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栖田记-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个儿是沐休,又是信王的大喜之日,官家不是去了信王府么?他没在王府吃酒就回宫了?”江阁老听吴恩说皇帝这个时候要召见自己,不由惊讶的问了一句,信王大婚他身为阁老自然也是要去庆贺的,但他让自家已调回京都任职的儿子去了,他自己这一把老骨头,自然懒得去凑这热闹。
    “是去了,不过官家只在信王府呆了一盏茶左右的功夫,说了几句话就回宫了。”吴恩答道。
    “好,既是官家相召,我老头子不去想必也是不成的。”江阁老摇了摇头,一口喝干手中的茶,起身站了起来,随吴恩一同朝宫中行去。
    “官家,这沐休日你也不让我老头子清静清静,这般急着找我来所谓何事?”来到御书房,江阁老颇为随意的向赵祯行了一礼,随后就自己坐到茶几边上的矮椅上去了,此老这会已把自己当成辞了官的闲人,在皇帝面前愈来愈没什么体统了。
    “我这有一本书,想颁布发行下去,想让阁老给长长眼。”赵祯对此丝毫不以为忤,他幼时在民间长大,又是被萧楠这个怪胎教大的,对面子上的虚礼向来嗤之以鼻,虽说现在成了皇帝,很多事不身不由已,但私下里,他却很喜欢用这种随意放松的方式与人交流,像江阁老这样的人精,自是早摸透了新帝的性帝,才这般随性。
    赵祯一边说话,一边从书架的某个不显眼的位置抽出一本书来,然后来到江阁老对面坐了下来,朝他扬了扬手中的书,江阁老双眉一扬,颇有些惊讶的看着赵祯手里的书开口:“什么书竟然官家如此慎重?”
    “阁老自己看看就知道了。”赵祯没有多说,直接将手里的书递了过去。
    江阁老愈发的惊讶的了,却没有再多问,而是伸手将书接了过来,翻页阅读,这一看,他整个人立即沉了进去,愈看面色愈严肃认真,足足看了大半个时辰左右,他的目光终从书上移开,落到赵祯脸上:“官家,这本史鉴可是令姐编写的?”
    赵祯在此其间并未打扰他,甚至连吴恩都没有唤进来,而是自己起身泡了一壶茶,慢悠悠的坐在江阁老对面自斟自饮,现忽然听得江阁老口中冒出这么一句话,他差点将口中的茶水喷出来,略略缓了缓心神,这才抬目盯着对面的老头开口:“阁老为何一眼就能断定此书是我姐姐编写?”
    赵祯忽然发现,眼前这老人似乎对自己的姐姐特别的熟悉,这种熟悉甚至超越了自己和梓修这等与萧楠一同长大的人,这种感觉如此的怪异,可它却如此真实。

第三百九十二章、史鉴面世

“咳,咳,老臣见过几回萧娘子的笔迹,萧娘子的字自成一家,没几个人模仿得出来,为此,一瞧到这些字迹,老臣自然就猜出来了。”江阁老先是一怔,回神之后忙轻咳了两声,笑着接口道。
    “原来如此,阁老倒是好眼力,面对这等玫宝级文献,上面又没有落款,阁老仅凭字迹就能断定是某个人撰写!不错,此书确是我姐姐所著,依阁老之见,此书可能颁布下去?”赵祯意有所指的瞄了他一眼,随后将目光移到他手上的书卷上,话锋一转,颇为认真的开口道。
    “老臣虽然只看了十余页,却已能断定,此书确如陛下所言,实乃不出世的玫宝之作,按理说来,这样的书绝非一个人编写得出来,可萧娘子却偏偏一个人完成了它,站在老臣的立场上,自是举双手双脚赞成陛下将其颁布发行下去,问题是此书中的某些观点与时下仕子百姓所认同的文化与思想颇有冲突,尤其是对皇和世族承传的剥析更是……官家当真已经想好,确定要推行此书?”江阁老没有理会赵祯口中意味不明的隐指,他抬目看向赵祯,一脸若有所思的接口。
    “当然,朕既然专程找阁老过来商量,就是已经决定要将此书正式颁布推行下去,至于阁老所言,朕也很清楚,若用统传的统治者眼光来看这本书,此书很多观点确实离经判道,不,不仅是离经判道,里面的很多言论站在皇权统治者的立场上来说,简直是大逆不道,不过,书中所论述的这些观点都是客观存在并无数次反复循环发生过的事实。”
    “一个客观存在的并无数次发生过的事实,只因每一代上位的世族皇权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满足自已的私欲,就自欺欺人的去回避这些可能会影响和削弱自己权力的弊端,并且不许任何人去触及,这无疑是一件可悲又可笑的事。”
    “一个皇朝能否长久的兴盛下去,靠的不是掌权统治者如何去禁锢、欺骗天下人的思想,而是要看掌权者能不能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能否让这个国家一直走在这方天地的前沿,否则,固守自封,一味的抱着陈规陋俗,像个坐在井里的青蛙一般,天天自我幻想陶醉,最终的下场除了灭亡之外,不会再有他途。”赵祯一脸坚定的开口道。
    江阁老被他这一席话给震得目瞪口呆,好家伙,他原本看着大宋朝在自己的努力下,一点一滴的朝着自己希望的样子在发展,心头不时还会浮起几丝得意之情,现听着赵祯的话,江阁老忽然觉得自己这些年真是白活了。
    瞧瞧人家萧大教授那才是正真的高人啊,人家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年纪轻轻就可以学那五柳先生,寄情山水,逍遥自在,其它的一切心愿和梦想,只需教出一个天赋心智,样样皆符合自己心意的好学生便足矣,就如眼前这位年轻的帝王,有他在,江阁老几乎可以想像日后大宋的未来会是何等兴盛……
    “阁老,阁老?”赵祯见自己一番话说完之后,向来以风雅睿智称著的江阁老突然变得像患了老年痴呆症的傻瓜一般,张着嘴,瞪着眼,就连嘴角有口水流出来都丝毫没有察觉,就这样傻傻的望着自己,心头不由升起一丝忧虑,完了,此老该不会是突然患脑瘫病了吧?(咳,咳,古人虽无脑瘫一说,但中风一说却是有的,阁老这模样不正是和脑中风很相似么。)
    “嗯,嗯,官家有此豁达无疆的胸怀,老臣甚感欣慰,甚感欣慰,既然官家心意已决,那就发行吧,老臣第一个支持。”江阁老被赵祯这么一摇,终于醒过神来,他先伸手擦了擦自己的口水,随后十分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甚妙,甚妙,既然阁老也如此认可此事,待后日的大朝会,朕就宣布推行此典,由阁老你领衔,带领礼部尚书和国子监几大主理学士共同协办,另外,此书发布推行的序言也由阁老来执笔吧。”赵祯见他脑子没出问题,松了一口气之余,立即提出自己早已想好的方案。
    “什么?由老臣来领衔?官家,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老臣已经辞官了……”江阁老一听,顿时不满的叫了起来,以他的老练智慧,哪里会看不出这本书一旦发行下去,会引起多大的风波震动,他这一把年纪的人,哪有心力去折腾这种事啊。
    “除了阁老之外还有何人有资格做这件事呢?想当年阁领衔颁布过那么多的新政,每次皆有惊无险的趟了过去,阁老处理这种最有经验不过,再说了,阁大老人,这本书你虽未看完,但凭阁老你眼光的老辣,自然看得出它的价值,如果因为某个人的推诿和消极怠工,最后导致这样有可以改变一个朝代走向的史诗之作只能被雪藏,阁老就不觉得遗憾?”赵祯一脸无辜的看着他道。
    “阁老,只要你帮我处理好了这件事,朕立即就放你离开,绝不失言,你别以朕不知道,前不久你已经让你的老管家去青孚镇帮你寻找合适的住宅了,你不是退下来之后,就想跑到青孚镇去养老么,如果阁老拒绝此事的话,嗯?”眼见江阁老就要出言驳斥,赵祯又补了一句。
    “官家,你,你,你对年老力衰的臣子全无悌恤之心,如此残酷剥削,你,你怎能忍心啊……”江阁老欲哭无泪,他以前怎会觉得眼前这个年轻的天子性情淳厚端良?现在看来,这明明是一只比自己还要狡猾、已经成了精的狐狸好吗?
    不管江阁老心头如何哀嚎,都改变不了新帝已经做了决定的事,新帝在第三日的大朝会上、郑重的提出了推行此书的事,并在朝会中直接宣布此事由江阁老领衔,礼部尚书和汴京、洛阳两地国子监的院监和院中几大德高望重的名宿一同协办此事,领了皇命的人眼见皇帝如此慎重对待关于一部尚未正是颁布发行的典集,以为是编书阁那边完成了什么鸿篇巨著,哪知等他们正式看到这本书的内容时,心头的惊愕简直难以用言语描绘……

第三百九十三章、青羲居士

当然,大家如此震惊,并不是因为这本书不好,相反,如果抛开里面离经叛道的言论不管,此书确实是一本不出的史诗巨著,但问题是古往今来,哪个天子会允许公开发行如此大逆不道的书籍?莫非是陛下有意在试朝臣们的忠诚之心?
    被皇帝点名、负责此事的诸臣可都还记得先皇驾崩时的那场宫变,后因当今天子的继位诏书是被打入冷宫的先皇后,也就是现正在皇陵守陵的江贵人拿出来的,为此,虽然先皇后江氏母子是发动宫变的罪魁祸首,当今却偏偏不能定他们的罪,面对这样的事,谁心里都会感到憋屈,当今陛下想必也不会例外。
    意念落到这里,诸人就坐不住了,大家伙凑在一起低议,一定要在下个朝会上义正严词的向皇帝驳回此事,以表忠心,不得不说,人的补脑功能有时候是很可怕的,最后还是礼部尚书王钦若忍不住开口道了一句:“各位大人,此事的领衔负责人是江阁老,咱们想驳回此事,是不是应该先和阁老商量商量?”
    “王大人言之有理,阁老是此事的领衔负责人不说,此书的序言还是阁老大人执的笔,咱们与其在此私下猜测官家的心意,还不如去问问阁老大人。”国子东监的张知白先愣了一愣,紧接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几人略一商量,大家决定今个儿下朝就去找江阁老,至今在上朝的时间内去找他,大家都无此念头,必竟揣摩皇帝心这种事,在衙门公开讨论显然不太合适,当日下朝后,几人半途截住江阁老的轿子,拽着他来到一处茶楼,由张知白和王钦若开口,将大家的心事委婉的与阁老大人陈叙了一遍。
    “你们想多了,这书是官家曾在民间的恩师所著,已官家的恩师在他入京的时候赐与他的礼物,官家如今想将此书公开发行,显然早已经过深思熟虑的,绝非用来试探你我臣子的忠心,你们若真仅凭一已臆测就想驳回陛下这道圣谕,庙时定然会让陛下认为我等一个个都是那奸猾狡诈、一心只会妄揣摩圣意的逆臣。”江阁老听得嘴角抽搐不止,沉默了半晌,才一脸语气深长的接口。
    得了阁老的准信,诸臣又羞又愧的离开了,哎,都是官做主了,不由自主的就习惯拿自己最大的恶意去揣摩人性,看样子,新帝真是个了不得的心胸开阔之主,他们倒没有怀疑阁老想坑他们,要知道,此书的序页上的序词就是江阁老执笔所写,他若真想坑大家,自己便是第一个入坑的人。
    “张大人,王大人,看样子咱们真是枉做了一回小人呐,咱们这位新上位的天子与前官家不大一样。”从茶楼离开之后,回家的路上,国子西监的陈大人神色颇为复杂的开口。
    “确实不大一样,这一点从他在做太子时以及今年处理四省旱灾的事情上,就能看出来,只是,咱们这些人的官做久了,心逐渐已没有当初那份清明通透,哪怕明明能察觉到别人的品性为人,在关键时刻,却仍忍不住用最龌龊的心事去揣测对方的用意……”
    “写这本史鉴的青羲居士居然是当今陛下在民间的恩师,陛下有此大贤之人悉心教导,怪不得有此等豁达无疆的心胸……”王钦若也是颇为感慨。
    “却不知这青羲居士是何等人,这本史鉴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写到唐末,虽然每个朝代的着笔篇幅都不大,但所有大事件皆记录在册,并且对于每一次关键的朝代振兴和败亡,都有入木三分的批注见解,按理说来,这等文献史记,绝非一人两人能完工,可这位青羲居士却凭一已之力写了出来,此人,实乃我等望尘莫及的不世之才啊。”张知白接口道。
    “不知道,许是隐于民间的大隐吧。”另几位大人同时摇头,在场诸人个个皆是饱学之士,天下文人隐士他们认得也不少,可这青羲居士之名却从未听过……
    两个月后,这本史鉴正式进入全国各大书院,被列为史记类的典范,一开始,各臣工学子见皇帝如此大力度的推行一本书,皆十分好奇,几乎是能拿到书的人都会或买或借,拿回来一阅,等他们看过之后,反应实难以一一描述了,赞不绝口者有之,口诛笔伐者更是不计其数。
    自皇帝决定发行此书的时候,便料到了会有许多反对的声音,为此,不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最后都无一例外的镇压下去,没多久,所有不和谐的声音就多消失了,必竟这本书影响最大的是皇权,既然皇帝对此没有意见,其它人自然也不必跳出来做这个恶人。
    反对的声音消失了,很快大家就在寻找史鉴的作者青羲居士,(萧楠当年在写完这本书之后,并未属名,青羲居士这几个字是当今天子特意在末尾为她加上去的。)只是找来找去,却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位青羲居士是何许人……
    没人敢跑去问皇帝,但却不时有人跑来找萧梓修打听,现知道当今天子少年时是在萧大人家长大的人不少,那青羲居士天子的恩师说不定也是萧大人的恩师呢,大家的意念一落到这里,愈发觉觉得自己的猜测没有错,当今天子的本事不必多叙,但从他十六岁开始披上战袍、到如今登上帝位的一系列表现,没有一样不显示这是个心胸宽广、又有雄才大略的英主。
    而萧大人呢,是本朝唯一有一个既是小三元又是大三元的状元公,这样两个同时一起长大的人,若说他们不是同一个恩师,大家才不信,梓修对于赵祯将史鉴正式发行出去一事,心头也是颇为震惊的,他当然知道这书是谁写的,但皇帝没有公开之前,他却不能透露关于此书作者的关点消息。
    从萧大人这没打探到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