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贫家悍女-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廷上下一时难以决定谁来即位,太后宣薛董伟进宫密谈,想让他支持八皇子。
  薛董伟却直接拒绝了,跟传旨的太监说道:“如今陛下大丧未发,外臣不好出入内庭。立储一事既然大家意见相左,那只能等寰姬公主入京,听她的决定了。”
  曾太后之所以着急,就是不想让寰姬公主插手立储一事。从先太祖驾崩起,寰姬公主就一直管着朝廷,就是她远离京师,手依然伸的很长。
  这几年她好不容易把眼光放到了外交上,她可不想让寰姬公主重新插手朝廷和宫中的事。
  如果寰姬公主插手册立储君之事,她这个太后又怎么能垂帘听政。她虽然没有武皇的胆量自立王朝,可她也想留下名字在历史上,而不是仅仅留下个姓氏或是封号。
  这些天,有些官员四处奔走,想要尽早的站队表明立场;有些官员怕站错了队伍,除了处理政务外,基本上是足不出户的躲在家里;有的还为此称病等待新皇即位。;
  朝堂上从之前的争辩册立储君一事,到争辩谁扶灵下葬问题,如今又说回到立储一事。有举荐二皇子、八皇子的,就有举荐三皇子、四皇子的。哪家的母族不想让自家的子侄做皇帝。
  薛董伟二十五岁入朝为官,三十五岁入内阁,四十岁做了最年轻的宰相,掌管尚书省一些事务。
  如今朝堂上都是薛董伟压着,只要他不松口,立储一事就没有个论断。可是皇上不能一直都不下葬啊,他急的嘴都起了泡。
  九十岁高龄的老宰相薛玉如今在京师养老,得知陛下病逝后,还亲自到宫里磕头送陛下一程。
  俗话说国不能一日无君,原本太后是打算拖着,等朝中政事无人处理,自然就得着急立储了。可是她的算盘竟然落空了,只是这样更好了,就是说朝中大臣不会拿她儿子的年龄说事。
  其他年长的皇子们虽然全都在宫中披麻戴孝的,可是府内的幕僚却都忙得两眼通红。
  有人沉不住了,便提议去探一下王出然的意思,毕竟唐军一百二十万大军都在王出然一人的手中。
  有人则是提议拿好处去劝说李出清,虽然王出然握着一百二十万大军,可是他们除了自己种的粮食外,其他的军饷都是青州支持的。说到这里,每个人都在想青州到底有多富裕。
  青州和青州附属州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就连百姓家里的粮仓都是堆满的。只要边关不打仗,这些储备粮食够青州百姓吃五代的。
  最后有人找青州侯李出清出来说话,李出清表示不管谁当皇上,青州都是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于新皇的人选他听寰姬公主的意思。
  王出然传回来的话竟然和李出清的说法一致,王出然表示不管日后谁当皇帝,唐军都是大唐的百万雄师,至于立谁为储君,一切等寰姬公主拿主意。但是朝中可以放心,有唐军在,大唐绝无外患。
  唐军依旧是训练和演习,只是训练和演习陆续的由驻地挪到了边关,仿佛朝中的事真与他们无关一样。
  ***
  大唐周边的国家听闻大唐陛下驾崩,还没有册立储君,一个个的心思都开始活络了起来。
  有野心的直接就往边界上调了兵,没有野心的也在想如果大唐内乱,边关告急,如果别人趁乱攻打大唐边境,他们是否也能喝口汤呢。
  谁知边关传来唐军戒严、增兵的消息。
  周边国家的君主们有的胆战心惊,“他们这是什么意思,总不会这个节骨眼出兵吧?”
  有的则是咬牙切齿道:“那些人不去站队,不去巴结新皇,跑来边关‘演戏’什么?还有什么是‘演戏’,有没有打听清楚了。
  ***
  寰姬公主此刻刚刚商谈了美英帝国和大唐的贸易往来,还不知道李倩的死讯。
  前天夜里,王玉阳看到空中扫把星划过,抓了一把树叶直接开了一卦。
  寰姬则是双手抱拳许下愿望,‘希望小儿子李出清早日找到心上人。’
  王出然和李出清今年已经二十有三了,王出然十八成婚,霍明珠嫁到寰姬公主府上三个月就传出了喜讯。
  如今大儿子都已经四岁了,小儿子已经两岁了,李出清还是光棍一个,作为母亲的她不能不着急。
  王玉阳不忍打扰妻子的好心情,连只字片语都没有说。只是等合约签完了,才提议他们应该回大堂了。
  寰姬虽然觉得还有好多地方没有去,但是合约到手,目的达到,他们是该回大唐了。
  他们都已经出来两年多了,她还没有见过小孙子呢。
  带有大唐旗帜的帆升了起来,随后是带有‘李’字的帆。
  寰姬等人起航回程了。
  ***
  大唐上国朝廷动向不明,周边的国家也都死死的注意着京师的动静,谁上位跟他们有直接的关系,要是个喜好打仗的人做了皇帝,他们岂不是也要打仗。
  朝廷上的争论由册立储君的事转到了,李倩大丧上。历代皇上大丧都是由太子主持的,虽说唐朝从武皇后的储君人选就有些乱,但是主持大丧的人依然是重中之重,甚至有人传出话来说:“谁主持的丧葬,谁就是新一任的皇上。”
  朝廷官员又开始争论起来,一直隐忍不发的二皇子,私下传了幕僚进宫。
  ………………………………


第四百零八章 寰姬回京
  二皇子问道:“可知道姑祖母到哪里了?青州可是通知到了?这眼看就要发丧了,太后必定会那扶灵的人做文章,这可怎么办好?”
  原本顺理成章继承皇位的他,眼看皇位就要离他而去,他实在是沉不住气了。
  二皇子焦急的在内室走来走去。
  ***
  太后寝宫内,太后说道:“发丧那日,说什么我都不会让他扶灵,扶灵的必须是八皇子。”
  宫中一位宫女打扮的男人说道:“太后不必着急,您可千万不能出大错啊。别说是二皇子了,就是换做别人到了此刻怕是也沉不住气了吧,我们只要等他出错即可。”
  太后点了点头,但是心中依然有着自己的打算。
  ***
  二皇子所在的内室里,一个年过五旬,做侍卫打扮的幕僚说道:“二皇子莫急,时间越是紧迫,他们越会投鼠忌器,您只需要稳住不出差错,等寰姬太长公主回来,咱们就赢了。”
  二皇子有些担心道:“你们没看到太后看我的目光,好像要生吞活剥了我一样。我在宫里片刻也呆不下去了,每天都担心她会偷偷的弄死我。”
  几个幕僚互看了一眼,继续劝道:“如今先皇还未出丧,离宫可是万万使不得啊。”
  二皇子什么都好,就是胆小的毛病改不掉,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能把他吓个半死,如今恐怕是已经到了极限吧。
  另外一人劝道:“二皇子放下心来,那妇人是不敢加害您的,这个节骨眼上,她要是敢加害您,寰姬太长公主回来一定不会放过她的,虽然当年太长公主发威的时候她没有见过,但是总是听说过的。”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劝着,最后还是把二皇子劝回去了。
  ***
  寰姬在船上得知了李倩驾崩的消息,她伤心道:“宫里真是个吃人的地方,他才比我年长一岁,你看看我这身体,一年到头没病没灾的,可是他呢?怎么说去就去了?”说着留下了眼泪。
  王玉阳给寰姬擦着眼泪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说完抬头看着海天相接的地方。
  寰姬顺着王玉阳的目光看去了海天相接的地方,叹了口气靠在王玉阳身上说道:“好在一早听了你的话,按照我们的行程,要是能赶上他下葬就好了。”
  王玉阳把寰姬搂在怀里轻轻地拍着,“我们会赶回去的。”
  他们的船直接驶入了海州,从海州走脽水到洛州,再由洛州快马加鞭的赶去京师。
  海州是青州的附属州,他们上岸回唐,只有青州的个把人知道。
  等他们进入京师后,朝中依然无人知道寰姬公主回京师了。
  薛董伟等人已经顾不上其他了,皇上原本早就应该下葬的,谁料当二皇子准备摔盆的时候,太后的人拦了上来,太后想让八皇子摔盆、打幡。
  二皇子自然是不依的,他才是长子,明太妃见状喊着公主姑姑哭倒在李倩的棺椁上。
  结果一番争执之下,错过了发丧的时间,钦天监只有令选日子了,实际上不是钦天监选日子,而是要确定到底谁发丧。
  薛董伟认为不管谁做皇帝,如果没有寰姬公主的支持,恐怕皇位也是做不长的。他就不明白了,有些人凭什么认准了寰姬公主会站在他们那一方。
  而有些人的想法更可笑,他们想着赶紧让新皇上登基,等寰姬公主回来也只有参拜的份,他们就不怕寰姬公主一个清君侧的罪名清了他们么。
  支持二皇子的人认准了寰姬公主会站在他们一方,所以只是在拖延时间;
  支持太后的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想办法,想着无论如何也要让先皇尽快下葬,哪怕是先囚禁了二皇子。
  太后则是罚了明太妃去跪灵。
  寰姬和王玉阳紧赶慢赶的,刚到了洛州就收到密报说皇上的出殡推迟了。
  寰姬实在是想不出原因,只能让车夫再快些。他们一路上已经换了两匹马了。
  如今他们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这些日子的赶路,他们都有些疲累。
  王玉阳靠在软枕上,半搂半抱着寰姬,轻声说道:“你小睡一会,我们夜里才会到。”
  寰姬抬头看着王玉阳依旧俊美的脸,伸手摸了摸,点点头。
  等寰姬和王玉阳回到京师的时候,果真先皇还未出殡,而且连出殡下葬的时间都没有订。
  寰姬公主府的人一早知道寰姬公主今日回京,全都呆在府上等候传召。
  寰姬传了寰姬公主府的长史过来问话,“到底是因为什么,皇上至今还未下葬。”她虽然高兴自己赶了回来,但是依然觉得哪里不对。
  几个长史互相看了一眼,卫长史这才上前说了原因。他特意让人打听了那天宫里到底发生了何事,当时那么多官员和宫人在场,自然是封不住的。
  寰姬听了原因后,在公主府里第一次砸了手中的杯子,她不是个控制不住脾气的人,自从上了四十岁她就没发过脾气,那怕是遇上谋财害命、欺压百姓的的,她都很少亲自过问,只会写了信给青州府衙让他们派人去查。
  公主府的人全都跪在地上,厅堂里一片寂静。
  寰姬深吸了几口气,才收了戾气。寰姬说道:“五成兵马司在谁手里?”
  寰姬公主府的次长史赶忙上前回答道:“回禀公主殿下,是贾明贾大人掌管。”
  寰姬又问:“禁军大统领又是何人?”
  次长史又答道:“是程英程大统领。”
  寰姬摆手说道:“都去休息吧,让人给贾明和程英带个话,就说本公主回京师了,明天一早我会进宫。”
  次长史应道:“是。”这才谴退了众人。
  一众丫鬟、长史等这才散去。
  冯长史擦了额头的小声的说道:“殿下从来都没有发这么大脾气,哪怕当年有人鼓动让杨太妃陪葬,殿下都没有砸杯子。”
  卫长史看看四周小声的说道:“你懂什么,鼓动杨皇后陪葬的都是些不相干的人,妨碍先皇下葬的可都是先皇的妻妾、儿子们。这能一样吗?”
  
  ………………………………


第四百零九章 (第四更,还昨日欠的一更)
  冯长史说道:“这也难怪公主殿下生气,公主可是最重情义的人了,当年太祖皇上不是看着公主重情义,怎么会把我爹和你爹都给了公主。再看看公主和驸马爷这感情,比当年成亲还要好,就像那酒一样。”
  次长史咳嗽了一声,身后的人再也不敢说话了,赶忙各自散去。
  次长史让人被了马车亲自走了一趟五成兵马司和禁军守卫所。
  ***
  厅堂内,寰姬说道:“李倩的为人你我清楚,这些年来不曾亏待他们任何一个。这可真是人善被人欺啊。”
  王玉阳把自己手里的茶杯放在寰姬手上。
  寰姬掀开盖子,咕咚咕咚喝了半盏。
  寰姬咬牙说道:“能亲自为他册立培养皇储,也不枉我们姑侄一场。”
  王玉阳牵着寰姬的手回了他们的卧房。
  寰姬的四个大丫头早就嫁人了,如今都已经当上了祖母,寰姬所有的公主府内院都由他们的儿女打理,世家忠仆都是这样一代代培养出来的。
  他们一觉睡到天亮,而五成兵马司的贾明和禁军所的程英都是彻夜未眠,公主可算是回来了,他们都替先皇委屈,只是没有那个资格。
  第二日一早寰姬和王玉阳梳洗过后都换了一身素衣,她们二人是长辈自然是不用戴孝的。
  寰姬公主府的马车到了玄武门门口的时候,也只有五成兵马司的贾明和禁军大统领的程英知道寰姬公主今日进宫。
  贾明按照寰姬的命令封锁了京师四门,全城戒严。
  京师百姓这阵子都习惯了,自从先皇驾崩后,京城就一直处于戒严当中,只是内里松紧而已。
  程英则是在玄武门等候昔日的旧主,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先皇的人,可是他们不知道,在那些跟随公主的日子里,他也是寰姬公主的人。
  马车缓缓地停下了,寰姬掀开帘子就看到了那张熟悉的面孔。
  程英没等寰姬公主府的马车停稳就带着身后的侍卫跪在了地上。
  禁军侍卫都是年轻人,都是近二十年提拔上来的,多数都是没见过寰姬公主的。
  他们一个个低着头,猜想着这是哪个公主府的马车。
  寰姬掀开车帘,程英跪地说道:“臣,程英,叩见寰姬太长公主。”
  身后的侍卫赶忙异口同声的说道:“叩见寰姬太长公主。”
  寰姬的身形依旧矫健,掀了帘子跳下马车,亲自上前扶起程英。
  程英说道:“公主您可算是回来了,陛下至今未入皇陵。”说着声音都哽咽了。
  寰姬拍了拍他的肩膀,依旧如当年一样,然后转身上了马车。
  程英随着寰姬公主的身影看向马车,等看到王玉阳的时候大方的拱了拱手,王玉阳也点头回礼。
  程英上前说道:“如今宫中戒严,你不好进去,马车就由我来驾吧。”
  这马车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