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统御全球-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西列夫斯基打算明天把自己手中的t34坦克派上去实战了,t34坦克的性能到底如何,还需要到战场上检验。

    施坦因纳想不到自己的这一次突袭居然让苏军停止了攻击,这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施坦因纳打算每天都要派自己的坦克出去搞一下苏军。

    暂停攻势的苏军,开始修复被比特里希破坏的阵地,同时还挖了更多的反坦克壕沟,同时埋设大量的反坦克地雷。

    施坦因纳可没有无数的炮弹来覆盖苏军的雷区,施坦因纳的打算每天晚上都去偷袭的计划也落空了。

    既然不能出击的,施坦因纳就专心来隐藏自己的坦克物资,但科夫斯克毕竟只有这么大,再说坦克才是施坦因纳最优先考虑隐藏的,施坦因纳的那些物资,只能全部藏到地下面去了。

    因为苏联人的每栋房子都有地窖,刚好可以让施坦因纳用来存放物资,这样分散地隐藏在地下,苏军的轰炸对德军的物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华西列夫斯基虽然暂停了一天的攻击,但是苏军的炮击和轰炸却没有停止。在强的防御工事也经不住持续猛烈的炮火攻击。

    苏军的炮击和轰炸一停止,德军就立即跑出掩体修复工事。尽可能地给自己的步兵提供一些防御,每少牺牲一个士兵,施坦因纳的坚守就多加一分。

    ……

    隆美尔到达狼穴之后,就让参谋送来整个东线的详细战报,德国国内的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现在隆美尔打算仔细地了解下东线的战况,然后给斯大林政权致命一击。

    整个东线总共三个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已经达到彼得罗夫斯克了,下一步就是莫斯科的南大门哈尔科夫。

    中央集团军群兵力最为雄厚,他们已经快打到布良斯克了,苏军在布良斯克到莫斯科的300余公里纵深内,建立了梯次配置的多道防御地带,有3个方面军和一个战役集群,125万兵员,共75个师,990辆坦克,7600门火炮,677架作战飞机担任防御。

    所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越来越慢,苏军的抵抗也越来越激烈,看来历史上一次性歼灭苏军68万的台风计划要提上日程了。

    历史上德国只取得了台风战役前半部分的胜利,德军已经进攻到距离莫斯科六十公里的地方,可此时突然大雪纷纷,气温骤然下降到零下四十度。

    苏联的严寒再一次拯救了苏联,而现在比历史上早了三个月发动台风战役,隆美尔就不相信苏联会六月飞雪,斯大林又不是窦娥,被斯大林清洗掉的苏联人才比窦娥还冤。

    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击也很顺利,他们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集团。

    苏联红军西方特别军区(开战后改编为西方面军,司令为d。g。巴甫洛夫大将),奉命固守突出部及其以南共470公里宽的边境地带,掩护主力展开。

    德军参战兵力为56个师又2个旅及1个航空队;苏联红军参战兵力为44个师。

    1941年5月22日凌晨,德军突然出动数百架飞机轰击苏联红军西方特别军区的26个机场,当天击毁苏联红军飞机738架,夺得制空权。

    德军第3装甲集群从苏瓦乌基地域出发,在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的接合部突破防御,尔后向维尔纽斯、明斯克方向发展进攻,第9集团军随后跟进。

    第2装甲集群从华沙以东地域出发,迂回布列斯特要塞,继而向斯卢茨克、明斯克方向快速推进,第4集团军随后跟进。

    23日,德军占领格罗德诺,苏联红军第10和第3集团军各一部向该市实施反突击,未达目的。

    24日,德军占领维尔纽斯,巴甫洛夫大将急令西方面军预备队前出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

    25日,德军向西方面军深远后方实施两翼包围,使其面临被合围的危险。苏联红军第3和第10集团军奉命通过仅剩60公里宽的走廊,撤离突出部。

    26~27日,德军2个装甲集群先后进至明斯克近郊,并于28日占领该市;西方面军主力第3、第10集团军的11个师在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之间新格鲁多克附近地域陷入合围。

    29日,德军第9和第4集团军在比亚韦斯托克以东地域会合,将被围苏联红军分割为两部分。

    1941年6月1日,被围苏联红军大部被歼,一部分散突围,一部在德军后方开展游击活动。

    据德军战报:此役俘虏苏联红军约52。4万人,缴获坦克3332辆、火炮1809门,几乎占领白俄罗斯全境。

    8天,50万。

    两个简单的数字清晰的概括了西方面军的实际损失和部队兵力消耗速度,整个卫国战争初期战场上还未有过如此之大的损失和如此之高的损失效率。

    西方面军在明斯克地区所遭受的打击仅次于之后的基辅大合围,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上第一个、第二大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

    对苏联士气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同时也是苏联红军军史上的一大伤疤。

    ……

    【自从隆美尔当元首之后,为了写战争,出场的机会少了点,现在不会了,今后的大战,基本上都隆美尔指挥的。求月票,求推荐,求赠送章节。】

 第448章 度的把握

    施坦因纳在科夫斯克鏖战,而彼得罗夫斯克此时正打得如火如荼,古德里安消灭了铁木辛哥的二十多万精锐力量后,就立即把这些俘虏交给了弗拉索夫这个前苏联上将。

    弗拉索夫的手下尼古拉也比较给力,居然从这些俘虏中招募到了十多万人,这可是三个满编军的人数。

    武装这些俄罗斯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根本就不缺,要多少有多少,开战以来古德里安缴获的苏军武器极多,俄罗斯解放军的炮兵部队,古德里安也不吝啬,完全是按照德国的数量配置,那些大炮当然也是缴获的大炮,整编后的俄罗斯解放军,在武器装备上面古德里安是一点克扣的意思也没有。

    这就是古德里安的一种信任,当然古德里安收获的也是俄罗斯解放军的信任和感激,要知道古德里安的俄罗斯解放军是用来打仗的,不是用来当宣传用的花架子,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怎么能够打仗呢?绝对不能。

    其实这只是古德里安的一种手段,说白了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这种信任是有限度的,所有俄罗斯解放军的中层指挥官都是德军,就连思想教官也是如此,俄罗斯军官一般担任副职。

    在古德里安解决掉铁木辛哥的二十多万精锐和绝大多数的坦克大炮后,开始对铁木辛哥防守的彼得罗夫斯克展开了决定性的战略进攻。

    铁木辛哥在失去自己的大部分精锐之后,已经无力回天了。德国的装甲突击群对着铁木辛哥的防线一碾而过,铁木辛哥手中虽然有几十万拼凑起来的步兵,但是根本就挡不住德军的立体进攻。

    苏军虽然有各级政委驱赶大量的农民军以排山倒海的形势,来阻挡德军的钢铁洪流,除了让他们白白死去,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当古德里安的德军快速推进到彼得罗夫斯克城的时候,铁木辛哥和瓦图京本来打算与彼得罗夫斯克共存亡。

    可惜的是斯大林不让他们死,在晚上的时候用船把他们接走了,铁木辛哥在走的时候,下令炸毁了一切可以炸毁的东西,

    彼得罗夫斯克之战于1941年6月22日结束,十二天时间,苏联三十四万正规军加上三十二万民兵,被全部歼灭,俘虏达到了四十五万多人,德国德军的赫赫战功再一次震惊世界。

    斯大林可谓急红了眼,可是暴怒的斯大林并没有处罚铁木辛哥和瓦图京两人,斯大林不是不懂军事,他知道铁木辛哥与瓦图京两人已经尽力了。

    如果在把铁木辛哥和瓦图京清洗掉,苏联怕是再也没有几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可用了。

    此时明克斯战役也快结束了,六十万苏军正规军被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包围,歼灭他们也只是时间问题。

    从德军的战略部署上看,他们打算从三个方向围攻莫斯科,保卫莫斯科就成了斯大林的首要任务。

    苏联现在能打的也就那么几个,其中最能打的就是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去剿灭科夫斯克的德军了,莫斯科的防御正好让朱可夫这两个有实战经验的名将来主持。

    回到莫斯科的铁木辛哥和瓦图京本来已经做好要被领袖处罚的准备,结果等到的是委任状,铁木辛哥被任命为斯大林格勒,瓦图京为政委兼副总司令。

    同时朱可夫和崔可夫被任命为整个莫斯科的战役的总指挥和总政委,这个任命可以说是把整个莫斯科的三百万苏联军队的指挥权,毫无保留地交到了朱可夫和崔可夫的手上,其结果就是让铁木辛哥和瓦图京下决心死命效忠斯大林。

    古德里安再彻底占领彼得罗夫斯克后,就让戈培尔领导的苏联事务局在彼得罗夫斯克地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苏联事务局负责组织人民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开展民主选举,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负责剿灭残余苏军和苏联基层组织。

    这次彼得罗夫斯克的俘虏之中,有很多都是才放下锄头的农民,他们是被铁木辛哥抓去当兵的,古德里安也是让他们自由选择,愿意当兵的就留下来,不愿意的发给路费回家,然后回家去分田分地。

    古德里安的土地政策就如一把利刃,锋利地割裂着苏联的广大农村地区对斯大林政权的情感,农民拥有土地是他们一生的夙愿。

    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所有的农民未能拥有自己梦寐以求的土地,居然在德国的统治下实现了。

    的确让斯大林残暴的统治下的人民再也生不出反抗的心思,至于苏联本土的农村地区,只要是被德军占领的地方,德国同样在搞土改和选举。

    对于苏联本土的一些政策,隆美尔使用的也是和波兰一样的民族政策,十分的宽松,为了能凝聚人心。

    隆美尔还授意弗拉索夫和尼古拉两人组建了统一俄罗斯党,对于那些布尔什维克党成员,隆美尔也是秉承自由退党的原则,当然具体的工作只能是弗拉索夫和尼古拉两人来主持了,隆美尔不会干涉。

    至于如何处那些顽固的布尔什维克顽固分子,那是弗拉索夫的事情。弗拉索夫这个布尔什维克的叛徒,为了不然布尔什维克在占领地死灰复燃,把所有不愿意退党的布尔什维克分子统统枪毙了,不可谓不狠毒。

    隆美尔这样做有不有风险?当然有风险,当统一俄罗斯党完全控制整个俄罗斯的时候,这种风险才会显露出来。

    再说隆美尔还让俄罗斯境内的其他民族组建了自己的政党,弗拉索夫不可能一家独大,隆美尔也不会让那种情况出现。

    只要斯大林这个最大的威胁没有消除,统一俄罗斯党没有完全掌控整个俄罗斯,哪么弗拉索夫和尼古拉就离不开德军的支持,后世的朝鲜和越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朝鲜没有统一,时时面临着生存的威胁,就永远离不开我们的保护。而越南,我们帮助其统一,反而迎来的是反噬。

    ……

 第449章 布良斯克油气田

    一个国家在统一后,就会开始考虑自己本民族的利益了,如果有阻碍了他们的利益,就绝对会招来反抗,国家利益至上,不容分说。

    统一俄罗斯党也是一样的,隆美尔看的很明白,但是为了稳定占领区,尽可能地消除反抗军,尽可能地利用占领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隆美尔又必须扶持统一俄罗斯党,这就必须把握住一个度。

    解决完彼得罗夫斯克,古德里安开始休整,同时把兵力逐渐向科夫斯克调动,这些调动针对的目标当然是科夫斯克外的几十万苏军。

    此时科夫斯克大约有六十万苏军,这些苏军可不是农民军,全部是正规军,武器装备也好于彼得罗夫斯克的苏军。

    古德里安在攻击彼得罗夫斯克的时候,华西列夫斯基也在加紧训练,补充,武装自己的防御部队,同时调集了很多的人力来完善自己的防御工事,可以说此时的科夫斯克已经是一座坚固的城防工事群。

    科夫斯克城里面是德军的七八人被苏军几十万部队团团围困住了,而古德里安率领的南方集团军群三十多万人也在向科夫斯克推进。

    华西列夫斯基率领的苏军全是正规军,指挥他们的跟是苏联名将,古德里安要打科夫斯克必须好好筹划一下。

    再说德军在攻击彼得罗夫斯克的时候,消耗也是很大的,古德里安要发动新的攻势,必须等待一到两周的时间。

    这些时间就是用来补充物资和补充兵力,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这条真理已经经过验证的。

    古德里安手中可有近百万德军,他现在只有三十多万兵力,这明显不够,必须要从其他方面抽调兵力,所以科夫斯克战役暂时打不起来。

    ……

    隆美尔看完手中的台风计划,开始闭目沉思,参谋们拟定的台风计划与历史上差别不大,可惜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布良斯克油田。

    德国现在有非洲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运来,但是要把从非洲产的石油运送到德国,再练成燃油之后再送到前线,这一过程的坚信和花费是不可想象的。

    其他的将官也许不知道,隆美尔这个元首却是非常的清楚,一顿燃油送到苏联前线,所需要的花费是价值五吨燃油,五百多万机械化部队所需要的燃油更是天量。

    德国的军事预算有百分之三十五花在燃油费上,这给德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可以说燃油费拖延了德国武器装备的生产。

    因超标解决军费预算赤字,那是蠢货才干的事情,经济崩溃的德国只有灭亡一条路,隆美尔绝对不可能那么做。

    在苏联解决石油来源问题,就可以损掉天量的运输费用,就是隆美尔必须要着重考虑的事情,布良斯克油田就是隆美尔台风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

    因为波兰境内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