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上位记-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概两千人左右,余下的必须征河夫了,是服徭役还是发银子,都是大人说了算。”张子亮说完,山子野拈着胡须递上了早已准备好的章程,周兴看了,甚是欢喜,才刚陈潢也提了很多治河方略,他综合采取了意见,最后道:“不用征徭役了,不然豫北都快无人了,我拿治河的银子发,再叫怀庆府、开封巡抚衙门配合,明天就着手动工吧。”

 第252章 百里泽国

    由于国家律法规定,但凡黄河地段境内的府县,都要负责河道疏浚、徭役派遣等事,怀庆府便也逃不掉这个责任,府上派了通判、县里县官亲自出马。 .开封巡抚衙门的一把手董光地虽然和周兴有过撕逼,但是公私分明,不敢大意,派人日夜兼程往返公文。这天怀庆府台高遂一听说周兴都不坐在总督衙门了,而是在大坝周围搭了帐篷准备常驻,大有不完公不罢休之态,高府台也脸上不敢看呀,总负责人都这样了,于是高遂把府衙事务交给同知处理,自己带了经历、书办、差役、轿夫,明锣打伞、大摇大摆的坐了四品规格轿子出门。

    到了武陟大坝,便是一幅农民工干活的景象,但见漫山遍野都是帐篷,携带了泥沙而变得泥黄的黄河时而涨,时而浮,人声鼎沸,有一个人居中指挥埽夫运送埽、花柳,高府台远远的依稀认得他是本府通判。另有山子野指挥墨线和砖墙结构,贾芸指挥水泥、砖石,卜固修等书办专操文案记录、画图,这些人高府台都不深知,他还看见了自己的下属武陟县令李福,因为补服破了,正在山下埋怨,高遂心里暗骂此人给他丢脸,又见坝下陈潢等人簇拥着一人。此人胸口背后的锦鸡补服早已污秽不堪,头、脸上、靴子等处皆沾满了风干的泥沙颗粒,不细看则宛若民壮,细看则不怒自威,高遂心里一惊,这不正是总督大人吗?高府台屁滚尿流的上前,提了云雁补服作揖:“不知老师亲自上阵,学生姗姗来迟,倍感惭愧,怀庆父老有总督大人殚心竭虑,宵衣旰食,实乃不世出的福气,学生作为父母官,不胜感激。”

    “高府台不要谦辞了,本督正督促人分洪,你来了便好,有什么事夜间再说。”周兴坦言拒绝了,也不回看高遂一眼,陈潢在身边冷笑,说来这高遂是三甲同进士出身,恰好是周兴主考那年调任河南怀庆,所以称他为老师,到了任满三年,吏部考功司批了一个“合格”,最终行文“平级留用,三年后再考”,所以现在还是知府,不知下一回能不能升,这都是他上下打点、瞒天过海的缘故。

    高遂说了声是,恭恭敬敬的跟在背后,周兴早已教会了领事的河夫搅拌水泥,山子野对此极力推崇,因此做起来事半功倍,随着日影西斜,西面的这个堤坝闸门已修好,周兴抬起了一面大旗:“黄河涨水在即,本督下令武陟西面堤坝即刻打开闸门!分洪!!”

    命令随着河南兵营的层层传递,有秩序的举起了旗子,传到坝下,几个闸夫齐心协力打开了几道闸门,只听见轰的一声!河水哗啦啦的冲灌过来,以雷霆万钧之势,把前地之泥沙冲到了有百丈之远,一直冲到了西面的低洼处,旋即,东方有一把总来回:“禀报总督大人!黄河主道得到缓解!”

    然后是南北两方的千总:“禀报总督大人,南北两面也得到疏浚,这两面可以施工!”

    张子亮喜极而泣道:“大人!分洪成功了!!!冲走了这泥沙,豫北百姓今儿不受苦了。”

    “好好!”周兴红了眼睛,突然两岸百姓河工,纷纷丢掉了手中工具,奔走相告、四处欢呼“分洪成功了”、“分洪成功了”,几个当官的亲眼望着大坝前这沸腾的一幕,登时感觉所有努力都值了。

    夜晚,繁星点点,周兴披了件大氅出帐篷,站在山头,那堤坝就在他脚下,黄河就在眼前,那些人高兴的面孔在他心田挥之不去,但他知道这件事情需要漫长的日子、孤独的等待,他还有好多事情要去做,不亲眼勘察,他是不会放心的,明白了人心的险恶、官场的斗争的他,知道不会那么顺心、那么简单的。他亲自巡视了张子亮的兵营,这支兵是董光地调过来的,可是人手不够,他问了贾芸卜固修,朝廷的银子也是捉襟见肘,这些还不是他最忧心的,他最在意的是基层的操作,这里,才会有大问题。

    譬如,他当县令的时候,县令,也未必比得上书办、衙役会捞钱。

    所以他带了陈潢等人看了好多帐篷,见到几个老丈年龄已大,体力颇为不支,手脚淤青,还有一层层水肿、破了的茧子,望之令人触目惊心,周兴回身道:“李福,高遂,立即下令调武陟等几个县的县署医生过来,银子我出,叫他们日夜守候在这里给人调理伤口。还有,叫你们府县亲自操办的河工领事过来,我有话要问。”

    “是!”李福高遂赶忙回答,一老丈闻言两眼通红:“多谢老爷关怀,若是每人每月有一两银子,小民等已满足了,只要不断口粮,我们还能做下去。”

    “一两银子在你们这里能兑多少铜钱?”周兴道。

    “六七百文左右不等。”

    “唉……那一天才有十个左右的铜钱,江南一个馒头三文钱,你们一天累死累活,才有四个馒头啊!”周兴瞬间觉得非常难过,铜四铅六的铸币已行天下,到这里的改革却还没有彻底,那批以前的铜钱没有收回来,白白给官家商人了大财,哭死老百姓,也不知道工部和户部那批饭桶怎么执行的,不能言出法随,不能令行禁止,提案建议,永远都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忽然来了一场小雨,河水又涨了,但是因为此次西面堤坝的坚固,地理位置的得当,包含了周兴、山子野、陈潢等人的心血,所以那闸门一开,立即分洪引流、束水冲沙,没有波及主流夺道,或是决堤之事,又有涵洞,所以也无满溢。周兴心旷神怡的看着眼前景象,不知过了多久,卜固修在后面撑起了一把伞:“大人,河工领事齐大柱等人已经到了,正在等候大人问话。”

    “噢……”周兴从恍惚中回过神来,背着双手,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这几个河工头儿,直搞得几人全身毛,冷汗湿了脊背,高府台、李县令不知道为什么,不约而同的手心里捏出了冷汗,没想到周兴又和和气气的:“没事,本督只是问问你们几个闸口的情况,毕竟我只是一个人,分身乏术,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这个漫长的大坝,武陟的安宁最终要落到你们身上。修好了,造福百姓,功在千秋,倘若偷工减料……”

    本来几个人听他说没事,已经松了一口气,然而总督大人又说偷工减料,几个人心里又冒了凉气……

 第253章 道貌岸然

    齐大柱等人连声说不敢,周兴详细的问明了情况,可心里未必确信,这些人太会蒙蔽上司了,如果他不亲自过来,也许在这些人的手脚下,早不知被坑死几次了,周兴又问他:“你是本府的人?”

    “回大人,小的是武陟的保正。”齐大柱道。

    既然是府县安排的,那自然是举贤不避亲了,周兴沉思一会,高府台在后面干笑着道:“总督大人,学生一府灾地绵延,早已报及巡抚衙门与朝廷,但不知款项朝廷批了没有?还请大人明示,下官心里好有个底,不然终日见此生灵涂炭,下官寝食难安。”

    “原来高府台请示的是这事,我与董中丞商议过了,拨下来给武陟县的款项,共有五十万两白银,因为此地灾情最重,特批三十万,另外二十万还有黄河沿岸的郑州、开封、兰考、商丘,需要加固。所以本督这里有三十万两银子,都要下发,以备口粮、薪资、材料等。我看你也有意,不如到我河道总督署领十万,作为购买原料之钱。”周兴一口气就十万两银子的价,淡淡的对贾芸道:“你拿我的牌子,到账房给高府台支钱。”

    贾芸犹豫了一下,忽然点了点头,高遂感激涕零,作揖不跌,自以为是周兴也认了他做门生,十万两在这个实行火耗归公的当口,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他正想着如何钻空子,陈潢道:“大人,在下愿意随着高府台共同联络。”

    周兴点了点头,高遂也不介意陈潢过来,毕竟陈潢虽然是举人,但却没啥权力管他,就连周兴,也只是在河道上管到了所有人,其他地方是没办法插手的,于是叫了李福,再加上陈潢、贾芸,四人共同回去了。

    过了几天,周兴一边视察工作,一边巨细无遗的上了八道奏疏,包括此地官场情况、堤坝进展、基层架构等等,这时回总督署支了银子的贾芸回来了,走进帐篷坐在下首:“这高府台也太不要脸了,我们猜得出是他加大了堤坝的口子,他还敢跟大人要钱,实在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贾芸分别陈潢时,告诫陈潢说,按照大人询问齐大柱等与高遂的意思,高遂李福是要办的,但不能咱们来办,你好好监视就是了,陈潢连声答应,两人就这么揣摩着周兴的意思。柳湘莲道:“高府台要是出了岔子怎么办?那不是徒劳无功么?拖延了咱们的时间。”

    “没有办法,审案是讲究铁证如山的,没有铁证如山,怎么办他们?只有欲擒故纵,故意让他们露馅,到时也就顺理成章、名正言顺了,破费一点,换来此地长久安稳,不然他们这种人待长了,年年靠黄河吃饭,暗中做手脚,说不定要吃掉一百万的,现在破费十万来换将来,你们说划不划算呢?”周兴道。

    柳湘莲贾芸微微点头,别看周兴前前后后处理了很多国家蛀虫,朝廷禄蠹,实际上要扳倒一个人,是没那么简单的,就比如高遂李福两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按理他们的罪证是故意毁堤淹田。但是,这个罪名加不到他们身上,只能拿别的罪名来安,这是一种律法的缺陷,但也是一种变通。

    陈潢如今也算发达了,因为他先是算中了高遂李福的毁堤举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与周兴走访堤坝、询问耆老,实事求是的提出了很多治河方略,主要以“束水冲沙、加固堤坝”为核心,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再加上山子野、周兴各自的智慧,博采众长,取得了不凡的效果。所以,陈潢备受周兴重用,连设立河道基层结构的参案都交给了他,这也是周兴用人的一个突破。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陈潢,因为带头大闹河南学政衙门,得罪了董光地、学道,差点被革去功名,而地方官是见风使舵的人,中丞大人不待见陈潢了,哪怕你是举人,我们能给你好脸色看吗?因此高遂一直无视了陈潢,陈潢在本地也是斯文扫地,但是作为一个读书人,陈潢对此是非常怨恨、愤懑的,此时有了机会,三人在县衙花厅边谈边喝。

    高遂因为陈潢成了周兴的门人,又变了脸色做足面子,到了掌灯时分,才遣退两人,陈潢在酒席上抓不到一点把柄,等李福也回了后院,陈潢便后脚一退,踉踉跄跄的回来,在房外夹道之中,用手戳破窗糊纸,忽然看见高遂在里间教训一个糟老头:“不是做孙子的怎么样,祖父有家不回,逗留在县衙乞食,岂不是丢尽了我的脸面?你这样让我有何面目见怀庆的父老乡亲?”

    糟老头低着头道:“不能乞食,我又能如何?咱们高家是山东济南历城人,不过历城你又没给我留下一丝半缕的产业,叫我靠什么吃饭?跟你到了河南怀庆府,你又和你夫人给我些残羹剩饭,撵我到柴房马厩去睡,有一次我就说要点儿米,你却说:今天要米,那明天不是要肉了?两口子关起门来数落我这糟老头子,我除了乞讨,还有何办法?但你放心,我在外绝不说是你祖父,免得给你丢人。”

    “还说不是我祖父?”高府台桀桀冷笑:“我还要感谢您老呢,有一次就因为你说破了,山东的同乡听说了,在京的会馆联合商议,说是要参我大逆不道,连带着败坏了山东翰林的名声。做什么又要吃米又要吃肉?你以为我这官好当吗?我一年的俸禄都拿不到二百两!你知道吗?还吃肉?睡象牙床?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陈潢在窗外听得大吃一惊!这高遂竟然人性灭绝到了如此地步?他以前只是看出这人虚伪至极,残忍至极,没想到连亲爷爷都虐待,陈潢想:如此太守,活该五雷轰顶。又想他连毁堤都做得出,这点算什么呢?陈潢义愤填膺之时,不妨酒气上涌,打了个喷嚏,把高遂惊得出来道:“原来阁下还没走呢?惭愧惭愧!我半生学习圣人之言,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身无分文,所以有此魄境,还望尊兄不要取笑。”

    “哪里哪里,高大人言重了,晚生适才喝多了,到后面出恭了一下,并不曾听得你们说什么,这就告辞。”陈潢装作踉踉跄跄的走了,心里却想着如何拿此事大作文章,说什么也要告他一个忤逆之罪、贪污公款之罪,让他死无全尸。

 第254章 恭请河神法办贪官

    武陟县衙的人都知道陈潢是河道总督大人的红人,而且还是一个本地人,给他们树立了榜样。官场的习气,向来是不缺阿谀奉承、巴结逢迎者,陈潢连银子也没用,就交好了几个书办、差役,叫他们汇报高遂李福的一切情况,并且盯着高老头,到时重重有赏。不出几天,陈潢就安排好了高老头,旁敲侧击的问明情况,然后用尽心机,写了一张高遂忤逆的状子,令高老头画押。但是,陈潢并没有呈报河南臬司衙门,他还在等,等待给高遂李福一击毙命的机会。这不仅仅是私人恩怨,还有河水淹没的百姓的冤魂、高府台贪婪攫取的公款。

    有了这几个书办差役做内应,果不其然,高遂分派李福,联络河工领事,在他们修建的堤坝,暗中大大减少了埽、花柳、水泥和砖石,很多地方用柴木、用土填上,甚至高遂大肆派遣怀庆农民服徭役,无口粮、无薪资不说,还要叫百姓自带花柳土木等修筑堤坝之物,不够就要惩罚,一时怀庆百姓叫苦连天、民怨沸腾,逃亡山西、陕西的人更多了。高遂并不在意,民怨沸腾怎么了?只要老子结交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