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于归-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曾同时指挥两国兵士,索性便只带越兵出战,只要唐人保证粮草辎重的供给。
    敌众我寡,无法分兵,唯有集中兵力,打击敌酋。
    与她相反,申王不曾从戎王那里借到兵马,然而为了一战而定,却给了姬戏足三千人,够把卫希夷的兵马包个囫囵个儿的了。
    姬戏也这么做了。
    他深知卫希夷“奸诈”,出行前约定了暗号,不知暗号者,便是卫希夷派来使诈的。同时,自领中军,却又下令,多打旗帜,马尾、车后,都绑上枝条,跑起路来尘土飞扬,显得三千兵马,尽在中间,诱使卫希夷不作它想。分出骑兵,去抄卫希夷的后路。
    申国使用骑兵,早于卫希夷十余年,姬戏调度起骑兵熟练已极。他兵多,即便抽调出骑兵作为奇兵,中军的人数也足以拖住卫希夷了。
    与此同时,姬戏还准备了一篇精彩的骂战,试图激怒卫希夷,令她怒火上扬,不能细心观察中军是否异。
    诸般准备都做好了,双方便在唐之旷野相遇了。
    骂仗,在北方由昔年嵬君首创,风格是问候对方的品德问题,或许还要问候一下对方的祖宗八代。姬戏清清嗓子,才开了个头,便被卫希夷劈头盖脸骂了回去:“我哥回国收复虞之故土,你终于熬出头了啊?!”
    一句话便戳到了姬戏的肺管子上,噎得他急怒攻心,来不及反驳。若是说别的,他不至于此,然而统领三军是他的执念!头发胡子都熬白了,也没能强过太叔玉!卫希夷一句话,连戳他两点——太叔玉、熬了许多年。骂他儿子是个饭桶,骂他祖宗八代,姬戏都不会有这样生气。
    接着,卫希夷又说:“唐、申,同姓之国,看到夫君成婚,重振家业,你们很不开心呀?”却是将申国之兵士,说得脖子一缩了。人心自有一杆称,申王威压诸国,国人与有荣焉,然而许多人并非不知善恶,只因立场不同。被提及时,纵然有立场,也不免有感慨。
    “扣了虞公二十年,不许收复国土,又要阻挠别人复国吗?”
    三句说完,压根儿不等姬戏回话,便命擂鼓出击。
    姬戏有多少人,她心中有数,反正是比她多的,不管姬戏有多少计谋,她只要将姬戏杀掉或是擒获,胜负便见分晓。
    姬戏先是被她激怒,不及回神,便被她杀到了面前。一场战场,单个人无法决定胜负,然而,若是有一人勇敢当先,却又能推动战局。姬戏回到神的时候,卫希夷已经冲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下令放箭的时候,卫希夷已经冲到了他的阵前。
    姬戏来时,只想设计擒杀她,不曾想过自己会败,未曾想过战败脱身之策。他急智上面,又不如荆伯,荆伯见势不妙会退,姬戏被激怒之后,只想进。对方人少,己方人多,为何要退?自己是老将,对方不过是个姑娘,哪里用退?
    姬戏喝令御者:“冲!”
    【我就怕你跑呀!】耍诈不是卫希夷的长项,打架才是。
    姬戏驾车,车上执戈,冲击力大,卫希夷乘马,灵活异常。姬戏车上的箭总被她避开,而姬戏的车有驷马,卫希夷但凡有点准头,便可射中御马。驷马亦披甲,卫希夷抽空射去三箭,最后一箭力穿透了铠甲,最左一匹马登时跪倒。
    趁他病,要他命!卫希夷故伎重施,仿如与荆伯对战时一般,跃上姬戏的战车。
    这一仗打得,在外行人看来没有任何的技巧可言。姬戏布下的伏兵才抄到队后,卫希夷已经冲到了姬戏面前,与姬戏搏杀了起来。与荆伯已逃时的情况不同,姬戏人在战车上,不胜即亡,作困兽之斗。
    卫希夷却是口上不停,不住地问他:“才做了上卿统兵,便要身败名裂,有何感想?”
    “我哥哥走了,让位给你,位子坐得舒服吗?”
    “申王没人能用了吧?用了你!”
    “我真是太感动了,不用与能人交战!”
    姬戏的御者在最初的慌乱之后,定下神来,大声提醒:“上卿!上卿制怒!她是故意这般说的!”
    卫希夷一脸的嘲讽样,活脱脱一个年轻些的风昊:“我故意说的真话~~~”
    姬戏之死,一半是被气死的。
    包抄的骑兵尚未将卫希夷后队击溃,卫希夷已经将姬戏一颗花白的脑袋挑高示众,招降了。主将被诛,败得如此迅速,余者一片茫然。
    卫希夷更是趁机宣扬:“同姓之国,有个胜负得了!与你们有何生死干系?!”她不止是一方将领,更是唐之女君,言语自有不一般的份量。战场厮杀渐止。卫希夷果然不令诛杀降者,只收缴了武器与车马而已。
    又飞马报讯,劝说姜先:待降兵入境之时,不要羞辱他们。
    ——————————————倒叙完毕——————————————
    “姬戏,这是被气死的吧?”太叔玉感慨万分。
    夏夫人撇撇嘴:“他也太不经气了,说这些,算什么?”
    太叔玉道:“不同的人,听同样的话,心情是不一样的。譬如我,昔年若是有人说我是孽障,亲人沾上我便要不幸亡故,我会难受得想死。哎呀,现在不会了么……这样的话,要说别个人,或许是一笑而过。如何打击人心,希夷已得个中三味。”
    夏夫人歪头想了一下,中恳地道:“咱们是妹妹一边的,听她这般行事,我心里痛快!以一敌三,大胜,哎呀,该准备庆功宴了!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呀?就算要治水,要建新城,出嫁了也得有个归宁吧?”
    寻常人家,女不远嫁,婚后数日即归宁。诸侯嫁娶又有不同,路途遥远,或许数月,或许数年,方有此行。昔年南君娶妇,许后之归宁尚不是回许,而是新婚夫妇往送嫁兄长暂居之驿馆,也算是归宁了。夏夫人所说之归宁,却是想卫希夷回来了。
    太叔玉低声道:“快了。哪怕建新城,终有会盟的一天。姬戏新败,会盟的日子,不远了。”最晚到新城初具规模,诸侯们便有借口再来了。
    讨论大事的时候,女杼发言越发稀少了,等他们说完,才说:“人,都是要死的。”
    屠维笑看了妻子一眼,续道:“世上,没有不死的亲人。”
    女杼起身旋走。
    太叔玉惊愕片刻,笑出声来:“是。”
    屠维且笑且摇头:“大事,我懂的少,全托于你啦。”笑着去追女杼了。
    太叔玉高兴,夏夫人便也开心,充满活力地站了起来:“我去准备归宁之事。夫君,你呢?”
    “这样的好消息,自然要周知各国了。唔,也要防着……”
    “嗯?”
    “若我是王,此时便要再蓄兵力,待希夷放松警惕,掩杀而至。那样便要糟糕了呀。”
    “还打?不是说,他已经没兵了吗?都要质子借兵了。”
    “此一时,彼一时,”太叔玉缓缓地道,“一个多余的兵也没有了,向人借兵,条件就不止是质子了。彼时不过不想将所有筹码都压上而已。”
    “那现在就压了?”
    “不得不压,王也怕呀,怕太子嘉不能成事。若唐国乱了,太子嘉纵然失败,一时申国也是安全的。”
    “现在是他败了,”夏夫人无情地说,“所以要拼了?”
    “然。”
    “切~”
    “不要小看了他……”太叔玉无力地劝道,“我要给希夷去信,让她小心。”
    不等太叔玉的示警传到唐国,卫希夷接下来的行动却通报给了他——卫希夷虚张声势,不提申王,单说姬戏领兵犯境,她要报复!也用了姬戏的办法,虚张声势,令申王、与申王结盟之诸侯收缩自保。她却与姜先从容离都,率众迁徙。
    
    第124章 太子嘉
    
    “砰!”两端饰有兽头铜雕的长案被掀歪在一侧,兽头上的弯角被沉重的案身压得变了形。掀歪长案的人呼哧呼哧地大口喘着粗气,对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来说,这个动作确实费力了一些。
    申王掀歪了长案,带着粗重的喘息,喉咙中发出近乎野兽的嘶吼:“同姓之国!同姓之国!”姬戏兵败身死的消息传来,申王明显地被激怒了,也更明显地呈现出老态。
    泄去了部分怒气,申王恢复了一点理智,大声道:“姜节呢?!宣他!”
    不是宣太史令,也不是宣别的什么人,只是姜节。
    姜节忧且闲,申王宣他,反让他放下心头一块大石,正正衣冠,往王宫而去。家人皆担心他的安危——他与卫希夷关系密切,而姬戏新败于卫希夷之手,此时被宣,多半没有什么好事,轻则听骂,重则受罚。皆是惶惶,想劝姜节小心,或者:“不如投了唐公去,总是……同姓之国。”
    姜节摆摆手:“不碍的,知道宣我入宫,便是还没有气糊涂!咱们这位王,想要他糊涂也难。”申王会听劝,这是姜节一直以来看好申王的原因。只希望这一次,申王依旧能够听劝。他也知道,利字当前,绝大部分人,是不会主动退让的,还是“天下共主”这样的大利。只这四个字的代表的荣耀,就能许多英雄趋之若鹜了。不过,挨了打,知道疼了,该能反醒了吧?
    如果不反醒呢?
    【那也要保住申国。】姜节对自己说。
    他住得离王宫不算远,须臾便到。
    王宫依旧雄伟壮丽,却又处处透着近些年来越来越重的压抑之感。申王才发过一回怒,又有噩耗传来,姬无期浑身缟素在宫中哭过了一场,被架了回去,弄得压抑之下,再添一份惶然。
    见到姜节来了,聪明人便放心了——有他在,不管是做出气筒,还是能够劝慰王,王的脾气都不会保留太久,大家能够睡个安稳觉了。
    姜节跨过门槛便挨了申王一记冷嘲:“你居然还在龙首?居然没有到唐、越做个太史令吗?”
    姜节缓缓走了过去,捏起案角的兽头,将长案翻了过来,再仔细端详了一下申王的脸,认真地问了一个问题:“气疯了吗?”
    “……有些人是盼着我气死了,便皆大欢喜了吧?!”
    “看来还是没有疯的,”姜节找了个干净的位子坐下,离申王既不远、也不近,“没有疯,就来仔细想一想事儿?”
    申王大步走过去,在他面前扶剑而立,冷笑道:“有了靠山的人,说话也不一样了。”
    姜节仰着头:“坐下吧,这里没旁人,仰头看着你,我也累,这么端着,你就不累么?”
    “呵呵。”
    “坐下吧,我说话一向如此。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你要没变,我还如往昔。”
    “变?是!昔日为王,现在失势,无怪人看不起了!”申王愤愤地道。
    姜节耐着性子:“变?当然变了,十年前,王不会说这样的话,二十年前,更不会。二十年前的那个人,睿智英明,我必垂手肃立,二十年后么……”
    申王安静地在他旁边的垫子上坐了下来,将腿一盘,整个人都平和了,语气里带着疲惫:“我对姜先,不够好?”
    姜节突然道:“王觉得太子,足够好?”
    “他,是有不足之处,却比这世上大多数的年轻人好很多!他……是我的儿子呵!谁不想将荣耀传与子孙?谁想将荣耀拱手让出?”
    “今日之言,好似怨妇。”
    “你在我这个境况里,也会是怨妇的!”
    姜节突然道:“都说自己是怨妇了……”
    你还不明白自己的境况吗?
    申王话一出口,自己也怔住了,语重心长问姜节:“无可挽回了吗?”
    两人皆是聪明人,是以申王不迁怒于姜节,反觉出姜节之诚恳。姜节也不做间谍的勾当,只说出申王的境况。只要太子嘉不够好,申王的盘算,就无法实现。与姜先念不念旧情,是没有关系的。没有姜先,还会有别人。同样的话,太叔玉也说过。申王自己,未尝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只不过,那是王位啊!不到无路可退,岂能轻易放弃?
    姜节道:“皆同姓之国。”
    “同姓之国!”申王恨恨地重复了一遍!
    “是,同姓之国,王,昔年对姜先父亲做过的事情,不是没有看出来呀。如今再来一次,不能奏效了吧?”姜节对申王分析利弊,“开此恶例的,是您呀。正因同姓之国,王若暂避一时,他们也不会将事做绝,不是吗?”
    “难道他们夫妇,不想传国于子孙吗?”
    “那是以后的事情了,”姜节苦笑一声,“反正我是活不到那一天了,索性便不操这个心了。”
    “哈!”
    “可是眼下,正是操心的时候呀。”姜节提醒申王。
    申王面无表情地说:“那就看看吧。”
    “嗯?”姜节再次提醒,“越早,越有回旋的余地。”
    “太子那里,成败还未可知,”申王还保有最后的坚持,“太子若不能成事,便依你。”
    【这么痛快?】姜节有些惊讶看了申王一眼,旋即释然——毕竟是申王。
    申王却又喃喃地道:“越君伪称反攻,是知是真是假。”
    这一定是说给自己听的,姜节心知肚明,回了一句:“我亦不知。是真不知。我平生最爱占卜,爱抢先一步看明白事情。老师的这些学生,我总能猜出他们的想法来。唯有希夷,她的想法不用猜,是放在外面的,但是她的做法,却是猜不到的。王有什么想法,大可一试,不必对我讲,也可将我扣在宫中,试试看……成是不成。姬戏,难道真的是个蠢人吗?”
    申王忽然道:“那你就卜一卦吧!”
    “咦?”
    “卜一卜,她的死期!”
    “这!”
    “那头白虎,不是还在吗?”申王冷静地说,“养了这么些年,它也该顶点儿用了。正好,用虎骨卜她,不委屈她。”
    于是杀白虎,取其肩骨,就在王宫之中设祭。姜节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骨头,骨头上犹带着浓烈的味道。姜节轻声道:“太新鲜了。”
    “我等得起。”
    待虎骨合适,姜节亲自动手,将骨头稍作修整,于火堆旁,将虎骨钻出小孔,放在火上炙烤。过不多时,骨头开始变色,慢慢地出现了纹路。申王经的祭祀多了,也懂些卦辞,伸出去看时,只见纹路越来越深,继而“啪”地一声。
    “虎骨如何会开裂?!”申王震惊地问。
    姜节低头看着手上的两片骨头:“我亦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