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宫:勤妃传-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风吹得铜铃乱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叮——
  她从耳后捻出一缕发丝来,任由它在风中吹散。
  “主子,午后有些凉了,披件衣裳吧。”
  白露从里头走出来,在她肩上披上了外裳。
  “白露,这是什么方向?”
  陈文心方向感差,在宫里住惯了还算勉强认得东南西北,一换了地儿就认不清了。
  她指向那发丝被风吹起的方向,白露道:“那是东南方呢。”
  发丝向东南方飘动,那就说明……
  她伸出手来,拢住了身前飘扬的发丝,“福建水师,这下总算要出兵了。”
  这也奇了,福建离此地十万八千里的,她是怎么知道福建水师要出兵的?
  见白露一脸不解,她道:“你可还记得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
  传说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诸葛亮有一计策,便是火烧赤壁。
  借东风将几艘着火的战船送到对岸曹操那一边,魏军当时用的是铁索连舟之法,一下子所有战船都烧着了。
  难道,福建水师的施琅也要用这个法子?
  “台湾在东南,福建相对而言在它西北。夏日时吹的是东南风,施琅派小股士兵前去偷袭,得以小胜。一旦被敌方发现,便可借东南风迅速地撤回福建。”
  “现在西北风渐渐起了,大股部队可以乘其不意,直捣黄龙。台湾水师还没反应过来,福建水师就已经登上宝岛了。到时候在岛上一战,台湾岛小力弱,在人数上就已经输了。”
  白露听她分析得条条是道,不禁喜道:“主子的意思是,施琅将军这一回借着西北风,有很大的胜算是吗?”
  何止是有很大的胜算。
  陈文心勾起唇角,淡淡一笑。
  青史下笔太狠,却不会在这等军政大事上出错。
  施琅这一回,定能攻下台湾岛!
  果然,十日之后,福建的捷报便传到了金陵城中。
  皇上看着那封捷报,又不敢置信地多看了一遍,这才肯放开手把它传给众臣看。
  “皇上近日为了战事劳累万分,想来眼睛疲劳了?李公公为皇上多熬些枸杞茶吧,可以明目。”
  陈希亥淡淡地开口,把皇上方才的失态揭了过去。
  他是皇上,收复台湾之战是他力主的,用汉兵汉将也是他力排众议所坚持的。
  皇上的决定,是不会错的。
  所以台湾收复成功他应该觉得理所应当,而不该不敢置信。
  皇上心中暗暗感激,他明白陈希亥的用意。
  李德全看了皇上一眼,忙躬身道:“是,奴才谢陈大人提点。”
  只是皇上如何能够淡然处之呢?
  台湾这一战从开始到现在,他心里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这才落了地。
  从前他的每一条政令、每一项政策,都是大臣们反复商讨,最后确定下来最为合适的。
  而台湾之战任用姚启圣和施琅,是满洲大臣们都极力阻止的。
  撤回满八旗水师改用汉八旗,也是满洲大臣所阻止的。
  甚至因为这个,他把索额图都撤职了,那些大臣们才不敢多言。
  若是此战不胜,他就无颜面见这些臣子了。
  这是他这么多年来,自己决定的第一件大事。
  他有时很自信,觉得汉八旗必定不会叛乱,觉得施琅必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但他偶尔也很沮丧,害怕台湾真的收不回来,他的所作所为受朝臣们耻笑。
  幸好,幸好朝中有陈希亥和向清远等人是支持他的主张的。
  幸好,幸好陈文心告诉他,姚启圣不能换。
  幸好,终究是撑到了收回台湾这一天。
  他心中有无限欢喜,恨不得跑出去,朝天大笑。
  可他不能,他是天子,收回台湾是应该的,台湾原就该是大清的!
  众臣跪地叩拜,“恭喜皇上,皇上圣明!”
  要说收复台湾一战,最大的功臣是谁,那绝不是施琅,也不少姚启圣。
  而是皇上他自己。
  他的政策一直没有在朝中得到大多数臣子们的赞同,可他力排众议,最终促成了这场大胜。
  皇上看着跪地叩首的臣子们,深呼吸了一口气。
  他从未如此轻松愉悦过,然而陈希亥的话在他心上始终回响着。
  胜不骄,败不馁。
  他露出微笑,从容地一抬手,“众卿平身。此非朕一人之幸,乃大清之幸,天下万民之幸。”
  “然而战事刚歇,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处理。譬如,派谁去接管台湾的政务?台湾又该设为府还是行省?那些前明遗民如何安置?”
  如于成龙等地方高级官员是专务两江一带政事的,对于台湾的事情不甚了解,因此也不插话。
  皇上带出来的这些人一贯是合皇上心意的,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定下了大致的策划。
  王熙主张轻徭薄赋,抚恤台湾遗民。
  黄机和他一向要好,在这一点上却有些不赞同,“台湾虽小,只是福建及两广一带为了收复之战,已经投入了许多银粮。现在再要抚恤,去哪里弄粮食去?”
  陈文义道:“不然。听闻台湾的百姓,许多都是福建迁居过去的,在福建都有亲朋。这些年冯锡范掌权之下,加上战事,台湾已经到民不聊生的地步。”
  “两岸原是同根,如今一旦收复,会有许多难民到福建投奔亲友。与其给他们银子和粮食,不如让姚启圣制定好福建省内安置难民的政策,给他们田地安身立命。”
  “这个好!”
  皇上拊掌大笑,“先前一任福建总督的奏折里说过,福建沿海一带许多农田荒废了,皆因台湾海寇侵扰。如今台湾已经收复,把这些田地重新分置给百姓再好不过。”
  “台湾岛上山脉高耸,百姓以狩猎为生的居多。先前郑氏统治时将猎户都划为军户,要求家家户户男丁皆入军中。如今只消撤销他们的军籍,放他们回山打猎倒好些。”
  一部分百姓会迁回福建,另一部分恢复为猎户,余下最需要安置的农民,为数也就不多了。
  陈希亥道:“臣以为台湾应设为福建一府,设为行省则过大。下设几县,独立治理。”
  台湾太小,真正人口密集的地方不过是沿海地带,山麓地区人烟稀少,因此设为府是最合适的。
  底下的县则要分开管制,由福建属官监管,才能防止一岛独立的事情再发生。
  这个问题众人倒是没什么异议,只说台湾不同于寻常州府,应当派皇上的心腹臣子去。
  纳兰容若道:“微臣之见,台湾偏远艰苦,皇上若要派爱臣去,大可提升一些品级。谁规定知县必定是七八品?知府必是四五品?”
  皇上为了守住台湾,自然要派心腹之人去。
  可那些心腹爱臣在京城待得好好的,谁愿意去台湾那个苦哈哈的地儿?
  离皇上远不说,台湾刚刚大战一场,也捞不着什么油水。
  如果把品级提升了就不同了,去台湾做个知府,就能享受总督的待遇。
  那谁还会不乐意呢?
  皇上点点头,认为他说的有理。
  “知府一职朕要好好想想,底下的知县约莫也就能设个三四个,也需细细斟酌。诸位若想到合适的人选,大可向朕举荐。”
  举荐?
  把同僚举荐到台湾那个鸟不拉屎的地儿,皇上这不是逼他们得罪人吗?
  一时个个都学起了陈希亥,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皇上想了想,他这个要求有点苛刻?
  好像不应该在大殿之上公然开口问啊。
  他咳嗽一声,“好了,此事暂时还不急,就让施琅先接管着吧,容后再议。”

  ☆、第二百七十八章 回宫相见

  第二百七十八章 回宫相见
  顺利收复台湾的奏报一拿下,皇上就迫不及待要起驾回宫了。
  他的两个目的都达成了,在金陵收到福建的捷报快多了,也从金陵这些地方官手上搜刮了足够的钱财了。
  定常在果然没有辜负皇上的期望,她的父亲定金还交联了其他几个皇商,一同给国库捐献了银子。
  ——台湾虽然胜了,北边随时都可能打起来,这笔银子皇上还是很乐见的。
  只是定金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定常在而讨皇上欢心,那些其他的皇商是为什么呢?
  据陈文心想来,一定是这个定金巧舌如簧,骗得那些人跟他一起捐银。
  无商不奸,说的就是这样。
  皇上却说未必,江南是最富庶的地区,这些皇商们想做得长久,不为国家献点血如何立足呢?
  不管怎样都好,皇上在金陵住了这么一个月,临走的时候足足带走了五十万两银子。
  乖乖,整整五十万两啊!
  陈文心听到这个数目眼睛都直了,跟皇上的手腕相比,她让那些京城贵女捐出四五万两银子算得了什么?
  而且皇上这是毫不费劲就得来的银子,一边吃好喝好,另一边银子就进兜了。
  跟皇上这个老奸巨猾的比,她还差着火候啊。
  御驾回鸾前,皇上还特意带她去了一趟乌衣巷。
  巷子是窄窄的,用青砖铺的路面,两边则是矮矮的民房。
  一切似乎都很普通,普通得令许多不知情者,都以为它只不过是一条典型的江南小巷而已。一条静静的,有点旧情怀的巷子。
  千古兴亡多少事,已随逝水东流。
  这样一条小小的静巷,人在进去前还是浮躁的、功利的。
  出来的时候,心上的尘埃都被荡涤了许多,平静而安宁。
  而后,他们迅速启程,回到京城。
  京郊的草木都已枯黄,马蹄踢踏,落叶纷飞。
  浩浩荡荡的队伍中丝毫没有秋来的萧索之气,而是凯旋而归般的喜气。
  皇上自然欢喜异常,一路回来,对李德全等人都温和了许多。
  皇上一高兴,还有谁不高兴?
  就连大阿哥都比在宫里自在了许多,随着皇上在南京几处游览,又跟着见了那么些地方大员,增长了见识。
  然而还未到宫门,宫里的消息已经传了出来。
  惠妃在佟贵妃寿宴上不敬,受到佟贵妃斥责,惠妃身边的大宫女也被送入了慎刑司。
  如今惠妃空存协理后宫的名义,实际上事事插不上手,都是佟贵妃在决断。
  因为皇上在金陵忙于收复台湾的军务,所以这等后宫小事就没传到金陵去。
  皇上对这个消息倒没什么反应,自从惠妃交联大臣举荐大阿哥为太子之后,他对惠妃已经没了什么顾念之情。
  皇上才离宫这么些时日,佟贵妃又闹什么妖?
  陈文心隐隐觉得,惠妃这是当了自己的替罪羊。
  佟贵妃很可能早就策划好在寿宴之上动什么手脚了,只是皇上临时说要南巡,把她带走了让佟贵妃无处下手。
  她想了想还是很庆幸,幸好佟贵妃转移目标,没有转移到德嫔或者章贵人身上。
  具体是发生了什么事她现在还不知道,等回了翊坤宫打探打探就知道了。
  她又想到大阿哥,大阿哥能随驾出巡是幸事,现在一回宫就听见他额娘出事,还不知道要怎么难过呢。
  仪杖在神武门停下,佟贵妃率领众妃嫔及阿哥公主们接驾。
  果然惠妃的面色很憔悴,先前费心保养出来的肌肤,再度变得苍桑。
  反观佟贵妃,想来这盛夏过去,她的身子是好受多了,看起来格外精神。
  众人皆盛装华服,眼中却各有心思。
  大阿哥跟在皇上身后,瞧见了惠妃想上前问候,又碍着众人在不敢造次。
  佟贵妃道:“臣妾等恭迎皇上回宫。听闻台湾已经成功收复,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皇上一提起台湾这事就心情愉快,不免对着佟贵妃也多了一分笑意。
  “嗯。朕南巡一去,你们也不得在畅春园避暑了。待明年再补偿你们吧。”
  皇上一走,自然没有嫔妃们还留在宫外的理。
  因此皇上前脚出京,畅春园的嫔妃阿哥们就都挪回宫里来了。
  佟贵妃闻此说,不禁微笑颔首,“是,谢皇上恩典。”
  皇上这么说,自然明年出宫避暑还会带她了。
  这对佟贵妃来说,可是件大大的好事。
  陈文心也走上前来,对佟贵妃和惠妃各各行了礼。
  “请贵妃娘娘安,惠妃姐姐好。”
  佟贵妃淡淡颔首,不咸不淡地问了句,“勤妃一路可好罢。”
  惠妃见提她,勉强抬起头露出一丝苦涩的笑意,也对她还了礼。
  皇上看了惠妃一眼,见她面容憔悴,瞧着倒是可怜。
  一想到她交联大臣们谋图太子之位,又觉得她实在可恨,因此并不开口安慰。
  “贵妃跟朕回乾清宫,朕不在宫里发生了什么事,你都细细告诉朕。”
  他不怜悯惠妃,不代表会纵容佟贵妃妄为。
  佟贵妃早有准备,她处罚惠妃自然也有个明面上的说辞,不会在皇上面前说不过去的。
  她口中应着是,皇上又转身对陈文心道:“你这一路也累了,快些回宫歇着罢。朕晚间再去翊坤宫看你,陪你用晚膳。”
  见皇上和陈文心两个刚刚从南边回来,还是这么如胶似漆的样子,不免惹人吃味儿。
  佟贵妃自不必说,除了一个章贵人不是这里头的人,谁又能当做没看见呢?
  定常在跟在陈文心后头,皇上却连看都没有看她一眼,更别说对她说一句快些回宫歇着了。
  非但皇上如此,那些嫔妃们似乎也都没有看见她,对她一句问候都没有。
  她觉得自己还不如陈文心身边跟的白露白霜显眼,一时大不乐意。
  想来也是,以她的位分,那些嫔妃们何必来问候她呢?
  是她该主动去请安才是。
  皇上道:“朕也先回宫去了,你们都散了吧。”
  皇上乘上龙撵,往乾清宫的方向而去后,佟贵妃也忙乘了撵轿跟在皇上后头。
  大阿哥忙上前去和惠妃说话,娘儿两个先行离开。
  陈文心只拉了两个格格说话,又对章贵人和德嫔使了个眼色。
  两人会意,德嫔拉着依依不舍的四阿哥便离开了。
  她正问两个格格,自己不在宫里她们过得如何,可有受委屈之类的话。
  二格格小嘴一瘪,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却被大格格拉住了。
  她正想问,只见太子走上来,便先和太子说话。
  “太子近日可好?你皇阿玛不在京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