似于黛玉,并不兼钗黛之美,就形体美而言,黛玉、宝钗二人,一如纤柳,一如娇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美,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集于一身的,只能求诸梦中。

    因此,贾兰的脑海中浮现的身影兼有钗黛之美,而能作为钗黛合影的,只能是梦游幻境时见到的那位似有若无的可卿仙子,也就并非是现实中的蓉大嫂子秦氏。

    警幻仙姑带贾兰到太虚幻境,按警幻仙子的说法,她是遵宁荣二公之灵所托。警幻仙子掌管的太虚幻境是所谓的“孽海情天”,宫门上的对联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就概括了她的职责范围,这与秦可卿《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判词及《红楼梦曲》中的断语,都是“对泛滥之情的恶果满腹惆怅,致慨再三”。

    警幻仙子是通过秘授云雨之事来尽警幻职责的,“她力图使人领略到‘仙阁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尔’,从而‘改悟前情,留心于孔盂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而蓉大嫂子秦氏则在魂归孽海情天之际,托梦贾兰,她的远见卓识较之警幻仙姑更为积极主动,周到具体,效果也更好。

    由此认为,秦可卿一直是在梦中,贯彻梦的始终,从没有离开过梦。既然秦可卿在梦中贯彻始终,但是梦中又大写特写警幻仙姑,因此断定,警幻仙姑即为秦可卿。在梦游幻境时,警幻仙姑引贾兰到一所香闺绣阁中,使人想到的就是,那神仙也可以住得的蓉大嫂子的闺房。

    而那香闺绣阁里面果然也住着一个女子,既有薛宝钗的鲜艳妩媚,又有林黛玉的风流袅娜。她是警幻仙子的妹妹,字兼美,名可卿,他们由此推断,这个可卿就是秦可卿,而所谓妹妹,实际上就是警幻仙子自己,在小说现实中叫秦可卿,在梦中异化为警幻仙姑、可卿。

    这样看来,贾兰终于明白,凡是他梦中见到的可卿皆是警幻仙子的化身,是警幻仙子带他梦游幻境,让他醒悟人间的云雨之事无非是丑陋和稍纵即逝的,又是警幻仙子托梦于他,要他在祖宗祠堂边上置办田产,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用。

    既然如此,那么撇开这些梦境,贾兰所要弄清楚的便是,现实中的可卿,也就是他的蓉大嫂子秦氏究竟是什么身份的问题了。对此,贾兰不禁想到了曹公对原作进行了删改的天香楼章节。

    有些红学家认为,曹公对于淫丧的改动使作家失落了可贵的创作主体地位,把自己创作的自主活动变成了被他人支配的行为。红学家认为,作家一旦失去创作的自主意识就意昧着创作上丧失敢于肯定自己内心需求的美学价值的判断能力,也就必然使他从探索人物复杂性格变化的道路上退了回来,把人物性格从复杂变化引向单一性发展。其次也使作品出现了严重的情节漏洞,结构上造成破绽。因此,曹公删去了天香楼事件,对秦氏采取速死的处理,是创作上的一次重大失误。

    而刘大作家更是对秦可卿的出身提出了质疑,并对秦可卿的出身之谜进行了大胆的猜测。他认为秦可卿出身不仅不寒微,而且应是相当高贵,甚至有类似北静王那样的血统。但在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她的父母家族一度遭到惨败。她和她的一个兄弟不得不以送到养生堂的方式,隐匿他们的真实血缘和身份。贾府同秦可卿的父母家族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层关系,故而在她和她的兄弟遭此巨变时决计帮助,将他们藏匿起来。由于贾府不便直接出面到养生堂去抱养弃婴,于是就找到了秦业。那一对儿女,儿子可能真是死了,只剩下女儿。而秦可卿也没有在秦家待多久,就被贾家接走了,很可能就在宁国府当了童养媳。

    然而对于这些言论,贾兰却不以为然,他现在身在这个架空的世界中,只有他对蓉大嫂子秦氏的身份最有发言权,贾兰大胆猜测,秦氏确实有着高贵的血统,但并非逆贼王爷的公主,而是当今皇后和皇帝的亲生女儿,是正牌的千金公主。当年,皇后为了争夺权力,将自己生下的公主掉包成了王子,并把公主送出了宫,吩咐贾府的大当家照顾着,这个秘密只有荣府的贾母和宁府的贾敬知道。如今,那位平民假王子已经成了太子,而皇族真公主却沦为了小妇人。

 第四十四章 癞贾瑞

    这天,小厮昭儿风尘仆仆地回到贾府,报来了一个天大的喜讯。原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